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木蘭詩常考哪句篇一
從《木蘭詩》中所敘木蘭出征路線來看,離家渡過黃河后,經過了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東南百里。)燕山(即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杭愛山。《木蘭詩》稱燕山,是為了這句成九字句。)等地,也與當時情況相契合。這次出擊柔然,迫使柔然退到大漠以北。
431年滅夏國,436年滅“北燕”,439年滅“北涼”。在北魏十多年的經營下,到這時才結束了從304年開始的一百多年的黃河流或大亂,中國北部重新統一。這次戰爭是進步的,符合人民愿望的。詩中的木蘭參加了這十多年的統一北方的戰爭,打敗敵人凱旋還鄉。正因為這樣,《木蘭詩》千百年來流傳不衰,木蘭千百年來受到人民的傳頌和贊揚。
中考木蘭詩常考哪句篇二
【鑒賞思考題】
① 詩篇怎樣開始故事,寫出木蘭決定代父出征?怎樣描寫木蘭出征前的準備工作?這樣描寫各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提示:詩篇開始,由“唧唧復唧唧”引出“木蘭當戶織”,點明了木蘭織布姑娘的身分。“不聞機抒聲,惟聞女嘆息”,忽然停機不織,連聲嘆息,自然地引起爺娘的發問,引出木蘭的回答。“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爭氣氛。“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揭示出尖銳的矛盾,表現出木蘭基于家庭情況,決定代父出征。這段詩句,描寫出機聲唧唧,停機嘆息,一問一答,極富生活實感;表現出木蘭深明大義,再三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出征。
② 詩篇運用什么修辭手法,描寫木蘭行軍的情景?這樣描寫具有什么樣的表現意義?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前后四句之間,運用了間隔反復修辭方法,表現出木蘭行軍途中的情景。“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間隔反復,層嬗遞進,表現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和行軍的神速:“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間隔反復,緊相呼應,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思念親人,離鄉愈遠,思親愈切的內心世界。這八句詩,形象地描寫出木蘭行軍途中的豪邁氣概,細膩地透露出她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出了一個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又是對整個行軍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
③ 詩篇怎樣描寫戰況?表現出了什么樣的戰況?
詩篇既以“朔氣傳金拆,寒光照鐵衣”。形象地概括出艱苦的戰場生活,表現出木蘭的豪壯氣概;更以“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高度概括、形象具體地寫出戰況。這一對偶句,互相對照補充,寫出了戰爭時間的持久和戰斗情況的激烈,表現出木蘭身經激烈百戰,英武驍勇善戰,勝利凱旋而歸,樹立起了她長期奮戰、英勇善戰、保衛家鄉的英雄形象。
④ 詩篇怎樣逐次描寫木蘭凱旋歸來的情景?各有什么樣的表現意義?
詩篇先描寫木蘭凱旋歸來,朝見天子的情景。這段描寫,以“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夸張描寫天子厚賞木蘭,并將滿足她的愿望,有力襯托“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表現了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耕織生活、不慕榮華富貴的純真性格、高貴品質。
詩篇接著描寫木蘭凱旋、回到家中的情景。“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運用排比修辭手法,描寫出一家老少因木蘭歸來,而產生的各具年齡、身分特征的行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表現出木蘭的勝利歸來,給全家人帶來了一片歡樂。
詩篇最后描寫木蘭理妝和見伙伴的情景。“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尚,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運用排比修辭方法,描寫木蘭一連串富有年輕女性特征的動作,表現出她久征歸來,恢復女裝,欣喜興奮的感情。“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出伙伴看到“木蘭是女郎”的驚詫和對木蘭的贊嘆,襯托出了木蘭從軍當中的細心和機警。木蘭“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自我比喻,更閃耀著幽默和智慧的光芒,體現了喜悅和自豪的感情。
⑤、分析這首詩詳略得當的敘述。這首詩詳寫什么?略寫什么?詩人為什么這樣處理題材?
提示:這首詩詳寫木蘭的從軍緣由、行前準備、征途思親、凱旋辭官、返回家園,略寫戰場生活、百戰情況。之所以這樣詳略得當地處理題材,原因在于這首詩不是重在表現木蘭怎樣作戰勝利,而是重在表現木蘭這個年輕女郎深明大義、代父從軍、性格純真、品質高貴。所以詩中扣住從軍故事的始末,著重寫她的內心世界,表現她的思想感情,刻畫出了這個血肉豐滿的年輕女郎的英雄形象。在內容上,突出木蘭的兒女情態,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實感人。在結構上,詳略得當,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這樣根據人物特點、詩篇主題來有詳有略地處理題材,非常恰當。
中考木蘭詩常考哪句篇三
一、通假字:
對鏡帖花黃:通“貼”,動詞,貼上。
出門看火伴:通“伙”,同伙,伙伴。
二、古今異義
卷卷有爺名:古義指“父親”;今義為“父親的父親”。
但聞黃河流水:古義為副詞,指“只”;今常作轉折連詞。
出郭相扶將:古義指“外城”;今多作姓氏。
雙兔傍地走:古義指“跑”;今義指“行走”。
三、詞類活用:
市鞍馬:名詞用作動詞。意為:“買”。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動詞用作名詞。意為:戰馬
策勛十二轉:名詞用作動詞。意為:記功。
四、文言句式
1、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這兩句是復沓句。復沓句與疊句的區別是,復沓可以更換少數詞語,而疊句的詞語完全相同。“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兩句,以及“旦辭爺娘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兩節八句,也是復沓。
2、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這兩句是頂真句。頂真,又稱“聯珠”。“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也是頂真。
3、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這兩句是很工整的對偶句。此外,“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也是很工整的對偶句。另有“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等不甚工整的對偶句。
4、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秭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秭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這幾句是排比句。“東市買駿馬……北市買長鞭”一節四句,也是排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