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社會,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報告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報告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報告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地圖實訓報告 地圖學實訓總結篇一
1. 了解mapinfo地圖可視化方法,熟悉mapinfo操作的主要特點,掌握主要對話框及其交互操作方法;
2. 熟悉mapinfo系統基本界面、菜單(文件、編輯、工具、對象、表等菜單)及主要命令菜單、工具欄及主要工具按鈕,并掌握其使用、操作方法;
3. 掌握地圖對象(點、線、面、注釋)采集、編輯的基本操作方法;
4. 熟悉并掌握mapinfo系統“表”及操作方法,掌握地圖分層、管理及操作方法:
5. 熟悉、掌握地圖裝飾、渲染
1、 運行mapinfo,打開柵格表,熟悉mapinfo系統基本界面:標題欄、菜單欄、工具欄
2、 熟悉文件菜單、命令的使用方法,及其相關聯打開的主要對話框的交互方法,鞏固mapinfo表、mapinfo工作空間概念;
3 悉主工具欄,繪圖工具欄主要工具按鈕的使用方法;
4 熟悉圖層控制對話框的交互操作,了解增、刪圖層及圖層狀態控制的基本方法; 掌握主工具欄,繪圖工具欄主要工具按鈕的使用方法,練習點(含注釋)、線、面等地圖對象輸入、編輯的基本操作方法;
5、 應用mapinfo軟件制作普通地圖;
6、 進行專業內容的專題地圖設計;
7、 應用mapinfo軟件制作專題地圖;
8、 寫作實習報告。
問題1:機器容易死機。
解決:自己把握一個大概時間定時保存。
問題2:保存時更新失敗。
解決:再做一些細微小修改,然后再保存一次。
問題3:畫圖不夠精確,容易畫歪。
解決:適當調整比例。
問題4:布局由于時間不夠沒法及時完成,并且不能以之前的方式保存。
解決:選擇保存工作空間進行保存,下次直接開啟保存文件即可接上次工作。
問題5:普通地圖布局時,各市名稱重疊,遮住標記點。
解決:調整名稱大小及標記點大小,再作適當的位移。
問題6:專題地圖顏色過深。
解決:進入修改專題地圖,自定義樣式里面的配色
1、啟動計算機,進入windows桌面。
2、打開資源管理器,在e盤根目錄下新建一目錄,以自己的姓名學號命名,(如目錄名為“120904003許金杰”)。你所創建的文件要全部保存于該目錄中,而且建立的內容要自己備份于u盤中,以后做實驗還要用,最后還要上交作業。
在做的過程中要隨時保存。
3、將“hyy”共享中的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的底圖復制到自己的文件夾中。
4、回到桌面,運行mapinfo應用程序,進入mapinfo,或者點擊“開始-程序-mapinfo”,啟動mapinfo。
5、在快速啟動窗口中選擇打開表,然后點擊打開。
6、選擇自己文件夾下的普通地圖底圖(即福建省區劃圖),然后點擊打開。
7、了解mapinfo界面。(菜單欄、工具欄、繪圖區、繪圖工具欄、主工具欄和狀態欄)
8、建立一個新表,命名為“福建省各縣級市行政區域圖”,選擇字符型,然后把該表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夾下。
9、選擇繪圖(draw)工具條中的多邊形工具,然后順著某個縣級市的行政區域邊界粗略畫出邊界,然后再用工具條中的整形工具,將所畫的邊界做精細處理,使得所畫邊界與底圖的縣級市行政邊界盡量吻合;畫完一個縣級市后接著畫相鄰的縣級市,這時候我們要利用“s”然后按住“shift”畫公共邊界,方法是:先點工具條中的多邊形,然后點再公共邊界的一個端點,按住“shift”點公共邊界的另一個端點,這時候公共邊界會變成灰色,放開“shift”,這樣公共邊界就完成了,接下去可以按之前的方法畫出第二個縣級市的行政區域;按此方法依次將所有的縣級市行政區域邊界全部畫出,這樣就完成了福建省縣級市行政區域邊界圖。點擊保存,并且保存工作空間。
10、新建一個表,命名“湖泊和水庫”,把邊界線和填充色都調成藍色,然后用多邊形畫出湖泊和水庫的邊界,完成后保存表和工作空間;再新建一個表,命名“河流”,用折線工具
