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三經的成語篇一
2. 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3. 解釋自伏羲氏、神農氏到黃帝,這三位上古時代的帝王都能勤政愛民、非常偉大,因此后人尊稱他們為”三皇“。
4. 周道衰,王納墜。逞士戈,尚游說。
5. 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帷一經。
6. (解釋)《論語》這本書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們,以及弟子的弟子們,記載有關孔子言論的一部書。
7. 如果所學的不實踐力行,一味讀死書,容易養成華而不實的習性,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
8. 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記不忘,并時時想著報答;別人有對不起自己的事,過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應該寬大為懷,盡快把它忘掉。
9. 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10.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11. wèishǔwúzhēnghàndǐng
12. 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13. 拿人家東西和給人家東西,特別要分得清清楚楚。給人家的東西要多一點,拿人家的東西要少一點,這是人情來往的道理。
14. 解釋順治皇帝以后,分別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慶四位皇帝,在此期間,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較安定,國家也比較強盛。
15. 有伯叔,有舅甥。婿婦翁,三黨名。
16. 古圣著,先賢傳。注疏備,十三經。
17. ·學會這些,自己就可以起名、改名!如何起一個好名字
18. 解釋以上所敘述的是從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國的古今歷史,我們通過對歷史的學習,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亂興衰,領悟到許多有益的東西。
19.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20. 解釋北方的遼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國家,自稱皇帝,最后蒙古人滅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統一了中國。
21. 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
22. 解釋清軍入關后,清世祖順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亂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23.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24. 解釋經書和子書讀熟了以后,再讀史書、讀史時必須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們盛衰的原因,才能從歷史中記取教訓。
25.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26. 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
27.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28. 人心齊,泰山移。
29.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30.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
31.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32. 譯文:
33. 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于獻。
34. 解釋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35. 蒞中國,兼戎狄。九十年,返沙磧。
36. 解釋黃帝之后,有唐堯和虞舜二位帝王,堯認為自己的兒子不肖,而把帝位傳給了才德兼備的舜,在兩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稱頌。
37. 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38. 蔡文姬,能辯琴。謝道韞,能詠吟。
39. (解釋)人出生之初,稟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
40. 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41. 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
42.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43. 融四歲,能讓梨,悌于長,宜先知。
44.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45.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46. 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47. 解釋年長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長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處應該互相講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們就會對他忠心耿耿了。
48. 一個行為高尚的人,名聲自然會高。因為人們敬重的是一個人的品行,而不是看他是否有一副好的相貌。
49. 解釋蠶吐絲以供我們做衣料,蜜蜂可以釀制蜂蜜,供人們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真不如小動物。
50. 房間里要收拾整齊,墻壁要保持干凈。桌子要保持清潔,筆墨紙硯等文具要擺放端正。
51. 解釋再讓我們看一看四周環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這四時季節不斷變化,春去夏來,秋去冬來,如此循環往復,永不停止。
52. 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
53. 權閹肆,寇如林。李闖出,神器焚。
54. 九族者,序宗親。高曾祖,父而身。
55.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解釋)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56. 手里拿著空的器具,要像拿著裝滿東西的器具一樣小心。走進沒人的房間,要像進到有人的房間一樣謹慎,不能亂走亂動。
57. zhōngshūshúxiàojīngtōngrúliùjīngshǐkědú
58. shǐsuīfándúyǒucìshǐjìyīhànshūèr
59. 王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60. 人不學,不知義。
61. 禮樂射,御書數。古六藝,今不具。
62. 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
63.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
三經的成語篇二
1. 解釋宋朝時趙中令——趙普,他官已經做到了中書令了,天天還手不釋卷地閱讀論語,不因為自己已經當了高官,而忘記勤奮學習。
2.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3.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
4. 解釋第三讀《后漢書》,第四讀《三國志》,讀的同時,還要參照經書,參考《資治通鑒》,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歷史的治亂興衰了。
5. 解釋太陽行走的軌跡叫做黃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間,這個平面叫做赤道。根據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古人不知道地球是球體,所以古人所說的赤道應該就指的是他們所生活的這個平面。地球圍繞太陽運轉,而太陽又圍繞著銀河系中心運轉。太陽運行的軌道叫”黃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條假想的與地軸垂直的大圓圈,這就是赤道。
6. 當別人正忙著沒空時,不要因自己有事兒去打攪。當別人身心不安時,不要跟人家說話而去打擾他。
7. 別人有短處,千萬不要到處宣揚。別人有隱私,絕對不能說出去。
8. 融四歲,能讓梨。
9.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10. 此十義,人所同。當師敘,勿違背。
11. 宋朝的趙普,官已經做到了中書令了,還天天手不釋卷地閱讀《論語》,不因為自己已經做了高官,而忘記勤奮學習。
12. 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解釋)我國古代人把制造樂器的材料,分為八種,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線與竹子,稱為”八音“。
13.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14.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15. 解釋周武王起兵滅掉商朝,殺死紂王,建立周朝,周朝的歷史最長,前后延續了八百多年。
16. xiàchuánzǐjiātiānxiàsìbǎizǎiqiānxiàshè
17.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
18.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19. 有了過錯,要能勇于面對,并徹底改正過來。這樣,別人就還是把他當好人看;如果不肯承認,還要極力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了。
