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總結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幼兒園環保教育活動總結篇一
(一)開展一次志愿活動。
1、組織環保志愿者開展環保法律法規宣傳及親身參與環境保護的志愿活動。
2、責任單位:宣傳組。
(二)開展一次集中公開承諾。
1、組織全局中層以上干部結合環保工作實際作出公開承諾,并廣泛公示。
2、責任單位:指導組。
(三)開展一次服務基層活動。
1、組織有關人員深入我局“掛、包、幫”聯系點,進一步推動幫扶工作。
2、責任單位:督查組。
(四)表彰一批先進典型。
1、“七一”期間,表彰一批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黨員干部。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激發全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勇于開拓、奮發向上。
2、責任單位:指導組。
(五)建好一套機制制度。
1、全面總結專題教育活動成果,固化為一套長效的機制制度。
2、責任單位:指導組。
(一)開展前階段總結。
按照遂環主題教育辦發文件要求,各責任單位要及時收集整理交流討論階段各類資料,并妥善保管備查。綜合組要形成交流討論階段活動情況總結。宣傳組要在xx月xx日前更新制作完成總結提高階段活動展板和電子顯示屏內容。督查組牽頭對交流討論階段各項活動完成情況開展督查,發現問題要責令補課。
(二)做好本階段安排。
總結提高階段由xx月上旬至xx月中旬,各責任單位要做好進度安排,在本階段時間內順利完成各項具體活動。
(三)及時宣傳報道。
各責任單位在開展活動過程中,要及時撰寫信息報綜合組。宣傳組要及時跟進各項具體活動開展情況,并廣泛宣傳報道。
幼兒園環保教育活動總結篇二
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各部班主任為組員的節能減排工作小組。大家統一思想,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為核心,強化全校師生的節能環保意識,建立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實行有效的激勵政策,積極營造節約型校園。認真組織班主任、各辦公室做好電燈、電器等在無人時的關閉工作。將節能減排工作充分落實在每一個細節。
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充實豐富節能、環保教育內容,將節能、節水、節糧、節材等教育內容,以靈活多樣的形式,納入教育教學活動中,倡導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真正落實節能環保進校園、進課堂。
5月21日上午我校舉行了“爭做低碳環保小衛士,從身邊小事做起”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啟動儀式。向全體學生發出關于低碳家庭生活的倡議,宣傳“節約能源、低碳生活”等環保知識和意義,號召大家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保護環境,愛護家園。通過開展全校師生同簽名活動,爭做“低碳生活”的宣傳者、實踐者和監督者。
各班通過課堂這個渠道,把節能、節水、節電、節糧等知識納入課堂教學內容。通過宣傳普及,使學生明白了么是低碳生活?為什么要選擇低碳生活?怎樣做到低碳生活?讓每名學生了解了低生活知識的同時還知道了“低碳生活”是每個人應該具有的一種生活態度。
各班通過講故事、知識問答、小品等不同形式的精彩節目,詮釋了“小行為大改變——倡導低碳生活”的理念,認識到了節約能源的重要性。通過這次主題中隊會,同學們紛紛表示,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倡導低碳生活,做一個節約小公民。
活動中,同學們向社會進行低碳知識的宣傳,發放“倡導低碳生活”宣傳材料,使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和體驗中成為環保低碳的宣傳者、實踐者和示范者。
使同學們對低碳生活知識的認識、收獲、感受通過藝術的形式表達了出來,讓更多的人明白“低碳生活”,自覺踐行“低碳生活”,了解了家鄉的現狀,知道了美麗家鄉要靠大家共同的努力,懂得了要從小愛護環境,保護家園。
5月26日晚上號召學生和父母一起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19時至20時30分要求家長和孩子一起“仰望星空,守望家園”,共同迎接“地球一小時”,自覺關掉電燈、斷開所有家用電器的電源,如手機充電器、電視機、微波爐、mp3播放器、電腦顯示器和打印機等,以此表達保護我們共同生態家園的信心和決心。
我校通過節能低碳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全校師生的節能低碳意識,并使大家知道要想使我們的經濟能夠持續高速發展和明天更美好的生活,我們就應該節約使用能源,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杜絕一切浪費。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才能保證經濟持續發展的后勁以及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并且進一步普及了節能低碳知識,在學校營造了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和風氣,使學生樹立了良好的節能低碳觀念和行為規范。促進學生形成對地球、人類、資源的積極態度和自覺的環境保護行為。
幼兒園環保教育活動總結篇三
環保既是人類自我保護、自我發展的一種生存行為,更是一種社會公德行為和思想品德行為。我們結合思品內容,引導孩子從小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習慣,遵守社會公德,維護環境衛生,愛護花草樹木。結合各自學科特點,探求并確立學科環境滲透點,抓住學科與環保知識的顯性和隱性關聯,將環保有機滲透于學科中。滲透環境,利用家長資源,潛移默化影響幼兒。
和幼兒一起收集廢物,利用廢舊進行手工制作,培養了幼兒“變廢為保”的觀念。通過外出活動到大自然中去,幼兒保護環境,懂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從而培養了幼兒養成愛環境的好習慣,做個環保小衛士。
環境保護包括保護大氣、水源、森林、野生動植物和土壤等多方面的內容。我們在日常教育的基礎上注意滲透有關的環保知識,激發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如我們可以在平常談話時與幼兒共同討論一些環保問題,在幼兒園內提供廢電池箱,在班上評選環保小衛士,讓幼兒以環境小主人的身份自覺參與環境保護中。
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中的主要活動之一,幼兒通過組織有趣的活動來掌握粗淺的知識,從而發展幼兒的創造、現象、思維、記憶及語言表達能力。然而環保如何結合在各科的活動中,這仍需要通過平時觀察、了解、掌握第一手資料,然后再有的放矢對幼兒進行提高環保意識及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
如:當我發現幼兒不愛護魚缸里的小魚時,就及時引導幼兒觀察魚缸里的小魚,使幼兒感到小魚是很可愛的,它們同樣也是魚媽媽的小寶貝,我們要和老師一起把小魚養好,千萬不可用手去抓。再如:戶外活動時我帶幼兒散步來到了種植園地,一個幼兒好奇地把小青菜拔了出來,我就及時地利用這個活教材,使幼兒知道小青菜離開了土壤媽媽它就活不成了。我們千萬不能拔地上種植的花、草等植物,慢慢地培養了幼兒不隨意破壞綠化的好習慣。
對幼兒的環保教育不僅要在幼兒園中進行,家長也要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工作。由于幼兒的模仿性極強,具有無意識、自發性的特點。在幼兒園中,教師是幼兒的模仿者,在家庭中,父母自然成為幼兒的模仿對象,因此也同樣要求家長應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家長還可通過各種方式將幼兒在家中的環保行為告知老師,并給予一定的表揚,能讓幼兒有成功感和喜悅感,讓幼兒的環保行動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