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嫌疑人x的獻身的讀后感篇一
一是石神對靖子和美里的愛,是一種對于美好事物的愛慕,甚至于他認為那種美與他著迷的求解數學的美感的本質殊途同歸,也救贖了本已對世界心死的他。他對于這種美是一種信仰式的愛,是撫慰他孤獨靈魂的溫暖。因此她們能好好活著他就感到喜悅、滿足和感恩。而當美好將被打破時,他自然而然且義無反顧地去維護,并不惜獻出一切,所以書名用的是“獻身”,這是對美好事物、對信仰的獻身,這與工藤對靖子的男女之愛、對美里的愛屋及烏完全不一樣,工藤是需要占據的愛。然而石神這份在世俗會認為是偉大壯烈的犧牲,對得悉真相后的靖子實是一份巨大而無法承受的痛苦。
二是“解局者”湯川最后“激活”了靖子自首的行為,擊碎了“布局者”石神推導的完美方程式般的布局,給了石神致命打擊。湯川,正是石神不在計算之內的那個“盲點”。
第三,流浪漢、靖子母女、石神,靖子前夫,究竟十惡不赦的是誰?究竟應該接受法律制裁的有誰?惡人是誰?無辜的有誰?對與錯、善與惡、罪與罰,因與果,世間有它更宏觀的邏輯在調控,身處其中的我們,或許只要盡量做到以心換心,這種善良最終救贖的會是自己。
最后一句話共勉:你永遠不知道,你照亮了誰,誰又默默守候著你,所以請深愛這個世界,因果始終在循環。
嫌疑人x的獻身的讀后感篇二
《嫌疑人x的獻身》是日本著名作家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它是日本推理小說界鮮有的“五冠王”。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直被前夫糾纏不休的靖子與女兒美里失手殺害了前夫富慳。而暗戀靖子,又是靖子鄰居的天才數學家石神,在發現此事后,給警方設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局,從而讓靖子母女二人得以擺脫嫌疑。
但在這部小說的結尾,由于石神好友湯川的出現,使得整個故事更加精彩、生動、感人。湯川推理出了事情的真相,而石神為了維護靖子母女,甘愿自我犧牲,把自己包裝成了“殺人犯”。靖子在得知實情后,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最終人性的光輝還是戰勝了心底的黑心,靖子自首了!
雖然在看到靖子自首的那一剎那,石神感到了撕心裂肺,但實際上對于他來說,更多的是一種解脫。事實上,從他決定包庇靖子、實施犯罪的那一刻起,他的心中已經充滿了黑暗,若不是湯川找出了真相,若不是靖子心底的人性光輝,石神這輩子可能都會生活在黑暗中,無法自拔。
東野圭吾在簽售會上曾對這本小說作了自我評價,他說:“這是我能想到至為純粹的愛情,絕好的詭計。”讀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任何建立在犯罪和包庇上的感情都是不牢靠的,都不能稱之為純粹!石神的包庇袒護、甚至是犯罪,看似合情合理、有情有義,但其本質是陰暗而渾濁的;靖子最后的“自我救贖”,表面上是辜負了石神的情感,但其實是拯救了他,成就了公平正義!在看似連串詭計、扭曲情感的背后,還是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人性光輝。
這部發人深省的推理小說,直擊讀者內心,揭露了人性的兩面,丑惡、黑暗,善良、光輝,幸而最終還是回歸了人類的本性,非常值得一看!
