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勵志演講致辭簡短篇一
按照慣例,這次輪到我來做“課前三分鐘勵志演講”,下面我要演講的題目是樂觀的生活態度。
曾看過這樣一段話:小鳥說:我從天空中飛過,但天空中沒有留下我的痕跡。泰戈爾說,天空中沒有留下我的痕跡,但我已飛過。同樣的狀況,卻有兩種不同的態度,相信后者的態度更能贏得大家的認可。其實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就會向你露出笑臉,你對它哭,那么你最終只會收獲沮喪的心情。
或許有人會抱怨說,上天是如此的不公平,努力奮斗多年的我到現在為止還是一個經理助手。寒窗苦讀十二年書的我,最終還是沒能考上理想的大學。然而,這些抱怨無法改變現實,只能加重自己的煩惱,何不以積極樂觀的心態看待呢?
相反的,正如我們熟知的林肯先生,在遭受24歲經商失敗,26歲愛人死去,27歲精神崩潰,中年時代多次競選參議員和副總統,卻均以失敗告終,可面對如此多的打擊與磨難,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而是以積極的生活態度應對這些不如意,最終他成為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正是這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讓林肯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
相信,假若沒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摔殘肢體的桑蘭,高位截肢的張海迪,生命中沒有光明與黑暗的海倫—凱勒,他們同樣不會有燦爛的人生,也就不會贏得世人的尊重與贊美。
親愛的朋友們,雖然我們無法預知下一秒會發生怎樣的事情,但相信只要我們持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我們生活一直是快樂的。所以,即使有一千個理由哭泣,也要為自己找出一萬個理由微笑,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充滿更多的陽光和快樂。
我的演講完畢。
謝謝大家!
勵志演講致辭簡短篇二
我認為,作為領導人最重要的是要具備三種素質:第一,心胸比較寬廣;第二,戰略眼光比較遠大,判斷力比較準確;第三,有個人魅力,言行舉止能夠讓人信服。
我認為自己有兩個比較大的特質:第一是我特別能和別人平等相處。我對員工、老師、學生都很平等。我的管理層敢于在會上批判我,曾經弄得我無地自容,我也能夠忍受。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沒有領導權威。第二是遇到問題,例如發生利益沖突的時候,我比較能夠忍受,并且能夠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冷靜,再去處理問題。我做事情不極端,說話也不極端,這樣就留下了很多余地。因為作為一個領導人,我背后是沒有防線的,我是最后一道防線。如果我和別人撕破臉皮,他們可以一走了之,我走不了;他們可以破罐子破摔,我不能。所以,我就必須學會以這樣的方式處理問題。
為人處事很好的人不一定有領導力;但有領導力的人,一定是為人處事很好的人。凡是為人處事有問題的人,他最后一定會出問題。比如說張狂的人,極端的人,不遵守社會公約,或者不承擔社會責任的人。你可以看到這樣的企業家在中國一批一批地倒下去。你說他們沒有領導力嗎?他們能夠把一個企業做成。但他們又把自己做成的企業徹底地毀掉。這就表明,他們的領導力是一種虛假的領導力,只不過是得到一個偶然的機會,搶到一個機會把事情做出來了。所以說,領導力也可以解釋為使一個企業或組織平穩發展的能力。
人性的黑暗面每個人都有,沖突的根源就是名利。現在我做事總是把握這樣一個原則:凡是我認為這件事情可以引發人性惡的一面時,就會全力以赴地把它消滅掉。比如,新東方在辭退員工的時候,一定要給員工足夠的補償,這個補償通常會超過國家規定。因為如果你虧待了員工,他人性惡的方面就會體現出來,最后一定會導致對大家都不好的結果。