20.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21. 《弟子規》中的“余力學文”,文指六藝等其它有益的學問,就是除了以上六門主修的課以外,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要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它有益的學問。這是輔修的課。
22.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人,魯國慶父后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繼承并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對后世中國文化的影響全面而巨大。孟子及其門人著有《孟子》一書。
23. 心地過于脆弱而且善良,有時無法做到非常誠實。---羅曼羅蘭
24. 不教一日閑過。——齊白石
25. 解釋在我們平時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來的,有酸、甜、苦、辣和咸,這五種味道。
26. 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27. 能夠親近品德高尚的仁者,就會得到無限的好處。與仁者親近,德行就會一天比一天增進,而過失就會一天比一天減少。
28. 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29. 解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號老泉,小時候不想念書,到了二十七歲的時候,才開始下決心努力學習,后來成了大學問家。
30.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31. 孟子者,七篇止。辨王載,說仁義。
32. 嬴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
33. 王跡息,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
34.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35. 彼雖幼,身已仕。有為者,亦若是。
36. 做事情不能太匆忙,匆忙時最容易出現差錯。不要害怕困難,應該知難而進,也不要馬虎草率,即使是小事,也要認真對待。
37. 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38. (解釋)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義、禮、智、信這五種不變的法則作為處事做人的標準,社會就會永葆祥和,所以每個人都應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39.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40. 易詩書,禮春秋。樂經亡,馀可求。
41. 人之初,性本善。
42. 周禮者,箸六官。儀禮者,十七篇。
43.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44. yǎngbújiàofùzhīguò
45. 解釋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最后隋朝滅亡,他戰勝了各路的反隋義軍,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46. 解釋青色、黃色、赤色、黑色和白色,這是我國古代傳統的五行中的五種顏色,是人們的肉眼能夠識別的。
47.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48.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
49. 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50. 解釋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親,父親生我本身,我生兒子,兒子再生孫子。
51. 解釋東周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春秋時期,一是戰國時期。春秋時的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號稱五霸。戰國的七雄分別為齊楚燕韓趙魏秦。
52. 迨成祖遷燕京十六世至崇禎
53. 1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xxx。
54.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55. 年青的時候,千萬不要喝酒。因為一旦喝醉了,就會丑態百出而丟臉。
56.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57. 解釋把四書讀熟了,孝經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讀六經這樣深奧的書。
58. 解釋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愛。
59. 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
60.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61. 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
62. 古九州,今改制,稱行省,三十五。
63. 教不嚴,師之惰。
64. 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65.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
66. 原文: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67. 父母親去世后,要守喪三年,有孝心的,提起父母會難過哭泣,哀思父母養育之恩。居處要力求簡樸,禁絕酒肉、情欲等事。
68.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69. 解釋中國是個地大物博的國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這四條大河是中國河流的代表。
70. 趙宋興,受周祥。十八傳,南北混。
71.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陸。
72.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73. 解釋唐玄宗時,有一個名叫劉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歲,就被推舉為神童,并且做了負責刊正文字的官。
74. 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
75.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
76. 揚名聲,顯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77. 波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78. 一而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79. 解釋禮法、音樂、射箭、駕車、書法和算數是古代讀書人必須學習的六種技藝,這六種技藝到現已經沒有人能同時具備了。
80. 史雖繁,讀有次。史記一,漢書二。
81.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82. 解釋三傳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傳》,左丘明所著的《左傳》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傳》,它們都是解釋《春秋》的書。
83. 解釋同治、光緒皇帝以后,清朝的國勢已經破敗不堪,當傳到第九代宣統皇帝時,就被xxx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84. 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
85. 做人最要緊的是自己的道德、學問、才能和技藝,這些方面不如人家,就要不斷勉勵自己,盡力趕上。
86. 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
87.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88. 《弟子規》中的“謹”這是學生主修的第三門課。謹是指我們行為上要謹慎,不可以放逸。慎乃護身符。
89.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90. 玉不琢,不成器。
91. 看到了別人的惡行,要立刻反省自己。如果發現自己也有,就要馬上改正;如果沒有,也要引起警惕,防止自己犯同樣的過錯。
92. yuēnánběiyuēxīdōngcǐsìfāngyìnghūzhōng
93. 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
94. 解釋五子是指荀子、揚子、文中子、老子和莊子。他們所寫的書,便稱為子書。
95.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96. 解釋前面提到的十義:父慈、子孝、夫和、妻順、兄友、弟恭、朋信、友義、君敬、臣忠,這是人人都應遵守的,千萬不能違背。
97. 一個才學豐富的人,名望自然會大。因為人們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實學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
98. 堯舜興,禪尊位。號唐虞,為二帝。
99. 融四歲,能讓梨。悌于長,宜先知。
100. 虛偽狡詐、尖酸刻薄、下流骯臟的話,千萬不能說。阿諛奉承等粗俗的市儈習氣,都要徹底戒除掉。
101. (解釋)作《中庸》這本書的是孔汲,”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變的意思。
102.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葉。
103. 從善如流,疾惡如仇。
104.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105. 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
106. 解釋趙匡胤接受了后周”禪讓“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傳了十八個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數民族南下侵擾,結果又成了南北混戰的局面。
107. 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勸說,就等到心情好時再勸。如果父母還是不聽,還要哭泣懇求,即使因此而遭到鞭打,也毫無怨言。