畫出河流,完成后保存。
11、新建一個表,命名“居民點”然后調整好大小不同的標志點,在居民點圖層上點出所有底圖上的居民點,市級、縣級、鎮級需用不同大小的符號區分開,并且用“信息”工具附上居民點的名稱,弄完后保存。
12、完成縣級市邊界、河流和湖泊水庫、居民點,三個圖層后,將每個縣級市填上不同的顏色用以區分,然后去掉底圖圖層,然后新建窗口,調整好位置,并且附上底圖名稱“福建省縣級市行政區域地圖”還有制圖者和時間等信息,地圖,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夾下。
13、打開windows資源管理器,查看自己建立的文件夾中的jpg格式的地圖,檢查如果有誤則返回mapinfo軟件修改,如果無誤,則完成普通地圖的制作。
專題地圖是把專題現象或普通地圖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圖上顯示的特別完備和詳細,而將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從而使內容專題化的地圖。
專題地圖由兩部分組成:專題內容與地理底圖。地理底圖是以普通地圖為基礎,根據專題內容的需要重新編制的。專題內容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必須依附于一定的地理基礎,兩者分別處于不同的層面:表現地圖主題的專題內容以各種符號組成第一層面,地理底圖則以較淺淡的色彩作為第二層面。兩者在內容與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地理底圖是專題地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專題地圖的編制程序與地理圖相同,也分為地圖設計、地圖編繪、出版準備三個階段。
在具體進行地圖設計之前,應先了解與確定編圖的目的、任務及用圖對象,這對選取地理底圖及專題要素的內容、表示方法及色彩,考慮圖面配置的方案等都是直接相關的。地圖設計主要包括:
(1) 確定制圖區域的范圍、地圖的主要參數
(2) 圖面配置設計
(3) 表示方法與資料的分配
(4) 圖例系統與符號的設計
專題地圖的作者,根據對專題內容的理解,用一定的表示方法,將專題內容完整、準確地定位表示在地理底圖上,就成為作者原圖。作者都須遵從編輯設計書的基本要求,同時還應提供編圖的原始數據及必要的文字說明。
作者原圖是編繪原圖的基礎,編繪原圖的步驟及方法與普通地圖相似,由制圖人員按編繪大綱要求進行。原圖編繪之前,應先制作地理底圖,再按一定的`編圖方法,將作者原圖上的內容轉繪到地理底圖上。
①建立專題地圖的骨架
②轉繪專題內容的控制系統
③更深入的提取專題地圖的信息
因此,地理底圖是專題地圖的地理基礎,專題信息的存貯、表達、傳遞、提取,都必須通過底圖才能實現。
地圖內容的選取可以有詳有略。底圖內容的選取是由擬編專題地圖的內容、用途、比例尺以及區域地理特征確定。
地理底圖是專題底圖的地理基礎,底圖內容選取過少就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但底圖要素畢竟是在第二層次出現的,如果內容過于繁雜,反而干擾主題內容。這兩種情況都會影響易讀性及專題地圖的整體效果。
專題地圖設計就是將專題信息以圖形進行表達與傳輸的過程,它可以包括:表示方法的設計與選擇,圖例設計,圖面配置的總體效果及具體安排,色彩設計。這需要設計人員充分運用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通過反復比較,選擇符合編圖目的的、容易被讀者理解與接受的優選方案。專題地圖設計是專題地圖編制中非常關鍵,并且又是十分具有創造性的環節。
專題地圖設計就是將專題信息以圖形進行表達與傳輸的過程,它可以包括:表示方法的設計與選擇,圖例設計,圖面配置的總體效果及具體安排,色彩設計。這需要設計人員充分運用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通過反復比較,選擇符合編圖目的的、容易被讀者理解與接受的優選方案。
1、表示方法的選擇