實際上,新東方的發展過程中歷經種.種利益斗爭。我把握的就是兩條:第一,不管出現什么情況,我絕對不能表現出惡的一面。我也有人性惡的一面,但好在到今天為止,從來沒有做過惡的事情;第二,不惜犧牲自己的一些利益,也要防范引發別人的人性惡的一面顯露出來,這使得我周圍的氛圍相對還比較和諧。
我當然也有所謂的“斗爭藝術”。這里有一個要點,那就是我如果知道某人的“惡”已經到了要把所有東西都毀掉的地步時,我會阻止。但這個阻止需要一點方法,包括怎么對待你身邊的“小人”。你可以得罪一萬個“大人”,但不可以得罪一個“小人”。因為當你得罪了心理非常陰暗的人后,會產生相當多的非常麻煩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與你認為是“小人”的人搞好關系?如何既把他清除掉,讓他還很“感謝”你?這是很難做的事情。有些時候,也需要利用一些手段和計謀了。
我的經歷使我悟到太多的東西。我經歷過新東方的內部斗爭,有被人搶劫的經歷,得過大病,還得過焦慮癥,狂躁癥。曾經連續5年吃安眠藥,有時一天要吃4片才能睡著覺。但現在我已經得到了很多成果,我對生活看得很開,丟掉什么東西都無所謂。
中國傳統的儒教某種意義上也是善的體現。我對學生說:一個人肯定要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但請記住一點,最低標準是做對自己有利,但對別人沒有傷害的事情。而高標準就是做對自己有利,對別人也有利的事情。那么圣賢的標準是什么呢?那就是即使傷害到自己,也要做對別人有利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那樣做的好處愈發顯現,因為圣賢們把自己的精神和生命全都留下來了。耶穌、釋伽牟尼、甘地、曼德拉,他們都可以歸入圣賢。這輩子我可能做不到最高境界,但至少要想辦法做到第二個境界,就是做對自己有利,但對別人也必須有利的事情。
勵志演講致辭簡短篇三
清華大學的老師同學們,來自各個高校的老師同學們,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想說明一下,我沒帶講稿,因為我是個喜歡自由發揮的人。“自強之星”的起源比較簡單,因為我覺得人在某一個階段總是需要有人推一把。我認為自強有兩個概念,首先是自己要強,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就是說明自己要強。其次,在自我強大的同時,在關鍵時刻要有人能夠幫助你,和你一起共同強大,這也是我們拿出5000萬設立團中央“新東方自強基金”的初衷。
大家都知道,一個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不一定走得很遠,因為一個人太孤單,走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不愿意再往前走,也不一定有人看得到你,所以就容易停止進步。如果是一幫人一起走,有兩個好處,第一會愿意走下去,因為別人都往前走,你不走,就掉隊了。掉隊以后會很孤單,人是社會群體動物,愿意待在一群人中間,這群人都往遠方走,你一個人不走就很難受。第二會受到鼓勵,因為團隊的作用是當發現有一個人落下來的時候,大家可以幫助你一起往前走。
在新東方有這樣一個活動,凡是新東方的老師和員工,都要參加50公里徒步活動。頭一天下午開始走,一直走到晚上,舉行篝火晚會住帳篷,第二天繼續走。第一天走得很興奮,第二天走得很辛苦,但是很少有人掉隊,除非真的受傷了或者膝蓋出問題走不下去,否則的話一定沒有人掉隊。我屬于暴走型的人,走到半路即使腳上走出泡了,也會把泡里的水放出來繼續走。只要是走到終點的人,最后談體會都有兩個感受,第一從來沒想到自己能走這么遠,因為50公里不是短的距離,第二從來沒想到這樣有成就感。
一個人干活,某種意義上是為了得到尊嚴和自尊,尊嚴是被別人尊敬,自尊是看得起自己。你自己真的把事情做的很好,就會感受到一種自尊。但有時你自己覺得好,別人不一定覺得好,你打游戲第一,別人不一定看好你,按照社會評價標準,社會價值體系,大家都說你做得好才能贏得尊敬。比如陳景潤一輩子待在家里研究數學,一走出門就撞上電線桿,因為眼睛高度近視,但他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即便一個人單干的時候,也要考慮做的事情對自己和社會是否有價值,考慮社會價值,有的時候是我們做事情的一個標準。
