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感悟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感悟,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感悟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心得感悟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法官工作心得感悟篇一
法官工作心得:感悟忠誠寫下這個題目,感到百感交集,二十多年的法官生涯,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就是做為一個法官,當然要在司法實踐中“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但其中的內涵,復雜,又遠遠不是這兩句話能概括了的---法官是司法審判的實踐者,擔當著斷案止爭的重職,是解決社會矛盾的最后屏障。
法官是個人良知和法律信念的代表者。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法官應該有一種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對祖國、對社會、對法律都要有絕對的忠誠。法官要與時俱進,尊崇和信仰法律,把審判事業作為自己一生的精神追求和心靈歸屬。在司法實踐中實現對人格的自我超越,讓這種自我超越與法官的職業生命相伴相長,與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相伴相生,最終把法官的美德衍化成一種“辨法析理,勝敗皆服”的人性化司法理念。
身為法官,要播種法律、溝通情感、約束欲望、規范行為。做好這些,個人的良好品行,操守,是第一要素。只有心靈潔凈,才能公正執法,這是做好法官工作的第一要素。自己都不能尊重法律,做一個有操守的人,怎么能勝任法官的工作?
同時,任何煩躁失度都是司法審判的大忌。“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法官要用絕對的冷靜和適度的沉默詮釋法律,讓法律在冷靜和沉默中生根發芽而成為公眾意識。法官的冷靜是一種超人的智慧,是一種自信的風度,是一種為人厚重的美德。面對繁亂的紛爭,面對社會的壓力,面對神圣的法律,冷靜的沉默是對個案深層次的理性思考。是法官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
培根說過:“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只是冒犯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法官關注公平與正義,像天平杠桿的支點,一手托兩家,支撐著這頭和那頭,居中調停。法官在庭審中應表現出的是對雙方當事人人格的尊重,對訴訟各方訴之法律無奈的理解,要以公正的裁判來弘揚美德、匡扶正義。
公正是法官的道德底線,良知是社會對法官的基本要求。法官應宅心仁厚,用審慎的態度看待自己手中的自由裁量權,用法律去平衡社會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穩定公共秩序。
法官應該使司法為民的宗旨在親民愛民便民中找到注腳,把法律適用的教化功能和懲治功能有機地糅合在一起,讓法律文書具有一種生命的張力。
總之,我的感悟是如下:
作為紀檢監察干部,要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首先必須做到忠誠,始終堅持對黨忠誠、對組織忠誠、對人民忠誠、對紀檢監察事業忠誠,始終把忠誠寫在人生信念的旗幟上,融入肩負的反腐倡廉使命中。
忠誠,是一種職業道德,更是一種高尚品格。東漢著名學者馬融說過,“天下至德,莫大乎忠。”他認為,忠誠是天底下最高尚的道德,是人性中最光輝的方面。我們黨選拔任用干部的標準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這個德,是黨性,也是忠誠。忠誠的品格,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養成的;忠誠的養成,不是一勞永逸的,而是日積月累的。如何信仰忠誠、堅守忠誠?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以信念鑄造忠誠。信念是人生的“總開關”支配著人的一切行動。一些領導干部之所以違背入黨誓詞,體育活動受賄,腐化墮落,最終走向犯罪的深淵,根本原因在于放松了主觀世界的.改造,在理想信念上出了問題。堅定信念,一要加強學習。“欲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求流之遠者,必浚其源。”離開了學習,理論學習將難以提高,思想境界將難以提升,忠誠可靠更無從談起。要堅持把學習放在首位,做到學以增智、學以養德。在加強業務知識學習的同時,切實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堅持用科學理論體系武裝頭腦,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念和方法分析問題、指導工作。二是講政治。政治立場堅定,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頭腦,在關鍵時刻不迷失方向。要嚴格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時刻胸懷全局,自覺維護全局,三要嚴守紀律。黨的紀律是黨意志的集中體現。紀檢監察干部作為維護黨的紀律的忠誠衛士,必須帶頭守紀、做好表率、接受監督。要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和群眾工作紀律,嚴格遵守辦案紀律,自覺做到不自行其是、不口是心非、不陽奉陰違。
