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及頒獎詞篇一
汪勇:
他們(醫護人員)就是上戰場去拼刺刀的人,那么我們能為他們做什么呢?讓他們稍微輕松一點,能溫暖一下他們,他們舒服一點,會好一點。
沒有人能百毒不侵
熱血可以融化恐懼
沒有人是生來的勇者
責任催促你重裝上陣
八方統籌百般服務
你以凡人之力書寫一段傳奇
——《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汪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及頒獎詞篇二
葉嘉瑩:
人的精神品格能夠提升,提升以后,他就有他自己內心的一份快樂。他不會每天總是為追求現實的那一點金錢之類的東西而丟掉人生最寶貴的價值。
桃李天下,傳承一家
你發掘詩歌的秘密
人們感發于你的傳奇
轉蓬萬里,情牽華夏
續易安燈火,得唐宋薪傳
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脈
你是詩詞的女兒,你是風雅的先生
——《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 葉嘉瑩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及頒獎詞篇三
步履蹣跚與時間賽跑,只想為患者多贏一秒;身患絕癥與新冠周旋,顧不上親人已經淪陷。這一戰,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間;那一晚,歌聲飄蕩在城市上空,我們用血肉筑成新的長城。
1997年11月,張定宇同志曾響應國家號召,隨中國醫療隊出征,援助阿爾及利亞。
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第三天,張定宇同志就帶領湖北省第三醫療隊出現于重災區什邡市,全力搶救傷員。
2011年除夕,張定宇同志作為湖北省第一位“無國界醫生”,在巴基斯坦西北的蒂默加拉醫院,度過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中國年。那天凌晨,他被一陣電話鈴聲喚醒。一名產婦子宮破裂出血,需緊急搶救。張定宇匆匆趕到手術室,做麻醉,穩定病人血液循環。不到30分鐘,一個男嬰呱呱墜地。緊接著,第二臺剖腹產病人轉到手術臺,張定宇緊急給產婦側臥位做腰麻。麻醉完成,快速輸液,20多分鐘,又一個新生命誕生。
2017年,張定宇同志隨武漢市衛健委赴外地出差,被專家發現腿有異樣。
2018年10月,張定宇被確診患有漸凍癥、雙腿日漸萎縮。
2019年11月,武漢市發生比較嚴重的流感,感染科病床已滿,在做好消殺工作后,結核科等其他科室馬上接收流感住院病人。這為疫情中的跨科室作戰打了“前站。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及頒獎詞篇四
張定宇:
現在回頭去看去年,壯烈但是也很平常,它就是我們的一個工作,它是你應盡的這份職責。
步履蹣跚與時間賽跑
只想為患者多贏一秒
身患絕癥與新冠周旋
顧不上親人已經淪陷
這一戰 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間
那一晚 歌聲飄蕩在城市上空
我們用血肉筑成新的長城
——《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張定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及頒獎詞篇五
爛漫的山花中,我們發現你。自然擊你以風雪,你報之以歌唱。命運置你于危崖,你饋人間以芬芳。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張桂梅,女,滿族,中共黨員,1957年6月生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原籍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1975年12月參加工作,199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義務兼任),麗江華坪桂梅助學會會長。
20xx年,在云南兒童之家工作的張桂梅看到了很多農村貧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徹底解決山區貧困問題。她四處奔波籌集資金,努力了五年也才籌集到1萬元。經多方努力,20xx年,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成立,這是全國唯一一所免費女高,專門供貧困家庭的女孩讀書。建校12年來,已有1804名大山里的女孩從這里走進大學完成學業,在各行各業做貢獻。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及頒獎詞篇六
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楊振寧先生是跨世紀的偉大物理學家,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里程碑性貢獻。他心系祖國科教事業,為國家的科技發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推動了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的成立。
站在科學和傳統的交叉點上,驚才絕艷。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的人不多。你奉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
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烏龍鎮坪子村村民。榮獲云南省道德模范稱號,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張順東和妻子李國秀身殘志堅、自立自強,用奮斗創造幸福生活,照顧年邁老人、撫養年幼孩子以及失去雙親的2個侄女,書寫了“踏出脫貧路、撐起半邊天”的感人故事。
山對山來崖對崖,
日子好比江中排,
毛竹天生筋骨硬,
順風順水出山來。
李家大姐人才好,
張家大哥看上她。
沒腳走出致富路,
無手繡出幸?;ā?/p>
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男子60米、10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
“中國飛人,亞洲之光”。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中,蘇炳添跑出9秒83,以半決賽第一的成績闖入決賽并打破亞洲紀錄,成為中國首位闖入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運動員。決賽場上,蘇炳添是一排黑人中間唯一的黃種人,他再次打開10秒大關,以9秒98的成績獲得第六名。
世界屏住了呼吸
9秒83
沖出亞洲的速度
你超越傷病和年齡,超越了自己
你奔跑的背后,有強大的祖國
88歲,長津湖戰役幸存者,曾榮獲“時代楷?!薄叭嗣窨!狈Q號。
14歲參軍,先后10次負傷,3次立功。在朝鮮戰場上,他所在連隊當時與敵軍在零下30多度的惡劣天氣里血戰了三天三夜,最終僅有他一人生還,但他身負重傷,昏迷93天,先后經歷47次手術后,被截去四肢,沒了左眼,右眼視力僅剩0.3。新中國成立后,朱彥夫主動放棄榮軍療養院的優厚待遇回鄉,用25年時間帶領鄉親治山治水,改變了家鄉貧窮落后的面貌。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
士兵,于你不只是經歷
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
也沒有向困苦低頭
與自己抗爭
向貧窮宣戰
一直在戰斗,一生都在堅守