108. 清太祖,興遼東。金之后,受明封。
109. 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
110.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111. 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112.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113. 如果您把墨磨偏了,說明心不在焉。如果字寫得潦草、不工整,說明你浮躁不安,心沒定下來,思想不集中。學習要專心致志。
114.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
115. 帽子一定要戴端正,衣服紐扣要扣好,襪子和鞋子都要穿整齊,鞋帶要系緊。
116. mèngzǐzhěqīpiānzhǐ
117. 解釋中國和歷史書雖然紛繁、復雜,但在讀的時候應該有次序:先讀《史記》,然后讀《漢書》。
118. 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119.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
120.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
121.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122.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123. 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
124. 解釋我國氣候冷暖勻稱而有霜露。右邊是高原,左邊是大海。
125. 次兄弟,及朋友。當順敘,勿違背。
126. 解釋我們的祖先把說話聲音的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種。四聲的運用必須和諧,聽起來才能使人舒暢。
127. wǒjiàozǐwéiyìjīng
128.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協
129. jiàozhīdàoguìyǐzhuān
130.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131.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
132. 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133. 曰岱華,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134. 解釋xxx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統治,廢除了帝制,建立了憲法,成立了xxx政府,xxx任臨時大總統。
135. 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那里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
136. 解釋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137. 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
138. 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
139.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140. 有古文大小篆隸草繼不可亂
141.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
142. 子不學,斷機杼。
143. 教五子,名俱揚。
144. 斬齊衰,大小功。至緦麻,五服終。
145. 至世祖,乃大同。十十世,清祚終。
146. 借別人的東西,要在約定的時間內歸還,拖延時間人家以后就不相信你了。別人向你借東西時,如果自己有,不可以吝嗇不借。
147.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148. 輿圖廣,超前代。九十年,國祚廢。
149. 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在上世。
三經的成語篇三
1. 在路上遇到尊長時,要快步迎上前去行禮問候。如果尊長一時還沒說什么,就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等候指示。
2.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
3. 波雖幼,身已仕。爾細學,勉而致。
4. 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
5. 由康雍,歷乾嘉,民安富,治績夸。
6. 為人子,方少時。
7. 解釋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釋《禮記》,傳述和闡揚了圣賢的著作,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關禮樂的情形。
8. 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沒知識。
9.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10. 曰江河,曰淮濟。此四瀆,水之紀。
11. 大小戴,注禮記。述圣言,禮樂備。
12.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13. 解釋高興叫做喜,生氣叫做怒,傷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懼,心里喜歡叫愛,討厭叫惡,內心很貪戀叫做欲,合起來叫七情。這是人生下來就有的七種感情。
14. 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
15. 對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和他人的父輩時,應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對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長時,也應像對待自己的兄長一樣。
16.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
17. 人遺子,金滿贏。我教子,唯一經。
18. 大學者,乃曾子。自修齊,至治平。
19. (解釋)讀歷史的人應該更進一步地去翻閱歷史資料,了解古往今來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親眼所見一樣。
20.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21. 同光后,宣統弱。傳九帝,滿清歿。
22. (解釋)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國都由金陵遷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傳了十六個皇帝,直到崇禎皇帝為止,明朝就滅亡了。
23.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24. 用權勢去壓服別人,別人就會口服而心不服。用道理去說服別人,別人才會無話可說。
25. 就是指要尊敬父母。父母親的叫喚,應該立即應答,不應遲緩,父母親叫你做的事情,應該執行而不該懶惰對待,父母親的教誨,需嚴謹聽從,父母親的責備,不能頂嘴,應該順承。
26. 解釋明朝末年,宦官專權,天下大亂,老百姓紛紛起義,以闖王李自成為首的起義軍攻破北京,迫使崇禎皇帝自殺,明朝最后滅亡。
27. 做一個善良的人,為群眾去謀幸福。---高爾基
28. 性相近,習相遠。
29.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30. 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31. 解釋除了人類,在地球上還有花草樹木,這些屬于植物,在陸地上和水里到處都有。
32. 解釋梁灝這么大年紀,尚能獲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驚異,欽佩他的好學不倦。而我們應該趁著年輕的時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無量。
33. 香九齡,能溫*。孝于親,所當執。
34. 當里面的人問是誰時,要將自己的姓名告訴對方。如果只回答“是我”,那對方就弄不清楚你是誰了。
35. 解釋在古代有許多出色的女能人。象東漢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聲好壞,晉朝的才女謝道韞則能出口成詩。
36. 惆悵隸屬于善良,絕無惆悵感的人也許非常不平凡,但是畢竟非善良之輩。---劉心武
37. 漢高祖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漢朝基業。漢朝的皇位傳延了兩百多年,到了漢平帝時,皇位被王莽篡奪,西漢結束。王莽篡位后,天下又隨之大亂。
38. 帷書學,人共遵。既識字,講說文。
39. 解釋元朝的疆域很廣大,所統治的領土,超過了以前的每一個朝代。然而它只維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農民起義推翻了。
40.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41. 遇到尊長時,騎馬時要下馬,乘車時要下車。等尊長走過百步以外后,自己才能上馬或上車離開。
42. 若廣學,懼其繁。但略說,能知源。
43. 不實心不成事,不虛心不知事。不自是者博聞,不自滿者受益。
44.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黃道,日所躔。曰赤道,當中權。赤道下,溫暖極。我中華,在東北。
45. 炎宋興,受周禪shàn。十八傳,南北混。
46.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
47. 解釋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義、禮、智、信這五種不變的法則作為處事做人的標準,社會就會永葆祥和,所以每個人都應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48. 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
49.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50. 解釋有的人遺留給子孫后代的是金銀錢財,而我并不這樣,我只希望他們能精于讀書學習,長大后做個有所作為的人。
51. 解釋我國的文字發展經歷了古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這一定要認清楚,不可搞混亂了。