嫌疑人x的獻身的讀后感篇三
這是一部精彩的推理小說,它不似其他推理小說一樣抽絲剝繭,慢慢揭曉答案。他向讀者呈現的是一團神秘的濃霧:
百年一遇的數學天才石神,每天唯一的樂趣,便是去一家便當店買午餐,只為看一眼在便當店工作的鄰居靖子。靖子與女兒美里相依為命,失手殺了前來糾纏的前夫。石神提出由他料理善后。石神設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局,令警方始終只能在外圍敲敲打打,根本無法觸及案件的中心。
剛開始,作者的敘述讓我誤以為我知道了事件的真相,卻在一次次的轉折下被作者帶入了一片更大的迷霧中。真正看透真相的人只有和石神剛剛重逢的一位天才物理學家——湯川。
他說這是一個堪稱完美的局,讓他看出真相的只是石神照鏡子時對自己外貌不滿的一聲嘆息。無剛開始無法理解,因為這是人的天性啊。可是聯系神圣的性格后,我漸漸明白了:石神一向只對數學感興趣,他向來認為注重衣著外貌實在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他現在居然會為自己的外貌而嘆息,原因只有一個:他已經深深陷入了戀愛之中。于是湯川才開始懷疑他,并且漸漸找到了謎底。
我正想感嘆,正是這個細節使石神漏了陷,細節決定成敗,石神只能自認失敗了吧。可是事情并沒有結束,湯川并沒有告發石神,石神卻頂替靖子自首了,警察竟然找不著一絲破綻,石神早就把一切都準備好了。也只有湯川看到了事件的核心:石神的確是兇手,他殺了另一個人,一個游民,而靖子前夫的尸體早就被他肢解后棄尸了,無法再辨認身份,一個人不能死兩次,所以,即使湯川知道了真相,也無法讓靖子擔任罪名……
石神終究還是贏了,他的細節同樣出色到無懈可擊,但他的愛卻是畸形的,無比可怕。除了內容之外,讓我感嘆的還有作者東野圭吾的細膩筆法和縝密思維,他把騙局寫到了極致,同樣讓人震撼。
嫌疑人x的獻身的讀后感篇四
今天讀完了《嫌疑人x的獻身》這本書,很久以前就聽人推薦過東野圭吾的書,如今終于有時間來讀了。整本書并不厚,沒用太長時間就讀完了,但是讀后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剛開始讀時,覺得像是平淡直白的在敘述一個案件,并沒有什么懸疑的氣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一開始就埋下了很多伏筆,渲染的氣氛也十分到位。繼續往下讀,到后來才發現,其實內容并不淺顯,整個過程曲曲折折,結局出人意料。而當真相揭開的那一刻,我還是不禁長吸一口氣,為石神而感到悲哀,也為他為靖子所做的一切而深深動容。
這本書并不是全部以感情為主線,但是卻是以感情結局,石神對靖子的情感讓人出乎意料,再加上石神數學大神級的縝密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更是全書的亮點。書中有兩個經典問題,一是石神的老友問石神,編織一個問題難還是解答一個問題難;二是石神反問他的老友,證明一個問題更難還是找出證明問題過程中的錯誤更難。這兩個問題也算是全文安排的線索,我能讀懂的線索。結局為我們解答了這兩個問題。
最后的結局是,靖子知道真相后因為受良心的譴責而去自首了,石神在那一刻痛哭疾首,仿佛要嘔出他的靈魂。他的一切心血都是為了靖子更好的生活下去,甚至不惜讓自己背負上殺人的罪名,讓自己在最后關頭無路可退,一開始他就抱著要來自首的心態來處理這件事,因為如果走到這一步,最起碼能保證靖子逃脫法律的懲罰,但最后靖子卻以這樣的方式讓石神的一切努力付諸東流。有人說是人性的自私導致了這一切,在書中我們也確實看到靖子人性自私的一面,為了讓自己的余生不活在自責與痛苦中,她不顧石神的心意,選擇了去自首。但是我為石神感到悲哀的同時,并不是不認同靖子的做法,她最后得知真相后能做出這一決定,說明她的良心還在,她還有基本的良知,也許石神的愿望是用他自己的生命來換她幸福的余生,但是作為一個有道德的人,靖子如果就這樣和她愛的男人度過余生,在我們的眼中是要遭受譴責的,是不被道德所承認的,所以我認為靖子最后的決定是對的,這樣的價值觀才是正確的,值得宣揚的。
其實在這本書里我覺得最厲害的人物不是石神,而是他的老友,他的對手。這個案件是石神給他出的一道考題,只不過主角是石神自己。在書的中段部分,他已經發現了石神的秘密,只是他一直不愿去解開,其實他的內心是抗拒這種結果的,因為石神曾是神一樣的存在,是自己在學生時代里唯一有共同話題的朋友,他不想就此失去一位朋友,也不想數學界失去一位天才,這正是他的糾結所在。最后他還是選擇把真相告訴靖子,他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上,做了他應該做的事。
整本書讀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個案件反映出來的東西太多,也需要讀者細細評味,才能讀懂書中的哲理,而一本好書也經得起反復閱讀和推敲。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說的便是這個道理吧!