二、以激情成就事業。“一個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而首要的因素就是激情”。保持激情,一要勇于擔當,激情的源泉在于責任,反腐倡廉之路并非擔途,必然會經歷風雨、遭遇阻力。要強化“守土有責、履職盡責”意識,弘揚“事不避難、敢于擔當”精神,保持“善謀善為、親力親為”的活力,不回避問題,不上交矛盾,不推卸責任;堅決克服怕擔風險、明哲保身的庸俗習氣,堅決克服不顧大局只顧個人利益的狹隘思想,堅決克服被動應付、辦事拖拉的懶散作風。二要關于創新。激情的表現在于創新。只有為斷創新,事業才能向前推進。創新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做到“三破三”:破除得過且過的思想,樹立奮發有為的觀念;破除按部就班的思想,樹立敢為人先的觀念;破除小進則滿的思想,樹立永不停步的觀念。三要敢于碰硬。樹立懲治腐敗,是黨民所向、民心所盼、職責所系。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品格,更能檢驗出一個人忠誠。要堅持從嚴治黨方針,保持懲治腐敗的強勁勢頭,與腐敗分子作堅決斗爭。進一步拓展信訪渠道,創新辦案機制,不斷提高辦案實效。從群眾反映的強烈的突出問題入手,加大糾風治亂力度,維護群眾切身利益,以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三、以修身礪煉正氣。紀檢監察干部處于反腐敗斗爭的第一線,時刻面臨著誘惑與反誘惑、腐蝕與反腐蝕的的嚴峻考驗。一些腐敗分子為了逃避懲處,往往把紀檢監察干部作為拉攏的對象。因此紀檢監察干部要注重修身養性,礪煉浩然正氣。一要保持平常盡。()在物欲橫流、誘惑眾多的社會里,要正確看待自己,客觀評價自己,牢牢把握自己,絕不能因為個人的一些想法暫時得不到滿足,就怨天憂人、心態失衡。平常心來自于正確的比較。只有多想想組織的要求,比比自己的作為;多想想群眾的期待,比比自己的貢獻;多想想他人的優點,比比自己的差距,才能平衡心態,找準定位,堅守忠誠。二要保持敬畏心。“心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不出大格。”只有對人民群眾有所敬畏,才能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只有對黨和人民的事業有所敬畏,才能在干工作時做到盡心盡力、盡職盡責。三要保持廉潔心。忠誠,除了要體現在激情干事中,還要表現在干凈干事上。任何一個人,不管其職務多高、能力多強、貢獻多大,如果不注意廉潔自律、潔身自好,就容易迷失方向、喪失忠誠、走向背叛,最終被人民釘在恥辱柱上。因此,紀檢監察干部一定要堅守精神家園,保持黨性純潔,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守得住底線,絕不能把黨性當兒戲、以原則做交易、拿權力謀私利。
法官工作心得感悟篇二
法官工作心得字
作為名好法官必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重就是要規范自己的言行,認清職務與責任,權力與義務,公仆與主人,做官與做人的關系,尊重自己的人格,特別要經受起金錢、權力、美色、利益的誘惑。自省就是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批評、自我監督、自我完善、自我改造的全過程。要以黨章和黨中央的要求為鏡,以反面教材為鏡、以歷史為鏡、以英雄人物為鏡,常思己短。要經常對自己的言行回頭看,常思己過,對自己的缺點、弱點要進行無情的剖析。自警就是自我警示、自我警惕、自我警覺、自我警醒。要常懷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常排非分之念,常修為官之德。自勵就是自強、自勉,自我進取。自勵的過程實際上是以堅強的毅力、意志、勇氣,不斷追求、探索、奮斗的過程。自勵要做到居官而不自高、得意而不忘形,受挫而不自棄,失意而不失志,始終保持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激勵自己,修正錯誤,堅持真理,探索不息,奮斗不止,有所作為。
公道、正派、善良是法官最基本的職業操守。只有公道才會居中裁判,不偏不倚;唯有正派才不會被金錢、關系、人情所囿;只有善良才能對弱勢群體產生強烈的同情,才會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他們。當然,只是公道、正派、善良,只能是合格的法官,不能稱得上優秀的法官,豐富的法律知識,嫻熟的審判技巧是成為名優秀法官的助推劑。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教授說過,中國是個鄉土社會。其實,更為準確的說法應該是鄉土社會與人情社會的結合。這特殊國情決定了在中國現代法治必須與鄉土社會、人情社會相結合。這就要求我們在執法辦案中不能機械地運用法律、不能就案辦案、不能為調解而調解,要想辦好件案件、使其達到案結事了的效果,必須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這就要求我們法官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學無止境、時不我待!
