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游》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一
其實學生去秋游過,地點多數是游樂園,對郊外的情況相對陌生。在上課伊始,我就讓學生說說郊外有些什么,他們的回答很籠統,“郊外有很多樹,很多山”,我引導學生欣賞郊外的圖片。圖片內容是一望無際的田野,五顏六色的鮮花,藍藍的天空等,這些圖片從視覺上給學生以美的感受。讓他們在第一時間感受到郊外的美麗景色,激起他們對郊外的向往,引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繪形繪色的描寫出了秋天的特點,在欣賞了圖片后,學生有了具體感受,我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白云有時像什么?有時像什么?”我著力誘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培養語感。讓學生說說天空的美,田野的美,同學們很會說。有的小朋友說“白云有時像棉花糖,有時像一匹白馬,有時像一張白紙,有時像一架飛機等等”。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我創設了朗讀情境,采取了激勵措施,請朗讀較好的與一般的同學進行比較,通過對比讓學生知道該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技能,使學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
在生字教學中,最難寫正確的字是“兔”,很多同學會將“兔”中的點漏掉。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理解,這個點就是兔子的眼睛,眼睛沒了的小兔子多可憐啊。還有生字“追”的第一筆容易寫成點,我故意將“追”字寫錯,讓學生發現,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說在練習說話“有的……有的……還有的”時,應該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如下課時同學們在……,體育課上小朋友們……,公園里的人們……等等。這樣具體化之后,訓練才會更扎實。在教學生字時,對他們的要求過低,很多學生有了自己的寫字風格,應該讓他們在寫整潔的同時注意字的結構,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這些都是以后的教學中應該注意與改善的。
《秋游》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二
1、讓幼兒知道出游之前所要做的準備工作。
2、和家長討論,并且能大概的制定好秋游計劃,增強親子之間的互動。
引導:今天上午我們去了秋天田野逛了一逛,但是老師對小朋友的表現很不滿意,首先沒有好好的排隊,然后小朋友們很吵,幾乎都聽不到老師的解說了,所以老師決定在下一次出門秋游之前,要好好的想一想出發前我們要準備什么!
1、教師出示掛圖,一份秋游計劃的表格。
(1)教師明確目的地,班級,人數。
(2)依次讓從成員,交通工具,攜帶物品,注意事項等方面逐步引導幼兒討論。
(3)并按照表格內容逐步填寫。
1、將事先準備好的計劃表發放下去,讓幼兒知己找到自己的家長,在家長的協助之下,認真的填寫相應的內容。
2、教師輪流查看家長和幼兒之間的互動環節,對于不當之處要及時的糾正。
1、讓幼兒從家長的討論區會到自己的座位,然后請個別的幼兒上臺互相的交流,說一說自己的秋游計劃,安排,注意的事項。
2、教師要對于幼兒的闡述及時的進行點評,不對的要糾正,正確的要肯定。
3、討論完畢之后教師總結本次活動的內容。以及其他相關事宜。
本次活動是以秋游為主,讓幼兒在討論環節之中能夠合理的安排外出計劃的相關事宜。知道什么是危險的,什么是可以經行的。但是在本次活動之中,并沒有能夠很好的,很合理的做好一個事例,在之前出示事例的部分,交代的不夠清楚,以至于后來家長的討論環節之中,秋游計劃的目的地被限定,而不能展開更好,更廣的聯想。
本次活動之中,對于幼兒的回答,幾乎都給予了坑定的答復的,并沒有及時的,做出相應的合理的點評,從而使得幼兒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會說一些不著邊際的回答,造成答非所問的情況。
對于課堂的調控也并不是很好,之前的氣氛所致,使得幼兒特別的興奮,從而到最后的紀律有些難以控制,必須反復的強調紀律才可以。
《秋游》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三
《秋游》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中的一篇情景交融的記敘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去郊游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歡快情景。我覺得這節課的亮點就在于我能隨著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以學生的朗讀為主,串起看圖、想象、說話,讓學生在讀讀、看看、想想、說說中,用心體驗,用情表達。
低年級的閱讀教學要將讀貫穿始終,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達到以讀激情,以讀悟情,以讀代講的教學目的。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繪形繪色的描寫出了秋天的特點,為幫助學生體會秋天的美麗。我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具體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顏色是“藍藍的”,美在“一望無邊”,美在白云的形態變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闌。在學生有了具體感受之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白云有時像什么?有時像什么?”我著力誘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培養語感。當學生把白云的變幻,田野的五彩斑闌描述得很美時,我創設了一個語言情境:“小朋友說得可真美呀!誰來把這美景讀出來?”這時我有意先讓一名朗讀水平一般的學生讀,再讓一名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讀,當一名學生朗讀時,其他學生閉上眼睛聽,進入課文的意境中,然后讓學生評議他們的朗讀。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我創設了朗讀情境,采取了激勵措施,通過對比讓學生知道該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技能,使學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要切實地對學生進行扎實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新課程理念,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緊扣“開心”一詞,讓學生說說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同學們玩得很開心,再通過想象訓練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來喚起孩子們的生活經驗。當學生通過有關的語句感受到了同學們的歡快心情時,我引導學生轉變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課文,融入課文,鼓勵他們學著文中的孩子向著藍天亮開嗓子,有的孩子喊:“這真是一個美麗的豐收季節。”有的孩子喊:“我們多么開心呀!我愛這美麗的秋天。”學生完全被感染了,“開心”在課堂上空飄蕩著。這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著課文,在讀體會、感悟,表達這種心情。
1、在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說話時,學生說得不太好,我應該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來說說:你來到草地上,會做哪些事情,再啟發學生將話說得更具體些,這樣的訓練才會更扎實。
2、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時,學生讀出了莊稼的色彩美,但整句話讀得不夠流暢,欣喜的語氣還不夠。如果我在備課時能夠充分研讀教材,把場面和語言表達形式結合起來指導學生朗讀,那么學生才會在讀中體會莊稼豐收時農民伯伯內心的愉悅!
