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初一課本《這就是我》作文題目篇一
我的名字叫_。你別看它聽起來普通,意義可大了。鵬是鵬程萬里,說明我的前途遠大。
瘦是男孩們畏懼的事情,可我的身體偏偏就是瘦,所以過去有很多同學都叫我“小不點”其實我個子又小又矮,所以媽媽說我瘦得像根“黃瓜”。媽媽讓我多吃飯,可我依然是每頓只吃一點點。我媽媽常說:“我還沒有姥姥家的小貓咪吃得多呢?”我真后悔不聽媽媽的話多吃飯,要不然能長這么矮嗎?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不知為什么,調皮的我愛上了讀書,不過那時讀得都是一些故事書,似懂非懂。后來經過老師的教育,我把課外書的興趣又轉移到課本上,也逐漸愛上作文。
雖然我酷愛文字,卻無文采,喜歡讀書,卻過目便忘。但我從未因此而放棄,因為我堅信功夫不負有心人。除此以外我還有許多愛好,比如喜歡交朋友。雖然缺點很多,卻不乏幽默感。不管在學校學習還是在家里娛樂,我常用笑話來制造歡樂的氣氛。
10歲那年,我學會了練毛筆字,一年后丟棄,只因無恒心,為此自愧而“無臉見老爸。”爾后,我發奮苦讀,卻不時因貪玩而影響成績。
我最大的缺點就是做事不能堅持到底。就拿攢錢來說吧,過年的壓歲錢就有一百多塊,加上平常的零花錢就有四十多塊。好不容易攢到一百六十多塊,就跑到商店買了一臺mp3,剩下的錢肯定一花而光。
這就是我,你們想認識我嗎?喜歡跟我交朋友嗎?快來吧,我歡迎你。
初一課本《這就是我》作文題目篇二
我不是太陽,我只是太陽的十萬分之一,卻依然能給人帶來溫暖;我不是一首優美的樂曲,而是一段普通的旋律,卻能給人聽覺上享受;我不是園里一枝獨秀的早梅,而只是一株淹沒于大眾的小花,卻依然能美化環境。
我,是一個活潑的女生。我特別地喜歡熱鬧。有時候會把教室里鬧的雞飛狗跳,不鬧盡興我是不會罷休的。呵呵,我有時還特別地調皮,總是喜歡去捉弄人家,尤其是我前面的那個男生,我為什么要欺負他呢?是因為他長得很弱小,個頭也不是很高,所以他就成了我欺負的對象。記得有一次,他去借鋼筆了,我用腳把他的凳子一拉,他回來的時候沒有注意到,所以就“撲通”坐到了地上,惹得我們哈哈大笑……
我就是這樣一個愛“鬧一鬧”的女生
我,是一個做什么事都“跑調”的人,我喜歡聽歌,但不喜歡唱歌,因為我唱歌會跑調,而且跑得特別地厲害,所以我一般不敢唱歌的,我還是寫作文常會跑題的人,而且跑得也很厲害,記得有一次老師讓我們寫“河邊散步”這篇作文,可是卻讓我活生生地寫成了另一篇作文“雨中看景”。我做事也會“跑調”,每一次當我去干一件事的時候,卻偏偏又干了另一件事……
我就是這樣一個有時會跑調的女生!
我,是一個淚點很低的女生。你們別看我是一個很堅強的女孩子,可是我也很喜歡哭鼻子。我經常會因為小事掉眼淚,還會因為受了一點兒小委屈掉眼淚。還記得那一次,媽媽說我不會洗衣服,洗得馬馬虎虎的一點兒也不干凈,結果我的眼淚就嘩地落了下來……所以,爸爸媽媽經常說我:“你的眼淚為什么流不干呢?”
我就是這樣一個淚點很低的女孩!
這就是我,一個愛鬧、會跑調、淚點很低的女孩。
初一課本《這就是我》作文題目篇三
看!鏡子里的那個女孩是誰呢?
她叫陳施羽,今年12歲。圓圓的、長著小痘痘的臉蛋;黑黑的眉毛,一只單眼皮、一只雙眼皮的眼睛,不大,卻閃著光芒;她長得是不是很有特點?在下課的時間里,坐在位置上發呆的女孩是誰呢?在大雨天,拉著最要好的同學在雨中狂奔的那個女孩是誰呢?在家里是個霸道的小皇帝,在學校里卻沉默寡言的女孩又是誰呢?在回家路上哼著歌,一蹦一跳的女孩又是誰呢?——這些都是我,陳施羽。
我的缺點有很多。粗心大意,做事拖拖拉拉,有時耍耍小小脾氣,有時還和長輩頂嘴,有時還比較懶散,有時說話做事還不考慮后果……
我的優點也不少。活潑開朗,看待問題十分樂觀,和同學還處得來,認真起來時不會像平時做事的態度,有時比較懂事,有時十分勤奮……
我還是一個愛畫畫、愛幻想的女孩。我喜歡用我的筆和紙,畫出我認為最好看的人物,即使你不喜歡,即使你覺得很難看,我都依然很愛它們,畢竟它們是出自我手,是我創造出來的。
幻想,也是我生命里的一部分,它給了我歡樂和悲傷。幻想過自己是一個比現在還幸福的女孩;幻想過自己是一個孤苦伶仃的可憐孩子;幻想過自己是一個小說家。
這就是我,愛玩的`我,樂觀的我,懶散的我,以兩個形態存在的我。這就是我,不完美的我,愛畫畫的我,由幻想組成的我。這就是我,簡單的我,時而粗心的我,時而認真的我,真實的我!