我們一旦選擇做一件事情,原則上是必須做完的,因為做不完,最后會導致一種失敗失落的心態,一種挫折痛苦的心態,甚至是一種自卑的心態。當然,我們可以選擇過一種安逸的生活,沒有人強迫你一定要考清華大學,沒有人強迫你考試考高分,這個世界永遠有選擇。往前走會有痛苦,沒有人不說高考是痛苦的,但痛苦為什么還要選擇往前走?因為人為了未來某一個點,這個點可能是幸福點,也可能是成就點,愿意在現在付出。這就是我們人區別于動物的地方,人愿意為了未來在今天更加的努力。為什么我們愿意忍受今天的痛苦?就是因為我們知道如果不付出的話,人生的未來會更加痛苦。幸福永遠是一個點,而奮斗和痛苦是一條線,只有走完那一條線才能到達那個點。
比如爬山,從山腳往山頂攀登的過程其實是個痛苦的過程,因為會累,爬到山頂看山下的風景時就會感覺到幸福。當你站在山頂,看到遠處有更高的山,你是飛不過去的,一定要再下山再上山又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中國兩個喜歡登山的企業家都登上了珠穆朗瑪峰,一是王石,還有一個是我的校友黃怒波。他們每次下山回來,都暗下決心這輩子再也不爬山了。但休息一段時間后,他們一定會再爬,他們征服的不是山頭。人來或者不來,山依然是一座山,山有自己的尊嚴,不需要人去征服。人為什么要征服山呢?其實征服的不是山,人是在征服自己,只有征服自己才會產生一種生而為人、生而為贏的自信和驕傲感。
我經常帶新東方人到周邊沒有人煙的地方去徒步50公里,一般人走到25公里時就不想走了,這時有三個選擇,第一是走回起點,是25公里;第二是坐在那里不走了,方圓25公里都沒有人煙,不是餓死就是渴死,或者迷茫而死,第三是可以選擇走向終點,也是25公里,還有香噴噴的烤全羊等著你,所以人生最好的選擇就是走向終點。
人生的25公里出現在什么時候?就在你們這個時候。你們這個時候,奮斗到考進大學,往回走走不回去,在大學不能不進步,唯一的選擇就是往前走。每個人的生命目標不一樣,你的生命目標是什么,你的生命對你來說是不是付出了努力,是不是得到了精神享受,是不是得到了心靈滿足,這是非常重要的。關于未來,你可以是希望掙錢,希望出名,希望做企業,哪怕說想做和尚,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志向。真正做成像弘一法師那樣的和尚是很了不起的,前半生享盡世俗生活,后半輩子穿破袈裟吃蔬菜,成為中國宗教界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其實這也是我們判斷自強的一個標準。像金晶這樣腿有殘疾還能把中國的火炬傳到世界,用最英雄的形象展示我們中國人頑強不屈的一面叫自強。人最怕的就是心靈殘廢了,人生才會可怕。比如說我,我身體很健康,但坐在金晶和葉喬波邊上,我覺得很慚愧,跟她們相比我的心靈可能還不如她們健全。當身體健康,卻心靈殘廢、精神殘廢的時候,才是最悲慘的時候。
對于自強結果的評判,不是未來擁有多高的社會地位,多么安逸的生活,而是在所有這些的背后,我們選擇的事業對自己的意義和對社會的意義。自己做的事情是心靈滿足的,對得起社會良知,對得起社會的普世價值標準,這就是屬于心靈的滿足,就是對于自己所存在的意義的肯定。從社會判斷標準來說,做一個對社會至少無害,最好有用的人,是最低標準。做持續的英雄式的人物是需要修煉的,我們至少可以努力做到讓自己變得更好,這應該是每個人可以做到的。
當我們已經在社會上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不管是財富上的還是其他方面的,我們就要有愿意付出的心態。大家都讀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億萬富翁到教堂捐一百萬想進天堂,被上帝擋住了,有一個老太太捐了一毛錢就進了天堂。這個億萬富翁非常生氣,我為什么捐了一百萬不能進天堂,上帝為什么這么不公平?上帝說,你捐了一百萬是你的百分之一,老太太捐一毛是她的百分之百,所以你進不了天堂,她能夠進天堂,當然公平。我想我不會帶著我的財富走進墳墓,我會把這個錢交給社會上最需要的人。當我想進天堂的時候,我希望上帝會說你沒拿出百分之百,但是你拿出了百分之九十,夠了,你進去吧。
謝謝大家!
