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感悟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優質的心得感悟該怎么樣去寫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感悟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我和父母》讀書心得感悟篇一
按學校“五一假期特色實踐作業”的要求,我需要與父母親一起演算:我從出生至今花了父母多少錢和能陪父母親多少時間。這是一項很要意思的作業,我也樂意去完成。
周六晚,媽媽還在一旁制衣,爸爸在邊看電視邊喝茶。曾經,我也聽媽媽說別人再算他們的兒女共花費了多少錢時,得出的那個保守的數字后,都是滿臉的震驚。一個家庭撫養一兩個孩子多么不容易啊!我說出了這次特色作業的內容,父母難解又易解:難解的是已經初二了,對于我花費的錢也都記不清了,為何還要做這種作業?易解的是讓我們這些學習知識的少年了解父母的辛勞,將來可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回報社會,對社會作出貢獻。
與父母溝通,我記錄下從小到大的花費,在總計上寫了2萬多元。以我現在的能力,大概是一分錢也賺不回來吧!可這是奠定基礎,為后來的成功鋪路。對于這數目,我卻是認為它太少了,我小時候可是什么都想買埃接下來,是一起算陪父母多少時間,由于現在是在學校住宿,一周在家時間是兩天。可我地理和生物不太好,結果還要花費半天時間,這樣一周在家陪父母的時間又縮小了不少。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由于游戲,學習或其他原因越來越少。在將來3年,未來的,或許自己就會漸漸地,完全的脫離父母無時無刻在一起的生活軌跡。只有珍惜現在,多與父母交流,才能彌補。
經過這一次的溝通,我感受到父母親從小到大對我無微不至的`愛。他們為了我不斷地付出,以后,我會多于父母親溝通,借此來排解他們的苦悶和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
一、真誠交往,密切聯系
教師要想與家長取得聯系,主動熱情地與家長相交,在心理雙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橋梁,以爭取家長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過家園雙方互相訪問,電話聯系;召開家長會;家長開放日;親子運動會等,通過這些活動拉近家長與老師的距離,密切孩子與父母的關系。還可定期開展家長個別咨詢活動,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說:班上的嘉睿、戎騰、樂添、鄭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獨立性較薄弱。那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獨立性呢?是這些家長們所關注的。因此在于家長的溝通中,我建議家長平時多給孩子一些處理事情的機會:如洗自己的手絹、襪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業本、小畫書等。隨著孩子常時間的鍛練和培養,相信孩子們會逐漸增強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能力。以上這些都是教師可以利用的與家長溝通的途徑。
二、尊重家長,增進理解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和家長存在許多不合作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師對家長尊重不夠或雙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師與家長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長,尊重他們的感情,尊重他們的意見,尊重他們的人格。教師不可擺出一付教育權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對家長進行旁敲側擊,使家長不愿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長,并讓家長也理解教師,作為家長,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關心,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就會覺得臉上無光,教師在與家長接觸,不宜總是向家長指出孩子的缺點、短處,向家長“告狀”,不要用刻薄的語言指責,挖苦學生,應從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角度客觀地交換意見,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養孩子的對策與辦法。