初一課本《這就是我》作文題目篇四
我父親的兩個孩子都是女兒。這對他本人和我來說都沒什么可惜的,感到可惜的是我的爺爺奶奶。據說——只是據說——爺爺在產房外聽到我是個女孩時當場掉頭就走,氣得我爸一個七尺男兒悶聲落淚。
按族譜和習俗,我是“德”字輩的,如果爸爸沒有因為我是個女孩而跟爺爺奶奶鬧僵,那么我現在會是一個叫“丁德x”的初三學生,可惜很多事情沒有如果。父親為了彰顯他作為村里唯一讀出書來的人的與眾不同,很叛逆地給我取了個他曾經想把自己名字改掉時想的名字:丁識目。
這樣一個寄托了父親的美好意想的孩子,從小就被他灌輸你要出人頭地的意識,可是,用圣經的話來說,就是——我的父母是葡萄樹,我卻不是枝子。隔壁的小孩開始大段大段地背誦《唐詩三百首》時,我連話都說不利索,成天在院子里流著鼻涕玩泥巴。我媽萬分焦急,帶著她那疑似智障腦殘的孩子跑了好幾趟醫院,終于得到一個令她放心的結論:不是智障,也不是腦殘,只是發育慢。
我媽放心了,也灰心了。但我爸沒有,在他眼里,我玩個泥巴就是在創造藝術,我趴在水池邊炸小蟲就是在研究仿生學。于是爸爸便帶著讓我出人頭地的美好暢想讓我不顧人頭落地地去玩(美其名日:開發天性),以至于我上小學時開學考試得了個“滿江紅”,六歲的我沒啥感覺,倒是我媽,對著卷子,一副“風蕭蕭兮易水寒”的面孔,萬分悲壯。
她在把我打了一頓后向我爸求助,但我爸早就在養我的六年里從儒家的儒士磨成了道家的高人,“無為而治”地對著滿面當仁不讓的媽媽說:“爛泥扶不上墻。”
不知道是什么讓他放棄了把我培養成“出人頭地”的'人的意想,也許是我死活不開竅的呆滯,也是許媽媽生了個樣樣比我好,比我能干的妹妹。
就這樣,我無欲無求,快樂自在地混著日子,一直混到小學畢業。初中分班考時,我竟然(這個竟然是媽媽說的)沒有考上素養班!雖然美化和高估自己孩子是所有父母的通病,但是,我晃著200開外排名的成績條對我媽說,您也太高估我了。
我這人好吃懶做,不求上進,但是有一點好,就是非常有自知之明。早在父親要求我成為“出人頭地”的人,母親要求我考上素養班的時候,我便便便看到了平庸而無為,坐在平行班教室里的自己的結局。混吧,吃老本吧,混個a班吧。
但在初二下半學年下半學期我分到b班去了。怎么會,怎么會哦(不了解我的父親說)!如果到b班……我流著淚想,就大概率考不上高中,只能去藍翔開挖掘機,去新東方學炒菜,去為社會主義的基層事業而奮斗!沒有說這樣不好,靠勞動吃飯天生正確而光榮,但是……我抹了把淚,我的理想,是在平庸而無為的人生中為建設一個沒有階級差異的共產主義世界而奮斗!在工地上開挖掘機才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那陣子不是有句電影臺詞很火嗎,叫“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像被打了雞血一樣改往日懶散勤奮學習。但很多時候,血有多熱,涼得就有得多快。那個勤奮的我拼了命地想把躺平的我往正路上拽,那個躺平的我又拼了命地通過大量進食增加體重來賴在原地,長期以來,那個勤奮的我的臂力越來越大,而那個躺平的我的體重越來越重,兩人在成功的路上形成一對平衡力,不是靜止就是勻速直線運動。
在這兩個人中間站著,隨著祂們運動而運動的,就是我。這就是我,一個寫介紹自己的作文離題十萬八千里比姥姥家還偏只能在最后拉回來主題總結下全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