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南方談話》有感篇一
1、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關鍵是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
2、要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不要糾纏于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討論。改革開放的判斷標準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F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計劃和市場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
3、發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時機,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發展經濟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4、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5、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要注意培養人,按照“四化”標準選拔人才進入領導層。要反對形式主義,學馬列要精,要管用;
6、堅持社會主義信念,社會主義在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過程后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以前,因為自己是理科生,根本不了解南方談話的真正意義。18年后的今天,當我重溫這段歷史,對南方談話的偉大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南方談話,分析了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科學地總結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進一步闡明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闡述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基本原則,是中國改革開放、解放思想的又一座里程碑。講話回答了長期束縛和困擾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什么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判斷姓"資"姓"社"的標準,對待改革開放基本路線的態度,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等;解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中國的發展道路等一系列深層次問題:計劃與市場的關系,發展才是硬道理,步子要邁大一點等等??梢哉f,南巡講話,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嶄新篇章,其中的理論精髓,至今仍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在我看來,發展無疑是最核心的。清晰地記得“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句話。就是這句話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今天的現代化生活,落后就要挨打,如果一個國家不發展,那么他只能生活在世界的底層,沒有地位沒有發言權,更不用說決定權了。現如今,中國在國際上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一舉一動都變得很有分量,我想中國的發展無疑是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雖然,鄧小平爺爺已經走了,但是他的精神會永遠伴隨我們。我們應該珍惜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又好又快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讀《南方談話》有感篇二
1992年初,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在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同志先后在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進行視察,沿途發表了重要的談話。該談話對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確定了正確的方向,積極指導和推動了社會主義的發展。
在這段時間里,國際國內的形式相當嚴峻,著名的“八·一九”事件的發生、蘇聯解體、東歐兩極體系徹底瓦解,進而出現世界多極化趨勢。而在中國,改革開放正處于關鍵的歷史時期,在理解中國改革開放將何去何從等重要問題上,人們沒有統一的認識,整個社會氣氛處于低迷的狀態。因此鄧小平同志的南方講話,給人民群眾撥開云霧,認清當時困擾國民的種種認識問題,掀起了一輪新的改革熱潮。
鄧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重點分析了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總結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讓人民認識到改革開放的重要意義。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黨的思想路線,也是黨的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一切方針的思想基礎,解放思想則是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前提和條件。 “科教興國”是近年來的熱點話題,其強調的是科技創新和知識的重要性,南方談話主要闡述的是經濟發展問題,而社會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人民的社會實踐,我們的國家需要的是開放性的人才,在改革開放的基礎上,國家教育體系改革對培養社會主義新人,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有著強大的作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同志講到:“要把我們的軍隊教育好,把我們的專政機構教育好,把共產黨員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苯逃龑τ谏鐣洕⒄?、文化的發展有著強有力的推動作用。而我現在正接受國家的高等教育,身處的華南理工大學也是通過長期的不斷改革,進而有了歷史性的跨越式發展。我了解到,在改革開放之初,華工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解放思想,將學校的重點轉移到教育和科學研究上來;在90年代,華工更是與時俱進,積極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嶄新辦學模式,較好地解決了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進入新世紀以來,華工緊緊抓住國家繁榮發展社會科學和哲學等的機遇,加快發展人文社科學科,形成了以工見長、理工結合、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辦學格局。華工的發展,積極的響應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方針,從而豐富了我的大學生活。另外,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同志還明確提出: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倍鴮嵺`的主體正是人民群眾,只有全面提高國民知識水平,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進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最終實現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共同富裕。