3、在指導學生用“白云有時像——,有時像————。”想象說話時,圖片放得過快,對學生的說話沒有起到很好地提示作用。另外,學生想象的內容比較單一,教師沒有及時加以引導。因此,我覺得在低年級,老師適時啟發性的語言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運用一些教學機智。只有這樣,一堂課才會更完美!
《秋游》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四
《秋游》課文描寫了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去郊外秋游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歡樂心情。
上本節課時,我著力于引領學生從語言文字,從圖畫,走進秋天,感受秋天的美好,并適時地進行說話訓練。
第一處:
小黑板出示:幾朵白云有時像一群白兔,有時像幾只綿羊。
我說:秋天的天空是又大又藍,小鳥在藍天中快樂的游戲,幾朵白云悠閑地飄呀,飄呀,一陣清風吹來,這些白云就像一個個魔術師一樣,不時地變換著自己的模樣,多有趣呀!你能說說白云還會變成什么嗎?這時美麗的云彩在孩子們的頭腦中變成了可愛的圖像:白馬、老爺爺的胡子、山羊、騰飛的巨龍、棉花糖……白云的千姿百態、變化多端,輕輕地在課堂上空飄浮著。
第二處:
出示:農田里,稻子黃了,高粱紅了,棉花白了。
師述:我們剛才感受到了秋天的天空很美,秋天的農田怎么樣呢?請看(出示圖)你能用一句話來說說秋天農田的景色嗎?
馬上,學生就想到了田野的顏色美:五彩斑斕、五顏六色、色彩繽紛等詞從他們口中蹦出!
接著,我讓學生給“黃”換詞,如:黃燦燦、金黃金黃、金燦燦、黃澄澄,再說說稻子黃得怎么樣?像給大地鋪了一層金地毯。
對高粱、棉花,我也是讓學生先給顏色的詞換詞,再說說紅得怎么樣?白得怎么樣?學生說的都不錯,如:
高粱火紅火紅的,像一團團燃燒的火焰!
高粱樂紅了臉,像是一把把高舉的火炬!
棉花雪白雪白的,像天上的白云飄落到了人間。
棉花雪白雪白的,像草原上成群的羊兒在散步。
……
第三處:
農田很美,但是我和學生都不僅僅滿足于秋天的田野美,我們聯想到了果園的.美,果園的芳香。
我出示句式:果園里……
學生說到:果園里,蘋果紅了,梨子黃了,葡萄紫了,石榴露出了笑臉……
這時,學生自然而然想到了成語:瓜果遍地、丹桂飄香,豐收在望,想到了兒歌《秋天到》、《果園大豐收》,都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
第四處:出示課文第四自然段,緊扣“開心”,讓學生說說同學們還會在草地上玩什么?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由于在一年級時有過這樣的訓練,學生說起來很容易,內容很廣,有聯歡會的,有大掃除的,有大課間的,自習課的,還有菜市場上人們的行動,一個學生還說到了小朋友上學時乘坐的不同的交通工具,學生的思維越來越活躍,說話能力在不斷提高!