勵志演講致辭簡短篇四
時常在想,當我們孤燈懸夜、不知疲倦地加班加點時,是什么支撐著我們困倦不堪的雙眼?當我們跑鄉入鎮、深入細致地開展預算監管時,是什么支撐著我們早已疲憊的雙腿……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__在黨的上作出的鮮明宣示,令我豁然開朗。共產黨人的初心,猶如大海航行之中高懸夜空的燈塔,給人以方向的指引,讓人充滿續航的動力;共產黨人的使命,猶如沙漠迷途之時突現眼前的綠洲,給人以生命的希望,讓人充滿無窮的斗志。正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勵著一代代財政人牢記為國理財、為民服務的宗旨,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頑強的作風,推動了財政事業的蓬勃發展。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就是情懷,使命就是擔當。作為新時代的財政人,如何才能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新的征程中展現新的作為?我認為,忠誠擔當、求實創新、無私奉獻、廉潔奉公就是最好的詮釋。
忠誠擔當,是新時代財政人必須錘煉的政治品格。“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忠誠于黨是每一個共產黨人面對黨旗許下的錚錚誓言,是每一個共產黨人鐫刻在靈魂深處的不朽信念。在我們黨近百年的歷史進程中,無論是在硝煙彌漫的戰爭歲月,還是在改革開放的發展年代,一代代財政人兢兢業業、盡職盡責,錘煉出了忠誠擔當的政治品格。作為新時代的財政人,我們更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堅決維護”,不斷強化“財”必須自覺服從服務于“政”的意識,聽黨話、跟黨走,擇一事、終一生,把黨和人民的事業當作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將忠誠擔當的品格融入為國理財的生動實踐,創造出無愧于國家、無愧于時代的業績。
求實創新,是新時代財政人必須具備的工作作風。“求實”反映出財政人直面現實、不畏艱難的勇氣;“創新”則體現著財政人敢于探索、勇于突破的智慧。回顧共和國財政六十多年的風雨變遷,經歷了從“財政包干”到“分稅制”的艱難推進;從“層層劃撥”到“集中收付”的十年艱辛;從“傳統預算”到“部門預算”的成功轉型。作為財政部派出機構的專員辦,亦經歷了從以檢查業務為主向財政預算管理為主、以事后檢查為主向事前事中監管聚焦的職能轉型。這些改革無不體現出財政人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精神。作為新時代的財政人,我們要繼續秉持求實創新的優良作風,腳踏實地、心存高遠,不斷推動財政工作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促進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無私奉獻,是新時代財政人必須追求的精神境界。“九層之臺,起于壘土”。財政工作既有宏觀綜合的一面,也有微觀具體的一面。每一項事業發展政策的制定出臺,每一個財稅改革制度的研究擬定,每一筆財政預算資金的審核撥付,每一份財政收支賬務的監督檢查,無不蘊涵著財政人的默默付出、無私奉獻。正是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才成就了財政收入的高速增長,才成就了資金管理的規范高效,才成就了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作為新時代的財政人,我們更要立足崗位,甘于奉獻,扎扎實實干事,踏踏實實做人,在無私奉獻中升華自己的人生價值。
廉潔奉公,是新時代財政人必須堅守的道德底線。財政工作不是簡單的收收支支,一分一毫都是百姓血汗,一絲一縷都是人民辛勞。長期以來,一代代財政人深入踐行為國理財、為民服務的宗旨,時刻堅守廉潔自律、克己奉公的底線,在平凡的工作中彰顯了共產黨人的風范。新中國第五任財政部長吳波,就是財政人廉潔奉公的典范。吳老任職期間不配專車、不過生日、不置私產,堅決不用公車辦私事,就連出差路過故鄉安徽也從不下車,是名副其實的“過家門而不入”。他曾先后留下兩份遺囑,不僅將自己的住房歸還財政部,更是堅決要求子女不得向財政部伸手,不讓部里因為自己給子女任何照顧。吳老的一生,真正做到了“兩袖清風,來去無塵”,是我們每個財政人學習的榜樣。作為新時代的財政人,我們應該從榜樣中樹立標桿,從小節中端正人品、從細微處提升境界,始終堅守廉潔奉公的道德底線,用實際行動詮釋忠誠、干凈和擔當。
黨的報告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論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了光明前景。黨的_屆三中全會提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這些都為專員辦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潮平風正,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需策馬加鞭。偉大的時代賦予財政人光榮的使命,國家的發展寄予財政人殷切的希望,讓我們用“忠誠擔當”做舵,“求實創新”做帆,“無私奉獻”做槳,“廉潔奉公”做桅,爭做新時代合格的財政人,努力為財政預算監管事業發展奉獻青春力量。
勵志演講致辭簡短篇五
親愛的同學們:
又是一年開學季,大家懷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走進我國各所高校商學院,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作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新生,我們和大家一同邁進一個新的領域——商學領域。歷史和國家賦予我們這一代人以重要使命,同為時代驕子,我們想對大家說:加油吧,點燃我們的青春,一起奮斗!
