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初中成長作文篇一
西漢文學家劉向曾經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我從小到大,也許是受父母的熏陶,也許是受古今中外高人的指點,便看上了書,也便愛上了書。名著、小說、小人書、雜志都是我的心頭肉。
那是一個十幾年前溫暖的午后,媽媽回來給我帶了一本書,封面上刻畫了一只相貌丑陋的鴨子被逐出家門的圖像。我被它深深的吸引了,他就是我幼年時期最喜愛的《安徒生童話》。那時的我依偎在媽媽的懷中,為皇帝的愚蠢而捧腹大笑,為賣火柴的小女孩的遭遇而黯然神傷,為海的女兒的執著而感動不已。
閱讀,打動了我的內心。
后來稍微大了些,我開始著迷于《三國演義》。我因為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去讀,所以即便是難啃的文言句式、生澀的注音注釋,我也讀得津津有味、天天樂道。我讀出了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生死之交,讀出了孔明借東風的巧用天時,讀出了周瑜臨死前“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哀可嘆。
閱讀,培養著我的能力。
上了初中,軍訓期間,我開始進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內心世界。我被保爾鋼鐵般堅強的意志所感動。是他告訴我童話是虛擬的,只有現實才是真實的;是他告訴我痛苦的眼淚是生活的軟肋,只有堅強的意志才是可貴的品質;是他告訴我自暴自棄只會一無是處,只有頑強拼搏才是社會的主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用堅強的意志煉就出來的!
閱讀,強健了我的意志。
閱讀,是我一次又一次走向成熟的見證。我希望在一個溫暖的午后,沏上一碗清茶,捧著一本我所喜愛的書,遠離塵俗與喧囂,再次與書相會,淡泊名利,寧靜致遠。
初中成長作文篇二
今天是公布期中考試成績的日子,卷子滿天飛,其中一張飄到我的桌子上,伴隨著老師惋惜的聲音:“娟娟,37名。”我的心情跌至冰點。望著試卷上刺眼的79分,我懊悔的把卷子撕碎,抓起書包奔出教室。
“喲,看看,這不是我們‘一姐’娟娟嗎?當不了第一,就要‘毀尸滅據’了……”各種譏笑一并涌進我的耳朵里,刺痛著我的耳膜,淚水不禁奪眶而出,順著臉龐滴落到地下。
餐桌上,我怯怯地向爺爺匯報我的成績:第37名,人家都說我飛得高,摔得慘。爺爺耐心地聽完我的傾訴后,沉思了一會兒,放下手中的筷子,臉上浮現一個慈祥的微笑,溫和地對我說:“別哭,我帶你去看一樣東西。”我疑惑不解地跟他走進廚房,走進一個裝有大石頭的盆前停住了,爺爺問我看到了什么。
“一塊大石頭放在盆子里。”我很誠實地回答了他的問題。
那現在又看到了什么呢?爺爺說著把這塊大石頭搬下來,我輕聲叫起來,啊,原來這下面養的豆芽,一個個鮮靈水嫩,粗大的豆芽盛滿著生命的汁液,晶瑩易透,散發著生命的活力。“很飽滿,對吧!”我輕輕點了點頭。“他之所以長勢這么旺盛,都是這塊石頭的功勞。”見我不理解,他又繼續說道:“正是這塊石頭的壓力,阻礙了豆芽的生長,豆芽必須自強,吸取足夠的營養,使自己強大起來,頑強生長。人生何嘗不是這樣,一次挫折正好給了人前進的動力,不斷奮發進取,積極向上。”
事后,我又吃到了一盤新鮮的豆芽,細細品嘗豆芽和豆芽的精神——成長需要挫折。
評語:作者用細膩的筆觸記錄了一次考試失利后的心路歷程,選材新穎獨特,不附平庸,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