總之,一堂課下來,學生的聽、說、讀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訓練。本學期,市局將我們將二年級的研究重點定為寫話,要求我們積極進行“每天一句話(或一段話)”的教學探索,那我想我們教師首先要用好語文教材這本書,深入文本,開發教學資源,扎扎實實地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秋游》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五
《秋游》一課文質兼美,從“秋”字落筆,著力描繪了秋天的美麗景色,以“游”貫全篇,表現了孩子們的歡樂情懷,顯得切題切意。本文通過敘寫同學們在教師帶領下去郊外秋游活動,描繪了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好景象,表現了孩子們沉浸在大自然動人秋色中的愉悅感受和歡樂心情。
第一次讀到《秋游》,心里就非常喜歡。景美、情美,文美,如詩一般,如畫一般。
全文四個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分別描寫了秋天的天空與田野的美麗景色,描寫秋天的天空時,突出抓住藍天“一望無邊”與白云形狀變化多、奇、美的特點;描寫田野上稻子、高粱、棉花時,則抓住了它們色彩的特點,五彩斑斕,美不勝收。而第四自然段生動描繪了孩子們在草地上愉快嬉戲的情景,充分展現孩子們在大自然中自由快樂的心情。
如何讓孩子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感受秋天的美?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感受字里行間情感之美?
在反復研讀教材的基礎上,我設計了如下教學流程:
一是復習導入,主要是檢查文中相關詞語的掌握情況,進一步感受秋天的特點。
二是整體感知課文大意,讓孩子聽課文朗讀的錄音,在聽的過程中了解秋游的路線——課文寫作順序。
三是細致感悟課文,逐節細讀,體會秋天的景色特點與秋游時的快樂心情。其中,第一自然段扣住“涼”“郊”讓孩子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感受秋天的氣候特點以及把握郊外是怎樣的環境;第二自然段賞圖說話與讀文結合體會藍天與白云的特點;第三自然段讀文與說話練習相融合,體會秋季田野“豐收在望、色彩斑斕”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利用文中插圖,引導孩子去切身體驗:你在草地上怎么玩呀?心情如何?讓孩子的心真正進入文本,體驗情感。
四是整體朗讀,升華情感。
同時,在設計ppt課件時,也充分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與課文特色,努力做到圖文結合,色彩鮮艷,童趣盎然,從而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孩子興趣,啟迪孩子思維,提升孩子能力。
下面擷取教學中的片斷來闡述一下自己本節課的收獲與思考:
師:讓我們繼續去秋游吧,這次我們來到哪兒了?(出示田野的圖片)
生:農田里。
師:是的,我們一起來到農田里,看到了什么呢?誰能來說一說?
生:農田里,稻子黃了,高粱紅了,棉花白了。
師:(出示課文第三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生:齊讀。
師:你最喜歡什么呢?誰來說一說?
生:我喜歡棉花。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棉花白。
師:嗯,連起來說說呢。
生:我最喜歡棉花,因為棉花白白的。
生:我最喜歡稻子,稻子里有米,可以吃。
師:嗯,稻子可以讓我們吃飽肚子,很實惠。
生:我喜歡棉花,因為棉花白。
生:我喜歡高粱,因為高粱很鮮艷。
師:嗯,高粱的顏色是——紅紅的。
生:我喜歡稻子,因為稻子看上去金燦燦的。
師:好像……
生:好像是金子。
生:我也喜歡稻子,因為它是金黃色的。
師:剛才同學們說了這么多,有沒有發現,農田的色彩可真——
生:多,鮮艷。
師:農田里有——(黃燦燦的),有——紅澄澄的,有——白花花的。
師:(出示句式)誰再來說說呢?
生:農田里棉花白白的,稻子黃黃的,高粱紅紅的。
生:農田里有白白的棉花,黃黃的稻子,紅紅的高粱;
師:剛才課文里是怎么說的呀?引讀,農田里,稻子——黃了,高粱——紅了,棉花——白了。
師:現在我們怎么說的?稻子——黃黃的,高粱——紅紅的,棉花——白白的。感覺有什么不一樣嗎?再讀讀比較一下。
師:感覺稻子黃黃的,更黃了,高粱更紅了,棉花更白了。有時我們說話時,也可以將某個詞這樣重疊起來,加深感覺。
師(出示句式)誰再來說一說呢?
生:農田里棉花雪白雪白的;
生:農田里稻子金黃金黃的;
生:農田里高粱火紅火紅的;
……
師:啊,感覺稻子更黃了,金黃金黃的,高粱更紅了,火紅火紅的,棉花更白了,雪白雪白的。同樣是寫它們的色彩,感覺上色彩更鮮艷了,農田里更漂亮了。
師:(出示新的句式)現有有點難度,誰能來說?
生:高粱紅了,紅得像太陽;
生:高粱紅了,好像笑紅了臉;
師:說得真好啊!
