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識字六教案篇一
1、會讀會寫9個一類生字,會讀5個二類生字。正確區分多音字“都”的讀音。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拍案叫絕、文思如泉、筆走如飛”等四字詞語的意思,用“胸有成竹”造句。
2、能正確、流利、比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3、以圖文對照、詩文對照的形式,初步理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詩句的意思,體會贛江壯觀、秀美的秋景。
4、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容,按事情發展發展的順序理清文章條理。知道王勃是一個很有才氣的人。
[重點、難點]
1、以圖文對照、詩文對照的形式,理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詩句的意思,并體會贛江壯觀、秀美的秋景。
2、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拍案叫絕、文思如泉、筆走如飛”等四字詞語的意思,用“胸有成竹”造句。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提到江西南昌市人們就會想起滕(后鼻音)王閣(ppt圖)這座樓閣始建于唐代,它巍然屹立在長江的支流——贛江邊,是南昌的標志性建筑。它之所以這么出名跟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故事有密切的關系。
2、板書課題:少年王勃(師口述“勃”的寫法。這也是“生機勃勃”的勃)
二、初讀課文,了解人物。
1、自讀課文。說說,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都有哪些人物?
2、回答。
(1)時間:重陽節那天(介紹: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中國的傳統節日)
(2)人物:
過渡:在《李廣射虎》一課時,文章清楚的介紹李廣是西漢人。為什么我們這篇文章中沒有交代人物生活的朝代呢?那是因為人物太有名了。
a、王勃,初唐四杰。他的詩歌和散文都寫得非常好,大家知道這句詩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是他寫的,至今常被人們引用。
b、姓閻的都督(讀準“閻”和“都督”)簡單介紹都督,古代的軍事長官,相當于軍區司令。
三、再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生字詞,先讀詞再讀課文。把文章讀準確。帶下劃線的詞尤其要讀準確。
探望、南昌、宴會、野鴨、燦爛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
邀請、凝望、孤鶩、滕王閣序
2、正音(1)指名領讀,其余跟讀。
(2)重點讀好“凝”(鼻音);
四、三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讀好重點詩句:
1、迅速瀏覽:a用一兩句話說說課文寫了怎樣一件事?(方法:誰+什么地方+干什么+怎么樣)b王勃是個什么樣的人?
2、討論問題1:少年王勃在滕王閣參加宴會時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滕王閣序》。
出示:這就是《滕王閣序》里最有名的一句,出示詩句,注意停頓,讀出詩的韻味。(自讀、指讀、齊讀)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討論問題2:這個故事表現了王勃是個什么樣的人?快速瀏覽課文,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夸夸王勃。
板書:“奇才!真是奇才!”這是閻都督夸獎王勃的話,你們看:這個句子連用了兩個感嘆號,可見這位都督當時的心情特別激動。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奇才!真是奇才!”
3.有誰注意到了課文中都督說話時的動作?你能加上動作夸一夸嗎?
現在你知道“拍案叫絕”的“案”指的是什么嗎?(桌子),“絕”在字典中的`意思a斷絕b沒有了c氣息終止c獨一無二,沒有人趕得上用“字義相加法”解釋整個詞。(拍著桌子叫好,形容非常的贊賞。)
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都督這情不自禁的拍案叫絕!
4.見多識廣的閻都督竟然對一個年僅14歲的少年這樣連聲稱贊、甚至拍案叫絕,是什么原因呢?
五、詩文吟誦,圖文對照,品讀“奇才”
1、詩這句詩短短14個字,卻寫出了4種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鶩、秋水、長天。
2、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在課文中找出與詩所描寫的景色。
出示句子:“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1)這句話比較長,誰能讀好?按朗讀提示練習,指名讀,齊讀,挑戰讀。
(2)(詩句和第三小節同時出示)想一想“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分別是什么意思?明白了意思就能正確地讀好這句話。
a、理解字面意思,聯系上文看圖理解,(重點講“鶩”,鳥字底,什么鳥?)
b、師范讀引領讀好詩句。
3、這段話美在哪兒呢?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4、讀出動靜結合的意境。
水天一色展現了寧靜的美。這幅畫上還有動的鴨和霞,“飛翔”和“飄蕩”成就了一種動態的美。那么還有“緩緩”“輕輕”,請讀一讀這兩個詞,再放到句子里來讀一讀,這兩個詞語讓你想到了什么?生交流:這是留戀,這是深情。生個別讀。
5、你愿意把這壯美的(絢麗的、寧靜的)秋景用朗讀送給大家嗎?
