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新時代新征程心得體會篇一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熟悉的歌聲,把我們帶回了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帶回了那風雨飄搖的歲月。在那個時代,做一名共產黨員不是為了索取,而是隨時準備犧牲。血雨腥風之中倒下了無數的真正英雄,擊碎了許多無價的生命輝煌,他們以五千年長夜中亙古未有的榮光使歷代風流人物黯然失色。多少仁人志士的鮮血染紅了天邊的云霞,多少革命烈士的軀體鑄就了中華民族堅挺的脊梁。
流金的“七一”,燃情的“七一”,閃爍著真理的光芒,展現著信念與理想。在那災難深重,血雨腥風的漫漫長夜,是“七一”的晨曦撥開華夏大地重重迷霧,激勵著華夏兒女,為了民族的自由獨立,拋頭顱、灑熱血,用血與火熔鑄的鐵錘、銀鐮砸碎舊世界的機器,鏟平了壓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將中國共產黨信念的火種撒向大地,把理想的火炬照徹強國之路,萬里河山因此而挺拔俊秀,雄渾壯麗;歷史的長河因此而波瀾壯闊,豪情萬丈。在戰爭年代里的每一天,都會為每時每刻發生在戰士身上的故事感動著。董存瑞、黃繼光、張思德、劉胡蘭每個熟悉的名字都讓我們難以忘懷,都給我們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他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犧牲我一個,幸福千萬人。為了中國人民的事業,為了中國共產黨事業,他們無怨無悔地奮勇向前。我以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感到驕傲,我以生在這樣英雄的國度而自豪。
和平年代里的雷鋒留給我們做人的真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他對同志象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象夏天般的火熱。雷鋒的精神鼓舞著幾輩人,教育了幾代人。雷鋒的名字與點點滴滴為人民服務的事業連在一起,雷鋒成了做好人好事的代名詞,雷鋒成了為人民服務最閃光的符號。他圓圓的笑臉同五星紅旗下的晴朗連在一起,他二十二歲的年齡同中國共產黨永恒的青春連在一起。
光輝的“七一”,絢麗的“七一”,華夏兒女聚集在鮮紅的旗幟下,為鋪就強國之路,幾代中華兒女揮舞著銀鐮披荊斬棘,奮發進取,用實踐的巨筆描繪出一幅幅嶄新的畫卷。在困難面前,有鐵人王進喜,有投身治理沙患事業的谷文昌,有抗洪勇士李向群;有獻身邊疆的“人民的好兒子”孔繁森,有頂天立地的共產黨人、人民的好公仆鄭培民。
強國之路在探索的腳步聲中不斷延伸,富強的夢想一天天實現。大慶油田燈火輝煌,長江大橋飛架南北,蘑菇云直沖云霄,雖然強國之路有過曲折,但探索的腳步從未停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縷縷春風吹開了改革開放的朵朵春蕾,殷殷熱土涌起滾滾浪潮;“一國兩制”的宏大胸懷,將失散在外的游子擁入祖國懷抱,絢麗的紫荊花和醉人的金蓮綻露出久違的笑臉。申奧、申博成功、加入世貿……中華大地喜事連連。“七一”宣言匯集了一代代仁人志士,托起了東方地平線上一輪不落的紅日。在我們新世紀醫藥公司,眾多默默無聞的黨員同志,愛崗敬業,公正廉潔,熱愛本職工作,將“七一”厚望轉化成拳拳之心,用燃燒的生命之火在各自的崗位上書寫著火紅的誓言。他們時刻牢記入黨誓言,把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行動,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標尺,在平凡的崗位履行著對黨對人民無限忠誠的莊重承諾。
紅旗飄飄,黨旗獵獵,祖國欣欣向榮,經濟蓬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國際地位空前提高,中國人民正滿懷喜悅和希望朝著現代化的宏偉目標邁進。八十三年的光輝歷程,走出了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中國共產黨是時代的中流砥柱,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憶往昔崢嶸歲月,展未來任重道遠。我們要以時代為己任,把自己的一切獻給黨,要把實現自身的人生追求同黨的事業、國家的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胸懷祖國,扎實工作,與時俱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出我們的全部才智。
新時代新征程心得體會篇二
五月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意味著生命與成長,我們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擁抱時代。一轉眼時光飛逝,我們迎來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00周年紀念日,身為優秀共青團員的我們,有機會去見證這輝煌的歷史時刻,感覺無比自豪,也覺得是如此之慶幸。
百年間的風雨征程,中國共青團緊緊的跟隨著黨的步伐,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黨的綱領,一代又一代青年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彪炳史冊的壯麗篇章。我們是新時代的青年,是這個時代蓬勃發展的關鍵力量,新時代需要有志新青年,新時代離不開青年的責任與擔當。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誘惑,這其中摻雜著全新的挑戰和機遇,因此我們要做到知行合一,履行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復興而奮斗。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中國共青團的突破百年歷史桎梏,用實踐證明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永遠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富朝氣、最能創新、最善開拓的群體,是推動社會前進的最重要的力量。所以我們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繼承并弘揚五四愛國精神,用拼搏很奮斗抒寫屬于自己的青春華章。
