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聽長輩講故事700字篇一
奶奶總愛講些過去的故事,好似她心里的那些塵封了的日子,一直都是剛記上去的,墨跡未干。
爺爺在服裝社當(dāng)裁縫,他常常是披星戴月。公社里掙工分的重?fù)?dān)就壓在了奶奶的肩膀上,奶奶得比別人干得多,得比別人做得快。
一個冬日的早晨,天未放晴,奶奶就背上糧食邁著堅定的步伐在蜿蜒的山路上“匍匐”著,腳下的小路像緞緞絲綢遠(yuǎn)遠(yuǎn)地鋪著,白霧在她的肩頭繚繞,凝聚在發(fā)絲,一滴滴水珠掛在發(fā)梢上,頭發(fā)深深地垂下,伴著奶奶不斷的喘氣聲,分不清那水珠是汗還是霧氣了。這時突然從身后傳來聲音,“大妹子,幫我扶一把,行不?”是鄰居家的孤寡老人,她向來和奶奶處的好,奶奶轉(zhuǎn)過頭,看到老人一手扶著腰,一手撐著腦袋,她看起來還沒有那一袋糧食大,瑟瑟的冬風(fēng)中,老人好像連站穩(wěn)都很困難。
奶奶揮手抹了抹汗,瞅了一眼自己背的糧食,走到老人面前,慢慢的說:“大媽,看你那么困難,我?guī)湍惚骋恍乙脖M力了。”說罷,奶奶彎腰把老人的糧食分了寫到自己的袋子里,老人在旁邊一個勁兒地說謝謝,奶奶擺擺手,踏上了前行的路。
回來的路上,奶奶步伐輕快,太陽在她的身后緩緩升起,灑下的光芒,好像都耀著奶奶的心,想著爺爺今天會回來得早,奶奶嘴角浮上了笑意。
“不好了!不好了!你兒子掉到池塘里去啦!”大院里的人慌慌張張地來通知奶奶,奶奶腿一閃,手扶在了一棵樹上,奶奶呆了好一會兒,擰著眉毛:“救上來了嗎?”“還不知道。”奶奶跌跌撞撞地跑回去,這腿越跑越重,這山路也跑不到盡頭,跑著跑著,奶奶的眼睛里蓄滿了淚花。
這段山路,奶奶往日走了無數(shù)遍,背著重物雖說累,卻也快樂,今日,這明媚的陽光好像晃痛了眼,茂盛的菜園好像焉了氣兒,奶奶在這條路上跑了好久好久,一步好像就橫跨了幾個世紀(jì)。
“孩子救起來了!娃娃沒事!”大院里的人站在院子里朝著奶奶招手,奶奶的心輕輕地落下了,院子里爸爸正吃著別家的饅頭,衣服干干凈凈,頭發(fā)也慵懶地蜷著,奶奶抱著爸爸一下子哭了出來,她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只是一個勁兒地流眼淚。后來奶奶才知道是另一戶鄰居在第一時間跳下水救起了爸爸。
日子一點點流逝過去,一棟棟高樓林立,雖然兩扇門之隔不到3米,但人們連點頭微笑都省去了。奶奶常常和小區(qū)里的老年人一起散步,但日子久了,才發(fā)現(xiàn)有時候兩顆心的距離竟然能這么遠(yuǎn)。
奶奶看著樓下來來往往的人都互不理睬,深深的嘆了口氣,那些塵封的日子,真的已經(jīng)塵封了嗎?
“你的書落在學(xué)校了!”同學(xué)幫我把書送到單元樓下,我應(yīng)了一聲,便跑下樓,陽光下,奶奶好像笑地很燦爛……
聽長輩講故事700字篇二
“媽媽,你結(jié)婚的時候我在哪?”
“媽媽。那個時候為什么沒有我?”
“爸爸你小時候挨打嗎?”