6、王勃就這樣站在滕王閣上,沐浴著秋風,動情地欣賞著,美美的陶醉著,感受著水天一色、鴨霞齊飛的美景,心潮起伏。讓我們再次來欣賞這贛江秋景吧!(齊讀)
7、少年王勃用凝練的字詞、奇妙的想象將這贛江美景濃縮成了一句千古傳誦的名詩。難怪,那位都督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指板書:“奇才!真是奇才!”“奇才”的“奇”是少見的,特殊的意思。“奇才”就是指具有杰出才能的人
六、關注創作過程,捕捉細節,深化“奇才”
1、王勃的杰出才能還體現哪兒?默讀2——4小節,劃一劃,想一想。
2、交流1:“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為什么不敢答應?).可是王勃是怎樣做的?你還記得嗎?
“王勃邊看邊想,突然回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在人才濟濟的宴會上,自信滿滿的少年王勃和不敢開口的眾人對比顯得多么醒目呀!難怪,都督要為他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
交流2:在寫作過程上也能看出(ppt出示第四小節。)齊讀。
“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1)學習“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找字形規律:第三個字都有個“如”,“如”的意思?(好像)這兩個詞都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解釋時先說字面意,再說引伸義。
(文思如泉: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樣不斷冒出來,形容寫作文時很順暢。)
(筆走如飛:筆像飛起來一樣,形容寫作速度很快,一氣呵成。)
(2)這兩個詞都說明王勃才思敏捷。
小結:短短十四字就能描摹出一個高遠的意境;飽學之士不敢出聲,小小的少年卻能胸有成竹的應戰;創作時700多字的《滕王閣序》一揮而就,自信從容。難怪“奇才,真是奇才!”
3、王勃的出口成章、出手成文是建立在什么基礎上的呢?找一找,想一想。
(1)“凝望”(目不轉睛地看)注重觀察。
(2)“邊看邊想”,善于想象。
(3)也離不開平時深厚的積累。所以寫作時才做到了“胸有成竹”。這是個成語,預習時查字典了嗎?(比喻做事前已經有了通盤的考慮。)再讀一讀第四小節你從哪兒可以看出王勃“胸有成竹”?指讀,其余學生畫句子。
(正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在寫作前已經有了通盤的考慮。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的說——(生讀)才能胸有成竹的做——
4、這段話中通過神情,動作,語言的描寫,將奇才王勃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帶著敬佩之情來讀一讀這段話吧。
5.王勃和他的滕王閣序也因此不朽。齊讀最后一段。
七、作業:
1、照樣子,寫詞語。
例:筆走如飛:()()()
2、用“胸有成竹”造句。要有“胸有成竹”的具體的表現。
3、背誦3、4兩小節。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識字六教案篇二
教材分析:
1、指導思想: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范疇,旨在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認識冷暖色,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感受冷暖色對比的作品所產生的美感,并且學習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來表現作品。科學地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色彩知識的興趣。豐富學生對色彩的感受。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能力。
2、教材分析:通過多幅繪畫作品,向學生傳達冷暖色彩的對比韻味。如頗具裝飾感的農民畫,精美絢麗的染色剪紙,生動活波的學生作業。畫面中大公雞栩栩如生的動態,鮮艷絢麗的色彩,給人很強的視覺沖擊力,通過欣賞這些作品,希望同學們能感受冷暖色彩對比帶給人們的艷麗、熱烈的美感。
學情分析:
在多年的教學中我們常常感覺到,學生在中、高年級就不愿意畫畫了,不是他們不會畫了,而是沒有找到自己認同的表現方法,從而失去了對藝術學習的信心。著重解決學生如何將真實生活中的公雞形象通過主觀的藝術加工,轉化為藝術形象。解決這一教學要點,我選擇了與學生共同感悟、發現、探究的教學模式,通過欣賞生活中不同動態的大公雞和各種各樣艷麗大公雞的繪畫作品,讓學生感悟、嘗試、發現、探究農民畫藝術形象的造型規律,體驗冷暖色對比的美感,掌握色彩的對比,過度,及漸變的方法。最后是教師滲透給學生的藝術創作的理念,藝術創造需要個性,需要與眾不同,借鑒別人長處畫自己的畫!