三、激勵幫助,搞好配合
為了使家長與教師更好地配合,教師應激勵家長樹立教育信心,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素養,教師應多方面了解學生家長,根據學生家長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對于后進學生家長來說,應幫助家長指定教育計劃,明確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云逸、兆豐等常有發現在與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為。事后會推卸責任或接受批評表示以后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針對這種情況,我與家長進行反饋和溝通,希望家園共同為幼兒提供一個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間,不要在孩子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話語。并建議家長采用“轉移注意”法,給幼兒予較多的關注,比方說: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緒緊張或怒氣沖沖時,可以帶他去跑步打球或進行棋類活動;引導幼兒經常從事這類活動有助于恢復他們的心理平衡,逐漸轉移侵犯性行為。
《我和父母》讀書心得感悟篇二又一本書讀完了,又一篇讀后感出爐了。話說也好久沒寫東西了,這篇寫的出奇的多,好幾千字啊。
單看題目,我們就知道,父母在孩子的成長教育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孩子的成長教育過程中,不管有多么高深的道理,多么多的道理,都沒這句話來的客觀和實際。所以,我一直堅信,父母個人的修養、思想、風格、為人處世、魄力、性格等等的言傳身教勝過父母或老師好言相勸的千言萬語。
以上的觀點是我現在對孩子家教問題的看法,之所以有這樣的看法,是因為自己受爸爸和媽媽的影響很深刻。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我就有這樣一種意識“這個世界有很多的值得我們甚至全世界人們佩服的偉人,可是對我來說我最佩服和敬佩的人就是我的爸爸和媽媽。”在和同學和老師的聊天中,自己也會經常說起這句話。
其實,如果你讓我一五一十的說說爸爸和媽媽小時候都是怎么教育我們的,我根本就不知道該怎么說。因為我從來就不記得爸爸和媽媽有過哪一次,非常正式的給我們上過教育課。
我只知道在我還沒上學的時候,爸爸在家里教我認字,結果我學不會,爸爸失去了耐心并帶著傷心狠狠的“教訓”了我一頓。我的記憶也就停留在爸爸在我屁股上狠狠的扇了一個巴掌。據后來媽媽跟說,屁股上的巴掌一天都沒消下去,媽媽因此還和爸爸吵了一架,氣得一整天沒吃東西。想想,那個時候最傷心的估計是爸爸,因為爸爸心里一定在想,我怎么就那么笨,對我有點失望,有點“恨鐵不成鋼”。可是,在我的記憶中,爸爸也就僅僅教訓了我這一次。沒過幾天,我就被送進了學校,那本不是一個招生的季節。呵呵,我是“插班生”。我的十幾年的學生生涯,就這樣稀里糊涂的開始了。仿佛一眨眼的功夫,我的青蔥歲月,往事不堪回首啊!
后來長大了,想想我很奇怪的是,我們做錯了事情都會主動的給爸爸和媽媽說,從來就沒有像有些孩子僅僅因為打破了一只碗,弄丟了鑰匙或者一些微不足道的東西,就惴惴不安不敢給家長說。我很奇怪,我們的勇氣都來自哪里?所以,在爸爸媽媽面前我們總是不會覺得因為做錯了什么事情感到害怕,而是覺得爸爸媽媽一定很通情達理,只要自己說明原因,爸爸媽媽一定會原諒我們。因此,我相信不管我做了什么事情,身后都會有很強大的爸爸和媽媽支持我的。但是,不知道為什么自己竟然會成長的那么懂事,包括之后我們的弟弟和妹妹。但是,記憶中卻沒有打和罵。
我曾經很不好意思的在大學臥談的時候把我覺得最難以啟齒的一件事說出來了,至今都覺得小時做的這件事很罪惡。可是說出來以后,竟然也有那么多的同學做過,我們的童年啊,竟然也這樣的相似?這件事就是“偷錢”,好像記得是十塊錢吧,但是覺得好多好多的錢,好像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因為買完零食以后,老爺爺找給我的零錢我的小手都抓不完的樣子。媽媽發現以后,我就趕緊跑,心里害怕極了,因為那個時候我家很窮的,而且那個時候十元錢已經是很多的錢了。但是沒有打和罵,好像記得媽媽就和我一起坐在河邊,不記得都跟我講了什么。但是,那個鏡頭和畫面還模糊的記著,想到這里就淚流滿面。我親愛的媽媽,真的很偉大。
