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年級伊索寓言閱讀心得篇一
這個故事講的是,在一個島上,有兩只屎殼郎和一頭牛,他們生活得很愉快。屎殼郎是靠牛糞維持生活的,到了冬天,島上的青草少了,牛也吃不飽了,拉的大便也少了,屎殼郎的食物自然成了問題。大屎殼郎決定去大陸維持生活,讓小屎殼郎留在島上,這樣就能吃的飽一些。
大屎殼郎對小屎殼郎說:“到了春天,我回來時給你帶點吃的?!毖劭创笫簹だ稍斤w越遠,小屎殼郎十分佩服。
春天到了,大屎殼郎吃的又肥又胖,準備給小屎殼郎帶點吃的。一看,牛便很稀,不便攜帶。大屎殼郎到了島上,看見小屎殼郎非常想他,他們擁抱起來。
小屎殼郎看見大屎殼郎身上胖了一圈,小屎殼郎說:“朋友,你不是說給我帶吃的,怎么不帶了?”
大屎殼郎說:“牛便太稀不好帶,所以沒帶?!?/p>
小屎殼郎頓時臉沉了下來,他說:”哎,你說要帶,怎么說話不算數呢?“
大屎殼郎說:”這不能怨我,應該怨大自然,我只能在那里吃,一點也沒法帶來呀?!?/p>
這個故事是說,有些人只會在一起吃吃喝喝,除此之外,相互之間不會有人任何幫助。
三年級伊索寓言閱讀心得篇二
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叫做《伊索寓言》。它是古希臘經典之作,廣泛使用擬人化手法,借助動物的典型形象,從不同角度顯示了古代希臘的社會現實和風土習俗。在這里面,每一個寓言都蘊含著人生哲理。
記得有一個故事,叫做《漁夫們》,它給我的影響尤為深刻,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有一天,漁夫們一起去撈魚,撒下網,過一會兒,漁夫們起網,覺得漁網很沉,高興得手舞足蹈起來,以為捕獲一定很豐富。
他們把網拉到岸上后,發現網里魚不多,盡是些石塊和沙子,非常懊惱。
令他們不快的主要還不在收獲不多,而是結果與期望相反。這時他們中一位長者說道朋友們,別傷心了,歡樂和悲傷顯然是兩姐妹,我們怎樣高興過,就應該承受怎樣的悲傷
這則故事表明:人生中總會有挫折,但不要因為挫折而苦惱,我們應該迎難而上,要相信風雨之后見彩虹。同樣,我們應該看到人生多變幻,不要總是為順利而欣喜,應該想到晴天過后會有暴風雨。
曾經有一個人,他非常地窮,但他知道進取,每天起早貪黑,努力工作。就這樣,他漸漸地富有了起來,還經常去幫助別人,因此備受人們的敬佩。
這個事例不就驗證了風雨之后見彩虹這句話嗎?我也多次地問自己,有這種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精神嗎?答案是:no。
通過讀《伊索寓言》這本書,我真的懂得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
其實,只要我們真正理解了《伊索寓言》,我們就能夠到達人生的巔峰!
三年級伊索寓言閱讀心得篇三
雅典舊城的殘日映著巴特農神廟,斷臂維納斯托起神圣的奧林匹亞。偉大的巴爾干,你注定是不凡的。讀了《伊索寓言》后,我內心的感觸頗深。或許,人生的遺憾便是沒能做真實的自己吧。
《伊索寓言》中大多故事是通過動物的本性相互之間的刻畫和描寫,從而幫助人們懂得為人處世的規律和道理,這些故事雖然所用筆墨篇幅較少,但其寓意深刻,讀完后引人深思,可謂是古希臘文學中的一桶黃金,為西方哲理寓言文學奠定了基礎。
例如在《鷹、寒鴉和牧人中》,鷹從懸崖縱身一躍,掠過草原,抓走了一只羔羊,而寒鴉看到鷹那華麗的身姿,也妄想模仿,于是飛到公羊身上。然而,當它把自己的爪子伸進羊毛里后,想飛出來時卻發現自己的爪子已經被羊毛纏住。牧人看見這一幕,跑過去將不自量力的寒鴉捉住了。這則寓言說明了:人要對自我有清楚的認知,不要刻意而盲目地模仿他人,以避免造成不良后果。寒鴉對自己能力沒有清楚的認識就去模仿鷹,結果可想而知。就像中國歷的東施效顰,不但模仿得沒有沒有西施美麗,還反倒遭到嘲諷。
又例如在《貓和母雞》中,貓聽說母雞們生病了,便將自己偽裝成醫生。來到雞舍前,問道:母雞們,你們的身體怎么樣了?母雞們答到:只要你從這里離開,我們就很好。這就是說,即使壞人把自己偽裝得很友善,也欺騙不了聰明的人。越喜歡偽裝自己的人,越怕別人發現真實的自己,也越容易被別人發現,原先的本性還是會暴露。
《伊索寓言》這部簡短卻寓意深刻的寓言,通過動物們之間的小故事,告訴我們許許多多珍貴的哲理。它猶如愛琴文明永遠散發著光芒的一座燈塔,在漫長的歷史夜空中照亮著整個大洋,啟迪了無數有著各種各樣缺點的人們,也讓我懂得了不少的人生哲理。也許人生就應該像古希臘寓言家伊索說的那樣:自夸的人的虛榮的性格顯示他的隱秘的罪惡。
而我要做一個真實的自己!
三年級伊索寓言閱讀心得篇四
寒假里,我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深受感觸。從書中一個個簡短的故事中,我體會到了人生的很多道理。
《兩只青蛙》的故事告訴人們想問題要周全;《烏龜和老鷹》則說明人們做事要順其自然,不能勉強;《馱鹽的驢》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能光想著只走捷徑,要學會腳踏實地!
在眾多寓言故事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蚊子與獅子》。這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只蚊子認為自己能夠打敗獅子,去和獅子比誰更厲害。它飛到獅子那里,向獅子挑戰。它飛到獅子的臉上,專咬獅子臉上沒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臉都抓破了,可是抓不到蚊子,只好認輸,要求停戰。蚊子戰勝了獅子,非常得意,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驕傲地在空中飛來飛去。沒想到的是,它一不小心飛到了蜘蛛網上,被粘住了,蜘蛛飛快地捉住了它。在臨死的時候,蚊子悲嘆道:“我雖然戰勝了強者,但卻被弱者所消滅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驕傲是沒有好下場的。有些人雖然戰勝過比自己強大的人,但是有時也會被比自己弱小的人擊敗的。強中自有強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驕傲自滿的人一定會受到像蚊子一樣的懲罰。
反思自身生活中的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我始終自認為我的數學在班里是數一數二的,但是考試分數卻一直不是很穩定。有時候能考100分,有時候卻忽然降到了90分。過去我一直弄不清是什么原因,讀了《蚊子與獅子》這則寓言,我明白了,是因為驕傲的心在作怪。這次考了100分,覺得題目很簡單,自己都會,以為下次自己一定也能考100分,放松了警惕,復習題目也就粗心了,所以成績下降也是必然……
《伊索寓言》真是本好書,閱讀其中故事,使我受益匪淺。現在,對比語言中的“人物”,聯想到自己,我認識到了自身還有很多缺點和不足,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努力克服這些缺點和不足,向著人生美好的目標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