青年強則國強,青年智則國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爭做時代先鋒,切實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要“時不待我”的迫切感,承擔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強國、提升國家文化實力、傳播中華文明的歷史使命。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趁早明確自己將來奮斗的方向,要把個人夢想與中國夢結合起來,體現人生價值,把國家、民族和個人命運聯系到一起,然后共同奮斗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的源泉,是國家之希望,民族之未來,我們應嚴格要求自己,刻苦學習,為理想奮發圖強,陪養自己高尚的情操,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一代的接班人。
100載的春華秋實,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團員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為中華之崛起的中國夢而拼搏著,因此我們要接替著他們,繼續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建設添磚加瓦。
新時代新征程心得體會篇三
“愛國情懷”是“中國面孔”的靈魂和核心。
愛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民族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自己國家的一種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詞拒絕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道:“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還來得及,不但可免一死,而且還依然可以做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么鬼話。”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義,只給世人留下一首憾人心弦的《正氣歌》。“男兒七尺軀,愿為祖國捐”所描述的不正是如此嗎?文天祥為了國家利益,捍衛國家的尊嚴,不惜犧牲個人的生命。
一百年前,一批立志救國的進步青年學生首先樹立起馬克思主義信仰,在風雨如晦的中國大地上點燃了新的火種;一百年后,我們,當下的青年在認真講述“真理的味道”,更知行合一,把自己的青春故事寫在祖國的山川大地上,綻放青春光芒。
有人說,身為蕓蕓眾生的一員,這種情懷已離我們較為遙遠。非也,你看張桂梅校長用自己多病的身體支撐起一個個貧困山區女生美好的未來,這難道不是愛國情懷的具體體現嗎?再看那一線的抗疫人員,社區的工作人員,在大街小巷中來回穿梭的快遞小哥,這不正是對愛國情懷從不同位面進行的最好的解釋嗎?你能說“海外華人”就沒有愛國情懷,連最基本的種子都找不到嗎?愛國情懷,是深深扎根在每個人心底的一顆種子,不會因為外界而進行改變。
擁有愛國情懷的人會受到人們的尊敬。繁殖,他就會遭到唾棄、遺臭萬年。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來,蔣介石等人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終是打破了心中最后的底線,投靠了帝國主義國家。可是,歷史帶我們見證了他們的慘劇。
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最為青年的我們,一定要賡續愛國情懷,磨礪意志,不懈奮斗,永遠前行。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百年五四,薪火相傳,強國有我,任重道遠。
新時代新征程心得體會篇四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大學習大實踐大提升活動是眉山立足實際推動黨史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一次創新接續,更是加快建設成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新興城市的一次生動實踐。
元坤書記的動員講話,為我們年輕黨員干部成長指明了奮進方向。我們要緊抓“學干比”三點核心做到學深悟透、實干擔當、追求卓越,以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的青年力量昂揚奮進新征程。
黨的創新理論、黨的百年歷史、黨章黨規黨紀、重大決策部署等是年輕黨員干部入門必修課,要堅持“以知得智”淬煉思想,細學其文、精學其要、深學其質;堅持“因需求需”補齊短板,學厚學實崗位專業知識,時刻保持學深悟透的鉆勁,以學補鈣、以學立身。