南巡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市場經濟化的提出,是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初級嘗試。鄧小平同志敢為人先,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帶領中國沖出了一條獨特的勝利之路,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建立了經濟特區,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經濟特區的建立,讓中國的致富道路明確了一條新的發展方向,這種創新敢為人先的精神值得我們發揚學習。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這更穩定了全國大眾的心,讓全國人民可以一心建設經濟。南巡講話是中國經濟建設的催化劑,鄧小平同志大膽、細心、敢于進取的品質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青年正缺少的,只有理解革命前輩的目標,融合于我們現階段大學時期的學習要求,才能提高成績,鍛煉素質。
通過對南方談話的學習,我對黨的路線、黨的思想以及指導方針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同時也深刻認識到國家高等教育體系改革的重要性。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肩負著發展興國的歷史重任,更需要不斷地解放思想,提高創新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為國家社會的發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讀《南方談話》有感篇三
一個春天的故事,一夜之間,傳遍了整個神州大地,一個春天的故事--一代偉人光照千秋。
一位時年88歲的老人,在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巡視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劃時代的詩篇。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樣:"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鄧小平同志南巡的重要談話,共六個部分近萬字,貫穿其中的一個核心問題,是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這是談話的靈魂。
今天,當我們重溫這段歷史,對南巡講話的偉大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南巡講話,分析了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科學地總結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進一步闡明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闡述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基本原則,是中國改革開放、解放思想的又一座里程碑。講話回答了長期束縛和困擾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什么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判斷姓"資"姓"社"的標準,對待改革開放基本路線的態度,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等;解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中國的發展道路等一系列深層次問題:計劃與市場的關系,發展才是硬道理,步子要邁大一點等等??梢哉f,南巡講話,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嶄新篇章,其中的理論精髓,至今仍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
全黨和全國人民學習了鄧小平同志重要談話以后,進一步解放了思想,排除了干擾,明確了方向,將中國改革開放再次推向高潮。大思路、大視角、大改革、大開放,舉國上下忙建設,萬眾一心圖振興--這就是小平重要談話發表以后,中國經濟的新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古希臘哲人說:最難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認識自己。今日的中國今非昔比,今日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人不斷認識自己,不斷改革創新而創造的。
首先,南巡講話充滿了抓住機遇、發展自己的急迫感。小平說:"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F在,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比我們快…"他還說:"要抓住機會,現在就是好機會。我就擔心喪失機會。不抓呀,看到的機會就丟掉了,時間一晃就過去了。"
20年前,小平同志有急迫感,20年后,我們仍然應該有這樣的感覺。因為這20年間,中國經濟進一步融入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中,我們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我們遭遇的問題也更加復雜。時不我待,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發展良機。
其次,南巡講話清晰地解決了姓資姓社的問題,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也給經濟的發展開拓了更加廣闊的舞臺。鄧小平在姓資姓社問題上一錘定音,不但解放了思想、加速了中國的對外開放步伐,也加速了對內開放、對民企開放的步伐。
第三,南巡講話賦予了發展以全新的科學的時代內涵。小平說:"要注意經濟穩定、協調地發展。"縱觀小平南巡講話中關于發展的闡述,可以看出,他所說的發展,不僅僅是指經濟的增長,還包括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生態環境的改善,科技教育及各類文化事業、社會保障、社會秩序、政治秩序等的全面進步。這樣的觀點,在今天,已經成為從中央到地方、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這也同樣昭示了今天科學發展觀的形成和確立。
偉人已逝,精神永存。
面對著改革大潮的沖擊,面對著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們一定要以鄧小平理論為基礎,在困難的道路上不斷前行。不辜負上一代對我們的期望,歷史的重擔自然的落到了我們肩上,肩負著歷史的重任,社會的重任,我們要做改革的弄潮兒,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大旗下,抓住機遇,積極投入到社會經濟建設上,使我國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發揮我們的特長,把社會主義經濟搞上去。
我們這一代,是社會發展的希望,必須看清形勢,以國情出發,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事實求是,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把自己培養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當前在大學階段,要通過多模式、多層次、立體化的教學實踐,全面加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面對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品德優良、綜合素質高、有創新、學會生存、掌握現代信息獲取、加工、處理能力的新型人才。培養我們具有較好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綜合素質。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復合型的特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