52.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53. 不論在用餐、就座或行走時,都應該謙虛禮讓、長幼有序,讓年長者優先,年幼者在后。
54. 有蟲魚,有鳥獸。此動物,能飛走。
55. 解釋晉朝人車胤,把螢火蟲放在紗袋里當照明讀書。孫康則利用積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兩人家境貧苦,卻能在艱苦條件下繼續求學。
56.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57. 解釋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折斷了織布的機杼來教育孟子。
58. 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
59.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60. 解釋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五個朝代的更替時期,歷史上稱作五代,這五個朝代的更替都有著一定的原因。
61. 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
62. 太祖興,稱大明。紀洪武,都金陵。
63. 解釋劉晏雖然年紀這么小,但卻已經做官來,擔當國家給他的重任,要想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只要勤奮好學,也可以和劉晏一樣名揚后世。
64. 解釋像這樣的兩個女孩子,一個懂音樂,一個會做詩,天資如此聰慧;身為一個男子漢,更要時時警惕,充實自己才對。
65. 解釋讀歷史的人應該更進一步地去翻閱歷史資料,了解古往今來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親眼所見一樣。
66.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自滿則敗,自矜則愚。
67. 解釋在動物中有馬、牛、羊、雞、狗和豬,這叫六畜。這些動物和六谷一樣本來都是野生的。后來被人們漸漸馴化后,才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68. 周轍東,王綱墜。逞干戈,尚游說。
69. 竇燕山,有義方。
70. 解釋斬衰、齊衰、大功、小功和緦麻,這是中國古代親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時穿的五種孝服。
71. 解釋像蘇老泉上了年紀,才后悔當初沒好好讀書,而我們年紀輕輕,更應該把握大好時光,發奮讀書,才不至于將來后悔。
72. (解釋)作《大學》這本書的是曾參,他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
73. 解釋經傳都讀熟了然后讀子書。子書繁雜,必須選擇比較重要的來讀,并且要記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74. 同樣在世為人,品行高低各個不相同。跟著潮流走的普通俗人很多,而有仁德的人卻很稀少。
75.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
76. rényízǐjīnmǎnyíng
77. (解釋)鼻子可以聞出東西的氣味,氣味主要有五種,即羊膻味、燒焦味、香味、魚腥味和腐朽味。
78. 如果身體有所不適或受到損傷,就會讓父母為我們擔憂;如果在德行上有了缺欠,就會使父母感到丟臉。
79. 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唯一經。
80.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81.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82. 有古文,大小篆。隸草繼,不可亂。
83. 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84.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曰仁義,禮制信,此五常,不容紊。
85. 青赤黃,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識。
86. 解釋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么用呢?
87. 解釋夏朝的開國君主是禹,商朝的開國君主是湯,周朝的開國君主是文王和武王。這幾個德才兼備的君王被后人稱為三王。
88. 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治。
89. yuēshìnóngyuēgōngshāngcǐsìmínguózhīliáng
90. 中庸者,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
91. 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
92.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93. 曰黃道,日所躔。曰赤道,當中權。
94. 如果是無意中做了錯事,這就叫“錯”。如果是故意去做的,那就叫“惡”。
95. 解釋作《大學》這本書的是曾參,他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
96.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禮儀。
97. 幼不學,老何為。
98. 1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解釋)蠶吐絲以供我們做衣料,蜜蜂可以釀制蜂蜜,供人們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真不如小動物。
99.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100. 三字經中關于孟子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樞
三經的成語篇四
1. 解釋人類生活中的主食有的來自植物,像稻子、小麥、豆類、玉米和高粱,這些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2. 《弟子規》總敘(原文及譯文)
3. 《弟子規》“入則孝”是學生主修的第一門課。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善事,一個是心,一個是侍。心即是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侍即是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當先。
4. 青赤黃,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識。
5. 凡是說出的話,首先要真實不虛、講求信用。說謊話騙人、胡言亂語都是不可以的。
6. 《弟子規》“泛愛眾”這是學生主修的第五門課。泛愛就是博愛,就是與朋友在一起相處,要講平等博愛。這是指交友。愛人者,人恒愛之。
7. 在尊長面前,說話聲音要低一些。但若低到尊長聽不清楚的程度,那也是不適宜的。
8. 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9. 解釋如果你為人民做出應有的貢獻,人民就會贊揚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榮耀,給連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給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樣。
10.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
11. 解釋由自己的兒子、孫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孫和玄孫。從高祖父到玄孫稱為”九族“。這”九族“代表著人的長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統的承續關系。
12. 解釋湯朝征討夏朝,定國號為商,過了六百多年,直到紂的滅亡。
13.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俱
14. 譯文:弟子就是學生,規是規范。《弟子規》是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范,它規定了學生主修的六門課和輔修的一門課。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為要小心謹慎,言語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到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它有益的學問。
15. 爾雅者,善辨言。求經訓,此莫先。
16. 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17. 無益身心健康的書刊,應該避而不看,因為書里面不正當的事理會蒙蔽人們的智慧、敗壞人們的心志。應該多讀圣賢的著作。
18.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19. 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20.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經
21. 先四史,兼證經。參通鑒,約而精。
22. 曰士農,曰工商。此四民,國之良。
23. rúliùjīngshǐkědú
24. 古九流,多亡佚。取五種,修文質。
25. 如果只曉得賣力去做,不肯讀書學習,而固執于自己的見解,就不會明白道理的真假與否,這也是不對的。
26. 解釋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國都由金陵遷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傳了十六個皇帝,直到崇禎皇帝為止,明朝就滅亡了。
27. 解釋后來由于周朝的衰落,詩經也就跟著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這本書中隱含著對現實政治的褒貶以及對各國善惡行為的分辨。
28. 讀書的人要愛惜書本。即使有急事不看書了,也要把書本整理好。發現書本有損壞,應當隨即修補完整。
29. 三字經1-16句內容如下:
30. 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
31. 如果父母有了過失,子女應當耐心地勸說使其改正。勸說時態度一定要和顏悅色,聲音一定要柔和。
32. 反復講了許多道理,只是想告訴孩子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獲,只顧玩樂,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后悔的。我們要時刻勉勵提醒自己啊!
