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周記200字篇一
又幾千年,無人攀登這不可攀登的黃山。直到盛唐,開元天寶年間,才有個詩人來到。即使在猿猴愁攀登的地方,這位詩人也不愁。在他足下,險阻山道阻不住他。他是李白。他逸興橫飛,登上了海拔1860公尺的蓮花峰,黃山最高峰的絕頂。有詩為證: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惜升絕頂,俯視天目松。李白在想像中看見,浮丘公引來了王子喬,“吹笙舞風松”。他還想“乘橋躡彩虹”,又想“遺形入無窮”,可見他游興之濃。
又數百年,宋代有一位吳龍翰,“上丹崖萬仞之巔,夜宿蓮花峰頂。霜月洗空,一碧萬里。”看來那時候只能這樣,白天登山,當天回不去。得在山頂露宿,也是一種享樂。
可是這以后,元明清數百年內,極大多數旅行家都沒有能登上蓮花峰頂。汪以“從者七人,二僧與俱”,組成一支浩浩蕩蕩的登山隊,“一仆前持斧斤,剪伐叢莽,一仆鳴金繼之,二三人肩糗執劍戟以隨。”他們只到了半山寺,狼狽不堪,臨峰翹望,敗興而歸。只有少數人到達了光明頂。登蓮花峰頂的更少了。而三大主峰之中的天都峰,海拔只有1810公尺,卻最險峻,從來沒有人上去過。那時有一批詩人,結盟于天都峰下,稱天都社。詩倒是寫了不少,可登了上去的,沒有一個。
登天都,有記載的,僅后來的普門法師、云水僧、李匡臺、方夜和徐霞客。
記一次難忘的游記6
白露之晨,我們從溫泉賓館出發。經人字瀑,看到了從前的人登山之途,五百級羅漢級。這是在兩大瀑布奔瀉而下的光滑的峭壁上琢鑿出來的石級,沒有扶手,僅可托足,果然驚險。但我們現在并不需要從這兒登山。另外有比較平緩的,相當寬闊的石級從瀑布旁側的山林間,一路往上鋪砌。我們甚至還經過了一段公路,只是它還沒有修成。一路總有石級。裝在險峻地方的鐵欄桿很結實;紅漆了,更美觀。林業學校在名貴樹木上懸掛小牌子,寫著樹名和它們的拉丁學名,像公園里那樣的。
過了立馬亭,龍蟠坡,到半山寺,便見天都峰挺立在前,雄峻難以攀登。這時山路漸漸的陡削,我們快到達那人間與勝境的最后邊界線了。
然而,現在這邊界線的道路全是石級鋪砌的`了,相當寬闊,直到天都峰趾。仰頭看吧!天都峰,果然像過去的旅行家所描寫的“卓絕云際”。他們來到這里時,莫不“心甚欲往”。可是“客怨,仆泣”,他們都被勸阻了。“不可上,乃止”,他們沒上去。方夜在他的《小游記》中寫道:“天都險莫能上。自普門師躡其頂,繼之者惟云水僧一十八人集月夜登之,歸而幾墮崖者已四。又次為李匡臺,登而其仆亦墮險幾斃。自后遂無至者。近踵其險而至者,惟余侶耳。”
那時上天都確實險。但現今我們面前,已有了上天的云梯。一條鳥道,像繩梯從上空落下來。它似乎是無窮盡的石級,等我們去攀登。它陡則陡矣,累亦累人,卻并不可怕。石級是不為不寬闊的,兩旁還有石欄,中間掛鐵索,保護你。我們直上,直上,直上,不久后便已到了最險處的鯽魚背。
那是一條石梁,兩旁削壁千仞。石梁狹仄,中間斷卻。方夜到此,“稍栗”。我們卻無可戰栗,因為鯽魚背上也有石欄和鐵索在衛護我們。這也化險為夷了。
如是,古人不可能去的,以為最險的地方,鯽魚背,閻王坡,小心壁等等,今天已不再是艱險的,不再是不可能去的地方了。我們一行人全到了天都峰頂。千里江山,俱收眼底;黃山奇景,盡踏足下。
我們這江山,這時代,正是這樣,屬于少數人的幸福已屬于多數人。雖然這里歷代有人開山筑道,卻只有這時代才開成了山,筑成了道。感謝那些黃山石工,峭壁見他們就退讓了,險處見他們就回避了。他們征服了黃山。斷崖之間架上橋梁,正可以觀泉賞瀑。險絕處的紅漆欄桿,本身便是可羨的風景。
勝境已成為公園。絕處已經逢生。看呵,天都峰,蓮花峰,玉屏峰,蓮蕊峰,光明頂,獅子林,這許多許多佳麗處,都在公園中。看呵,這是何等的公園!