據(jù)說如果我們的速度夠快,超過光速,就能重溫過去。沒有不愛聽故事的小孩,特別是爸爸媽媽小時候的故事,假如真的能超過光速,孩子們更愿意看看父母過去的樣子。
孩子們喜歡并不意味著父母愿意講,誰沒有一兩件糗事,誰沒有調(diào)皮過?孩子們的渴望一點都不能軟化父母的心,偶爾心情愉快,興奮之余也吐露一點半點,但是那一點半點也多是光輝事跡,什么時候獲第一名,被老師表揚(yáng),在全校公演的時刻都是百講不厭的光輝事跡。
給孩子講過去的事情有時候很不容易,因為怕孩子們知道了自己的糗事以后有損家長的威嚴(yán)。但是孩子們躍躍欲試,急于打開時間寶盒,看一看當(dāng)年。既然孩子這么好奇,與其遮遮掩掩、猶抱琵琶半遮面,還不如大大方方跟孩子一起分享小時候優(yōu)秀的事情和不光彩的事情,這不僅能豐滿家長的形象,還能拉近和寶寶的距離。
好吧,今天晚上,躺在暖暖的被窩里面,孩子纏著你說故事,童話故事似乎已經(jīng)聽膩了,那么不妨來話當(dāng)年。
聽長輩講故事700字篇三
“那個年代啊,我和你的奶奶過得很清苦呢!”悠長的常春藤架下,綠陰陰的,爺爺躺在一張搖椅上,輕輕搖擺,竹椅也老了,隨著搖晃的幅度發(fā)出了“吱吱呀呀”的響聲,我坐著小凳,靠著爺爺,靜靜聽他講著過去的故事……
奶奶離開我們已多年了,爺爺仿佛也沉默了多年,在我不多的記憶中,他似乎沒講過幾句話,也執(zhí)意不肯搬過來和我們一起住,只是一個人守在舊房子里,媽媽爸爸經(jīng)長帶著我去看他,而我很怕去那個地方。因為這座房子十分成就,家具似乎總泛著刺鼻的味道。墻角也更是十分陰冷潮濕,我總覺得它是那么得陰暗腐朽,還是個孩子的我,又怎么愿意呆在這背著陽光的地方呢?
模糊的記憶中,不知第幾次看到爺爺笑了,他的嘴角在上揚(yáng)時總不免會牽動臉上那些深深的皺紋,這時,他的臉就顯得格外滄桑。也不只是何時起,爺爺好像變了,變得喜歡我了。總肯在我被迫去他那兒時給我?guī)琢P√牵业男∈峙P在搖椅上,給我講述過去的故事,他說:“我和你奶奶當(dāng)時過得很辛苦。他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大小姐,幾乎沒吃過什么苦,卻讀過許許多多的書,我只是一個在她家打長工的窮小子。我愛讀書,但買不起書,所以總偷偷向她那間裝滿了書的房間望。不久,她發(fā)現(xiàn)了,于是打開門,給了我一個意料之外卻又非常溫柔的眼神,并請我一起進(jìn)去看。我有些靦腆…......
聽著他冗長而繁瑣的故事,我都困了,而當(dāng)時爺爺堅毅的眼神里透露出的柔弱,卻因為我的年齡太小而被忽視。我無聊,我讀不懂爺爺?shù)墓适拢裕箤λ情L長的胡子特別感興趣……
每每到他講完時,我早已失去了耐心,因而有幾次甚至趴在他的腿上睡著了。也許他會看著我長長地嘆一口氣,也許他會慈祥地輕吟只有奶奶才會的歌謠……
長大了,懂事了,時間也少了。當(dāng)我明白了爺爺深沉而不外露的情感,想為他做點什么時,他已變得又不說話了,我失去了替他排遣寂寞的機(jī)會,多想彌補(bǔ),可錯過機(jī)會了。
偶爾,當(dāng)我百忙之中,終于能擠出一點空,而爺爺?shù)男那橐彩趾脮r,便會耐著性子,拿著小板凳坐在他跟前,仔仔細(xì)細(xì)地聽著他難得講的過去的故事:
“……之后我與你奶奶相愛。可她父母卻不愿意將她嫁給一個窮光蛋。于是我們逃了出來,一切從零開始。她從一個大千金一下變作任何家務(wù)事都得親手做的人婦,受盡了痛苦與磨難。我很愛她,很心疼她,也很對不起她,可最終在她走的時候,我卻連一聲‘對不起’都沒勇氣說……”
抬頭望著爺爺,那眼神隨著故事流露出的悲傷與歉疚,一份深沉的愛……
我被打動了,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成了一種向往……
聽長輩講故事700字篇四
印象中,鄰居阿姨雖然胖得難看,卻是一個熱情開朗,和藹可親的人。她家有一個與我同齡的女孩,名叫秀,是我的好伙伴。
星期天,我經(jīng)常去找秀聊天、玩耍。有一天,我剛做完作業(yè),媽媽忽然說剪刀壞了,叫我向鄰居阿姨借一把。
秀正在做作業(yè)。她皺著眉頭,死捏著手中的筆,一臉愁容。見到我,她像看到了救星,輕松地笑了。秀的媽媽窩在沙發(fā)里,胖胖的,像只正在孵蛋的老母雞。她拿著一本封面泛黃的雜志,正津津有味地看著。聽見我的腳步聲,胖阿姨抬起頭,微瞇著眼睛,露出了甜得發(fā)膩的微笑。只見她一邊招呼我,一邊慢騰騰地站起身。秀見了,不由歡呼一聲,一下蹦了起來。忽然,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胖阿姨手里的雜志“啪”地一聲摔到了地上,發(fā)出很響的聲音。秀臉上的笑容立刻僵住了,她頹唐地坐下,繼續(xù)埋頭作業(yè)。
胖阿姨瞪了秀一眼,慢騰騰落坐。她拿起雜志舉在眼前,不過,那目光卻一直盯著我,好似偵探一般。我有些不自然,見秀一臉的茫然,便湊上前去,一探究竟。秀的筆尖戳向一道幾何題,我一看,那道題我剛做過,馬上替她解了圍。秀開心極了,說了一聲“謝謝”,又埋頭做作業(yè)了。
“唉呀呀,你看人家小敏多聰明,一眨眼的功夫,就把一道難題搞定了。你可要向人家好好學(xué)習(xí)呢!”鄰居阿姨的笑聲驟然響起,是那樣刺耳。抬頭一看,她的臉雖拉得很長。卻又堆滿了笑。我有點窘迫,立即起身告辭。
“別忙走啊,吃糖,吃糖,你幫了秀的忙,我可真要好好謝謝你呢!”說完,她扭動腰肢,從抽屜里抓出一把牛奶糖,不容分說,一股腦兒地揣到我的衣袋里。
我不想多呆,一溜煙地出了門。走不多遠(yuǎn),猛然想起媽媽的吩咐,只好返身回去。
門虛掩著,透過門縫朝里看,胖阿姨正在訓(xùn)斥秀,她那原本肥胖的身體更加浮脹,肉都擠到一塊兒去了,幾乎分不出哪里是眼睛,哪里是嘴巴。“你看你,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我算是白養(yǎng)你了。”說著,她一把奪過秀的作業(yè)本,狠狠地摔到了地上。秀把頭轉(zhuǎn)到一邊,眼圈通紅。我剛想進(jìn)去勸說,突然聽到胖阿姨在說:“那小敏是個什么樣的人?哼,她是一個只知道看動畫片,缺心眼,傻里傻氣的丫頭。你連這樣的人都不如,真是氣死我了!”
什么?剛才她不是還在夸我聰明,要秀向我學(xué)習(xí)嗎?怎么一轉(zhuǎn)眼的功夫,我竟變成了“缺心眼,傻里傻氣的丫頭”?那一刻,我呆住了。臉上火辣辣的,有一種要哭的沖動。我想沖進(jìn)去,和她大吵一頓,但是腿卻怎么也挪不動。
在我的眼里,胖阿姨一直是一個值得尊敬的長輩,然而,此時此刻,我才算是真正認(rèn)識了她。看來,要想真正了解一個人,真的很難啊!