33. 沒有單純善良和真實,就沒有偉大。---列夫托爾斯泰
34. 父母親喜歡我,做到孝順并不難。父母親不喜歡我,我還能用心盡孝,那才是難能可貴的!
35.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36. 幼習業,壯致身。上匡國,下利民。
37. 此十義,人所同。當順敘,勿違背。
38. 波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39. 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學問,不掛嘴上。
40. 凡正史,廿四部。益以清,成廿五。
41. 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
42. 想讓別人做一件事,首先要問一問自己愿不愿意做。如果自己都不原意去做,你趕快也不要讓別人去做。
43. 弟于長,宜先知。
44.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45. 革命興,廢帝制,立憲法,建民國。
46. 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先洗臉刷牙,每次大小便完后都要洗手。這種良好的衛生習慣應該在小時候就養成。
47. 走路時要不急不慢從容大方,站立時身體要端莊直立。作揖是要把身子躬下去,禮拜時要恭恭敬敬。
48. 善良沒有國界之分,沒有你我之分,沒有尊卑之分。對于任何人我們都要心存善心,用我們的愛和行動去感化他們。---好詞句特供
49. 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50. 后漢國志四。兼證經,參通鑒。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51.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52. 香九齡,能溫席。
53. 四書熟,孝經通。如六經,始可讀。
54. 蘇明允,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55. 竇燕山教育孩子有好的方法。他所教育的五個孩子,都學有所成,名揚四海。生養子女卻不給予良好的教育,這是做父親的過錯。教育學生沒有嚴格的要求,這是做老師的失職。
56. 解釋我國采用十進位算術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數字,然后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一直變化下去。
57.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協。
58. 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59.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60. 不要諂媚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對窮人傲慢無禮。不要厭棄過去的朋友,也不要只喜歡新結交的朋友。
61.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62. 晏雖幼,身已仕。有為者,亦若是。
63. 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64. 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65. 解釋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66. 作中庸,乃孔汲。中不偏,庸不易。
67. 聽到別人贊美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過錯就歡喜接受。經常這樣做,那些正直誠實的人,就逐漸與你親近起來。
68. 有國風,有雅頌。號四詩,當諷誦。
69.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70. 解釋人生急當首務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親事長,必要盡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見天下之事,以廣其所知,多聞古今之理,以廣其所學。知十百千萬之數為某數,識古今圣賢之事為某文也。
71. 解釋父親與兒子之間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間的感情要和順,哥哥對弟弟要友愛,弟弟對哥哥則要尊敬。
7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73.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74. 匏土革,木石金。與絲竹,乃八音。
75.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故,明句讀。
76.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
77. 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78. 如果吃的、穿的不如人家,用不著憂愁悲傷。這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因為做人最重要的是品德的修養。
79. 道咸間,變亂起,始英法,擾都鄙。
80. 蠃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
81. 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曾玄。
82.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83. 《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84. 看到了別人的善行,就要想到自己也應該努力去做到。即他和他差距很遠,只要肯努力,漸漸也能趕上他。
85. 解釋《孟子》這本書是孟軻所作,共分七篇。內容也是有關品行修養、發揚道德仁義等優良德行的言論。
86. 解釋《詩》、《書》、《易》、《禮》、《春秋》,再加上《樂》稱六經,這是中國古代儒家的重要經典,應當仔細閱讀。
87. 解釋自從周平王東遷國都后,對諸侯的控制力就越來越弱了。諸侯國之間時常發生戰爭,而游說之士也開始大行其道。
88. 讀書時,如果心中有疑問,就要隨時做筆記,以便向別人請教,求得準確的意義。
89. 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
90. 解釋蟲、魚、鳥、獸屬于動物,這些動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飛,有的能在陸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91. 《三字經》的完整版:
92.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93. 彼既老,猶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
94. 聽到年長者叫人時,應立即替他去叫。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長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情需要做。
95. 解釋我國古代人把制造樂器的材料,分為八種,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線與竹子,稱為”八音“。
96. 口而誦,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97. 稱贊別人善行,本身就是一種美德。因為別人知道后,就會因此受到勉勵而更加努力地去行善。
98.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99. 解釋作為一個學者,求學的初期打好基礎,把小學知識學透了,才可以讀”四書“。
100. 不親近品德高尚的仁者,就會有無限的害處。這樣一來小人就會乘機接近,很多事情都因此而不能成就。
101. 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
102. (解釋)除了人類,在地球上還有花草樹木,這些屬于植物,在陸地上和水里到處都有。
103. 解釋漢朝的朱買臣,以砍柴維持生活,每天邊擔柴邊讀書。隋朝李密放牛把書掛在牛角上,有時間就讀。他們在艱苦的環境里仍堅持讀書。
104. 1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
105. 茍不教,性乃遷。
106. 喪事要完全按照禮法去辦,祭祀要完全出于誠心。對待去世的父母親,要如同他們在世時一樣。
107. 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