教學目標:
1、了解暖色與冷色的色彩知識,體會冷暖色對比的美感。
2、通過欣賞冷暖色對比的作品,使學生感受到冷暖色同時運用所帶給人們艷麗、熱烈的美感,感受到它們使畫面產生的特別藝術效果。
3、在學習和探究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冷暖色對比的美感,培養學生觀察和感受意識,提高他們畫色彩畫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對色彩感覺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
了解冷暖色,認識和感知冷暖色對比帶給人們的特有的美感,學習色彩的搭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教學難點:
在創作中正確運用冷暖色,注意顏色的規律性及隨意性和冷暖搭配。
教學方法:
欣賞法、觀察法、探討法、交流法、演示法、繪畫法、評價法
教學用具:
教師用具:多媒體課件,公雞圖片,色相環。
學生用具:參考圖片,油畫棒,水彩筆,水粉,圖畫紙,美術書等。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猜一猜:頭戴大紅帽,身披五彩衣,好像小鬧鐘,清早催人起。(打一動物)
師:公雞家族最近要舉行一個選美比賽,想選出最艷麗的大公雞。于是公雞們開始忙碌起來了,它們今天來到了我們班,想讓大家給它們涂上顏色,把它們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去參加比賽,同學們愿不愿意幫助它們,今天我們就學習14課《艷麗的大公雞》板書
二、復習色彩知識:
師:想把公雞打扮的艷麗一些,我們就要復習一些色彩的知識。先讓我們感受一下大自然的色彩帶給我們的無窮魅力吧!
1、認識冷暖色
(1)欣賞感受冷暖色
課件出示:海邊景色和楓林景色
提問:你覺得你所看到的景色給你什么樣的感受?畫面主要有那些色彩?
海邊——綠、藍等——寧靜、涼爽;
楓林——紅、橙、黃——鮮艷、溫暖。
師:顏色為什么會有冷暖?學生思考后回答:冷暖色是把溫度的感覺同色彩的感覺聯系在一起,是視覺和心里的相互體驗、相互關聯的一種感受。
(2)課件出示色相環:
探討、交流
①、(出示普通色相環)大家來看看哪些顏色屬于暖色?哪些顏色屬于冷色?
生:暖色(紅、黃、橙···)生:冷色(藍、藍綠、深紫)
②、這些顏色讓你聯想到什么?
生:暖色(太陽、過節、向日葵···)冷色(大海、藍天、森林、夜晚···)
③、看暖色系的畫,給你什么感受?
生:(熱烈、歡快、興奮、熱鬧、炎熱)
看冷色系的畫,給你什么感受?
生:(涼爽、安靜、冷清、寒冷)
師:紅,橙,黃給人溫暖感覺是暖色。藍,藍綠,紫給人寒冷感覺是冷色。紫紅、黃綠、綠色為中性色。黑,白,灰為無色彩,暖冷色由深至排列淺變化。
(3)、判斷:
(出示色卡紅色)你覺得這個顏色屬于冷色還是暖色?
(出示藍色)這個呢?
(出示粉色)這個呢?
那我把兩個放在一起你認為哪個顏色冷哪個顏色暖?
師:冷色和暖色是一種色彩感覺,而且冷色和暖色是沒有絕對的,他們在比較中產生。
2、欣賞冷暖色搭配畫(金雞展翅)
師:我們看看冷暖色搭配使用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效果。(誰來說一說你看了這幅圖的感覺。)
生:冷暖色在一起給人的感覺:(艷麗、美麗、鮮艷、熱烈、奪目、突出主題)作者怎樣用顏色表現出這么艷麗的大公雞?生:有冷色也有暖色。
師:請同學仔細觀察作品,作品中哪些顏色為暖色,哪些顏色為冷色?哪些顏色用的有規律?哪些顏色用的隨意?“艷麗”體現在哪些方面:色彩、形狀、姿態……
師:今天我們就用冷暖色搭配的方法來打扮大公雞,讓它們去參加選美比賽
三、觀察現實中的大公雞,注意大公雞的動態
師:要畫大公雞首先得認真的觀察大公雞,請同學們說說大公雞美在什么地方?它的形體有什么特點?
同桌交流(橢圓身、尖嘴巴、圓眼睛、鋸齒冠、翹尾巴、短粗腿、利爪子等)
課件出示圖片:大公雞吃食、走路、回頭張望、飛奔、打鳴的不同動態圖。
四、欣賞學生作品
(課件展示)出示多幅學生大公雞的繪畫作品:
師:下面我們來看這張學生作品怎樣用顏色表現出這么艷麗的大公雞的?觀察分析和剛才那幅圖有什么不同?