那次“偷錢”事件以后,改變了自己很多。就是現在爸爸和媽媽也一直跟我講“錢并沒有那么重要”,每次都聽得我很感動,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今天啊。但是爸爸和媽媽卻憑借自己的努力掙了很多的錢,至少把我跟弟弟和妹妹養育這么大就已經很不容易,況且我覺得爸爸和媽媽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最最重要的是,我們都很懂事,很孝順,爸爸媽媽也因此很自豪,我也覺得這是爸爸媽媽最成功的地方。
之后,媽媽說錢隨便我們花,只要我們需要錢了的時候,爸爸和媽媽直接把鑰匙給我們,抽屜里的錢隨便我們拿。呵呵呵,很幸福,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實現“財政自由”了哈。之后高中以后要住校的,妹妹初中也去了市區一所不錯的學校,也要住校。但是,每次交學費的時候或者平時拿生活費的時候,爸爸媽媽從來也不過問,隨便我們拿。神奇的是,就算是爸爸媽媽不過問,我們都會主動的清清楚楚的交代我們拿了多少,用在了什么地方,還剩下多少,最后一定把這個“帳”給兌上。就算平時出去逛街、出去玩、我們都會把這個帳給媽媽算清。媽媽經常說“你們大了,也懂事了,什么事情該做還是不該做,你們自己可以決定了,只要不做讓你爹媽丟臉的事情就行。”呵呵呵,我爸爸和媽媽很愛面子的,這一點很深刻。
所以,在我的成長中,也是不缺錢花的人,可是自己從來就沒有亂花錢過、浪費過。就是我爸爸和媽媽也都說我很節儉,哈哈哈哈,我是不是也該覺得很自豪呢?我覺得,爸爸媽媽心里也一定很美滋滋的呢。
大三的寒假,最悲催的一年。手機被盜沒十天,就丟了三千塊,我的生活費啊,很多錢啊。心痛的要死,哭得我江河澎湃。本來不想告訴爸爸媽媽的,不是因為害怕批評,是因為怕爸爸媽媽心疼。可是,還是忍不住說了。結果,那一刻媽媽讓我覺得其實掙錢很容易,而且錢也沒那么重要,不就是三千塊嗎。其實,爸爸媽媽掙錢真的很不容易。可是那一刻,媽媽卻要我知道,只要幾天爸爸和媽媽就可以把這些錢掙回來了。說實話,掙錢哪有那么容易,任何人掙錢都不容易的。我知道爸爸媽媽是在安慰我。宿舍同學問我家長有沒有批評我,說了以后,同學都夸我爸爸媽媽。老爸老媽再一次為你們感到自豪。
也是大三的時候,爸爸給我寫了一封信,被宿舍同學羨慕、嫉妒加恨啊。看到熟悉的字跡(插一句,爸爸的字很漂亮,我爸爸之前可是畫的一手好畫的)看到稱呼“瑞麗我兒”,就忍不住哭得稀里嘩啦,然后趕緊打電話給爸爸媽媽,又一次稀里嘩啦。寫到這里,我又開始稀里嘩啦。在爸爸媽媽面前,我就是那么的沒出息,很容易被感動,很容易就哭。
記得小時候,很流行認干爸和干媽。那個時候很羨慕有干爸和干媽的孩子,因為一個孩子有兩個爸爸和兩個媽媽一定很幸福,一定會得到很多的疼愛,有那么多的人愛自己多好啊。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估計和我奶奶有關。因為奶奶那個時候“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較嚴重,偏偏大伯家兩個兒子,都是我堂哥;偏偏我三叔家有個大兒子,是我堂弟。本來只有自己是女孩應該會被疼愛,可是奶奶更愛堂哥和堂弟,往事不堪回首,呵呵呵。
據后來老媽“爆料”,小時候有一位叔叔要認我當干女兒,結果被我爸爸和媽媽堅決拒絕了。這是我上高三那會兒媽媽告訴給我的,我問為什么沒答應?媽媽的意思是,那個時候人家門楣光鮮、有頭有臉、有錢有地位的,咱們比不起,那個時候咱們家很窮。那一刻,我又狠狠得佩服了爸爸媽媽一次。可是,現在呢?“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不過那位叔叔家也不錯。只是,這位叔叔“喝多了”的時候還會跟我爸爸媽媽說起之前的事情,說我們本來可以成為親家的。要不是這位叔叔經常“喝多了”的事情,估計爸爸媽媽也不會告訴我這件事。
感覺自己大了以后,特別是開始上大學那一年,爸爸媽媽經常給我“爆料”小時候的事情。聽了以后,感覺自己小時候很可愛、現在很感動、聽得時候都想哭出來。我很感動爸爸媽媽在我們成長中,每時每刻注入的愛和心血。我也真的很想讓爸爸媽媽知道,讓全中國、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最最愛的是爸爸和媽媽,他們很偉大。每一個做父母的都很偉大,都值得我們敬佩,養孩子真的不容易,特別是能培養一個很健康的孩子,一個心靈健康的孩子。“成人比成才還要重要”。
爸爸媽媽真的很普通,但是我覺得他們也最勇敢、最堅強、最勤勞、最聰明…
都說我們現在處于一個尷尬的年齡,要開始思考家庭、孩子、工作等等各種事情。時間過得很快,一眨眼、一轉身,自己就長大了,父母都變蒼老了,世界就滄海桑田了。時間這把劍真的很鋒利,銳不可當。