初中周記200字篇二
學會感恩
白云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著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云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為有名的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我的小學老師,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也同樣在佳節送上對老師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來的偉人無不有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的一句問候,一聲呼喚,一絲感慨。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后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感恩是有好處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以前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我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初中周記200字篇三
只有十四歲的我,發現這一路來伴著我的很多都在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逝去,而愛一直伴我成長。
在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我已成為媽媽的小天使,從此我便注定成為媽媽生命中的一部分,從那刻起媽媽便給予我全部的母愛。
當我知道有一種叫“時間”的東西在流逝時,我就知道,我在長大,而媽媽的愛也一直伴我成長。
媽媽的愛像是空氣直浸我每個毛孔,那愛是如此透明,如此單純,如此細膩;媽媽的愛,透明到連睡夢中也呼喚著我的名字,單純到把愛全部傾注在我的身上,細膩到可以為了我處處都為我著想。
媽媽總是在我無助時,給予我依靠的肩膀;媽媽總是在我哭泣時,給予我大大的擁抱……
偶爾想起,記憶猶新,就像當初,我愛你,沒什么目的,只是我愛你。
“可進可出,若即若離,可愛可怨,可聚而不會散,才是最天長地久的一種好朋友。”這句話也許正是說的我與媽媽那種超出母女情誼的感情與關系吧!媽媽有時會把她的人生經驗告訴我,有時會一起和我討論新聞,或是一本書;媽媽所給我講述的道理,不需要虛構,不需要裝飾,因為這是她用青春所換來告訴我的人生道理,這是在書本上和別處所學不到的知識。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天地間的一個過客,一個人的聲音和足跡,如果能被另一個人深深地懷念和銘記,這就是永恒。在母親生下我的那一刻起我便是她生命的延續,我便是重啟她心頭的那把“鑰匙”;所以,無論我多大,我永遠是母親眼中長不大的孩子;正是因為這樣,媽媽給予我的愛一直伴我成長。
初中周記200字篇四
花兒也許會凋謝,誓言也許會被遺忘,但親情卻永駐人間。
我一直把那個從不叫我姐姐的弟弟,是為我生命中的奇跡,因為我不知道世上有幾個讓淚水滑過臉頰后能留有淚痕。
弟弟卻能!
在我小的時候我并不懂得怎樣做姐姐,也不清楚自己為什么能對弟弟揮舞皮鞭。小時候弟弟很頑皮,在家胡蹦亂跳,常常讓我心煩意亂。對此,我總是大聲呵斥弟弟,還不是威脅他,如果再不聽我的話,我就會打你。可是弟弟根本就聽不進去,依舊淘氣,還總是笑嘻嘻,對我,也許我根本配不上做姐姐吧,在無數次的呵斥無效的情況下,我真的舉起了皮鞭。
當時,我一下抓起皮鞭,狠狠的看著弟弟一下子超弟弟抽了過去,皮鞭“啪”的一聲落到弟弟較弱的背上。然而弟弟沒有掉一滴眼淚,蜷縮在一個角落,用它那天真而又單純的眼睛盯著我絲毫沒有反抗的意思。
我懷疑自己是不是瘋了,居然打自己骨子里留著同樣學的弟弟。為什么?我的心也在隱隱作痛,我實在抽打自己嗎?
想到這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弟弟伸出他的小叔想為我擦眼淚。
那一年我七歲,弟弟六歲。
淚水劃過臉頰,會有痕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