如同作者東野圭吾在書的腰封上寫到的,這是我所能想到的最純粹的愛情,最好的詭計。無疑,這的確是他的巔峰之作,這本書同時也將他的個人風格體現到了極致,無懈可擊的推理,恰到好處的伏筆以及最普通但最不易猜透的懸念。
合上書,我驚覺我的手正在不能自已地微微顫抖.最后石神留給我的一幀畫面是他的混亂與絕望,慣常面無表情的他,在那一刻只有像嘔出靈魂一般的嘶吼和痛哭。看完之后,對于這本書可以獲得日本第六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和年度三大推理小說大獎第一名的疑慮完全煙消云散。
這本書,也同樣讓我明白了石神的獨白:究竟愛一個人可以愛到什么地步?究竟怎樣的邂逅,可以舍命不悔?邏輯的盡頭,不是理性與秩序的理想國,而是我用生命奉獻的愛情。作者所塑造的男主石神的形象,是思維縝密且不帶一絲感情色彩的,他的冷靜聰慧讓他毫無破綻可言。可是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我才明白,石神并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機械,他將靖子母女視作生命中唯一的陽光,是自己不可褻瀆的.精神信仰。
作者在小說的末尾點出他曾因對生活毫無留戀而準備自殺的事實時,我才明白石神的前半段人生像個孤獨的影子一般徘徊,他的冷漠他的自持只不過是偽裝自身的鎧甲,揭開他刻意為之的面具,靖子是他心底深處的逆鱗,是他精神的支柱和信仰,他愛情的深沉,他可以做出的犧牲絕非常人能夠做到,也絕非語言可以形容。
小說中,湯川的一句話可能解釋了石神為何要這樣做,他說,這種生命的偶遇,各種無所言說的機緣巧合,究竟給不同的人帶來了多大的影響,這是如此的妙不可言且旁人不可知。也許正是因為這股神奇而巨大的美好力量,讓石神可以做出一般凡人都無法企及的犧牲程度。
我很同情石神,曾經他以為他找到了信仰的存在,所以他感到了幸福。但最后,事實證明了那個信仰的存在也只不過是自私所假扮的。靖子有意忽略了石神的愛,轉而投向英俊多金的工藤。以價值的角度去考慮,覺得好友這樣犧牲太不值得而將事實告訴靖子的湯川也是出于自身主觀的考慮,無論如何也是自私的。正是因為石神的愛太過于無私,他設計了完美的騙局卻未考慮過人性中的自私,這是他最大的漏洞,終而使他謀劃的詭計完全破產。他設計了這個騙局,是因為愛,他使這個騙局破產,最后也是因為了愛。他是可悲的,身邊的人,所愛的人,所想親近的人都抹殺了自己生存的意義。這樣的結局,讓我驚覺,其實作者本意不是宣揚石神的獻身,石神的愛情,而只是想證明人性孤獨永存這一觀點。
直至最后,石神仍舊孤獨,在他望著監獄的天花板證明出四色猜想的時候,他就已經喪失了 生存的意義。而我最后也才明白,孤獨感終將伴隨著人類價值觀的差異而存在,隔膜與信仰 的沖突就是如此產生的。 石神的背影在監獄走廊的盡頭漸漸模糊, 在絕望中他的精神漸漸死 亡。當愛的表達超越了占有和依附,他的絕望,他的堅守,他的孤獨也分外悲壯。 他說,你不用愛我,但是請你明白,沒有人會比我更愛你,我知道我什么也不配得到,但請 給我愛你的權利。最后,他的愛在孤獨和絕望中漸漸枯萎,確實,沒有完美的騙局,只有無 法消弭的孤獨。