商學院的價值關鍵在于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創造性的商界人才和為國家經濟發展貢獻卓越才智,所以,我們要通過學習、深造,將來要成為縱橫在管理界和商界的一代英才。“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已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藍圖已繪就,你我熱血青年,肩上所扛責任重之又重!正如中國科學院院長、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院士在國科大20_級新生開學典禮會上的致辭中所言,“要牢固樹立時代擔當精神”。你我要培育深厚的國家和民族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心系社稷之盛衰。
歌德曾言“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正值青春年華的你我,真正意義上的人生才剛剛開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你我必須心存志遠,不斷充實我們的行囊,邁步在人生“上下而求索”的奮進道路上!為此,你我共同努力:
我們要積淀思想和能量。人生就是一部深厚的“積淀學”。我們要積淀思想,要在這個速度時代把自己的心靜下來,沉下來,我們既然有了明確的人生目標和努力方向,就要心無旁騖,潛心求學。要逐步豐富自己的思想,成熟自己的思想。做一個有思想的人,離成功也就不遠了。我們要積淀能量:一要積淀知識能力。要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從課堂上、書本中、實踐里勤學、精學;要啃,要讀,要研,商學專業知識浩瀚無際,如何與時代接軌,與國際接軌,這都是你我要思考的問題,唯有多學、善學,多年以后,在國內國際管理和商業舞臺,我們的舞姿才會完美綻放!二要積淀協作能力。要從現在起,培養我們的團結協作精神。要學會把人家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要把自己的長處優點分享給大家,共同進步。一個科研,一個創造,一個發明,一個人的力量太單薄了,“眾人同心,其利斷金”。有了與人合作的能力,在以后走出校門乃至一輩子都將終身受用。
我們要創造知識。要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善于發現,善于總結,要把固有的知識轉化為新知識;要創新科研,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成功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機遇留給善于和勇于創新的人們。中國的知識成果轉化需要有一大批年輕骨干作支撐,中國科技事業和經濟建設事業更需要我們這些年輕學子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新創造前列,積極培養對問題深入思考的能力,多進行創新性的探索,將專業知識與創新理論或實踐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同時通過自身研究和實踐來維持和發揚光大,這是科教興國戰略的初衷,更是時代所賦予的歷史使命。
我們要敢于擔當。求學之路從不曾是康莊大道,更不會是一片坦途。周總理曾說“為中華而崛起而讀書”,巴爾扎克說“苦難是人生的老師”。常說,青年富則國富,青年強則國強,青年獨立則國獨立,青年自由則國自由,青年進步則國進步,我們這一代生養于蜜罐,如溫室之花,未經風吹雨打,若不能樹立責任意識,勇于扛起中國進步的大旗,中華民族何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巔?因此,我們要放下自己,遇苦吃苦,要以苦為樂,打磨自己。“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類的美好理想,都離不開篳路藍縷、夜以繼日的艱苦奮斗。作為商學院學子,未來社會的中流砥柱,我們應如先賢往哲,敏而勤學,博聞強識,從而肩負社稷民生,責無旁貸。
同學們,習總書記視察中國科學院大學時曾寄語我們:“我們處于一個偉大的時代,有著偉大的目標,可謂生逢其時、責任重大”。我們恰此風華正茂,正應共同踐行責任與擔當,為實現商學領域的卓越和祖國的強大而砥礪前行!
勵志演講致辭簡短篇六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說說自己的理想。
人,一定要有理想。因為,有了理想,你才會根據這個理想來努力奮斗,去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和目標。
我有一個遠大的理想,想當一個能用歌聲愉悅他人的——歌唱家。從小到大,我就喜歡唱歌。洗澡時對著鏡子唱;玩耍時自己唱;看電視時也在唱。爸爸媽媽在家時,他們就當我的聽眾。他們不在家時,無意中,家里所有物品都是我的“聽眾”。我最喜愛聽藏族或朝鮮的歌曲。每當我看見電視上的歌唱家穿著表演服在舞臺上盡情發揮,我是多么的羨慕啊!由于小時候就喜歡唱歌,因此我才想當一位能用歌聲去愉悅他人的歌唱家。
許多同學都追星,我想成為他們心中喜歡的那個人。不僅是因為想受人矚目,更多的是我真的很喜歡唱歌,各種美妙的旋律,總是能牽動我的心緒,總是不自覺得跟著哼唱起來,總是想隨著歌聲翩翩起舞……這是我喜歡當歌手的第一個原因,使大家真心愛上自己的歌聲,為歌聲喝彩!
由于我的喜歡,在五歲時,媽媽在兒童節活動中心給我報了一個唱歌班。為了能實現這個當歌唱家的夢想,我參加了各式各樣的唱歌比賽。堅持每天都唱幾句,練練膽兒,來提升自己。
以前我總是不好意思告訴別人自己想當歌手的理想,怕別人笑我天真。但現在不同了,我再也不疑惑,別人問我時,我總是大聲說出來,而結果和我以前的想法不同,他們當中有很多是和我一樣想當歌手的,我們互相激勵,還在一起唱歌,膽子大了許多,我有時還去參加唱歌比賽。
這就是我心中的理想,能像宋祖英那樣,到處登臺,深受聽眾喜歡。真希望能實現這個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