108. 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
109. (解釋)還應該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識。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三光就是太陽、月亮、星星。
110. 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111.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112. yuēpíngshǎngyuēqùrùcǐsìshēngyítiáoxié
113. 解釋戰國末年,秦國的勢力日漸強大,把其他諸侯國都滅掉了,建立了統一的秦朝。秦傳到二世胡亥,天下又開始大亂,最后,形成楚漢相爭的局面。
114. 解釋在赤道地區,溫度最高,氣候特別炎熱,從赤道向南北兩個方向,氣溫逐漸變低。我們國家是地處地球的東北邊。
115. 迨成祖,遷宛平。十六世,至崇禎。
116.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117. 穿衣服貴在整潔大方,而不在于華麗。不但要符合自己的身份,還要和自己的家庭條件相適合。
118. 《詩經》分為《國風》、《大雅》、《小雅》、《頌》四個部分,合稱為四詩。(詩經中的詩內容豐富,感情深切)是我們應當誦讀吟詠的。
119.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120. 歷代事,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
121. 出處:出自宋代王應麟的《三字經》。
122. 解釋北齊有個叫祖瑩的人,八歲就能吟詩,后來當了秘書監著作郎。另外唐朝有個叫李泌的人,七歲時就能以下棋為題而作出詩賦。
123. 宋周程,張朱陸。明王氏,皆道學。
124.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125. 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126.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127. 宮商角,及徵羽。此五音,耳所取。
128. 想要使用別人的東西時,必須當面向人家提出請求,以便征得別人同意。假如不問一聲就拿走,這就是偷盜。
129. 解釋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知識分子、農民、工人和商人,是國家不可缺少的棟梁,稱為四民,這是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
130. 解釋狗在夜間會替人看守家門,雞在每天早晨天亮時報曉,人如果不能用心學習、迷迷糊糊過日子,有什么資格稱為人呢。
131. 解釋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132. 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133. 解釋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那里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134. 史雖繁,讀有次。史記漢書二。(解釋)中國和歷史書雖然紛繁、復雜,但在讀的時候應該有次序:先讀《史記》,然后讀《漢書》。
135. 不要因為小事情,就不稟告父母而擅自去做。假如自作主張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為人子女的道理了。
136.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137. 不論是什么人,我們都要互相關心、愛護和尊敬,因為我們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塊土地上。
138. 解釋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每個人都是一張白紙,不知害人,既為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139. 親師友,習禮儀。
140. 高祖興,漢業建。至孝*,王莽篡。
141. 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142. èrshíchuánsānbǎizǎiliángmièzhīguónǎigǎi
143. 大小戴,集禮記。述圣言,禮法備。
144. 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
145.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146. 對于自己認為不妥當的事情,不能隨便地答應別人。假如你輕易許諾,就會進退兩難。
147. 解釋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148. 五倫者,始夫婦。父子先,君臣后。
149. (解釋)作《中庸》這本書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變的意思。
三經的成語篇五
1. 犬守夜,雞司晨。茍不學,曷為人。
2. 父母親叫你的時候,要立刻答應,不能遲緩;父母親讓你做事的時候,要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懶。
3. 趙中令,讀魯論。波既仕,學且勤。
4.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5. 善良是優秀的品性,但不能過分,不然就變得愚鈍了。一切不能因善良而失去原則。---好詞句名言
6. 解釋《論語》這本書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們,以及弟子的弟子們,記載有關孔子言論的一部書。
7. 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8. 解釋在六藝中,只有書法現今社會還是每個人都推崇的。當一個人認識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說文解字》,這樣對于研究高深的學問是有幫助的。
9. 若廣學,懼其繁。但略說,能知原。
10. 假如長輩站著,晚輩就不可以坐下。長輩坐下以后,讓你坐時,你才可以坐下。
11. 解釋中國的五大名山,稱為”五岳“,就是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這五座山是中國大山的代表。
12. 先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
13. 進出門時,要緩慢地揭開門簾,盡量不要發出響聲。走路拐彎時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著東西的棱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14. 公羊高著的《公羊傳》,左丘明著的《左傳》和轂梁赤著的《轂梁傳》,合稱為三傳,它們都是解釋《春秋》的書。
15. 解釋禹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從此天下就成為一個家族所有的了。經過四百多年,夏被湯滅掉,從而結束了它的統治。
16. 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
17. 解釋北朝則指的是元魏。元魏后來也分裂成東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覺篡了位,建立了北周;東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齊。
18. 解釋假如你想廣泛地學習知識,實在是不容易的事,也無從下手,但如能做大體研究,還是能了解到許多基本的道理。
19. 作哥哥的要愛護弟弟,作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間能夠和睦相處,對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20. 《弟子規》中的“信”是學生們主修的第四門課。信是指言語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階梯的第一步。人無信則不立。
21. 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也要通報一聲,以免父母掛念。平時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選定的職業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輕易改變。