聽長輩講故事700字篇五
我是一個喜歡挑食的孩子,每次吃飯我總是挑肉吃,不愛理睬蔬菜,媽媽總會教育我給我講她小時候的故事。
媽媽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家庭,從小的生活非常艱苦。那時候還住著平房,房子又矮又小,只開著幾扇小窗,陽光終年難進(jìn)入房間,里面潮濕昏暗,一家?guī)卓谌硕紨D在一個小房間里。三歲之前連電都沒有,更別說是家用電器了,后來終于村上通上電了,爺爺奶奶努力掙錢,買上了村上最高級的14寸黑白電視機(jī)和一臺電扇,鄰居羨慕不已,每天晚上吃完晚飯,村上的小伙伴都會搬上小凳子排著隊來看電視,雖然只有幾個頻道,而且圖像的質(zhì)量也很差,可是這已經(jīng)是一件讓大家樂不思蜀的事情了。現(xiàn)在,放眼望去,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低則幾層,高則幾十層。而我們家也由平房換成了樓房,又換成了高層,幾十寸的彩色電視機(jī)又大又清晰,每天都播著我們喜歡的各種電視節(jié)目,現(xiàn)在電扇都用的少了,我們現(xiàn)在家家戶戶都裝上了空調(diào)了,再也不用在高溫天氣的時候只能在樹下乘涼,在小河里游泳了。
媽媽小時候沒有可口的飯菜,也沒有美味的零食,更沒有豐富多樣的水果。家里唯一有的就是咸菜,知道奶奶開墾了一塊菜地,才吃上了新鮮的蔬菜,這已經(jīng)是人間美味了,更別說吃肉了,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上一碗紅燒肉,大家都還舍不得吃,聽著聽著我覺得真慚愧呀!那時候的水果品種也不多,而且還不好吃,比如說又酸又小的桔子,又澀又小的蘋果……西瓜只有在夏天才會有哦。現(xiàn)在的我走進(jìn)超市,各種商品琳瑯滿目,應(yīng)有盡有,不管在哪個季節(jié),只要你想吃,都能買上自己喜歡的水果。水果都是又大又多汁,營養(yǎng)成分高,特別好吃。其他食品也是一應(yīng)俱全,和媽媽小時候可真是天壤之別呀!
再看看媽媽那時候的衣服,沒有鮮艷的顏色,布料粗糙,夏天的衣服悶熱不透氣,冬天的衣服粗重不保暖,我們現(xiàn)在穿的有全棉的t恤、真絲的連衣裙、輕便的羽絨服、羊絨衫……各種款式,每年都會換上幾身新的呢!
小時候的媽媽只有一個人上學(xué),沒有馬路,只有泥道,路面很窄,高低不平,特別是下雨天,泥路不好走,必須穿上雨鞋,一腳深一腳淺,有時候踩到軟的地方還會陷下去,拔也拔不出來。后來建上了一條馬路,算是好多了,可是靠兩條腿走路(俗稱11路公共汽車)還是很費(fèi)勁,也很費(fèi)時間。現(xiàn)在,從自行車到摩托車,又進(jìn)入了私家車的時代。我每天上學(xué)都有媽媽汽車接送,比媽媽幸福多了。
媽媽小時候的生活真苦,這30年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媽媽小時的故事就能顯而易見的發(fā)現(xiàn)我們國家在發(fā)展,時代在進(jìn)步。親愛的祖國,希望你的明天更加美好,我要和你一起成長。
聽長輩講故事700字篇六
回老家的時候,爸爸開著車,我偎依在媽媽懷里,聽著經(jīng)典懷舊的老歌《童年》:“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
“媽媽,你小時候的生活是怎么樣的?”我突然好奇地問。“在80年代,我們的生活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窮苦。”于是媽媽就開始講起了她小時候的故事。
“我小的時候啊,跟你一樣看到冰淇淋就嘴饞,到了夏天,老遠(yuǎn)就能聽到村子那頭傳來賣冰棒的叫喊聲。然后,我就開始慌忙地數(shù)著家里的零錢:一分,兩分……五分……四角五分……還差五分錢才能買到一根最便宜的棒冰。可是,我還是把四毛五分給了賣冰棒的,迫切的想得到一根吃,結(jié)果,賣冰棒的說明天湊足了錢再吃吧!就這樣棒冰沒吃成。”