我在想,自己身為父母的時候,該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愛,又不是溺愛,卻如細雨細如聲?教,又不是刻意的教,而是潤物細無聲?管,又不是束縛,而又能自由翱翔?到底怎么做才是“適可而止”?話說回來,知道理論也不一定會做到,說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
扯了這么多,好像跟這本書沒多大的關系。哈哈哈,說到爸爸和媽媽就有很多的話要說。我覺得自己以后也考慮考慮為了我爸和媽寫一本書,就叫《我的父母,我的家教》,哈哈哈…
不管是什么樣的方式,只要孩子能健康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怎么樣做人,這樣再討論孩子怎樣成才才會有意義。
家長也需要成長,和孩子一起成長吧,做孩子的老師,更要做孩子的朋友。
反正我們幾個孩子幾乎有什么事情都會跟爸爸媽媽說的,會和爸爸媽媽商量,他們該出主意的時候出主意,該讓我們自己決定的就讓我們自己決定。家里有什么難決定的事情,爸爸媽媽也會講給我們,大家一起想辦法,不過大多數還是爸爸媽媽知道該怎么解決哈。我們小孩子都是“瞎指揮”,不過也會給爸爸媽媽靈感吧,哈哈哈哈…
爸爸媽媽跟我們說,他們最自豪的事情還有就是我們絕不會撒謊,爸爸媽媽也不允許我們撒謊。所以,爸媽都很信任我們,交給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很放心,我們一定也不會讓爸媽失望就是了。
我很慶幸自己有個好爸爸好媽媽,我很慶幸在這么民主、自由的家庭里長大,我很慶幸自己還不至于那么讓爸媽失望吧!好吧,以后繼續加油!我也要做個好女兒,以后還要做個好媽媽、好老婆、好奶奶、好外婆…媽呀,好多的角色要扮演呢,人這一生真的不容易,也不簡單。媽媽經常說“你覺得熬成一個小老婆有那么容易啊?”
呵呵呵,不容易啊,越是年老,越是經歷的多,越是有故事,越是有很多的人生感悟,他們可以告訴你很多你還沒有經歷,但是有可能要經歷的事情,會給你講很多的道理。這也是我比較喜歡和比我年齡大的人交流的原因。
以后我也會變老的,老了以后的我是什么樣子呢?我想一定會很慈祥吧!
《我和父母》讀書心得感悟篇三
魏書生是一個神奇的班主任,教學二十多年,無論什么樣的班級,經過他的點化,學生快樂健康,綜合素質高,班風積極向上,考試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同時他又是一個成功的家長,他的兒子高中畢業后考入清華大學,出版了第一本書。
本書從做孩子的良師益友(如何批評孩子)、教育子女德為先、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因材施教、為家庭分憂能使孩子更堅強、該不該給孩子請家庭教師、防止家教進誤區等幾個方面的近七十種實際情況展開家教漫談,為眾多家長出謀劃策,答疑解難。魏書生的家教經驗角度獨特,獨樹一幟,是從成功的教育案例中總結出來的,實在又實用,言辭懇切,入情入理,令人心悅誠服,許多家長因此而獲得及時有效的教育良方。
讀書心得:
孩子不愿努力學習、孩子頂撞父母、孩子喜歡打電子游戲、孩子……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每位家長都有許多的困惑。魏書生作為一個教育家,他立志教育事業,有一種忘我精神。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呂叔湘說過:我要是年輕一半,一定要拜他為師,向他學習。《好父母好家教》這本書向每位家長提供了許多的成功教育案例,并用獨特的角度從做孩子的良師益友(如何批評孩子)、教育子女德為先,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因材施教,該不該給孩子請家庭教師、防止家教進誤區登記方面的近七十種實際情況展開家教漫談,為眾多家長出謀劃策、答疑解難。
作為一名教師,讀了魏書生老師的這本書,不僅從家長的角度了解了該如何教育子女、如何面對孩子出現的各種問題,而且作為一名教師,也從魏書生老師的交談中了解了應該如何面對學生的不同問題,應該如何幫助家長共同教育孩子的良方。
一、教育子女
民風、世風皆起于家風,關鍵在于所有家庭都要正確的引導孩子,不但“養”,還要“教”,更要“育”,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稱贊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欣賞,公平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正直……家長寓于什么樣的教育,孩子的回復就會是什么樣的,用孩子心靈深處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顯然是最節省能源的方法。輕聲細語的批評、囑咐的時候,應更多地把孩子的心處于一種平等交流的位置上,當然孩子容易從內心深處受到觸動,隨之而產生的,是對父母由衷的愛。我們對待孩子只有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的從孩子的立場去想,那么父母與孩子之間則不再是針鋒麥芒,而是平等的溝通了。
