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可愛的蝸牛大班教案優缺點篇一
1、學習用紙條卷曲制作蝸牛和螃蟹,表現蝸牛與螃蟹的四肢。
2、通過觀看范例和示范,了解制作的基本方法,把握折卷、粘貼的技法。
3、在紙工活動中,保持桌面的整潔,養成良好的手工活動習慣。
1、每組有小籮筐兩個(里面分別有長紙條、紅色橢圓形圖片)
2、每組一盒水彩筆、兩只記號筆、膠水、抹布。
3、紙卷蝸牛范例一個。
1、教師出示范例,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這是什么?蝸牛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你們想動手做一只可愛的小蝸牛嗎?
2、觀察范例,了解制作蝸牛的方法。
-教師:蝸牛的身上有什么?蝸牛的身體像什么形狀?(螺旋形)蝸牛的身體是怎么做的?(用長紙條卷曲成的螺旋形,圓圈一個比一個大)
-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示范制作蝸牛的身體。
-教師:蝸牛的身體下面和頭上有什么?是怎么做的?(在圓圈的下面有一個長條身體,頭上有兩根觸須)-教師在蝸牛的身體下面粘貼長條身體,并在一端添畫眼睛,粘貼兩根觸須,
3、教師念謎語螃蟹的兒歌,引出螃蟹。
4、啟發幼兒想象,并探索如何用紙條和橢圓形拼貼螃蟹。
-教師:螃蟹有幾條腿?是什么樣子的?他們是怎么排列的?怎樣制作螃蟹的八條腿和兩個大鉗子?
-請個別幼兒嘗試用長紙條的兩端并攏變成一條螃蟹腿 ,最后,將八條腿和兩個大鉗子貼在橢圓形身體的兩側和身體的前面,最后,添畫眼睛。
5、幼兒操作活動:蝸牛和螃蟹。
重點引導幼兒將做好的動物貼在紙上,再在旁邊添畫背景,例如:樹林、草地、花園、海邊沙灘等。
6、幼兒相互欣賞自己制作的動物,感知體驗成功制作紙條小動物的快樂。
可愛的蝸牛大班教案優缺點篇二
1、能仔細觀察,了解蝸牛的外形特點及簡單的生活習性。
2、能大膽提問和表達,樂于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
3、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感受探究的快樂。
觀察記錄本
一、引發問題,激發孩子仔細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老師:我發現孩子們對蝸牛特別感興趣,你覺得你最想知道的是哪方面的問題?
幼兒:我想知道蝸牛的背殼有什么作用?
幼兒:我想知道蝸牛的眼睛在哪里?耳朵在哪里?鼻子在哪里?蝸牛有牙齒嗎?它怎么吃飯的?
幼兒:蝸牛有腳嗎?如果沒有腳,那么它是怎么走路的呢?
(老師的思考:孩子們提出來這么多有趣的問題,其實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把蝸牛擬人化,把它和小朋友自己的身體功能進行比較,想進一步了解蝸牛的身體特征和生活習性。而且這些問題還真的難到我了,我也需要去查閱資料才能得到答案。綱要也指出:在科學活動中要讓孩子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我何不把問題又拋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去尋求答案呢)
老師:老師對小朋友提出的這些問題也很感興趣,那我們以后天天早上都去觀察蝸牛,看看蝸牛五官到底在哪兒?再仔細觀察蝸牛的沒有腳是怎么走路的?我們要把自己的發現記錄在觀察記錄本上,觀察完后我們要一起分享,看哪個小朋友的發現最多。
二、幼兒觀察活動。教師引導幼兒帶著問題進行有意觀察和簡單記錄。
老師:孩子,你看到蝸牛的頭了嗎?看到它的眼睛和鼻子了嗎?
幼兒:老師,我只看到一個背殼,沒有看到蝸牛的頭。
老師:那再等等看,可能蝸牛一會兒就會伸出頭來的。
幼兒:老師,我發現蝸牛把頭伸出來的時候頭上還有兩個小黑點。
老師:真的有,看仔細了,長在頭部的什么地方,是什么樣子的,趕快把它記錄下來吧。
幼兒:老師,我發現蝸牛爬過的地方有一條白色的印子。
老師:真的,觀察得真仔細,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其它的蝸牛爬過的地方是不是都有一條白色的印子呢?
