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詹天佑讀后感300字篇一
《詹天佑》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在這之前,清政府剛提出修筑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他還用自己的智慧打通了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并且設計了“人”字型線路。
詹天佑這個有著豐功偉績的杰出的愛國的工程師,他遇到困難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他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他總是把這句話作為前進的動力,所以他遇到困難總是毫不畏懼。這讓我不得不敬佩他。
詹天佑不但有對工作—絲不茍的態度,而且還有創新精神。詹天佑的創新精神來源于實踐、勤奮。是啊,我們不正需要這種精神嗎?
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要以詹天佑為榜樣!例如:有些人總以為自己很聰明,很了不起,整天顧著玩,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或工作上。那些勤奮的人即使沒有聰明的人那樣聰明,但只要有堅強的意志,不斷地努力,—定會趕上聰明的人。不是有—句話是“聰明在于勤奮”嗎?我們還要多實踐,多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到時候,我們就會像詹天佑—樣,有創新的精神!
詹天佑,我要以你為榜樣。我要像你—樣愛國,為祖國做出貢獻,要有勇于實踐,創新的精神,做事要—絲不茍。我為中國有詹天佑這樣的工程師而感到驕傲!
再想想我自己,如果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也像詹天佑那樣想,也不退縮的話,那么還有什么完成不了的任務和學不會的知識呢?
詹天佑的精神將在我們身上一代代發揚廣大。
詹天佑讀后感300字篇二
秋高氣爽的一天,在王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學習了《詹天佑》這篇課文。文中詹天佑不怕困難,以身作則,與工人們患難與共,共渡難關,他的杰出與愛國,讓我敬佩不已。讀完這篇文章我心潮騰涌,詹天佑的優秀品質,讓我受益終生。
詹天佑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中國人。當帝國主義者威脅中國,將讓誰修筑鐵路這個大難題丟給中國時,他便挺身而出,像及時雨一樣拯救了中國。當時,如果讓帝國主義任何一個國家來修建鐵路,不免會得罪其他國而帶來很多麻煩,在這緊要的關頭,是詹天佑為祖國“解了圍”。
我從“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這個句子中,體會到詹天佑深深的愛國精神。詹天佑小時候就在耶魯大學留學,學有所成后卻毅然回到了中國,報效祖國,可見他有一顆炙熱的愛國之心。通過這件事,我聯想到了自己的生活,雖然嘴邊長常掛著報效祖國的口號,卻不曾有報國的行動,偷懶倒是一點也不會少,學習中出現狀況,從不在自身找原因,總會找借口為自己開脫。從現在起我要說到做到,用實際行動為祖國的建設出一份力,做一份貢獻。因此,我要努力學習,將來才有能力報效國家。
詹天佑相當嚴謹,書中對詹天佑工作的描寫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都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從這句話中,我深刻地體會到詹天佑對工作的那份認真,絕不允許工程人員因馬虎而出錯,這不正說明了他對科學的嚴謹嗎?這件事讓我想起生活中自己總是很粗心,東西時常丟三落四,學習上也是很馬虎,平時作業檢查不夠仔細,考試也是如此,因為我粗心扣分與一百分總是失之交臂。
在工地上,詹天佑能以身作則,他和工程人員同吃同住,一個鼎鼎有名的總工程師居然和工人們一起生活,這著實讓人感動。假如我是詹天佑,我想我也不可能親自去干活,我會指揮工人們做事,到處看看,若工作不認真的一定還會批評上他們幾句,更別說和他們同吃同住了。
詹天佑為了祖國的建設,勇于創新,發明了中部鑿井,人字岔路,聞名中外。看來,詹天佑的杰出還在于他具有勇于創新的精神。
讀了這篇課文后,我感受到了詹天佑對工作的嚴謹、以身作則、勇于創新,尤其是他那顆愛國之心,這一切都值得我們學習。
詹天佑讀后感300字篇三
我國歷史上有許多著名人物,如:孔子、孟子、老子、毛澤東、小蘿卜頭、周恩來……他們都為中國做過巨大的貢獻,在他們中間,我也有許多羨慕、敬仰的人,而最令我感到崇敬的人還是詹天佑。
前些天,我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讀了《詹天佑》這一本書,當我讀完時,一種敬意從我心底油然而生,我敬佩他不怕困難、不怕遭人譏笑的勇氣,我崇敬他的聰明才智與毅然接受艱巨修鐵路任務的決心。
《詹天佑》這本書主要講的是:詹天佑是我國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鐵路,最早是在他的英明指揮下才修筑成功的,當時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是十分險峻且困難重重的,連一些外國的著名的修筑師也難以修成,聽說詹天佑要修京張鐵路,竟然發表意見投以嘲笑的態度,詹天佑并沒有因此而退縮,他不怕重重險阻,不怕困難、更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這個艱巨且冒險的任務。不僅提前兩年高質量完成了任務,且為了人民利益,他還修筑了“人”字型線路。
詹天佑這個有著豐功偉績的杰出的愛國工程師,他遇到困難后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就是一個讓外國人嘲笑中國人的借口。他總是將這句話做為鼓勵自己前進的動力,所以他遇到困難也不退縮,這讓我不得不萬分地敬佩他。
再想想我自己,一遇到困難就想著找老師、找同學幫忙,自己卻沒盡一點力,爸爸媽媽也曾經苦口婆心地教育過我:“孩子呀!你現在這么不自立,以后到社會上該怎么生活呀!你應該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才能增加你對自己的依靠性!”可我仍然惡性不改。將這些忠言當作耳邊風,反而振振有辭地說:“爸、媽,你們不懂了吧!現在能在社會上立足的人,基本上都是靠父母!”