22.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23. 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
24. 解釋東漢末年,魏國、蜀國、吳國爭奪天下,形成三國相爭的局面。后來魏滅了蜀國和吳國,但被司馬炎篡奪了帝位,建立了晉朝,晉又分為東晉和西晉兩個時期。
25. 說話多不如說話少,因為言多必有失。說的話要恰當在理、符合實際,千萬不要花言巧語。否則人家只會討厭你。
26.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27. 后漢三,國志四。兼證經,參通鑒。
28. 迨成祖,遷燕京。十六世,至崇禎。
29.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30. (解釋)把四書讀熟了,孝經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讀六經這樣深奧的書。
31. 東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來。否則,一旦被發現,父母一定會非常傷心生氣。
32. 善良,這是天才者的偉大品質之一。---安格爾
33. zhīmǒushùshímǒuwén
34. 三字經有關孟子的句子:昔孟母,擇鄰遷,子不學,斷機杼。
35. 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
36. 解釋說到東、南、西、北,這叫做”四方“,是指各個方向的位置。這四個方位,必須有個中央位置對應,才能把各個方位定出來。
37. 善良不一定非得做多么偉大的事情,有時候一句真誠的問候,一個善意的微笑,或是不經意的幫忙,就能把愛傳遞給他人。
38.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
39.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40. 說話不講道理叫“自暴”,做事胡作非為叫“自棄”,做人絕不可這樣。一個人不能不知自愛;也不能甘于墮落。圣人和賢人境界雖高,都是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努力修學而達到的。
41. 有善心和善行的`人,他們的內心是純凈的,他們的舉動不僅能給人帶來溫暖,同時還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好詞句特供
42.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43. 準備進入別人家門時,應該先敲門,問一聲有人在嗎?主人允許后才能進入。將要走進廳堂時,聲音要提高一些,以便讓里面的人知道。
44. 稱呼尊長,不可以直接叫他們的名字。長輩見識多,閱歷深,要多聽他們說話,不要自己夸夸其談,表現出很有才能的樣子。
45. 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
46.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47. 解釋”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記時的標記。
48. 孝于親,所當執。
49. gǔjiǔzhōujīngǎizhìchēngxíngshěngsānshíwǔ
50. 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51. 解釋他們兩個人的聰明和才智,在當時很受人們的贊賞和稱奇,我們正值求學的開始,應該效法他們,努力用功讀書。
52. 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53. 揚名聲,顯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54. 左傳外,有國語。合群經,數十五。
55. (解釋)中國古代把說話聲音的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種。四聲的運用必須和諧,聽起來才能使人舒暢。
56. 《三字經》取材典范,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
57. 在見尊長時,要快步走上前去,告退時,要緩慢退出。長輩問話的時候,要站起來回答,眼睛看著長輩,不要東張西望。
58. 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59. 遼興金,皆夷裔。元滅之,絕宋世。
60. 屈原賦,本風人。逮鄒枚,暨卿云。
61. 宋太祖趙匡胤興起,接受后周皇帝的禪讓而建立宋朝。宋朝傳了十八代,是北宋、南宋合在一起算的。宋朝時期,雖然在宋太祖與宋太宗的努力下,消除了兩百多年的封建割據,但邊境少數民族xxx興起,南北混戰,中國依然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度。
62. 三字經全文解釋
63.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64.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俱。
65. 凡是打架嬉鬧的場合,一定要遠離而不去接近。凡是不正當、不合情理的事情,一定要遠離而不去過問。
66. 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
67. 權閹肆,流寇起。自成入,神器毀。
68. 大小戴,注禮記。述圣言,禮樂備。(解釋)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釋《禮記》,傳述和闡揚了圣賢的著作,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關禮樂的情形。
69. 凡學者,宜兼通。翼圣教,振民風。
70.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
71. 赤道下,溫暖極。我中華,在東北。
72. 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協。
73.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74. 非圣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75. 解釋作《中庸》這本書的是孔汲,”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變的意思。
76. 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
77. 存列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閱讀完一本書,一定要放回原處,這樣便于下次查找。
78. 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
79. 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
80. 不妨把學習的期限安排得寬裕一些,但在學習時要抓緊時間。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達了。
81. 10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82. 解釋我們的鼻子可以聞出東西的氣味,氣味主要有五種,即羊膻味、燒焦味、香味、魚腥味和腐朽味。
83. 漢賈董,及許鄭。皆經師,能述圣。
84. (解釋)凡是教導剛入學的兒童的老師,必須把每個字都講清楚,每句話都要解釋明白,并且使學童讀書時懂得斷句。
85. 若荀卿,年五十。游稷下,習儒業。
86. 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xxx。
87. 讀書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這三者確實都非常重要。
88.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89. 四書通,孝經熟。如六經,始可讀。
90.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91. 此二篇,在禮記。今單行,至治平。
92. 解釋什么是”三綱“呢?三綱是人與人之間關系應該遵守的三個行為準則,就是君王與臣子的言行要合乎義理,父母子女之間相親相愛,夫妻之間和順相處。
93. 解釋西漢時路溫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閱讀。公孫弘將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們兩人都很窮,買不起書,但還不忘勤奮學習。
94. 東家說長,西家說短,別人的是非很難弄清楚;與自己的正經事沒有關系的.,不要去多管。否則,不但攪亂了別人,也有損自己的德行。
95. 解釋清朝道光、咸豐年間,發生了變亂,英軍挑起xxx戰爭。英法兩國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和法國神父被殺為由組成聯軍,直攻北京。