91歲,飛機空氣動力學家,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顧誦芬生于書香門第,7歲時在北平時,目睹日軍轟炸城市,立志投身航空事業報國。自1956年起,顧誦芬先后參與、主持我國第一款自主設計的噴氣式機型的氣動布局和全機的設計,并創造性解決了大超音速飛行的飛機方向安定性問題和跨音速的飛機抖振問題。顧誦芬的工作經歷與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軌跡完全重合。他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構建起現代航空產業體系的過程。
像靜水深流,
靜水里涌動報國的火,
似大象無形,
無形中深藏著強國夢。
心無旁騖,
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
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陳貝兒,40歲,香港出生,在傳媒行業工作近 20年。2021年初,無線電視策劃制作12集脫貧攻堅主題紀錄片《無窮之路》,陳貝兒和拍攝團隊赴貴州、四川、云南、廣西、寧夏、海南等六個省(區)實地拍攝采訪。
在歷時三個月的拍攝時間中,陳貝兒和拍攝團隊跨越14個曾經處于深度貧困的地區,“沉浸式”體驗當地居民生活,節目體現了國家扶貧工作為當地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深刻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拉近了內地和香港同胞的心靈距離,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注入了更強信心和動力。
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
讓雙腳沾滿泥土。
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
用鋼梯超越了懷疑。
一條無窮之路,
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
你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86歲,塔吉克族,從事高原醫學研究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曾榮獲“71勛章”。
吳天一院士投身高原醫學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的國際標準,開創“藏族適應生理學”研究,診療救治了藏族群眾上萬人。在青藏鐵路建設期間,吳天一院士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創造了鐵路建設工人無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跡。如今80多歲的吳天一院士仍然堅守在青藏高原之上,守護著高原人民的健康。
喝一口燒不開的水,咽一口化不開的糌粑,
封存舍不下的親情,是因為心里有放不下的夢。
缺氧氣,不缺志氣!海拔高,目標更高。
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條路,開辟了一條路。
女,瑤族,清華大學生物信息學博士研究生。
半歲時,江夢南因用藥物失聰,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從字、詞到日常用語,她對著鏡子學口型、摸著父母喉嚨學發音,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從小到大,憑借優秀的學習成績,她成為家鄉小鎮上近年來唯一考上重點大學,最終到清華念博士的學生。
按照計劃,江夢南將于明年博士研究生畢業,她就讀生物信息學專業,江夢南的目標始終是明確的,那就是解決生命健康的難題。
你覺得,你和我們一樣,
我們覺得,
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尋常。
從無聲里突圍,
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
新時代里,你有更堅定的方向。
先飛的鳥,一定想飛得更遠。
遲開的你,也鮮花般怒放。
已故科學家(享年96歲),革命英烈彭湃之子,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被追授為“時代楷?!?。
彭士祿是我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上世紀50年代,他隱姓埋名投身核潛艇研制事業,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研制作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后,他負責引進大亞灣核電站,組織自主設計建造秦山核電站二期,引領我國核事業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
歷經磨難,初心不改。
在深山中傾聽,于花甲年重啟。
兩代人為理想澎湃,
一輩子為國家深潛。
你,如同你的作品,
無聲無息,但蘊含巨大的威力。
2020年12月17日凌晨,一顆明亮的“流星”劃過夜空,這是剛剛從38萬公里外的月球帶回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返回器。1時59分,嫦娥五號帶著1731克月球樣品順利返回地球,中國人終于實現了千百年來“上九天攬月”的夢想。
至此,中國探月工程實現“六戰六捷”,“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圓滿收官。
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實現了我國首次地外行星著陸。5月22日,祝融號火星車駛上火星表面,留下了中國人在火星上的第一條印記。
發射 入軌 著陸
九天探夢一氣呵成
追趕 并跑 領跑
五十年差距一載跨越
環宇問天 探月逐夢
五星紅旗一次次閃耀太空
中國航天必將行穩致遠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及頒獎詞篇七
滴答,滴答,中國在等待你的回答。你的夜晚更長,你的星星更多,你把時間無限細分,你讓速度不斷壓縮。三年一騰飛,十年一跨越。當第五十五顆吉星升上太空,北斗,照亮中國人的夢。
謝軍,1959年出生,山西臨汾人,中共黨員,研究員。1982年畢業于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電子技術系雷達專業,獲學士學位;1987年畢業于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通信與電子系統專業,獲碩士學位。歷任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4所副所長、所長,北斗二號導航衛星總設計師?,F任北斗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北斗三號導航衛星首席總設計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
謝軍與北斗的故事很早就開始了。1982年,謝軍大學畢業后即投身航天工業,參與了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風云二號氣象衛星、海洋二號衛星等國家重大航天工程,并用了3年多的時間,讓北斗衛星用上了自主研制的精準的原子鐘。20xx年,謝軍擔任北斗二號導航衛星總設計師。
20xx年6月,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后一顆衛星發射成功,這代表著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斗三號衛星研制中,謝軍團隊創造性地實現了衛星批量化生產,僅用1年零14天將19顆導航衛星送入太空,創造了航天發射史的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