嫌疑人x的獻身的讀后感篇五
難以理解的深情,心如明鏡也不帶絲毫的陰霾,愛情的最高獻身,但又覺得在石神對靖子無邊的感情上,是比愛情更高的東西,無法掩飾。也許書很短,也許你一天就可以把書讀完,但是能感受到對愛的解釋卻是一生所難及的。我甚至看完這本書我感到很困惑,我不明白到底究竟怎樣才是真正的愛一個人。你知道的其實我很慫的。
并不是個會寫書評的人,所以:
喜歡你,我愛你,但我不會告訴你,我愿意用我的毀滅來成全你。
我認識你,我感激你,但我不知你心意,你的深情我真的承受不起。
他的嘶吼,仿佛正在嘔出靈魂
摘自豆瓣書評(看到這句真的超有感觸)
也正是在看《嫌疑人x的獻身》的書評時,一篇提到“嫌疑人露出破綻是因為一向不拘小節的他開始注重自己的外貌,一定是戀愛了”,而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感到一種深入骨髓的憂傷。吶,感性也是一種能力呢,就算露出破綻也僅僅是因為愛,所以我懷疑這個世界上有什么是愛不能毀滅的啊?也很慶幸自己是一個感性的人,倒不至于讓人覺得冷血,讓人覺得無趣。
有個好朋友用「純粹」形容她喜歡的人,我太喜歡這個詞了,我喜歡的人也都是純粹的人。純粹就是,不會自尋煩惱,什么都要。純粹就是,不做辯解,不找借口,不立牌坊。純粹就是,在什么人面前都一個樣兒。而我覺得石神對靖子就是這樣純粹的愛,愛的深沉,愛的盲目,愛的丟失了自己。可我們終究不明白的是我們每個人難道追求的不是這樣純粹的愛嗎,希望對方愛的盲目且深沉且不自知。我說戀愛會讓人做出各種傻事而不自知,可偏偏有人告訴我愛并不是一時的沖動,它不會讓人不自知。
“究竟愛一個人,可以到什么程度?究竟什么樣的邂逅,可以舍命不悔?邏輯的盡頭不是理性和秩序的理想國,而是我用生命奉獻的愛情!”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問我自己究竟我愛一個人可以愛到一種什么程度,會不會像他一樣的付出且無所求,答案好像是否定的。
昨天看這本書看到一半,有了如上感悟,也是真的覺得相愛是焊接痛苦和快樂的。如果你問我這樣到底有什么意義,我會告訴你沒有意義,我就是愿意同時承擔這份痛苦和快樂,如果哪一天承受不住了也就是等于不相愛嗎?
而今天我把書讀完我知道花岡不愛石神,哪怕石神再愛她,對她再好,也是如此。石神也是深深的知道這點,才會在一開始就把自己逼死在了絕路。我這般待你,是因為我愛你。我深深的愛著你,我知道你可能不愛我,但是我依然深深的愛著你。
可能是看過最有感觸的一本懸疑,嫌疑人一生推!
最后吐槽一下:看多了懸疑晚上不敢去田徑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也許怕突然就有個人從草從中出來把我勒死?
