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寫報告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報告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個人述職報告部隊篇一
1、童心不老:新課程主張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其實教師的情感直接影響著學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敬業愛崗,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愛學生,愛所有學生,愛智商不高乃至有缺陷的`學生。怎么愛?把他們當成過去的童年的自己,當成自己現在的孩子,換位平等思考,相互尊重。學生誰不希望自己成才,家長誰不希望自己孩子有出息。新課程中,我心里裝滿孩子的歡笑和憂傷,歡笑著學生的歡笑,憂傷著學生的憂傷,年近半百,懷揣一顆永遠不老的童心來工作、學習、生活,新奇就充滿我的眼前,快樂就洋溢我的臉上,幸福就常駐我的身邊。
2、課例示范:教師成功的喜悅在學生成長中,在自己論文發表中,在熟練使用網絡技術中,更應當在課堂教學中。對教師的考核、認同都應當用課堂教學來衡量。多年來,我堅持在校內外上語文教學引路課、語文綜合課、研究課、觀摩課10余次。如為海濱小學上示范課《高粱情》、為西麗片區小學上引路課《三只白鶴》、為全國十五規劃課題“21世紀中小幼現代化教育模式”研究課題現場會代表上觀摩課《五彩池》;為珠海、廣州等地教師上開放課《蛇與莊稼》,另外為蛇口片區以及育才二小本校語文教師上研究課《趙州橋》、《課間十分鐘》、《語文園地八——快樂學習》等等。講課注重語言精練,過程簡潔,課堂生動活潑,特色鮮明。
3、同伴互助:近年來,登臺講課的機會少了,幕后服務的次數多了,堅持帶年輕教師,經常聽課、導課、說課、評課過百節,為校內外教師導公開課、研究課、觀摩課20余人次;帶徒弟12人:多次與年輕教師和借聘教師談心,交流教學、科研的體會,指導他們寫教學筆記、課例分析與論文,如英語教師班主任張航、語文教師班主任李紅玲等,述職報告《個人述職報告(新課程)》。學校各年段的語文課,重大活動的展示課自己都有一些見解被重視、采納。
4、專家領引:自己先后到北京、上海、昆明等地學習,聽小學語文專家報告、參加研討會6次;崔巒、付宜紅、楊在隋、田本娜、李吉林、支玉恒、靳家彥、于永正、熊開明、鄭明江、竇桂梅等名家講學、講課10余次。聽呂型偉、葉瀾、李臣、余文森、劉兼等教育以及課程專家講學8次。努力把專家的理念化為課堂教學的一招一式,化為教書育人的點點滴滴,化為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實踐。
5、成果分享:為了回報組織的關心,同事的厚愛,自己經常把學習、實踐新課程的體會感悟無私地傳給其他教師。20xx年以來,多次在校內外講學。
個人述職報告部隊篇二
時間如水,轉眼半年的時間就過去了,在這半年中,我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顯著提高,與同學們共同進取是我最大的收獲,現將20xx下半年工作總結如下:
1、勤奮學習,讓思想站領教育的前沿陣地。
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當前教育正處于急劇變革的時代,從教育觀念到教育形式,從教學方法到教學手段,從教育經費的落實到教育的法制建設,從教育人事到教師工資的變革,無不是風起云涌,驚濤駭浪。我必須具備副校長這個職位所需要的一切素養,我必須具備更多的知識和能力,必須把握教育教學各方面的信息動態,使自己保持對新事物的敏銳,必須使自己的教育思想跟時代同步。我堅持不斷學習,從中專到大專,從本科到研究生;我堅持潛心讀書,書桌、床頭擺滿了教育書籍,從專著到案例、從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到魏書生的《教學工作漫談》,從《素質教育在美國》到《中國英才家庭造》,我堅持不懈地用自己的筆表達自己的思想,使讀書、思考、寫作成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習慣。
2、努力工作,以身正樹榜樣力量。
每天第一節課之前來到學校,下午第四節課后回到家里,周六、周日能看到我在學校的身影。老婆怪我不做家務,把家當旅館,我笑說,誰要你選擇教師,教師就是一種責任、一種守望,我必須守望著學校、老師和我的學生們。
教學上,我以身作則,兩個班的教學不落下一節課,試卷不過夜,備教批輔考各環節認
真落實,教研上主動參與“構建有效課堂”的聽課、比武的大型活動,并積極撰寫論文。
管理上,積極思考、認真謀劃、嚴格執行,雖加重了老師們的工作負擔,但各項工作井井有條,各項活動豐富多彩,校園呈現一片積極向上、欣欣向榮的景象,大家收獲充實,我收獲了快樂與感激。
3、立志教育,以南中的振興為己任。
做好教育為人民,辦好南中為自己,是南中給了我這一方舞臺,是南中成就了我的人生,所以我將把我的青春與熱情、愛與責任奉獻給我們的學校、老師與同學們,我將把自己的命運與學校的命運緊緊聯在一起,與學校共榮辱、共興旺。
4、轉變角色,從具體執行到積極參謀。
努力由一線教師轉變成時代所需要的教育思想者、教學管理者、領導的參謀者、教師的代言者。這一角色要求我做好三件新的工作,一是學會傳播,表達自己的教育思想、觀念、上級精神和要求;二是學會傾聽教師的心聲、要求和建議;三是學會謀劃,為學校的發展想辦法、出點子、立措施、找出路。