二、指導家長教育孩子
《好父母好家教》已回復書信的方式,解答了現實社會中許多教育子女中出現的問題,并列舉了許多事例,闡述了教育的方法,我們可以借鑒其中許多的優秀方法有:引導孩子如何關注人生、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引導孩子把學習當成享受、教孩子如何利用潛意識、正確看待考試分數、引導孩子走出失敗的陷阱……魏書生老師根據自己多年的教育經驗,為我們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只要我們融會貫通,用到協助家長教育子女的問題上,我想我們教育子女也會有更多的收獲。
三、教育學生
雖然說這是一本家庭教育的書,但從魏書生老師的每一個教育事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魏書生老師教育學生的方法:做學生的朋友、從學生的角度、朋友的角度去教育、幫助學生;教會學生面對錯誤與失敗的辯證方法,即事物發生既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一方面,只是看你如何去面對他。魏書生老師經常會教育學生正視問題的存在,如在教育學生面對失敗時,他首先與學生談心,從學生角度、立場讓學生說出心里的恐懼與不安,并為他開解,然后讓他寫了一篇“從七個角度看失敗”的作文,并要求全班學生都要寫,要求把考試失敗這件事看作一口井的蓋子,文章要分七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換一個角度觀察這口井的蓋子(從井底、在井沿、在山路、在山峰、在云端、在月球、在金星)這樣學生都在自我修復中走出了失敗的陷阱,并明白了失敗的原因。我想,我們每位教師都應該像魏書生老師一樣,善待自己的學生,與學生做朋友、引導學生正視自己的錯誤與失敗,這樣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喜歡、尊敬的老師。正如他所說:當孩子考試成績不佳、心里焦慮、甚至產生自卑情緒時,家長、老師若幫助他分析焦慮產生的原因、害處和清除的方法,引導回憶自己最成功、最輝煌的時刻,用那時的必勝心態激勵自己去戰勝自卑,孩子一定佩服您,說您善解人意。
魏書生的學生縢玉欣說:聽了魏老師這一習話,我的心豁然開朗,又恢復了往日的朝氣,是老師撥亮了我心中的一盞燈,教我樹立信心,努力拼搏魏書生老師的可貴之處在于他總是盡最大的努力,不使自己站在學生的對立面上,不去訓斥他們,他讓學生學會實實在在的生活,希望學到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精髓,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
《我和父母》讀書心得感悟篇四
國慶長假之前女兒帶了《父母課堂》一書回來讓我看。
利用放假時間看了一遍讓我受益匪淺,發現了自身教育孩子的許多不足缺欠之處,能夠及時的修正。
重視孩子的德育教育,教孩子學會做人,是家庭和社會不可推卸的責任,家庭尤為重要。家庭教育中“德”教育為根本,因為“德”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的靈魂,無德將會影響人的一生。孩子在自己身邊健康的成長同時深受為人父母的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言傳身教,按照父母的生活習性、思路學做人。孩子品德的好壞形成在家庭,表現在學校,表現在社會。學校的是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有專門教師進行全面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德”為重,“才”為輔,讓孩子心里健康,道德品質好,去適應社會和學校,為孩子在學校有一個好的學習基礎和環境,為其提供優越的生長環境。
教孩子學會關心,學會做事做人,有意識的引導孩子正確的處理和面對人、事、社會,知道尊老愛幼,百善孝為先。做事情要有恒心、毅力、自信心,挖掘孩子的潛能,在困難面前“我能行”,積極面對,消除畏難情緒,培養他的探索精神,謙虛勇進。同時要培養孩子的誠實品質,誠實守信,責任心強,知錯就改,老老實實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
主要培養孩子以下五方面的良好習慣:
一、自理能力。從小孩開始上幼兒園開始就要求她能夠獨立 “整理書包”、“整理床鋪”、“折疊衣褲”等有關培養自理能力的內容,要大量的實踐進行,父母包辦代替過多,往往抑制孩子的個性發展,阻礙孩子的成長。父母要以長遠目標為重,孩子的事情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二、家務和公益勞動。從人生觀的角度看,勞動是一種為人民服務的本錢,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途徑和重要條件;勞動是每一個人的謀生手段,一種生存和生活的能力。要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觀念,視勞動為美德,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堅持不懈的指導督促,逐步養成和掌握。所以作為孩子的父母在管教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必須有目的地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并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公益勞動,使他們成為愛勞動,對勞動懷有一種光榮感和親切感的好孩子。
三、動手能力。因為孩子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時期,讓他們手腦并用,理論聯系實際,不但能豐富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磨練他們頑強的意志。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動手,通過動手勞動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學會以創造的成果奉獻于社會,服務于他人。
四、衛生、生活習慣。一個人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反映了這個人的最基本的素質。衛生和生活習慣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學習、身體健康和給他人的第一印象。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又必須從小養成。明確地規定了看電視的正確姿勢,每天入睡、起床的時間,飯前便后洗手,衣著整潔,勤洗頭理發等等,這些規定和要求,學校在教學之后只能作定時或不定時的檢查評比,平時的表現主要反映在家里,孩子的父母親眼目睹,清清楚楚。所以,父母的具體指導和及時督促勝于學校教師的教育,只有家庭與學校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
五、尊老愛幼。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要做到言傳身教。為人父母者,同時也身為兒女,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養成尊重長輩、尊重他人的好習慣,父母就要做好榜樣,從自身先做起。比如平時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老人,就可以趁節假日休息的時候帶孩子一起去看望父母,陪父母吃頓飯;父母過生日或重大節日的時候,可以不失時機地買些禮物,還可以經常打電話詢問一下父母的身體狀況;上下公共汽車時讓行動不便的老人先上或者先下,車上沒有空位時可以把座位讓給老人,這些事情也可以當著孩子的面做,讓他也體會到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如何孝敬老人、尊重父母的,潛移默化中孩子就學會了尊重老人。利用睡前十分鐘,跟孩子聊聊天,給孩子講些尊老愛幼的小故事和名人小故事,從故事中學會做人。
我們父母對小孩的教育除了以上四個方面,還要緊記六個“不”。不寵,不慣,不遷,不就,不打,不罵。小孩子不能過于寵愛,讓她們覺得我們父母都要以她們為中心。很多家長會問為什么不能打,不能罵呢?由于現在的小朋友自尊心很強,加上周圍環境的影響,我們越是打罵她們會越是判逆,所以教育小孩我們一定要用耐心,要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讓小孩從中領悟。
看了《父母課堂》這本書我認識到自己在輔導孩子方面或其他方面的不足,深深地體會到:校園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家庭是維系成長的后盾。家長教育是聯系兩者的紐帶,《父母課堂》是為家長提供正確信息的平臺。
希望《父母課堂》可以讓家長與老師多方面溝通、交流,家長做表率,為孩子樹立榜樣,正確引導孩子。讓天下所有的孩子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夠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下一頁更多精彩“父母課堂的讀書心得范文”