嫌疑人x的獻身的讀后感篇六
石神繼續吼著,草薙覺得他仿佛正在嘔出靈魂。
匪夷所思的騙局,不留后路的博弈,天才智商的較量,整個生命的獻身。費盡心機營造一個個像方程式般縝密合理的“真相”,但是突然出現的未知數給原本天衣無縫的邏輯設計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于是天才與天才開始較量。但是雙方都以慘敗告終,他失去了自由,他失去了朋友,唯一勝利的是法律和人性。如果將法律作為評價的標準,那么草薙是最終的贏家;如果將人性作為評價標準,那么所有的人都是贏家。
我們不能奢望法律對犯罪的人網開一面,縱使他們所遭受的有多么痛苦,縱使他們有多么令人同情,縱使引起他們行為的情感有多么簡單純粹、多么催人淚下,縱使我們多么希望他們得到幸福,但法律終究是法律。犯了的罪永遠都不會被抹去,看似天衣無縫的“謀篇布局”也一定存在破綻,完美的make up也只是“人為產物”而已。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正如湯川所言,“這個世上沒有無用的齒輪,只有齒輪自身才能決定自己的用途。”是啊!就算是一個看似毫無生命價值的游民也有他存在的合理性,所以不要奢望讓一個人不留痕跡地在人間蒸發,那只能是自欺欺人的幻象。
感性的我真心希望靖子重新開始幸福的生活,同時我也知道有良心的她肯定會在深深的愧疚與悔恨中度過余生,她自己也十分清楚這一點,“隱瞞真相何其痛苦,就算抓住了幸福,也不會有幸福的真正感受,只會終生抱著自責,終生得不到片刻安寧”。但那時靖子覺得,“忍受這種煎熬,也算是一種贖罪”。但是良心告訴她“那只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想”,“自己心中將永無放晴之日”,為了使自己能夠安心,能夠擺脫時時被陰霾遮蓋,她選擇了承擔責任。作為一個理性人,我們不得不接受令我們心痛的現實,或許這是最好的結局,這也是一個現代理性人樂于接受的溫暖到心酸的結局,既捍衛了法之為法的尊嚴,也保留了人之為人的溫情。
誠如韓國的評論:“一位天才作家的天才作品,兩個天才對手的天才對決。”
“最好的詭計,最純粹的愛情”。
嫌疑人x的獻身的讀后感篇七
前幾天剛看完東野圭吾最受歡迎的小說之一——《嫌疑人x的獻身》,我的內心充滿震撼。雖然在小說的最開始已經知道了殺人兇手是誰,但是看到后面才發現事情遠遠沒有那么簡單,被東野圭吾的腦回路震驚了,太有才了。(以下有劇透)
石神愛慕隔壁的靖子,但他沒有告訴她,并且在靖子和她女兒聯手殺了前夫富樫之后,他為了保護她們母女倆,設計好了一切,包括如何與警方對話,來讓她們擺脫嫌疑。他甚至為了保護她們,不惜殺害另一個無辜的人,斷絕自己的一切退路,這一切的一切靖子都不知曉,石神只希望靖子幸福,不知該說他自私還是無私,以至于在石神看到靖子自首后,他吶喊嘶吼嘔出靈魂。但是換個角度也說明了他確實是個天才,邏輯思維縝密,但天才的內心往往是孤獨的,他心里只有他熱愛的數學。他追求完美,完美的定理必然有完美自然且簡潔明了的過程。這樣一個可以說是極其理性的人不會干這種違法的事,但反過來,只要合乎邏輯,再殘酷的事他都可以做出來。
湯川是石神的老同學,也是難得一見的天才,他們倆彼此了解、棋逢對手,可以說正因為有湯川,這個案子最終才能水落石出。英雄惜英雄,也正因為如此,湯川才會對石神的行為感到惋惜,他并不想失去這個好友兼對手。還記得他拋給石神的一個問題:擬一個別人無法解答的問題和解開那個問題,何者更困難?