幼兒:好的。
幼兒:老師,我發現蝸牛真的把我們的菜葉吃掉了,但是我看不見它們是怎么吃的。做操前我只看見它在那兒趴著,喝完牛奶后我再看的時候就看見菜葉上有一個洞了。
幼兒:老師,每次我一伸手要去摸蝸牛的時候,它就把頭縮進去了,我都看不到它了。
老師:那趕快把這些現象記錄下來,以后和小朋友交流,看他們是否有一樣的'發現。
(由于有了明確的觀察目的,孩子們的觀察非常仔細和耐心,除了晨間活動我組織去觀察以外,個別孩子自由時間也去觀察,下午放學的時候也會去觀察,而且觀察一次都要持續很長的時間,還一邊觀察一邊和同伴說著自己的發現。)
三、梳理交流,了解蝸牛的外形特點,引導幼兒通過各種渠道解決其它問題。
老師:你們觀察到蝸牛是什么樣子的?它的五官到底長在哪兒?
請幼兒拿著自己的觀察記錄本上來和小朋友進行交流。
(幼兒有的畫出來一個圓形的貝殼,有的畫出來露出頭的蝸牛,還有觀察得更仔細的孩子還畫出了蝸牛貝殼上的一些花紋。幼兒普遍在露出的頭上畫了眼睛和嘴巴。觀察得細致的幼兒孩子頭上畫了兩個觸角。有的幼兒還和小朋友分享了蝸牛走路的動態,爬著一動一動的就往前了)
老師:小朋友還有什么問題和疑惑也可以提出了來,看其它小朋友有沒有答案。
(孩子們提出了沒看到蝸牛怎么吃東西,怎么聽聲音,背殼有什么用這些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但是通過觀察也沒有得到答案。)
老師引導: 孩子們,你們提出的蝸牛怎么看、怎么聽、怎么吃東西的這個問題我也不太清楚,你們覺得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得到這些答案呢?
幼兒:上網查詢、問爸爸媽媽、看書。
老師:那我們就分頭去查資料,明天我們再來交流好嗎?
四、分享交流,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老師:你們的問題找到答案了嗎?答案是什么?你是怎么找到答案的呢?
幼兒:我爸爸給我做網上查了的,我爸爸說蝸牛的視力很差,只能看一點點地距離。
幼兒:蝸牛走路的時候是爬著走的,它會分泌粘液,讓路濕一點,這樣爬著走就不傷身體了。那個白色的印子就是蝸牛分泌的粘液。
幼兒:蝸牛的背殼是保護的作用,它怕光和壞人,看到強光或者危險的東西就把頭縮進去。
幼兒:我媽媽說蝸牛有它們自己的語言,碰碰觸角就表示它們在說話了。
老師:小朋友都說出來自己的答案,真能干。接下來我們給蝸牛朋友畫個像,把我們知道的都告訴別班的小朋友好嗎?
老師和幼兒一起制作展板:我們的蝸牛朋友。
可愛的蝸牛大班教案優缺點篇三
認識蝸牛并初步了解蝸牛的一些生活習性。
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以及幼兒的想象力。
培養幼兒愛護小蝸牛的情感。
活動重點培養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活動難點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活動準備前經驗準備:觀看小蝸牛的課件錄像物質準備:在種植植物的盆中放入小動物(蝸牛)
帶幼兒到自然角觀看植物盆中的小動物(蝸牛),引發幼兒興趣。
1、討論各自的想法(想象力)觀察后,教師讓孩子們說一說:“你們看了小蝸牛,小蝸牛在干什么呀?”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2、引導幼兒繼續觀察,分時段進行觀察,充分發揮想象力。3、討論、小結。再次集中,教師提問:“小朋友觀察了小蝸牛很多小朋友的想法很好,很棒,還有誰有更棒的,想一想。”
結束:教師小結:小朋友在觀察小蝸牛,和小蝸牛成了好朋友。小朋友很關心小蝸牛,小蝸牛讓我們知道它的活動過程。我們的周圍還有很多的動物,小朋友只要仔細的去觀察它們,我們會有更多的好朋友。
可愛的蝸牛大班教案優缺點篇四
1、感受印畫的特點,大膽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創作。
2、在印畫“蝸牛”的活動中,讓幼兒嘗試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鍛煉孩子們小手肌肉的靈活性。
圖片資料, 顏料
1、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向孩子們介紹蝸牛。
- 它是身體很小的動物。
- 它總是背著自己的家。它是什么呢?
1、 談談關于蝸牛你有哪些經歷。
- 你見過蝸牛嗎?
- 你在哪兒見過的蝸牛?蝸牛長什么樣子?
- 看過蝸牛后你有什么感想?
① 準備好身體小的動物的圖片或照片。(蝸牛, 瓢蟲, 蝴蝶, 蜻蜓等等)
②你知道哪些身體小的動物?
