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烏塔讀后感評語篇一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一個小女孩烏塔游歷歐洲,在羅馬的青年旅館,與作者汪曉潔偶遇,進行了聊天。通過聊天作者得知小女孩烏塔花了三年時間準備旅行,還在途中子掙旅費等事情。
當大家第一次讀到烏塔一個人周游歐洲時,都議論紛紛。有的說:不可能!這篇課文絕對不是真實的!而有的卻說:哇!烏塔好厲害啊!真羨慕,可是爸爸媽媽是絕不會讓我去做的!唉!
對呀!烏塔的勇敢,我們也有啊!它只不過就是被父母的溺愛給覆蓋了。
記得上一次,我們要乘大巴車去位于飛云林垟的創意實踐基地參加活動。盡管會有兩個老師陪同我們,但家長們還是不太放心,有的開著小轎車屁顛屁顛的跟在后面,有的則光明正大地跟老師預訂了位置,一路跟隨著我們。
而烏塔呢?她一個人游歷歐洲,并且還在周末出門幫助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從而自掙旅費。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當讀到烏塔說:光以電視與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這句話時,我贊同地點起了頭。
有一次,我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了玉海樓的宣傳片,里面有著許多照片,可它們并沒有提里面有個小池塘。那時,我以為玉海樓里面就只有房子,沒有其他的東西了,直到我去了玉海樓,才知道小池塘的存在。
烏塔的觀點讓我明白了:電視與書本上的事物都不是完美無缺的,某些東西還需要我們親眼去見證。
啊!爸爸媽媽,請把你們溺愛的雙手打開吧!要知道:花盆里栽不出蒼天大樹,鳥籠里永遠飛不出雄鷹!
烏塔讀后感評語篇二
《烏塔》這一課主要寫的是作者在歐洲旅行中遇到了一個獨自一人的女孩——烏塔,稱贊她自強、獨立的良好品質。她是一個德國女孩,她的獨立和能力給作者和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看烏塔,雖然只有十四歲,但是她已經去過歐洲、意大利等地。她在旅行前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在家里就做好了行程安排,這證明了烏塔是一個有能力又細心的孩子。
為了掙錢旅行,她還在餐館和超市幫助分發廣告傳單,在假期和孩子們一起玩。這體現了烏塔的獨立意識,值得我們中國孩子學習。
看看我們的中國,父母都太溺愛自己的孩子了,含在嘴里怕融化,握在手里怕掉下來。我們的父母幾乎為我們做了所有的事情,連上下學都要接送,更不用說獨自旅行了。在家里,父母不讓孩子做這個做那個,因為害怕我們受到傷害,只讓我們安心學習。父母真的希望我們不理會外面世界發生的任何事,只想我們一心讀書。
即使我們按照父母所說的的去做,但是不一定會讓他們滿意。我們被他們剝奪了作為一個孩子應該有的權利,在他們的眼里,孩子永遠是孩子,他們日夜操心,擔心孩子受到任何委屈和吃任何苦。
外國父母從小給孩子鍛煉的機會。舉個小例子,如果一個孩子摔倒了,如果是中國家長,他們會趕緊跑上去幫忙,還會抱怨幾句,為什么不小心一點?看看衣服都弄臟了等等。外國父母微笑著,鼓勵他們的孩子站起來,然后表揚他們。大家認為這樣的中國孩子能盡快獨立嗎?
松樹不能在花盆中生長,鷹也不能在鳥籠中生長。這是真理,所以我們應該對父母說:“給孩子撐起一片獨立的藍天,讓愛更完美,讓愛更充實。”
烏塔讀后感評語篇三
在老師的指導下,我認真地讀了《烏塔》這篇課文,心里充滿著擔心和羨慕。既擔心他會迷路,又羨慕她可以獨自外出旅行。
當我讀完《烏塔》這篇文章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總是在想:為什么我沒有像烏塔這種勇氣和獨立的生存能力呢?
一個14歲的女孩竟然如此的膽量!獨自一人游歐洲等國,難道她不怕被別人綁架嗎?我內心里充滿了無限的疑惑和驚奇!她和我們中國的孩子對比,我們真是差太遠了。我們中國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生活在那“糖水”之中,我們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更談不上獨自一人外出旅行。爸爸媽媽總是把我們看作“金雞蛋”似的寵愛著。我們碰到困難時就把期盼的目光投向爸爸媽媽。父母也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不知不覺,我們就被寵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
14歲的烏塔,去歐州旅游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她認真地讀著與旅游目的地有關的書籍,設計好線路和日程表。還有賣力地為超級商場分發廣告,掙旅費,多么有毅力啊!而我們外出旅游,不但不用掙旅費,連基本的行裝也不用準備。不用花力氣,爸爸媽媽做準備,我們就等著出發,而烏塔能這樣漫游世界,必得到父母的支持,如果在中國,肯定會被當成離家出走的不良少年。
有人曾說:“失去了勇氣,就等于失去了一切!”我們不但失去了勇氣,而且失去了自信心。
今后,我們面對生活困難,不僅不能退縮,要從容面對,自己想辦法解決,要像烏塔那樣有勇氣和自信心。因為,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家的支持,還需要社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