生:造型夸張(大公雞的頭,雞冠身體變形了尾巴比真實的公雞要大像彩虹還可以像---)2有花紋3色彩艷麗(顏色平涂、漸變、冷暖混色搭配、有規律的重復、隨意等)4想象力豐富
五、教師示范
師:這些大公雞這么漂亮,看看老師怎樣畫大公雞的。首先設計構思畫一幅正在走路的大公雞,起稿畫出大公雞的基本形狀,強調大公雞的幾個特點部位(頭部大紅的雞冠,粗壯的爪子,翹起的尾巴)涂上艷麗的色彩。注意色彩的對比,過度,漸變。(然后出示畫好的艷麗的大公雞示范畫)。
六、布置作業:
師:我們今天要為公雞穿上漂亮的衣服讓它參加比賽,為了讓你的公雞脫穎而出。在涂色時可以運用規律性也可以運用隨意性,在裝飾上可以大膽夸張、也可以精美細致。請同學們用真實,想象,幻想,抽象多種手段來表現自己心目中的艷麗的大公雞,涂色時注意色彩的對比、過度、漸變。
作業: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畫一幅色彩艷麗的大公雞的創作畫。
七、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師:同學們已經迫不及待了,請趕快拿起你的彩筆畫出你心目中的大公雞并給它穿上艷麗的服裝。
1、創作要求:
(1)、構圖飽滿有動感(2)、線條流暢(3)、色彩鮮艷
2、教師巡視指導
涂色時提醒運筆方向,注意色彩的對比,過度,漸變。
八、展示交流:(利用實物投影儀)
教師組織學生展示,交流,講評。學生之間就如何運用冷暖色使畫面更好看進行相互交流,拓展思路。
交流:說說被選上的大公雞你喜歡哪一只?為什么?
師:大公雞對這些艷麗的服裝很滿意,想問問大家是怎樣設計的?(冷暖搭配)
九、拓展:
冷暖搭配在生活中還有那些用處?
十、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利用冷暖對比的`方法畫艷麗的大公雞,并且學會了利用色彩的對比、過度、以及色彩的漸變來涂色,希望同學們能將今天所學的冷暖色知識用于我們的生活中,如你的房間設計,服裝的選用、等等。做一個學以致用的好學生。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識字六教案篇三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范疇,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認識冷暖色,了解冷色和暖色之間的相互關系,感受以冷暖色對比為主要表現方法的作品所產生的特有的美感,并且學習運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來表現作品,科學的認識、理解色彩現象,培養學生的色彩美感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色彩的興趣,豐富學生對色彩的感受,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能力。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了解冷色和暖色的色彩知識,體會冷暖色對比的美感。
應會:通過欣賞冷暖色對比的作品,使學生感受到冷暖色同時運用所帶給人們艷麗、熱烈的美感,感受到它們使畫面產生的特別藝術效果。
2.隱性內容與目標:
在學習和探究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冷暖色對比的美感,培養學生觀察和感受意識,提高他們畫色彩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對色彩感覺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冷暖色,認識和感知冷暖色對比帶給人們特有的美感。
難點:冷暖色在創作中的運用。
學習材料
公雞圖片、彩筆、蠟筆、色相環
教學過程
一、再現回憶三原色與三間色:
1.三原色:
紅色:熱烈、喜慶
黃色:明亮、高貴
藍色:涼爽、遼闊
2.三間色:
綠色:平靜、清涼
橙色:溫暖、熱烈
紫色:高雅、神秘
3.按照對色彩的不同感受,劃分兩大類,并說出劃分的原因。
教學意圖:復習學過的知識,使色彩的學習連貫、循序漸進。
二、感受探討冷色與暖色:
1.冷色給人的感覺:涼爽、寒冷、清新
2.暖色給人的感覺:溫暖、熱情、舒適
3.冷暖色在一起給人的感覺:鮮艷、熱烈、歡快、興奮
教學意圖:引導學生由感性到理性思維,由無意識到由意識的分析。
三、分析研究“艷麗”的含義:
1.“艷麗”體現在哪些方面:色彩、形狀、姿態
2.欣賞書中作品,看看艷麗體現在什么地方?
教學意圖: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冷暖色對比所產生的美感,提高他們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能力。
四、創作表現艷麗的大公雞:
1.提出作業要求:運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畫一只艷麗的大公雞。
2.學生作畫,教師輔導。
教學意圖:體驗色彩冷暖對比的表現方法,感受對比色的美感。
五、欣賞評述艷麗的大公雞:
1.組織學生欣賞、交流、評述。
2.拓展:冷暖對比色適合運用到那些地方?
教學意圖:激發學生對學習色彩的興趣,培養學生善于運用色彩知識。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識字六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了解冷、暖色的色彩知識,體會冷、暖色彩對比的美感。在學習的探究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冷、暖色對比的美感,培養學生觀察和感受意識,提高他們畫色彩畫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對色彩感覺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冷暖色,認識和感知冷暖色對比帶給人們的特有的美感。培養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對色彩感的能力。
難點:冷、暖色在創作中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學具準備情況,穩定學生情緒。
二、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欣賞一組學生作品(一組以橙色為主要顏色,一幅以藍色為主要顏色)
2、提出問題:這樣的作品分別給人什么樣的感受?