96.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gǔ,明句讀dòu。
97. 解釋楊堅重新統一了中國,建立了隋朝,歷史上稱為隋文帝。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即位后,荒淫無道,隋朝很快就滅亡了。
98. 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
99. 古今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
100.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101. 解釋宋朝有個梁灝,在八十二歲時才考中狀元,在金殿上對皇帝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不如他。
102. 解釋唐朝的統治近三百年,總共傳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從此滅亡。為和南北朝時期的梁相區別,歷史上稱為后梁。
103. 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104. 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溫暖,夏天要讓他們清爽涼快。早晨要向父母請安。晚上要替他們鋪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
105. 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106.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107.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108. 革命興廢帝制立憲法建民國
109. 《弟子規》中的“出則弟”是學生主修的第二門課。出是指出了家門在社會、在國家中,悌是指兄弟的關系,就是在社會上要能夠順從長上,能夠事兄長。
110. 披薄編,削竹簡。波無書,且知勉。
三經的成語篇六
1. 進出門時,腳不要踩到門檻上;不要用一條腿支撐身體斜靠著;蹲坐時不要叉開兩腿;更不要搖晃大腿。否則,就會顯得你沒有教養。
2.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3. 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
4. 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地聆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地接受。
5. 教之道,貴以專。
6. 惟書學,人共遵。既識字,講說文。
7. 解釋《國風》、《大雅》、《小雅》、《頌》,合稱為四詩,它是一種內容豐富、感情深切的詩歌,實在是值得我們去朗誦的。
8.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9. 如果彼此都把財務看的輕一些,不貪圖錢財,兄弟之間就不會有怨仇。說話時都能夠互相忍讓一點,多替對方著想,憤恨自然會消除。
10.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11. 解釋漢高祖打敗了項羽,建立漢朝。漢朝的帝位傳了兩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時,就被王莽篡奪了。
12. 古九州,今改制。稱行省,三十五。
13. 解釋從前,孔子是個十分好學的人,當時魯國有一位神童名叫項橐,孔子就曾向他學習。像孔子這樣偉大的圣賢,尚不忘勤學,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14. 聽到別人說自己的過錯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贊恭維自己就高興,那么,有損德行的朋友就會來與你接近,對你有益的朋友就會和你遠離。
15.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16. 波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
17. 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18. 《三字經》全文(解釋)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義,最后推翻元朝統治,統一全國,建立大明,他自己當上了皇帝,年號洪武,定都在金陵。
19. 對于丑惡沒有強烈憎恨的人,也不會對于美善有強烈的執著。---茅盾
20. 解釋我們讀書學習,要有恒心,要一邊讀,一邊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學習上,才能真正學好。
21. 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
22. 解釋晉朝的孫敬讀書時把自己的頭發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戰國時蘇秦讀書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他們不用別人督促而自覺勤奮苦讀。
23. xiāngjiǔlíngnéngwēnxí
24. 解釋還應該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識,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陽、月亮、星星。
25. 《三字經》全文rényízǐjīnmǎnyíngwǒjiàozǐwéiyījīng
26.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27. 曰江河,曰淮濟。此四瀆,水之紀。曰岱華,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28. 脫下來的衣服和帽子,要放置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不能到處亂丟,以免把衣帽弄臟。
29.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30. (解釋)如果為人民做出應有的貢獻,就會得到贊揚,自己的父母也可以得到榮耀,給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給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樣。
31. qínyǒugōngxìwúyì
32.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33. 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
34. (解釋)作為一個學者,求學的初期打好基礎,把小學知識學透了,才可以讀“四書”。
35. 清晨要早起,晚上要遲睡。人的一生很短暫,轉眼間從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個人都要珍惜此刻的寶貴時光。
36.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解釋)楊堅重新統一了中國,建立了隋朝,歷史上稱為隋文帝。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即位后,荒淫無道,隋朝很快就滅亡了。
37.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38. 自己有才能,不要只想著為自己謀私利,也應當做些對社會大眾有益的事。別人有才能,不要心生嫉妒,隨便輕視、毀謗。
39. 正在讀著這本書時,不要去想著那本書。這本書還未讀完,不要再去讀另一本書。讀書要用心專一,才有成就。
40.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
41. 太祖興,國大明。號洪武,都金陵。
42. 對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會營養不良;吃東西也要適可而止,不要過量,過量會損傷脾胃。
43. 昔孟母,擇鄰處。
44. 波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
45. zuòzhōngyōngzǐsībǐ
46. 欺山莫欺水,欺人莫欺心。
47.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興高齊。
48.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49. 說話的時候,吐字要清楚、緩慢,不能講得太快,也不能講得含糊不清,使人家聽不明白。
50.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