《我和父母》讀書心得感悟篇五
孩子就像一棵樹上的果子,果子看上去很好的時候,大家都感覺很不錯,很欣慰;果子若不好,那么,單純關注孩子是不會有多大改變的,要關注這棵大樹,給很好的肥料,適當地給,該修正就修正……才會產生好果子;如果是樹的問題,絕不要讓果子單獨承擔。那么這棵大樹應當扎根在哪里呢?那就是家庭教育。
從上學期開始,長征幼兒園就開始了家庭教育的各項活動。有很多的父母親已經有意識地關注孩子在6歲之前的行為習慣的養成,特別是加強自身的合理且科學的家庭教育意識。
我是其中的一個渴望的家長,雖然我因孩子的到來專門進行過心理學的初步的專業培訓,也了解一些兒童心理形成的心理規律。但依然覺得兒童教育的效果,更大程度取決于家庭教育的適當與否,而且兒童成長是不可逆的過程,所以,不免有一些膽戰心驚。我們的一群年齡相近的媽媽們會經常互通信息:如了解一些書或培訓班或孩子最近的動向。但這也是不成體系的育兒信息,很高興能參加學校組織的家庭教育志愿者活動,從中了解了更加系統的信息。
6歲前,孩子的變化日日換新,好多時候,都有些感覺應接不暇了,這是就是拿起書來得好時間,讀讀里面的案例,和孩子的父親聊聊孩子的動向以及統一我們的立場,不僅能夠形成自己的家庭的核心價值,也能加深家人間的情意。在家里時,孩子除了和我們協商規則,盡力遵守規則或做不到時坦白或表達歉疚外,很難鉆空子。他就能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他應該關注的游戲和生活實踐中,使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家人交流中得到自身的成長。以下是我們目前在交流中的一些足跡:
首先是關于玩的時間限制。以前放假或者上學期間,到了晚上的時候,他都要求要到樓下找小朋友玩,有時騎車,有時滑輪滑,有時就是在一起玩玩具,或者捉迷藏等等。我們一般都在樓下陪著他,問他要不要喝水或者小便什么的。慢慢地我們發現我們偶爾不在,大一些的伙伴會把他照顧的很好,他們能制定并盡量遵守屬于他們自己的規則,后來我們就更加放心地把他們放到伙伴中,他們在一起是玩得很盡興,而且他自己渴了也會想辦法回家來喝,或者提前要求我買一些水給他。他們在一起玩的時候,有時會轉到樓道里面或者某個小朋友的家里面,有些小朋友就會先回家,征求父母的意見再決定去或不去,他看到了以后,也會在轉移之前先跟我們我們說一聲,讓我們知道他在哪里,以免著急。其次是關于睡午覺的困擾。一到暑假,孩子的白天的規律就被打破,早上在家睡很晚才起床,中午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我因為心里老想著睡覺可以讓他下午有精力好好玩,我也是可以在他睡覺的期間干點家務活,所以,總想強迫他睡覺。后來他慢慢覺得睡覺是我讓他做的,因為不睡就會被媽媽揍屁股,所以,他好多時候就有些故意不睡的意思……當然,我也因此找到理由懲罰了他,但彼此因睡覺的事都不太開心。有一次他問我:“媽媽,我要是不睡覺,上天還是愛我的,還是會讓我長個兒的,對嗎?不睡覺也沒有關系對嗎?”我當時覺得,他的行為的確很多小朋友身上都存在,但是我的行為和我的初衷已經離得太遠了。是的,不睡覺也是可以,睡覺本是他自己的事,他已經做了選擇,與其生氣地懲罰他,不如尊重他的選擇,讓他高興且自由地選擇自己的成長方式,當然,所產生的一切,無論是有利的還是不利的,他也要學著承受。孩子可以選擇自己的輔導班,也必須要做自己分內的事:比如放學的時候,老師交代他的第二天的事,他自己的生理需求(喝水,大小便等),他的愿望與想法……,他都必須學著回到家第一時間去告知我們或自己動手做或自己選擇。4歲那年的暑假,很多孩子已經在學輪滑,我詢問他的打算,他那時覺得和小朋友呆在一起就可以了,沒必要去學,我就沒有為他報名。今年暑假,在我家樓下有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他們都是騎著兩輪車或者滑著輪滑來參加他們自己的游戲。孩子一下意識到自己的需求了,強烈要求去掉自行車的小輪子,經過兩天的滑行,他不僅學會了車,而且還鼓勵著還沒有學會兩輪車的小朋友們學著騎他的車,因為他的車矮,也不容易摔跤。同時自己要求將零花錢用來學輪滑,當得到一雙舊的輪滑鞋時,他每天都自己練習,摔倒了自己又爬起來……。買了
屬于自己的輪滑鞋,進到輪滑班進行專門的訓練后,他學得一絲不茍,只要教練教的什么動作,他都是會認真地按要求去做,我完全不用著急地在旁邊提醒他該怎么做,那一刻,他是累且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那一刻,我看到的不僅是他的技術的進步,我還看到了最重要的:他學著選擇,學著為自己的選擇去嘗試。這不就是我期待他達到的狀態嗎?適當而有步驟的放手,選擇相信他,我收獲的比我預期的還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