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課堂天宮課堂篇一
1、知識目標:
(1)了解文章敘述、議論、抒情與描寫有機融合的表現手法。
(2) 了解中國人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的不懈努力。
(3) 學會找關鍵詞關鍵句子和段落抓有效信息。
2、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心。
1、了解文章敘述、議論、抒情與描寫有機融合的表現手法。
2、學會找關鍵詞關鍵句子和段落抓有效信息。
多媒體教學法、自主學習法、問題探究法、提問法。
(一)導入
圖片提問,神舟飛船的情況(學生自己介紹)。
(二)字詞闖關(給加橫線的字詞注音)。
(三)自讀課文,分析課文
1、結構分析:
主體:(4~26)飛天航程。
結語:(27~30)迎來了飛天夢圓的時刻。
2、怎樣理解標題的含義?
可以認為是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中國的.航天夢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終于取得了成功,也喻指這一航程。
3、自讀課文,整體感知,作者表達的是怎樣的情感?
自豪、贊美。
4、本文導語部分有什么特色?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是描述,也是評論。既有對飛船升空的情景精細描繪,又有對這壯舉的評論。生動感人,有情感。
5、中國實現飛天夢的歷程中,有哪幾個關鍵性的事件?
(1)1958年,毛澤東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指示。
(2)1960年中國第一枚火箭成功發射。
(3)1970年中國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天空。
(4)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
(5)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久經考驗。
(6)“神舟”系列飛船的成功發射。
6、中國人飛天航程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1)首先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運載火箭。
(2)安全返回技術。
(3)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統為太空中的航天員提供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
(四)理文章線索
文章用倒敘手法寫出了“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然后按照是時間的順序回顧了中國飛向太空的歷程,最后落筆到“神舟”五號的研制、發射上,首尾照應,重點突出。
(五)寫作特點
1、以倒敘為主要敘事結構。以時間為順序,脈絡清晰,首尾呼應,這是本文寫法上最顯著的特點。
2、語言凝練,具體生動。
(六)作業布置
編寫中國航天大事紀(世界航天大事紀做參考)。
語文課堂天宮課堂篇二
1、認識本課14個生字,會寫“比、咱、斤、答、阿、之、拾、灰”8個字。掌握“比”的筆順。
2、積累詞語,結合上下文了解詞語的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復述故事。
4、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感受阿凡提的聰明才智,試著提出問題,培養想象力。
1、識記本課漢字。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詞語,體會阿凡提的聰慧。
1、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識記漢字。
2、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大家認識這個人嗎?貼“阿”和“提”字卡。
二、聽讀課文
1、聽錄音
3、師領讀,生跟讀。
4、討論:大力士那么高大有力,為什么連一塊手帕都扔不過城呢?
1、自由讀課文,圈畫生字。
2、小組認讀,識記。
3、交流。
阿:左右結構,左邊是個雙耳刀,右邊是一個可字。
比:注意這個字的筆順。、
4、認讀要求會認的字。
5、指導書寫。
四、游戲活動
1、可請學生到前邊當小老師,領大家讀生字。
2、游戲:找朋友。
3、比一比,誰的字寫得好。
五、課后作業
把阿凡提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認讀生字卡片。
二、指導書寫
咱、答、之、拾、灰
三、完成課后練習。
1、“讀一讀”,要讀準要求會寫的字的讀音。聽寫。
2、“填一填”,考查學生生字的運用能力。
四、活動
1、讀詞語。
2、游戲“送桃子”
(1)自讀句子:不認識的字詞問問同桌。
(2)同桌商量括號里填什么。
(3)送桃子真空:注意引導“答”字的收寫。
3、討論“生活的智慧”。
多媒體實物投影出示討論畫面。
此活動可以結合教學實際過程來完成。
五、作業
1、書寫生字。
2、找找阿凡提的其他故事,選其中一個自己練習講故事
語文課堂天宮課堂篇三
課堂練習設計前,應對本課知識的重難點、練習的目的做到心中有數,只有這樣,設計練習時才能突出本課重點內容,達到訓練的目的。否則,只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達不到鞏固新知識要求。如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桂林山水》一課,它的重點是課文順序和課文是寫了哪幾個地方。因此,課堂練習設計不能離開這個重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練習的設計要具有趣味性,題目要新穎,形式要活潑,才能激發學生興趣,提高練習效果。具體設計怎樣的題型練習,應根據課文的重點來確定,力求做到題目新穎,具有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課堂練習效果。切忌千篇一律,枯燥無味。教師要勇于打破傳統作業單一、機械枯燥乏味的練習形式,使作業形式不拘于寫,而是聽、說、讀、寫有機融合,將演、評、畫、游戲、參觀。訪問等形式與聽、說、讀、寫巧妙結合,從而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使其主動練習。