我聽了,暗暗想,再窮不會連五角錢的棒冰也買不起吧!再想想現(xiàn)在,我吃一根可愛多要四元錢,媽媽立馬買給我吃!有的孩子每天都要吃很多零食,而且是專挑貴的吃,比如:德芙巧克力呀,可比克呀,有時不合胃口,剛進(jìn)嘴里的“金錢”,馬上就吐了出去。現(xiàn)在的生活跟以前的生活真是天壤之別啊!這就是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幸福生活!我們要好好珍惜這樣的幸福。
這時,爸爸邊開著車邊對我說:“菲菲,你現(xiàn)在生活的環(huán)境多么好呀!每天上學(xué)都是轎車接送。我那個時候上學(xué)的路都是泥路,到了下雨天更是坑坑洼洼。有時路上還能摔上幾跤,身上摔的臟兮兮的,還得繼續(xù)趕路上學(xué)。還記得有一次,家里農(nóng)忙,我不想走路上學(xué),吵著要爺爺騎自行車送,結(jié)果遭到爺爺奶奶的一頓狠打,從那以后我一直都是自己上學(xué)了。那時放學(xué)回家,每天不像現(xiàn)在有豐盛的飯菜。我們那個時候,每逢過年過節(jié)時,桌上才會擺一碗咸菜炒的肥肉……”
我聽了以后,覺得我們的生活真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啊!以前的小朋友沒錢買棒冰,沒錢吃肉,每天走泥路上學(xué)……而現(xiàn)在呢?我們滿箱子的零食,飯桌上各種各樣的肉,每天專車接送……
聽著爸爸媽媽講了那么多過去的事情,想想現(xiàn)在美好的生活,覺得自己很幸福……
聽長輩講故事700字篇七
歲月的長河沉淀了歲月的泥沙,時光荏苒催化了記憶的蓬松。——題記
正值盛夏,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我與奶奶坐在樹下暢談著。
忽覺得熱了起來,直冒熱汗,便即刻回到家中,搬了臺大風(fēng)扇來吹。搬完坐下后,卻發(fā)現(xiàn)奶奶兩只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眼睛呆呆地望著風(fēng)扇,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頃刻,不解一問,奶奶便滔滔不絕地向我講起了過去的事。
“在改革開放前,食物匱乏單調(diào),票證盛行,人們營養(yǎng)不足。有些農(nóng)村還不能夠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交通不便。每逢夏季,屋里太熱,只有扇子可驅(qū)熱,但太過費(fèi)力,期盼著有錢買風(fēng)扇。哪像現(xiàn)在,家家戶戶都有!在以前,讀書的孩子,每當(dāng)?shù)搅艘雇恚钍情_心了,因為夜晚的徐徐清風(fēng)能為他們帶去舒適和涼爽。”
“那時,家家戶戶都挺貧窮的,沒有幾家可以買得起風(fēng)扇。咱們家為買得起一臺吊扇,不得已讓只有十歲和八歲的你媽媽和你小姨一邊干活,一邊讀書。有一次,他們在挑貨物上山的返回路上,由于你媽媽腳上穿著的破草鞋爛到散開了的地步。她光著腳走在毫無遮掩,被太陽曬得滾燙的石頭路上,每走一步,腳底就像被剝了一層皮似的。你小姨看得不忍心,便脫了一只鞋子給你媽媽穿,讓你媽媽的一只腳少受一些罪,她們各用一條腿跳著,好不容易跳到了下山的路前,準(zhǔn)備下山回家了。卻不料你小姨,腳下一滑,手也沒抓穩(wěn),就在要掉下去的一瞬間,你媽媽抓住了你小姨的手。不過時間一長,你媽媽堅持不住了,兩人就一起滾了下去,手腳都被尖利的山石劃破了,鮮血慢慢的滲著。兩人便只好一瘸一拐地扶著對方回去了。只見她們走過的路上血跡斑斑,不過他們終究是到了家……”
在奶奶講完之后,我還意猶未盡……