生:棉花白了,白得像雪一樣;
生:棉花白了,好像天空上的幾朵白云。
師:嗯,好像天空上的幾朵白云飄落到了農田里。剛才躺在草地上看白云的情景仿佛還在腦海里,現在藍天上有白云,農田里仿佛也有白云了,真美呀!……
師:農田里還有什么呢?把書上沒有描寫到的農田的景色來說出來。
生:青菜綠了,綠得像翡翠一般;
生:柿子紅了,像一個個小小的紅紅的太陽;
師:真不錯!
生:蘋果紅了,好像鮮艷的高粱;
生:葡萄紫了,好像一串串的紫色的珍珠;
生:桔子黃了,好像一個個氣球。……
師:真好,秋天的景色可真美呀!讓我們有時間再到田野里走一走,再來說一說。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先讀讀文中的話,再讀讀我們自己說的話。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剛才我們自己來創作的,也像一篇文章一樣,寫得非常美,所以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是一位小作家!只要用心觀察,就能寫出美的文章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要切實地對學生進行扎實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第三段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說話練習:
a稻子黃黃的,高粱,棉花。
b稻子金黃金黃的,高粱,棉花。
c稻子黃了,好像笑彎了腰;高粱紅了,好像,棉花白了,好像。
當時在設計這個說話環節時,曾有一點擔心,覺得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可能太難了。所以還設想,如果學生有困難就進行前兩個說話練習,后一個作為機動。沒想到,課堂上孩子積極性非常高,他們的精彩回答讓我深深折服。回想起來,圖片的觀察,課文的朗讀,加上老師的積極引導,孩子表達的欲望被充分激發出來了,所以他們你爭我趕,紛紛說出自己最精彩的回答。
在這個觀圖、讀文、說話的環節中,不僅讓孩子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農田里色彩的美,豐收的美。同時,在練習說話與朗讀中,引導孩子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有機滲透了語言文字的韻律美與用詞、修辭的美。這樣學習,讀、說、悟交融,孩子興趣盎然,思維活躍,妙語不斷,學得既有情有趣,又扎實有效。
初次嘗試低年級教學,對一直任高年級語文的我來說真是一個挑戰。首先是語言關,發現自己的教學語言那么成人化,缺少童真童趣。比如導入部分,我這樣設計:小朋友們,現在我們已進入秋季,在你眼里、心里,秋天是什么樣的呀?后來就改成這樣的導語:夏姑娘悄悄地離開了我們,現在是誰來了。嗯,是秋姑娘來了。她給我們帶了什么呢?這樣開頭,感覺比較適合低年級的孩子了?對其它各個環節的過渡語,也進行了琢磨,試著用兒童話的語言來串聯。同時,在設計ppt課件時,都注意配上合適的圖片,努力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即使這樣,由書面的備課到真正的課堂,自己說話的語氣、姿態等自我感覺還是有些生硬,不太自然,看來,要真正上好低年級的語文課,自己還是得好好磨礪。
《秋游》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六
《秋游》這篇課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記敘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游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歡快情景。我覺得這節課的亮點就在于我能隨著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以學生的朗讀為主,串起看圖、想象、說話,讓學生在讀讀、看看、想想、說說中,用心體驗。不足之處就是學生讀的還不夠多,學生在感悟的時候不夠深刻,讓學生說的少。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總寫了老師帶領學生去郊游。我讓學生用“誰和誰什么時間去哪兒干什么”這個句式說話,先整體感悟整篇課文的內容。學生能簡單的把話說完整,把句子表達清楚。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主要通過寫景來展示秋天的美,在這兩段,我通過播放圖片和范讀,讓學生感受秋天,感受各種色彩。并在讀和理解的過程中去思考與顏色有關的詞語,如“稻子黃了,高粱紅了,棉花白了”中的“黃、紅、白”相關的詞語,拓展了學生的詞匯量,并用這些詞語來說話,如:稻子黃了,像————,這樣也鍛煉了學生說話的能力。在指導學生用“白云有時像——,有時像————。”想象說話時,圖片放得過快,對學生的說話沒有起到很好地提示作用。另外,學生想象的內容比較單一,教師沒有及時加以引導。因此,我覺得在低年級,老師適時啟發性的語言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運用一些教學機智。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時,學生讀出了莊稼的色彩美,但整句話讀得不夠流暢,欣喜的語氣還不夠。如果我在備課時能夠充分研讀教材,把場面和語言表達形式結合起來指導學生朗讀,那么學生才會在讀中體會莊稼豐收時農民伯伯內心的愉悅!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主要是寫了秋游時的人物的各種狀態,我緊扣“開心”一詞,讓學生說說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同學們玩得很開心,再通過想象訓練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來喚起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但是這句話讓學生說的有點少,我自己也沒有完全給學生點透,可能有些同學沒有完全掌握。
我想,老師在備課的時候自己把教材研讀通透才是最重要的,這樣上課也會更流暢,學生接受的時候才能更輕松,老師才能上好一節完美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