5、親近教師,使群眾路線成為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在教育教學管理中,我青睞科學、高效的剛性量化管理,因為它能體現公平、公正;但我深深知道管理中人需求的第一要意的,因為工作是靠人完成的,事業是靠人做的,我們的管理終極目標是:能成就教師的人生與事業,能促進學生快樂健康成長,能讓學校成為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園。而這個目標的實現就是靠我們所有的人民教師,因此,我親近教師、關心教師、熱愛教師,更要成就我們的教師。
1、落實備、教、批、輔、考、研的月查制度,做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堅持課堂巡查制度,走進教師課堂,尋著教師的足跡前進,在巡查中學習借鑒、交流互助。
3、抓初三、高三,把握住工作的核心與重點。
4、抓期中、月考,促學習蔚然成風。
5、抓活動,促校園文化豐富多彩。
6、抓教務每周例會,謀劃、布置、督促教學教研各項工作積極有序開展。
時間加汗水,日光加燈光的做法已經被現在的家長、孩子們不再認同,也被教育改革步伐拋在身后。時代呼喚孩子們學得好、玩得好、學得快樂、活得健康。因此,大力開展校本教研,積極構建有效課堂,向效率要質量,向科研要力量,成了教育改革的最強音。本學期我們全體教師積極投入到這片洪流中來,認真上課、聽課、評課,特別是很多(胡玉霞、雷德芳、周良蓉、朱矩鳳、龔華玲、劉進、廖后燦、張從梅、陳玨東、蔣昌順等)教師克服諸多困難主動上課,以學校大局為重,以身垂范,為年青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廣大教師克服工作任務重,不好調課的困難積極投入到聽課、評課的活動中,在此我謝謝大家!明年我們繼續向更高質量、更高目標邁進。
一年來,任主任、何主任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大膽創新、銳意進取;李家春、楊天玲兩位老師加班加點,事無巨細地為全校師生服務、為教學做了大量的基礎工作;()全體教師勵精圖志、克難奮進,把滿腔的熱情與博大的愛撒向南中教育的每一個角落,你們將激勵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努力、更多熱情、更多奉獻,在即將帶來的20xx年我會更加努力,彌補不足,使自己無論是能力還是教學工作都能在上一個新的臺階。
個人述職報告部隊篇三
述職報告是領導干部向所屬的干部和職工或向上級組織和領導陳述自己任職一定時期內的工作情況的自我評述性報告,個人述職報告。其主要作用是使上級或人事部門和群眾細致地了解和評定個人和集體的政績、預測其發展潛力,促使其忠于職守、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
個人述職報告的正文,由開頭、主體、結尾三部分組成。
開頭,一般交代任職的自然情況,包括何時任何職,變動情況及背景;崗位職責和考核期內的目標任務情況及個人認識;對自己工作盡職的整體估價,確定述職范圍和基調。
主體,是述職報告的中心內容,主要寫實績、做法、經驗、體會或教訓、問題。要強調寫好以下幾個方面:對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法紀和指示的貫徹執行情況;對上級交辦事項的及時完成情況;對分管工作任務完成的情況;在工作中出了哪些主意,采取了哪些措施,作出哪些決策,解決了哪些實際問題,糾正了哪些偏差,做了哪些實際工作,取得了哪些業績;個人的思想作風、職業道德,廉潔從政和關心群眾等情況;寫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今后改進的意見和措施。
結尾一般寫結束語。用“以上報告,請審閱”、“以上報告,請審查”、“特此報告,請審查”、“以上報告,請領導、同志們批評指正”等作結。
在現在的各個公司中也存在著每年或者每季的述職報告,通常在各個工作季結束前進行,由個人在公司的所有員工面前宣讀。一來可以加強員工工作間的經驗技術交流,也是公司領導作為對于員工本工作季度的工作考核的形式之一。
述職報告的分類,可以從幾個不同的角度進行劃分,因而存在著交叉現象。
1.綜合性述職報告:是指報告內容是一個時期所做工作的全面、綜合的反映。
2.專題性述職報告:是指報告內容是對某一方面的工作的專題反映。
3.單項工作述職報告:是指報告內容是對某項具體工作的匯報。這往往臨時性的工作,又是專項性的工作。
1.任期述職報告:這是指從任現職以來的總體工作進行報告。一般來說,時間較長,涉及面較廣,要寫出一屆任期的情況。
2.年度述職報告:這是一年一度的述職報告,寫本年度的履職情況。
3.臨時性述職報告:是指擔任某一項臨時性的職務,寫出其任職情況。比如,負責了一期的招生工作,或主持一項科學實驗,或組織了一項體育競賽,寫出其履職情況。
1.口頭述職報告:這是指需要向選區選民述職,或向本單位職工群眾述職的,用口語化的語言寫成的述職報告。
2.書面述職報告:是指向上級領導機關或人事部門報告的書面述職報告。
要注意將“工作總結”同述職報告區別開來。工作總結,可以是單位的、集體的、也可以是個人的,其寫作角度是全方位的,即凡屬重大的工作業績,出現的問題,經驗教訓,今后工作設想等都可以寫,而述職報告卻不同,它要求側重寫個人執行職守方面的有關情況,往往不與本部門、本單位的總體業績、問題相摻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