靖子懦弱、自私、愛慕虛榮,她以為有石神在,一切都會過去的,甚至想和另一個男人開始新的生活,但他又怕石神發現之后對她失望,告訴警察真相。最后湯川的提點以及美里的割腕,讓她明白了擔當。但是拋開這些,她確實是一位好母親。
美里是靖子的女兒,她雖然是個孩子,但是她勇敢、有羞恥心、愛憎分明,在知道真相后,她選擇用割腕來表達她的內心,讓人感到惋惜和心疼。
我們該如何避免遇到富樫這樣的人呢?我們該如何處理自己的情感呢?答案就是提升自己,內外兼修。遇到情感問題時,不要意氣用事,別讓感性壓倒了理性。不要心安理得的接受不求回報的付出,你不知道這個付出你有沒有能力接受。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做一個有擔當的人,我們已經是一名成年人了,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嫌疑人x的獻身的讀后感篇八
《嫌疑人x的獻身》這個小說是一個懸疑小說,作者是日本著名的小說家東野圭吾。小說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一個女人,長得不出眾但卻很優雅,帶著自己的女兒過著平凡的生活。但前夫的糾纏打破了這對母女生活的平靜,終于有一天,矛盾激化,這個女人與女兒一起殺死了女人的前夫。
在殺人的慌亂無錯中,這對母女迎來曙光。自己的鄰居承諾她們,他可以把一切擺平,結果也沒有讓這對母女失望,這對,母女似乎逃過了一劫。但這個天才般的數學家鄰居的掩蓋行為最終被他的朋友---出色的物理學家所看破,從而在在這個物理學家的推動下,女人認罪了,而這個數學家也因為掩飾一件殺人案而犯下的另外一起殺人案受到法律制裁。
看完這個小說,令我駐足思考的是它的結局,這結局可以說是很完整的了。這小說是同類題材小說里讓我不感到那么沉重的一個小說,大概正是因為它的結局吧。在看到石神去為靖子“獻身”自首這里的時候,我短暫地欣慰,為石神的默默付出的愛而感動。也為靖子的生活能重獲安寧而喜悅。
但這種欣慰與喜悅轉瞬即逝,因為,我開始擔心了,心情也轉向沉重了。一方面靖子會在日后的生活里漸漸明白石神的苦心與付出而懊悔自責,另一方面石神的入獄并不是一個正義的結局。這也讓我想起了本科看過一個國內的類似題材的電影,具體影名我已記不得了,但電影的結局就是b自愿為a的犯罪行為獻身了,雖然也有人識破,但大家都沒有揭穿,結局看似很圓滿了。那時候的我對那個結局沒有多想,自己所持的態度也是贊成的,只是那之后的好多天我干不了正事,總對那個電影的結局有種莫名的惋惜感。大概是因為自然正義在此案中丟失了,也或許我內心深處在我也是在為被替罪人將來的內疚而在憂慮吧。
筆鋒陡轉,作者關上了一扇替罪的窗,打開了另一扇真相的窗,讓讀者措手不及。原來石神為了讓掩飾天衣無縫而殺了一個他覺得毫無用處的齒輪——流浪漢,所以他能心安理得地接受法律的制裁。囹圄外,靖子若過得幸福,他也會覺得值得,畢竟她救過他的命。但靖子在得知一切后還是自首了,石神看到鏡子自首的那一刻,是多么痛苦,多么無助,多么無奈。但我想,也許,靖子自首,是給她前夫和她女兒一個交代,也是給了石神一個交代,更是給了那個本不應被人打擾的流浪漢的一個交代。
畢竟,她女兒還比較小,應該懂得自己對自己的過錯承擔相應責任的重要性。于石神而言,或許他現在對靖子的自首行為感到惱怒,但是,這世上活著的有思想的人不只是他石神一個人,他沒有權利去左右他人的生命,也沒有權利去剝奪他人的選擇,也許,他該聽聽周圍的不一樣的聲音了。
小說里的流浪漢,我覺得他才是這小說里最可惜的一個存在,連死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是為什么而死。盡管他每天的生活于部分人而言毫無意義,但誰能說自己的生活一定有意義呢?誰能說自己是最有用的那個齒輪呢?世界因不同而精彩,流浪漢也是這繽紛的世界里的一抹色彩,這樣的色彩空缺多了,我們會不會感到遺憾呢?況且,如果這個流浪漢的死亡因為靖子的退縮與石神的隱瞞而不被人所知曉,那么更多的自然正義也會慢慢湮沒在一個又一個人的手中。
總之,我很慶幸作者給讀者的結局沒有讓我感到遺憾與沉重,也很感謝作者的寫作,讓我們經歷不一樣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