我的法官人生正在繼續,對法官這個職業充滿了無限的愛戀,面對法官這個職業,我愿奉獻生的流連。雖然我個人無法綻放耀眼的光芒,但如果每個法官都能真誠付出,求索精神上的質感,我深信:我們面對的將是不朽的春天。
通過學習模范法官的先進事跡,讓我更深入的.了解到了什么樣的法官才是老百姓最需要的,什么樣的法官才是敬業盡職的。對于我們新到法院工作的人員來說,要做到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向老同志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突破自己。有天,當我們在國徽下莊嚴宣誓的時候,我會滿懷激情地告訴自己:我是名法官,我要對祖國負責,我要對人民負責。
冰雪融化,初春的朝陽喚醒生命,切都有了激情,天使的眷顧,讓我們成為世上幸福的人,成為遼河人民法院大家庭中的成員。忘記了開始的模樣,只記得老同志們的熱情,法官職業的神圣,憲法法律的威嚴。天平擎起的是正義,國徽背后的是民生,我們心中涌的是熱血,拍案而起的不是那聲清脆,而是億萬人民群眾的心聲。很榮幸能有這樣的責任,更有勇氣去面對去擔當。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魔;錯并不決定人生,人生在手中把握;情并不是法外施恩,而是激勵我們前行的絲絲荊棘。我們就是那點點新生,依靠著集體的力量成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請相信我們,因為我們心中有輪出生的太陽。
到法院工作之初,被安排到派出法庭工作,當時還尚未結婚,對庭長分給我的離婚案件心有抵觸情緒,但還是接受了。這干就是十多年,回想這些年來處理的婚姻案件,沒有幾個是印象特別深刻的,但偶爾遇到離婚當事人向我訴說,經調解和好,現在家庭和睦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案件審理過程中的沖突和麻煩。不禁面帶微笑,原來法官也可以成為拯救愛情,重圓家庭的行家離手,可以讓愛情重新來過。
前些日子同學聚會,因工作繁忙忘了換下藍色的半袖襯衣,遭到同學的調侃:“怎么,這同學聚會還是法院要開庭了,正好我們有個經濟糾紛,這位法官來給我們處理下!”聽出來,同學的玩笑話,就假裝本正經的說:“我是個法官,職責就是隨時接受人民群眾的來訪,就地化解矛盾糾紛,這藍色的襯衫就是青天的顏色!”
對年邁的夫婦背起鋪蓋坐到法院門口,見人就說:法院判決不公,至今兒不養老沒地居住,天天睡在橋洞下邊。群眾怒視,領導譴責,信訪批件批又批。事實如何呢?贍養案件已經終結,房子、養老金及相應的生活資料都已執行完畢。由于其他子女的慫恿,還想從其次子手中再要回已贈與二十多年的房子,否則就四處散播謠言,給法院施加壓力······,不知法官所受的委屈向誰訴說!
經常聽到,年青的干警抱怨:這段時間,我們跑了不少路,作了不少工作,怎么不見案件有眉目,這到底怎么了?什么時候是個頭啊?遇到這些情況,我總是笑著說:不要著急,要有點耐心等待時機。旦時機出現,把握好就行了。看著他們不解的表情,好像回到了我剛進法院的時候,老庭長同樣的話也曾這樣對我說過。我笑了,笑的很開心!心想:小子,學著點,以后的路長著呢,心的慢慢淬煉,才能成熟!