真可謂手足情深啊!她們都冒著危險幫助對方,同甘共苦。雖然生在貧窮年代,但他們間的情誼,促使了他們有了一個和諧美好的家。
和美家庭不正是大家所憧憬的?即使在目前越發(fā)進(jìn)步、富強(qiáng)的年代。
聽長輩講故事700字篇八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zhuǎn)眼間新中國已經(jīng)成立70年了。爺爺一直說這70年,在歷史長河里是短短一瞬,但對我們家來說,卻是翻天覆地的70年。
曾經(jīng)聽爺爺奶奶講過他們小時候的故事。也就是上世紀(jì)五十年代那時候的生活,真的是物質(zhì)生活匱乏,即使生活在城市,一星期一小葷也是不錯的了。在星期天,當(dāng)我們的曾祖輩把一小盆有一點點葷腥的炒菜端上來時,肯定是“引無數(shù)筷子競折腰”,用老蘇州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眼睛像閃電,筷子像雨點”,三五分鐘后,哪怕是沾了一點點肉味兒的筷子,都被抿干凈了。更別說像奶奶那樣的農(nóng)村了,不到過節(jié),休想聞到肉味兒。
1987年以前,爺爺奶奶在青海工作,出行全靠“11路”,讀到這里,你肯定要問了:這11路公交車怎么這么神奇呢?哪里都能去呢。其實啊,這“11路”并不是公交車,而是人們對走路的兩條腿的戲稱。幸好那時候城市不太大,上班路也不太遠(yuǎn)。可自從1987年調(diào)回蘇州了以后,距離較遠(yuǎn),所以托人買來了“飛鴿牌”和“永久牌”自行車各一輛。從此有了代步工具。但那時還需憑票供應(yīng),后來可以自由買賣了,爸爸又有了“阿米尼”自行車。再往后,家里也有了汽車。
爺爺他們剛調(diào)回蘇州時,與太爺爺太奶奶住在一起,三代六人擠在一起。那景象真是“進(jìn)門就上床,下了床就出門”。直到九十年代末爺爺奶奶才在虹橋小區(qū)買了一套九十多平米的房子,一家四口單獨(dú)居住。過了幾年又改善住房,搬到了一處面積更大、景色秀麗宜人的房子。
即使到了爸爸媽媽小的時候,衣服上打補(bǔ)丁也是常事,更別說爺爺奶奶的時候了。
大家再來看看現(xiàn)在的生活吧!吃得飽穿得暖早已成為了現(xiàn)實。季季有新衣穿。不說那些太奢侈的,但又有那個同學(xué)沒有去過肯德基、必勝客和星巴克呢?而且很多同學(xué)都住上了大房子,坐上了私家車。
哇,爺爺、爸爸和我的童年生活,差別好大啊!事實上,大家對比一下中國歷史幾千年的發(fā)展,就會發(fā)現(xiàn)最近幾十年的發(fā)展是真正的“高鐵速度”,而這一切,都要?dú)w功于那些為新中國建立打地基的先輩們,而我最欣賞的則是xxx爺爺,因為,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fā)展速度更上一層樓,達(dá)到了中國發(fā)展的歷史頂峰,并且還在加速,令人自豪。
聽長輩講故事700字篇九
“哎呀!媽媽,您把我蒙得已經(jīng)無法呼吸了呢?”一座座群山的峰頂,拼命地?fù)u頭晃腦。
“不這樣不行啊!氣溫下降,寒氣襲人。恐怕你們著涼哦!”濃霧鎖裹著山頭。
事情是這樣的,季節(jié)進(jìn)入到深秋,涼風(fēng)習(xí)習(xí)、寒意漸襲。
濃霧媽媽,生怕她的兒孫們——矗立著的群峰們著涼,用乳白色的紗巾,把他們包裹的嚴(yán)嚴(yán)實實,整個頭部都全捂住了。
霧媽媽愛之心切,僅沒怎么注意,把一座座山峰捂得太嚴(yán)實,以致于他們不免在嗔怪媽媽呢!
也確實,乳白色的紗巾,一層又一層的包裹住了所有山頂,不注意辨認(rèn),根本就看不到大山的原貌,就像是霧里看花,朦朦朧朧,給人以神秘莫測的幻影。
金色的太陽,從霧靄中一縱一縱地,像背著什么重負(fù)似得,如蝸牛一般爬行,緩緩地、漸漸地,好不容易才沖破了層層濃霧的重圍,向下、向上、向四面八方投射出一縷一縷溫情。霧媽媽,才慢慢地給她的孩子們漸漸松開紗巾。
“好舒服啊!”
“多愜意呀!”