表示方法的選用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主要包括:被表示物體和現象所要求的精度和定位程度、制圖資料的情況、專題數據的特點、地圖的用途、比例尺和區域特點。
2、圖例設計
圖例是地圖上所使用全部地圖符號的說明。圖例對地圖信息傳遞的全過程都具有重要意義。圖例設計應遵循一些基本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圖例符號的完備與一致性,以及圖例系統的科學性。完備性主要指圖例應包括圖幅中所有出現的專題符號。圖例符號的一致性,對點狀、線狀、面狀符號有不同的含義:對點狀符號是指在形狀、尺寸、色彩、結構等方面與圖內相應符號要保持嚴格的一致,而對線狀面狀符號而言,情況就比較復雜,可以理解為圖面與圖例符號相對應圖形變量的同類性。圖例系統的科學性表達了多種含義,主要在于能設計出專題內容的科學體系,如各要素的層次及相互關系,指標的分類分級,轉換成圖例系統的順序位置,明確標出質量概念及其所代表的數值、單位等。此外,圖例符號的設計還應考慮藝術性、易讀性以及便于制作等。
3、圖面內容的安排
(1)符號及圖形的清晰與易讀;
(2)整體圖面的視覺對比度強;
(3)圖形突出于背景;
(4)圖形的視覺平衡效果好;
(5)圖面設計的層次結構合理
4、色彩與網紋設計
地圖設色對提高地圖的清晰性和易讀性,增加整體圖面的視覺對比度,增強地圖的表現力,突出圖形在背景上的輪廓,協調圖形的視覺平衡效果,增加地圖的層次結構,都有明顯作用,是專題地圖圖形設計的重要內容。地圖的色彩設計具有不同于藝術作品的原則,它必須在色彩基本原理基礎上,充分考慮地圖內容、用途以及表示方法,經過制圖者的創意,取得圖面設計的色彩效果。
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注意用色的雙重意義(象征意義、用色習慣)
(2)用色上的可分性與和諧性的統一
(3)色彩設計時,對大小不同的圖形面積采用不同的設色方法。
(4)色彩的數目及其組合的情況.
包含各類專業文獻、中學教育、專業論文、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應用寫作文書、外語學習資料、各類資格考試、文學作品欣賞、高等教育、15地圖學實習報告等內容。
地圖實訓報告 地圖學實訓總結篇二
測量與地圖學是地理科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的專業通識課。野外實習與考察環節十分重要。為了讓學生掌握測量與地圖學的理論與野外作業手段,提高動手能力,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我們將對該課程涉及到的多方面的內容進行實習工作。
20xx年11月28日—12月4日
陜西省測繪局西安地圖出版社、地圖印刷廠;中國煤航遙感院測繪公司、地理信息系統公司;西安煤航地圖制印公司;驪山國家森林公園
1、 全數字攝影測量方法、控制點加密、地圖數字化與遙感圖像處理流程、4d產品的生產。
2、 自動安平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操作與實踐。
3、 地圖制版與印刷、地圖的圖面配置設計/數碼打樣/出菲林片/制作ps版/雙色印刷與四色印刷/ctp技術。
4、了解平面與高程控制網的布設要求與方法。地形圖的野外定向讀圖與填圖、利用航空像片、遙感影像和gps野外行進、導航。
圖文并茂;使用學術性語言;一級標題、二級標題、三級標題能明顯區分出來;字數不限但要涵蓋核心內容。
地圖實訓報告 地圖學實訓總結篇三
1、了解地形測量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步驟。
2、熟練水準儀、經緯儀、平板儀等測量工具的操作使用。
3、明確地形
特征點的選擇。
4、掌握距離、角度、高程測量的方法。
5、根據實測地形點勾繪等高線圖。
6、強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充分發揮所學運用到實際問題中。
7、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與同學合作的能力。
8、培養大學生團隊合作的工作素質。