一堂課的`容量是有限的,既要傳授新知識,又要進行鞏固練習。為此,對課堂練習的難易程度和練習的份量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果是題目過難過多,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不了練習,勢必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時間、教學效果;如果題目較淺,份量又少,學生三五分鐘,三言兩語就完成的練習,又起不到鞏固新知識的目的。與此同時,每個學生的智力發展和認知水平也是不相同的。因此,課堂練習的設計難度要適當,練習要適量,特別是能分不同層次,真正落實新課標“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目標,做到“簡單而有內涵”。
語文課堂天宮課堂篇四
1、通過自學,掌握“掩耳盜鐘”這則寓言中的生字、新詞。
2、結合插圖、動畫理解本文意思,懂得這則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并用這個詞造一個句子。
4、誦讀這則寓言。
理解這則寓言的內容和寓意。
能用“掩耳盜鈴”造句。
圖片、小黑板
教學時數
教學過程
二、揭示課題、解題
1、聽故事
猜猜故事的結尾,來給這個故事取這個名字:掩耳盜鐘(板書),讀題。說說“掩”“盜”的意思,做做“掩”的動作――捂。連起來說一下這個詞的意思。
2、過渡:我們的課本把這個有趣的故事完整講述出來了,我們來走進這個故事。
1、出示自學要求:
(1)借助拼單把課文讀通順。
(2)把本課的生字、新詞在課文中畫出來讀幾遍。
(3)再讀課文,畫出不明白的詞語、句子。
(4)熟練地誦讀課文。
2、學生自學。
3、檢查自學情況。
(1)讀帶生字的詞語卡片,糾正讀音。
4、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分小組討論: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經過和結果怎么樣?指名說一說,討論結果。
3、重點理解課內容和寓意。
(1)理解字的含義:掩――捂,盜――偷、竊,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兒,聞――聽。
(2)在書上畫出“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u然有音”,齊讀。
(3)那個人明明知道用槌兒打鐘的后果,沒有就此打消念頭,而是想出了一個辦法。
(5)那個人一開始就“明明知道”砸鐘的后果,為了達到目的,他想出了一個自認為很好的辦法。可事實證明,他只是“自作聰明”,他的做法在別人看來是“十分愚蠢的”。(板書:自作聰明,十分愚蠢)(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無法把別人的耳朵也捂住)
(6)誰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則小故事。
(7)指導朗讀。
①指名讀課文,注意讀出自作聰明的語氣。
②齊讀全文,注意誦讀時要把盜鐘人自作聰明的愚蠢表現出來。
1、出示思考題:
(1)掩耳盜鐘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應該從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訓?
(3)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
學生分組討論后,指名回答。
2、提示寓言《掩耳盜盜鐘》與“掩耳盜鈴”的關系。同桌總結,用自己的話說說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
3、組織學生表演課本劇《掩耳盜鐘》。
4、總結擴展。
想一想,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掩耳盜鐘”的事?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感想,學生討論后自由發言。
1、小黑板:選擇成語填空
掩耳盜鈴亡羊補牢揠苗助長
現在許多家長望子成龍,不顧孩子實際,讓孩子學這學那,這真是()!
我發現了自己的錯誤,趕緊改正,還算()吧!
有的同學做練習冊上的題目,照抄后面的答案,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2、你喜歡讀寓言嗎?還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從哪兒知道的?
3、選擇作業:
①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②找幾個小伙伴,把這個故事演給別人看;
③把你課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④用“掩耳盜鈴”說一句話并背誦這則寓言。
板書計劃:
掩耳盜鐘
↓
自作聰明
十分愚蠢
《畫蛇添足》教學設計
1、學習《畫蛇添足》,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悟寓言背后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讀懂《畫蛇添足》這篇文章。
感悟寓言中所蘊含的道理。
1、幻燈片
2、古箏樂曲
3、小黑板
一、激趣,引入新課
昨天,我們學了一篇文言文《掩耳盜鈴》。從中我們明白了文言文讀著讓人覺得拗口、別扭,甚至有點難理解,但是同學們只要認真,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學會。在這里我想問大家:“你們有不有信心?”(生答:“有!”)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則新的寓言《畫蛇添足》。
(一)、出示幻燈片,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二)、學生自由讀文,老師指導。
1、學生自己讀。
2、教師出示下列生字詞,指名讀一讀。(用小黑板出示)
祠者賜舍人卮酒相謂遂
3、指名讀課文,集體評議。
4、教師范讀,學生傾聽。
5、學生齊讀。(播放古箏樂曲)
(三)、小組合作探究,感悟道理。
1、教師導:其實文言文光會讀還不行,我們還要讀懂它。而讀懂文言文關鍵是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那么怎樣去理解文言文的語句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句。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用小黑板出示)
2、那么“祠者”、“舍人”、“卮酒”分別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釋)
3、教師小結:不錯,對于不了解的.字詞,我們可以看看注釋,它能幫助我們讀懂文言文。你再根據注釋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4、教師:現在,就請同學們結合注釋,自學文言文后面的句子。學習的時候以小組為單位合作進行。
5、反饋:說說文言文的大意。
6、課堂比賽: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的主要內容。
8、指名說一說:從這個人身上,你們得到了什么啟發?