……
涼涼的晨風(fēng),挾裹著草木的清香、花香的味兒,浸滿了整個連綿起伏的群山,那草木的蔥蘢,那花香的氣息,把整個鄉(xiāng)村,不!是整個世界。浸染得是那么清新、明艷艷的一片。
“孩兒們,你們可不要太多的嗔怪媽媽。媽媽這可是為你們今后的成長著想呀!”霧媽媽,望著眼前這些可愛的孩子們,深情地說。
群山點頭,如有所悟。
霧媽媽一一撫摸著這些孩兒們,給他們講了一個久遠(yuǎn)的故事:
“春秋時期,齊國的地界上生長著一棵神奇的櫟樹,起碼有上千年的歷史,樹冠遮天蔽日,能容上千人乘涼,樹干壯若一座小山,足有十多丈粗,樹梢高頂盡斜陽,一眼望不到頭。每天前來膜拜燒香之人,絡(luò)繹不絕,如同趕集似的,人們都把這棵樹當(dāng)做神一般敬仰。
一天,有師徒倆路過這兒,徒弟忍不住駐足停步,好奇地觀賞著這棵櫟樹,心想,這么大一棵樹,要是砍下來,不知可以造多少艘大船?多少間房子?多少套家俱?然而,面對這棵巨大的櫟樹,師傅只是隨意地瞥了一眼,便匆匆地走開了。隨后,徒弟一路小跑追上師傅,不解地問道:“從我跟師傅學(xué)藝那天起,還從未見過如此壯觀的大樹,您為什么不屑一顧呢?”師傅聽后淡淡地回答說:‘這有什么稀奇的,不過是一棵毫無用途的樹罷了。你別看它枝繁葉茂,粗大壯實,其實,質(zhì)地非常差,用它做成船定會沉沒,用它做成棺槨定會很快朽爛,用它做成器皿定會很快毀壞,用它做成屋門定會流脂而不合縫,用它做成屋柱定會被蟲蛀蝕。它之所以能存活上千年,并長得如此高大,完全是因為它對人們沒有什么用處,這樣的樹在我們木匠的眼中,不過是一堆廢物,又有何值得贊許的呢?’”
“與此同時,在宋國一個叫荊氏的地方,生長著許多的楸樹,這種樹的質(zhì)地非常好,用途也十分廣泛,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當(dāng)楸樹的樹干長到一兩把粗時,做系猴子木樁的人便把它砍去了;當(dāng)楸樹的樹干長到三四圍粗時,地位高貴、名聲顯赫的人家尋求建屋的大梁,便把它砍去了;當(dāng)楸樹的樹干長到七八圍粗,達(dá)官貴人、富家商賈尋找整幅的棺木,又把它砍去了。所以楸樹始終不能長壽,幾乎都落得半道被伐的命運(yùn)。
櫟樹因為無用,而成為神樹,幸福地生活了一個世紀(jì)又一個世紀(jì);楸樹因為有用,而成為刀下之鬼,年復(fù)一年地遭受到無情的砍伐。這便是有用帶來的不幸,無用帶來的幸運(yùn)。
樹如此,你們做人亦如此,往往那些喜好表現(xiàn)、鋒芒太露的人,不是受到別人的排擠和打壓,就是遭到別人的陷害和污蔑,結(jié)果事事不順,萬事不成。而那些看似普普通通、對別人構(gòu)不成威脅的人,常常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受到領(lǐng)導(dǎo)的青睞、同事的信任、下屬的擁戴。低調(diào)和謙恭反而成了制勝的法寶、生存的武器。”
“你們也都知道,宋朝的岳飛武功蓋世、用兵如神、功勛卓著,對皇帝忠心耿耿,可謂國之棟梁,但是他并沒有因此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視,最后遭秦檜構(gòu)陷而死。”
“這是為什么呢?”群山傲視媽媽,凝神屏氣,專注的聽媽媽給他們娓娓道來的故事。只是,還不明白霧媽媽的真實用意。
“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任何人都不希望別人比自己更強(qiáng)大,至少表面上應(yīng)該如此。”
“哦!我們明白了。媽媽。”
媽媽,在這里還要你們必須弄明白的一點。
“世上最秘而不宣的秘密是,戰(zhàn)勝恐懼后迎來的是某種安全有益的東西。哪怕克服的是小小的恐懼,也會增強(qiáng)你們對創(chuàng)造自己生活能力的信心。如果一味想避開恐懼,它們會象瘋狗一樣對我們窮追不舍。”
……
“你們都聽明白了么?”