學會綜合熟練運用水準儀、經緯儀、平板儀、鋼尺等工具,進行高程測量、方位角測量、控制測量等工作;對學校白馬湖及其周圍地形進行測量和計算,然后按1:500比例尺轉繪到圖紙上;接著掃描,導入mapgis軟件進行數字化,最后進行整飾,包括圖例,標題,比例尺等;導出成果,打印裝訂在實習報告中。
(一)準備工作:
水準儀×1,水準尺×2,尺墊×2,經緯儀×1、鋼尺×1、平板儀×1,平板儀腳架,鉛筆,圖紙,大頭針,橡皮,記錄板,計算器等測量工具及輔助工具。
(二)水準點的選設:
根據白馬湖測區的實地情況進行選點。選點時要求通視條件良好,能夠測到盡可能多的地形特征點,就地把水準點標記為a,b,c,d,e,f,g,h。
(三)用水準儀測量相鄰控制點的高差。要求高程閉合差不超過±12√l。
(四)水準路線長度丈量:
用鋼尺往返丈量水準路線的長度,相對精度要求小于1/20xx。
(五)水準測量高差閉合差的計算與調整
(1)高差閉合差的計算:h=∑h測-∑h理
(2)高差閉合差的允許值:h≤± 40√l,l的單位是km。
(3)調整:反符號按比例分配。
(六)導線控制點的選設:
根據白馬湖測區的實地情況進行選點。選點時要求通視條件良好,能夠測到盡可能多的地形特征點,就地把主要角點逆時針標記為a,b,c,d,e,f,g,h。
(七)導線邊長丈量:
用經緯儀或鋼尺往返丈量各導線的邊長,丈量精度要求小于1/20xx。
(八)導線的角度觀測:
用測回法觀測導線邊所夾的內角。要求盤左與盤右兩次測角的差值不大于20″。導線角度閉合差不超過± 40″√n。
(九)閉合導線測量的坐標計算:
將校核過的外業觀測數據及起算數據填入“閉合導線坐標計算表”中。
角度閉合差的計算與調整:
(1)角度閉合差的計算:
n邊形閉合導線內角和的理論值為:∑β理=(n-2)×180。
角度閉合差β=∑β測-∑β理=∑β測-180。*(n-2)
容許閉合差 β容=± 40″√n
(2)計算水平角改正數:
若β> β容,則說明所測角不符合要求,應重新檢測角度。
若β≤β容,則將角度閉合差反符號平均分配到各觀測水平角中。
計算檢核:水平角改正數之和應與角度閉合差大小相等符號相反。
推算各邊的坐標方位角:
根據起始邊的已知坐標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依次推算其它各導線邊的坐標方位角。
α前=α后+β左+180。
α前=α后-β右+180。
計算檢核:最后推算出起始邊的坐標方位角,應與原有的起始邊已知坐標方位角相等,否則應重新檢查計算。
坐標增量的計算及其閉合差的調整:
1)計算坐標增量:
根據已推算出的導線各邊的坐標方位角和相應邊的邊長,按下式計算各邊的坐標增量。例如,導線邊a-b的坐標增量為:
△xab=dab*cosαab
△yab=dab*sinαab
用同樣的方法,計算出其它各邊的坐標增量值,填入導線內業計算表的相應方格內。
2)計算坐標增量閉合差:
閉合導線縱、橫坐標增量代數和的理論值應為零,即
∑△xab=0
∑△yab=0
但由于導線邊長測量誤差和角度閉合差調整后的殘余誤差,使得實際計算所得不等于零,從而產生縱坐標增量閉合差x和橫坐標增量閉合差y,即
x=∑△x測
y=∑△y測
3)計算導線全長閉合差d和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k:
導線全長閉合差d= √(x 2+y2)
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k=d∕∑d
計算檢核:k《k容=1/2 000。
4)調整坐標標增量閉合差:
調整的原則是將x、y反符號,并按與邊長成正比的原則,分配到各邊對應的縱、橫坐標增量中,以下為計算公式。
vxi =(-x∕∑d)*di
vyi=(-y∕∑d)*di
計算檢核:縱、橫坐標增量改正數之和應滿足下式
∑vx=- x
∑vy=- y
計算檢核:改正后縱、橫坐標增量之代數和應分別為零。
5)計算各導線點的坐標:根據起始點a的已知坐標和改正后各導線邊的坐標增量,按下式依次推算出各導線點的坐標:
x前=x后+△x改
y前=y后+△y改
將推算出的各導線點坐標,填入內業計算表中。最后再次推算起始點1的坐標,其值應與原有的已知值相等,以作為計算檢核。
(十)圖件整理:
對繪圖紙進行掃描,然后導入mapgis軟件進行數字化,再對其進行整飾,包括圖例,標題,比例尺等。最后導出成果,打印裝訂在實習報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