分別有冷、暖的感受。
如果我們將冷、暖色同時放在一個畫面里,又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呢?
3、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冷暖色,并且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畫畫艷麗的大公雞。
三、教授新課
1、提出問題:顏色為什么會有冷暖?利用色環,小組進行討論和研究。
2、欣賞書中作品。提出問題:
作品中哪些顏色用得有規律?
哪些顏色用得隨意性較強?
哪些顏色用得最精彩?
你最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么?
3、提出質疑:如果你來畫一幅艷麗的大公雞的畫,你認為的困難是什么?
(在此解決構圖、動態、色彩搭配,冷、暖色銜接等問題。)
四、作業要求
運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畫一只艷麗的大公雞。
五、學生作業
學生作業,老師巡回輔導。
六、展示交流
組織學生展示、交流、講評。
七、課后拓展:
欣賞大師之作(如塞尚的靜物畫、凡高的《向日葵》等)鼓勵學生課后繼續探索學習。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識字六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會9個生字,田字格上面的3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鶩齊飛的壯觀、秀美的景象。
4、感受少年王勃才思敏捷,才華橫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
理解《滕王閣序》中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王勃才思敏捷,才華橫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會9個生字,田字格上面的3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第一自然段。
教學準備:課件
一、導入。
1、指名讀題。
2、在這里,少應該讀shao,用少的兩個讀音分別組詞嗎?
3、你對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是如何寫《滕王閣序》的?
二、初讀。
1、自己借助拼音讀課文,做到字字讀準、句句讀通。
2、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相應的生字詞。
3、出示生字詞。
(1)自生字詞。
(2)正音
昌、章:讀翹舌音。誦:讀平舌音。都、督:都是多音字,在這兒讀du。
(3)帶讀,指讀。
4、老師這兒還有文中的一些詞,你會讀嗎?(出示:滕王閣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千古傳誦。)
(1)自讀。
(2)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5、把生字詞和這些詞帶入文章中,再去讀一讀。
6、(出示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1)自讀,看看在哪兒停頓好?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指讀。
7、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
三、理解課文內容。
1、王勃寫《滕王閣序》的原因是什么?經過又怎樣?結果呢?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寫出了以上問題的答案。
2、教學第一段(第1自然段)
(1)自讀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寫《滕王閣序》的原因是什么嗎?
(2)探望可以換什么詞?
(3)(出示掛圖)簡介滕王閣,相機理解整修一新。
(4)當都督請人寫文章,眾人表現怎樣?
(5)齊讀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對的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四、教學生字。
1、分析字形。
誦:右邊是甬,不能寫成角。
讀、篇:學習課課后筆順,并按筆順描紅。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記寫一點。
2、指導書寫。
昌、景:都含有日,寫得要扁一些,寬一些,不能寫成日,其他的'生字學生自己說出每個字的關鍵筆畫。
3、生描紅,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25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鶩齊飛的壯觀、秀美的景象。
教學準備:課件
1、圖文結合,理解詩句的意思。
2、理解詞語的意思和文章內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華,激發學生的
學習熱情。
一、復習。
1、抽讀生字卡片。
2、默詞:探望、南昌、景色、宴請、文章、千古傳誦、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詞,說說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學第23自然段。
(1)面對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這時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讀第3自然段,其他同學看多媒體畫圖。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美景?
(4)(出示)
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輝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飄蕩
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輝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①自己讀讀句子,意思相同嗎?
②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體會到什么?
③有感情地讀第2句。
(5)有感情地讀第3自然段。
2、教學第4自然段。
(1)王勃只用一句話就把這美景寫了出來。
(2)自讀第4自然段。
(3)齊讀詩句。
(4)理解詩意。(聯系第3自然段的內容)。
(5)詩寫得如此棒,如此美,我們有感情地齊讀這句詩句。
(6)他為什么能寫么好的詩句?
他邊走邊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寫時才會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一氣呵成,做做動作來理解這些詞的意思。
(8)還從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寫的詩好?請人表演都督的語言、動作。
(9)我們也不禁為王勃的才華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齊讀第4自然段。
3、教學第5自然段,齊讀第5自然段。
三、小結。
1、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確實是一位奇才。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個奇才?
3、有感情地齊讀全文。
四、指導背誦三~四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