“明白了。媽媽——”
峰巒疊嶂的群峰,聽了霧媽媽的故事和話語,感慨良多。
他們高昂著頭顱,笑傲蒼穹,以嶄新的姿態(tài),準(zhǔn)備去迎接人生之中的最新考驗。
聽長輩講故事700字篇十
炎炎夏日轉(zhuǎn)瞬即逝,伴隨著絲絲涼意,姥姥又開始準(zhǔn)備灌風(fēng)干腸了。
風(fēng)干腸的香料是從老家寄來的,那里寄托了太多太多的記憶,面對故鄉(xiāng),我們只是背井離鄉(xiāng)偶而夢回的孩子。
有了香料,就要買肉,要買上好的精瘦肉。肉買回來要剁肉,剁得碎碎的。這時候,拿一個大大的盆,放上剁好的肉,加上香料,再加上鹽、香油、醬油等調(diào)料。姥姥把雙手洗凈來拌肉,要慢慢地慢慢地拌,這和和面有很大的不一樣,面有筋道,肉是軟的,手法、手感都不相同。大約半小時后,姥姥拌完了肉,手上的裂痕中浸滿了肉汁,飄出絲絲肉香,我又享受又心酸,搖搖頭離開了。
這樣的工作要做大半天,姥姥和姥爺輪流來做。
臨近傍晚,姥爺從一個粘粘補(bǔ)補(bǔ)的小盒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灌腸機(jī)”——反正我是這么起名的。長輩們的老東西啊,好多我都不懂。這時候,容不得我多想,全家人都會圍到桌前。姥姥會拿出泡得發(fā)軟的腸衣,慢慢地套到“灌腸機(jī)”前面的孔上,腸衣很軟很滑。套好了一個人往里面塞肉,一個人用力搖手柄,還有一個人向下剝腸衣,免得撐爆了。外人看來,這活兒難度極高,但在姥爺?shù)闹笓]下,一切變得簡單了。
“孩子他爸,去絞肉,這樣。”姥爺邊說邊示范了一下?lián)u手柄。
又吼道:“孩子他媽,來剝下腸衣,我歇一會兒。”
一家人早已全都通曉細(xì)節(jié),無須多言,直接開工。我雖是懂得,卻心不靈手不巧,往往弄得腸衣粗一截細(xì)一截。姥爺看得好笑,伸出熟練又穩(wěn)重的大手,一點一點教我往下剝,時不時帶著言語的喝斥:“懂嗎?要這樣,多簡單呀,想好了再動手,你個小傻瓜!”說完用手指彈了一下我的頭,又休息去了。
灌腸并不快,要慢慢地來。我很難想像家鄉(xiāng)的秋天,幾個東北大漢靜手靜腳地侍弄這東西。
姥爺經(jīng)常聊起他年輕時候:“我跟你姥姥年輕那時候,我手就這么輕輕一碰,肉就流得滿地都是,哎!”說著比了一個滑稽的動作,逗得我哈哈大笑。
接著,姥爺又娓娓道來,“你可知道,為啥做這風(fēng)干腸嗎?這東北的冬天可長了,大冬天的,沒有新鮮肉吃,做了這腸就能吃上一個冬天呢!”
灌了一天的腸,接著又是串線、又是掛桿晾曬,忙到大半夜,直到晨曦微露時家人才匆忙睡去。
風(fēng)干腸,顧名思義,最后要風(fēng)吹上十多天進(jìn)行風(fēng)干,那時候才會迎來真正的盛宴。冬天的時候,一家人在溫暖的屋內(nèi)吃著香噴噴的肉腸,聽姥爺婉婉道來年輕時的故事,心里暖和。
這些年家里很少灌腸了,也許是長輩們老了吧,我多想趁著這時候多了解了解他們,讀懂長輩的故事。終究長輩們也是被家鄉(xiāng)拋棄的孩子,他們的故事已變成了淡淡的記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