直到經歷了那件事,我才明白我是錯的,只有志事者才能事競成。記得那一次,班里要舉辦手抄報比賽,我們都很高興,我信心十足,因為我爸媽是設計師,他們一定會為我做一件像樣的參賽品的,但令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竟然拒絕了,還說要鍛煉一下我的自立性,要我自己做,我怎么也不肯,結果到了比賽那一天,我們班的“巧手能匠”——巧玲,制作了一張令大家贊不絕口的手抄報,看著她獲獎后的滿臉的笑容,那一刻,我真的好后悔,好難受,發誓一定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那以后,班上舉行的各種活動大賽我都積極報名。終于,在一次手工大賽中,我憑借自己堅持不懈的精神和高超的手工技藝,贏了第一名,那一刻,我看著手中的獲獎證書,又看了看老師和同學向我投來鼓勵的目光,心里感慨萬千,也更加堅定了自己“有志者事競成”的念頭,從那時起,我養成了不依賴父母與他人,遇到困難,也不退縮,而是勇往直前。
詹天佑克服困難的精神我會一起銘記,我也會學詹天佑,做一個正直、頑強、不畏困難的人!
詹天佑讀后感300字篇四
今天,我讀了《詹天佑的故事》,他做事一絲不茍,不畏艱險的建造了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
1890年清政府又修關內外鐵路(今京沈鐵路),以金達為總工程師。1892年工程進行到灤河大橋,許多國家都想兜攬這樁生意,金達當然以英人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橋而失敗。日本、德國的承包者也都遭失敗。由于交工期限將至,金達才不得不求于詹天佑。
詹天佑詳盡分析了各國失敗原因,又對灤河底的地質土壤進行了周密的測量研究之后,決定改變樁址,采用中國傳統的方法,以中國的潛水員潛入河底,配以機器操作,勝利完成了打樁任務,建成灤河大橋。這一勝利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1894年英國工程研究會選舉詹天佑為該會會員。
此后,詹天佑又領導了京津鐵路、萍醴鐵路(萍鄉至醴陵)等鐵路的建筑。這些事給了蔑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了的回擊。
我非常佩服詹天佑,在那個時代里連德國都無法完成這種艱巨的任務,而他卻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完成這項工程。讓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為中國爭得了無數的榮耀。
如今,我們乘著火車來往與京沈鐵路時,都會想起詹天佑的豐功偉績。許多到中國來游覽的外賓,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都贊嘆不已。更何況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更要繼承這位偉人的光輝精神,時刻激勵著自己!
詹天佑讀后感300字篇五
今天,我們上了語文課,學習了一篇新課文——《詹天佑》。
這篇課文主要寫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事,表現了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顯示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他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我從這里體會到了詹天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詹天佑啊,你是多么偉大啊!在修筑鐵路的時候,不管天氣怎樣惡劣、不管工程怎樣艱巨,你都能克服困難,艱苦奮斗,誓為國家作貢獻的頑強毅力和吃苦奮斗的精神。
如果我也能像詹天佑一樣,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我相信,我也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人!
這是一篇反映愛國的敘事性文章,克服困難、勇往直前。
我體會到了詹天佑不怕困難,不怕嘲笑。體現出了詹天佑用血汗洗刷了中國的屈辱,不怕譏諷與嘲笑,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把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竟然完成了。
詹天佑,我為你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