(四)、拓展延伸,警醒學生。
2、小結:是呀,這個寓言說明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當。
今天,我們從這個文言文中不但獲得了快樂,而且還懂得了為人處事的道理,希望大家以后多讀讀寓言故事。最后我建議大家以后要多讀書,讀好書,你一定能在知識的海洋中有更多收獲!
背誦這則寓言。
板書設計
先畫完蛇有酒喝
畫完蛇后又畫腳沒酒喝
道理:這則寓言告訴了我們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當的道理。
語文課堂天宮課堂篇五
1.了解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2.朗誦文言課文。
3.積累文言詞匯。
4.理解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性活用等古漢語現象。
5.理解句意、文意。
第一課時
一、三分鐘演講,創設情境
要求學生講一則狼的故事
教師講解,狼可怕嗎,表面上看,狼兇惡、狡詐,貪婪,但狼卻沒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人只要動腦筋就一定會戰勝像狼一樣的惡人,下面就看《狼》這篇課文是怎么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簡介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據說,蒲松齡在創作《聊齋志異》時,文思枯竭,難以下筆。他知道自己缺乏寫作素材,便變賣家產,在路口擺下席子,煮綠豆湯、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講一則故事。之后,他把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寫成小說。
1.檢查學生預習朗讀情況:
抽查三個朗讀,后學生評價
2.教師作較高水平的示范朗讀。
3.學生們自由高聲誦讀一次
4.抽查三個朗讀,與剛才對比。
四、疏通字詞句篇的意思
1.教師投影下列問題學生合作解決:
一詞多義:
2.講解詞性活用
洞:名詞用為動詞,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詞用作狀語,從隧道。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其一犬坐于前。
3.講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4.學生自己試疏通課文,有不明白的提出來,由明白的學生或老師解決
5.抽查四人分段譯課文。學生評價后教師糾正。
五、大意理解:
請學生談談初學課文對狼的本性的認識和屠戶的勝利說明了什么問題。
六、練習背誦
分段,抓住屠戶與狼斗爭的過程由事情發展的先后結合關鍵詞的方法練習背誦,自己先背,教師再組織男女生分別背最后齊背。
七、教師小結:
1.虛詞的用法:
(1)之
代詞,它,指狼又數刀斃之助詞,的,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助詞,調整音節,不譯,久之助詞,位于主謂之間,不譯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2)以
介詞,把投以骨介詞,用以刀劈狼首
連詞,來意將遂人以攻其后也連詞,用來蓋以誘敵
(3)“其”的含義
①恐前后受其敵。(指狼)②場主積薪其中。(指打麥場)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戶)③屠自后斷其股。(指狼)
第二課時
一、三分鐘演講
二、導入
老師講述另一則狼的故事,(見課后)讓學生對比,創設情境。
三、分析課文
1.獨立思考: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故事情節,歸納第一至四段的意思。
提問后交流評價歸納:
(l)開端:遇狼。(2)發展:俱狼、御狼。(3)高潮和結局:殺狼。
2.獨立思考:課文中哪些語句寫出狼的什么本性?
提問后歸納:
(1)貪婪兇惡:綴行甚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后狠止而前狼又至;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2)狡詐陰險: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
交流后歸納:
(l)心理描寫
懼――投骨避狼。/大窘――骨盡狼仍從。/恐――前后受其敵。/悟――刀劈兩狼。
一開始,屠戶采用“投骨”之法,試圖擺脫狼的跟從,說明他對狼的貪婪兇惡的本性缺乏認識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協退讓,結果失敗。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兩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敵”。發現麥場積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擔持刀”,搶占有利地形保護自己。后來“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時機,當機立斷,奮起殺狼。由被動轉為主動。他警惕性高,又轉視積薪后,殺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這才悟出狼的狡詐陰險。
(2)動作描寫
“投以骨”“復投之”寫屠戶試圖投骨避狼,結果無效。
“顧”“奔”“倚”“弛”“持”五個動詞,寫屠戶迅速搶占有利的地形,保衛自己,準備反擊。
“暴起”“劈”“斃”寫屠戶趁一狼徑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時機,當機立斷,奮起殺狼,取得勝利。
“轉視”“斷”“斃”等動詞寫屠戶高度警惕,果斷出擊,再獲全勝。
這些動詞寫出了屠戶有勇有謀,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
4.自由發言:文章結尾一段的議論有什么作用?
歸納:文章結尾的議論,是作者對所寫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對狼的可悲下場的嘲諷,也是對屠戶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的贊揚。狼雖然貪婪兇惡,狡詐陰險,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終究難逃滅亡的命運。結尾的議論畫龍點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題。
5.片斷寫作練習:《狼》一文給我們什么啟示?(100字左右,抽查三人)
要點: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協退讓,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這樣才能取得勝利。
四、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