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柴居當首位,可見其何等的重要了。
少時家境貧寒,缺吃少穿尋常事,偏偏時時遭柴荒。
14歲初涉塵事。記得我還只有半個扁擔高時,就跟著大人進南山砍樵。那是冬日里的一天,當北斗星還在頭頂時,母親就起床做早飯,飯熟,催我起床。冷水抹把臉,胡亂扒拉兩碗稀粥,帶了母親特意為我烙制的玉米面餅,踏著星光匆匆上路。
南山好遠。
沿一條清亮亮的小河逆流而上,幽幽山徑,九曲十八彎,太陽泛紅時便到達目的地。搭眼瞅,滿世界巉崖絕壁,望不透的密密莽林。抬頭看,天也小了許多。不進山不知山是啥樣,進了山方知川原山地迥然。
放下扁擔、干糧袋,緊了鞋帶,腰別砍刀,攀巖踏澗,進林砍柴。“梆——梆——梆——”,大人力大手快,一會兒工夫就砍夠一擔,我年幼力單手兒慢,偏偏鐮刀又不快,急得滿頭大汗總是砍不夠。不小心還讓鐮刀把手豁口砍了個“娃嘴”,鮮血直淌,相攜的大人連忙為我包扎了傷口,又幫我砍夠了柴,拾掇好柴擔。這時方感肚子餓了,連忙去取干糧充饑,卻是個窟窿眼睛的空袋兒——原來干糧早被鷹鷂和烏鴉做了美餐。
顫巍巍擔了柴擔,心跳氣喘,腿兒發軟,腹中饑餓,頭冒虛汗。時而上坡,時而下澗,時而越溝,時而淌水,越走氣力越不夠,那肩膀卻似壓了兩座山,真想撂下那柴擔。猛想起母親倚門焦急等兒歸,灶門立等柴煮飯。于是,渾身便來了勁兒。累了,“搭柱”擎了扁擔歇緩;渴了,掬一捧山泉潤喉咽。就這樣,走一程歇一程,直到太陽將要壓山才回到家園。卸下肩上的柴擔,長吁一口氣,人已累成一撲塌,坐在地上發癡眼,半天起不來。母親見狀,心疼地用毛巾為我擦汗,又端來盛滿熱粥的飯碗,然而此刻肚子反倒不覺饑餓了。
生活磨礪了我。我也感受了生活。這就叫嘗過黃連味,方知黃連苦。無疑砍柴成了我人生的第一開端。爾后數十年風風雨雨,不管工作和生活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但回想起少時“每日里在深山去把柴砍”所經歷的千般難萬般苦,一切便全成了小巫見大巫,所有困難都迎刃而解了。
于是,我想人還是幼年經點風雨,受點磨難的好,不然長大成人后真不知世上還有艱難二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