③ 討論一下身體小的動物有哪些優點。
④ 一邊看身體小的動物的圖片一邊討論它們的特征。
① 用食指和中指蘸上顏料。
② 用手指在蝸牛的背上印上圓圓的手印,畫出蝸牛花花綠綠的家。
③ 給畫好的每一只蝸牛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1、讓孩子們把自己完成的作品介紹給朋友們
2、總結活動
可愛的蝸牛大班教案優缺點篇五
1、在了解蝸牛習性和基本形態的基礎上,嘗試用多種材料表現表現蝸牛的動態。
2、根據蝸牛的動態帶領蝸牛到合適的地方旅游,并愿意將自己的蝸牛介紹給大家。
作品交流→表現蝸牛→分享交流
:幼兒作品、背景圖片、水粉畫具、油畫幫、記號筆、水彩筆、剪刀、粘紙、糨糊、彩色皺紙、即時貼等等。
一、作品交流:
1、師:前幾天,我們到上海昆蟲館去看了各種各樣的昆蟲和動物,最近我們班上又來了一個有趣的客人,它是——蝸牛。是呀,我們的小朋友還畫了可愛的小蝸牛呢,把你的畫介紹給大家好嗎?(放音樂)
2、交流:你看到的蝸牛是怎么樣的呢?
3、師生歸納:我們知道了蝸牛在睡覺時是把軟軟的身體伸的平平的,閉上眼睛。爬樹時的蝸牛是把頭抬的高高的。下山的蝸牛是頭朝下,貝殼朝下的。當蝸牛遇到危險是,它會把軟軟的身體縮到殼里,一動也不動。
二、表現蝸牛:
1、多可愛的蝸牛呀,今天我們帶著小蝸牛一起到園子里去玩好嗎?
2、介紹材料:在你們的身后,有許多材料都可以用來畫畫、做做小蝸牛,有的是比較容易的因為上面有一顆小星星,稍微難一點的是兩顆星星表示的,在難一點的 是用三顆星星表示的,你看看,那種材料比較適合你,我們一起來做有趣的小蝸牛好嗎?
3、重點講解:蝸牛的不同動作。
蝸牛是怎么爬樹的呢?(水平、垂直爬)
蝸牛是怎么游泳的呢?(抬頭)
蝸牛是怎么睡覺的呢?(閉目、身體是平平的)
難點:利用多種材料表現。
4、幼兒操作,教師巡視觀察。(放音樂)
三、分享
交流
1、你的蝸牛正在干什么呢?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可愛的蝸牛大班教案優缺點篇六
1.認知目標:認識蝸牛并初步了解蝸牛的一些生活習性。
2.技能目標: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以及幼兒的想象力。
3.情感目標:培養幼兒愛護小蝸牛的情感。
培養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前經驗準備:觀看小蝸牛的課件錄像。
物質準備:在種植植物的盆中放入小動物(蝸牛)
帶幼兒到自然角觀看植物盆中的小動物(蝸牛),引發幼兒興趣。
(一)基本環節。
1、討論各自的想法(想象力)觀察后,教師讓孩子們說一說:“你們看了小蝸牛,小蝸牛在干什么呀?”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2、引導幼兒繼續觀察,分時段進行觀察,充分發揮想象力。
3、討論、小結。再次集中,教師提問:“小朋友觀察了小蝸牛很多小朋友的想法很好,很棒,還有誰有更棒的,想一想。”
(二)結束。
教師小結:小朋友在觀察小蝸牛,和小蝸牛成了好朋友。小朋友很關心小蝸牛,小蝸牛讓我們知道它的活動過程。我們的周圍還有很多的動物,小朋友只要仔細的去觀察它們,我們會有更多的好朋友。
手工《蝸牛》
可愛的蝸牛大班教案優缺點篇七
:1、觀察蝸牛的形態特點和蝸牛殼的造型,能用線描裝飾蝸牛殼。2、繼續學習寫生,體會如何觀察和繪畫。活動準備:蝸牛的實物,蝸牛殼的圖片
一、情境導入
1.自由參觀蝸牛、分享與交流
2.師:今天老師帶了一個朋友來,請小朋友看一看,是誰呀?
3.請小朋友告訴我你看到的蝸牛長什么樣子?蝸牛的殼又是長什么樣子?(大膽說出蝸牛的外形特征和蝸牛殼的特征)
二、大膽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請每個小朋友觀察蝸牛,并作畫
2.教師講解做畫方法和要點。
3.要從蝸牛大的外形開始畫哦,再畫蝸牛的觸角和眼睛,看一眼畫一筆,仔細的看,大膽的話,邊看邊畫。
三、作品欣賞
讓每個幼兒根據自己所畫的蝸牛大膽講訴給其他幼兒,教師要肯定及表揚他們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蝸牛殼設計,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和創造。
四、活動延伸
探索蝸牛的生活習性和喜歡吃的東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