青年奮發有為是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要堅持“善作善為”,把心思用在能干事干成事上,把精力花在重務實善落實上,以躬身實干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堅持“敢作敢為”,在想干事敢干事上下足硬功夫,在急難險阻上啃足硬骨頭,以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擔當作為。
“以120分的努力追求100分的目標”是年輕黨員干部新的航向之標,要堅持“最高標準”,對標先進精益求精,每一件事都做到極致,以“出品即為精品”實現工作標準大提升;堅持“最嚴要求”,盡職守責較真求真,每一件事都認真對待,以“謹小慎微”實現工作能力大提升。
新時代新征程心得體會篇五
6月16日,我很榮幸能夠參加區里組織的黨組織書記集中培訓活動。活動中,我們參觀了北鎮市王桂蘭干部學校,重溫了入黨誓詞,觀看了電影《為了這片土地》,還前往大朝陽抗戰遺址,重走抗聯路。整整一天時間,充實且感觸頗深。最讓我難以忘懷的,還是擔任村支書二十五年,為正二村的鄉親們付出所有的王桂蘭書記。也親眼看到了眼前真實的正二村,心里由衷地佩服這位年逾花甲的老書記、老大姐。結合自身,感覺自己與桂蘭書記之間差距很大,我要向桂蘭書記學習。
學習桂蘭書記的“拼”字精神,“拼字當頭,萬事可求,不拼不搏,一世蹉跎”。這一拼,果真讓她拼出了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作為,也讓老百姓信服她,敬她,愛她,稱她“一個為了村民幸福而玩命拼搏的好書記”。我也要在自身的工作崗位上堅持“拼”字精神,更加努力工作。
學習桂蘭書記嚴格要求自己,因為“當干部的要求就要比別人高”,所以時時刻刻都不能忘了自己是一名干部,而且是一名帶領支部全體黨員干部一起努力的干部,要當好“領頭雁”。
學習桂蘭書記心里時刻裝著群眾,把他們的事兒當成自己的事兒來辦。作為區紀委常務副書記、機關支部書記,我要繼續在紀檢監察工作中不斷聽民聲、知民意,為群眾排憂解難、多辦實事。
學習桂蘭書記“不給任何人留下人生欠條”的精神。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干部,我要對得起這個職業和職位,嚴于律己、克己奉公,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堅決“不給任何人留下人生欠條”。
桂蘭書記是值得我們所有黨員干部學習的榜樣,她的事跡不是一朝一夕間一件或幾件小事,而是二十幾年風風雨雨中,與村民們在田間地頭的心心相印里一點點積累的,這是多么不容易啊!
重走抗聯路,回首黨和國家、民族的滄桑歷史、發展與現實,再看看我們身邊的桂蘭書記,我們還有什么要說的?沒有!只有聽黨話、跟黨走,“擼起袖子加油干”,再接再厲,繼續帶領支部全體黨員干部為我區的發展貢獻力量。
新時代新征程心得體會篇六
中國,是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國度,也是馬可波羅筆下那個物產豐富的世外桃源,她曾經也有屈辱的近現代史,但如今踏上新征程新時代的她,更是一頭昂揚奮進的東方雄獅。翻開此書,回眸xx年偉大成就,我看到了一個歷史悠久,文明璀璨國度的復興。全書分為三個部分,輝煌的昨天,振奮的今天和更美好的未來,看完令人百感交集、心潮騰涌。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第一部分看來確實字字如血,然而辛苦卻不止十年之久。為救落水孩童三入冰河的志愿軍戰士羅盛教;用生命保護小高嶺陣地的楊根思;堅韌勇敢的“空中英雄”張積慧;深入虎穴,俘虜63名英軍的“二級孤膽英雄”劉光子,當然還有黃繼光、邱少云等許許多多“最可愛的人”,他們的戰功彪炳史冊,追念及之,可歌可泣。然而,他們的付出沒有白費,“昨天”不止有鮮血和淚水,還有進步與輝煌。一窮二白的新中國在勤勞勇敢的人民群眾建設下,煥然一新,從無到有,像川藏公路、武漢長江大橋、“解放”牌汽車還有中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這些都是中國輝煌歷史的見證。
“國泰民安方為上,此生無悔入華夏”。在令人振奮的“今天”,中國就好比是活在西方人的科幻小說里,改變著自己,也震撼著世界。從中國天眼、蛟龍號到藍鯨2號,從科技創新、綠色中國到圓夢工程,還有以350公里時速的“復興號”動車組,依靠技術領跑世界。中國從有到優,無不展現著祖國在奮進之路上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這一個又一個的“中國奇跡”,離不開每位中華兒女不畏艱險、埋頭苦干的付出。我們今天的歲月靜好,是仰賴如南仁東、李家琦、徐立平等等這樣的“工匠”先輩們的負重前行。
徐立平說:“不尚浮華,甘于寂寞,不僅僅把工作當成賺錢、養家糊口的工具,而是對所做事情始終耐心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我認為這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正是這樣的“工匠精神”敦促著中國從優到精,在國際上實現了從“跟隨”到“引領”的發展跨越,從“蹣跚學步”到“昂首闊步”的偉大蛻變。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踏上新征程,走進新時代,我們當代青年自然要接過先輩們手中的接力棒,面向更美好的未來,我們更要秉持初心,傳承好先輩們的工匠精神,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加細致。作為一名鐵路職工,我們可以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腳踏實地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這就是不簡單、不平凡。作為貨運中心的一員,我們可以心系貨主,做到尊客愛貨,主動熱情,耐心周到,虛心聽取貨主意見,積極為貨主排憂解難,提供優質服務。
時代在進步,國家正發展。圓夢需要奮斗和奉獻,作為年輕的新力量,我們可以去做一塊磚,去鋪設民族走向輝煌的路軌,用奮斗的青春澆灌夢想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