法官工作心得感悟篇三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感悟“法官”》。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也許曾發生在你們的身邊或者身上的故事。
八年前,一個二十剛出頭的年輕姑娘,帶著對“法官”的朦朧認識,走進了鎮上的法庭,天天處理民事糾紛,每天面對吵吵嚷嚷、互不相讓的當事人,她覺得法官同心目中的“神圣、威嚴”相距甚遠,一天工作下來,除了煩,還是煩。自己累不說,還常常被當事人誤解、謾罵、甚至威脅,她曾多次委屈的對著家人哭過,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當初那么執著的選擇當法官是否錯了。真有點“少年不知愁滋味,而今識得愁滋味”的陣痛。
工作半年后的一天,她低頭打掃衛生,突然,聽到門口“撲通”一聲,只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大媽跪在了地上,她連忙扶起老人,這才看清楚了:這是前幾天剛執行完的一起贍養案的原告,莫不是又出什么問題了?她的心懸起來了。大媽流著淚,卻笑著開口:“姑娘,我今天是專程來謝謝您的!您也知道,我老伴重病在床一年多,可我那逆子又不用管不問……,這一年多來,為老伴的醫療費,我曾多次找過村委會,鎮法律服務所,可都拿我那兒子沒辦法。那天你不但為我主持了公道,還騎著單車,跑到我們家找我兒子、兒媳,一番苦口婆心的話,終于讓我兒子良心發現了姑娘,你為我們家跑了這么遠的路,花費了那么多的心血,我實在是不知道要用怎樣的方式謝您,所以只有給您跪下了。”
老人一番話,讓她徹夜失眠了。以前,她為尋找法官的價值而猶豫彷徨;今天,大媽的言行讓她豁然明白:老百姓不到萬不得己不會上法院,法官該做的就是用國家和人民賦予他們的職權,通過法律的利劍,憑著良心的尺子,給他們一個公正的答復。同時,她也感受到了老百姓對法官的尊敬、需要和信任,這些不正是法官的價值所在嗎!
真有點“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從此之后,她心平了,氣順了。在一次次的感動中,她己深深的悟出:“吵”,正是他們到法院的真正的原因,是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表現,一個好的法官,就是要能讓當事人從“吵”著進來到“笑”著出去。隨著自己一天天走向成熟,她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法官所肩負的神圣使命,關系到千萬個家庭的和諧、安寧與幸福。
都說法律是神圣的、法庭是莊嚴的,法官是鐵面無私的,這話一點不假。但是,要說法官是冷漠的、無情的,法律是“死”的,那就錯了。多年的工作已讓她明白,法官不是對法律條文進行機械的引用或簡單的傳教士般的說教,法官是用“心”在工作,用“情”在演繹法律。
記得有一次,她和庭長到看守所開庭審理一起離婚案,男方因涉嫌盜竊在押,女方因此提出離婚。開庭那天,到了看守所,女方和二個未成年的孩子一見男的,就一個勁的直哭。看到這樣的情景,她和庭長都意識到他們感情并未破裂,女方可能是一時想不開才提出離婚。于是他們決定先進行私下調解……一開始,女方態度堅決,一定要離婚。但他們沒有輕言放棄,而是曉之以禮、動之以情,花了兩個多小時,終于做通了女方的思想工作。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動情時”,此時這個堂堂七尺男兒早已哭成了淚人,他說:“法官大人,我不是人,我差點毀了我的家,如果法院判決離婚的話,我在獄中真的沒有什么盼頭了,是你們讓我的家又破鏡重圓。現在,我會如實交代罪刑,爭取好好改造的,謝謝了,太謝謝了!”之后,他們一家四口抱在一塊,哭成了一團。看到這種在電視里才會有的境頭,她和同事都不約而同的退了出來……其實,他們的眼里,也早已噙滿了欣慰的淚花。她對庭長感慨道:“一塊石頭的威力不足以掀起驚濤駭浪,一顆博大仁義的心卻能夠溫暖感化整個世界。法官也需要這樣一顆心”。于是,她又再一次明白,生動的法官守護著法律的寧靜,鮮活的事實,激發起了法律的靈性。身為法官,不能在乎收獲的大小,但決不能忽略耕耘的多少。
人民法官,起到的作用是:“保護人民、打擊犯罪、制裁違法、定紛止爭、化解矛盾”,這就是“司法為民”。青春的八年,她就是這樣,沿著法官之路一路走來,和共和國所有的法官一樣,清貧著、孤獨著、忙碌著、疲憊著、感動著,同時也收獲著--她已經懂得將忠誠鑄進莊嚴的國徽,用公正架起金色的天平;明察秋毫、去偽存真是法官的義務;懲惡揚善、匡扶正義是法官的使命;忠于法律、嚴肅執法是法官的天職;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是法官的赤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