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圓夢巨人的內容篇一
常見的觀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1、內容簡介。
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
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么
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么
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么
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并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
這是觀后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
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
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
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圓夢巨人的內容篇二
要“會看”電影要寫觀后感,首先要“會看”電影。
也許有人會發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聾,誰不會看電影
可是為什么許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
更不必說寫出感想了。
因此,老師在此提醒各位同學在看電影時要“投入”,要讓自己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情感世界里,與主人公同悲歡、共休戚。
同時,還要并用眼、耳、腦各種感官,留意細節。
所謂細節,就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
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
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
觀眾觀看影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視聽享受的過程,既是視覺美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斷深化的過程。
只有聚“睛”會神,我們在觀看時獲得的感受才能愈豐富、強烈,對影片內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徹,寫觀后感就更有基礎。
2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寫觀后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
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后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
應強調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
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
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么細致的描寫。
圓夢巨人的內容篇三
圓夢巨人這個電影情節其實很簡單,源自1982年的童話,故事只做了微小的改動事并不恢弘,甚至不那么驚心動魄。
故事是一個小女孩,蘇菲,一個孤兒,有一天晚上,在孤兒院的陽臺,不小心看到了巨人,巨人擔心她會說出去,導致人類殺光巨人或者綁起來圍觀,于是決定把她帶進了巨人國。
巨人國里有九個巨人,除了圓夢巨人,其他居然都喜歡吃人。
經過一些事情,為了保護蘇菲,他決定吧蘇菲送回孤兒院。
蘇菲不愿意,她希望和bfg一起趕走其他巨人,讓他們不再吃人。
她讓bfg造夢給女皇,希望女皇派軍隊去支援。
女皇醒來看到蘇菲,很疑惑。
蘇菲表示女皇做夢都是真實的,并要求bfg現身,為了蘇菲,bfg向女皇現身獲得信任,最后女皇出兵把其他巨人綁到了一個荒島上,讓他們不再作惡吃小孩。
大概劇情是這樣,劇情簡單,沒有太多的跌宕起伏整體處理的非常精致完整。
不過劇情實在是太過于平淡,最后,蘇菲回到了自己的孤兒院、圓夢巨人也回去巨人國生活。
就連打怪的場景都那么像童話,完全不血腥。
從技術的角度上來說,國內是沒有任何動畫片制作可以匹敵。
超高的技術做出平淡的劇情,并不是斯皮爾伯格瘋了,而是他更愿意去雕琢故事里的所有精巧的小情緒。
從小孩的角度來看(我弟),爵跡和圓夢巨人是一樣的,都是動畫片。
不過圓夢巨人制作更加精良,但是爵跡撕逼感覺更爽。
我覺得這個童話是講給大人的。
里面印象最深刻的是,蘇菲和bfg打巨人之前的那個黎明,蘇菲問bfg,黃金色的夢是什么夢。
bfg說:夢里是你長大有一定的成就、有美滿的家庭、疼愛你的人和一路快樂的回憶,盡管你還是有些小挫折,所幸你只記得最快樂的時光。
好像很平淡,但確實是黃金色的夢,如果一個人可以有些小挫折但最后都可以成功地過完一生,這會是多好的一件事。
雖然說是叫圓夢巨人,可是他并沒有實質上幫助人們圓夢,他只是把人們心中所想在夢里呈現出來。
總的來說,這是個很舒緩值得看一看的動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