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注冊會計師備考經驗 注冊會計師考過的經驗篇一
會計課程,首當其沖必須是張志鳳的基礎班,大家畢竟是大家,能把一些問題深入淺出的講解的很透徹。如果是會計一點都沒基礎的考生,建議看過會計從業考試的會計基礎再過來學cpa教材,不然連有借必有貸都不知道來學cpa會計肯定是非常吃力的。
再說一下學習的章節順序,課件是按照教材章節來講的,但是不一定好,因為有的考生聽到第二章金融資產,一般會蒙一下,覺得像是天書,等到了第四章長期股權投資了,聽起來會更加懷疑自己的智商是不是不夠用了,建議是第一上來跳著看,第二章可以啃下來,到第四章了,聽一部分感受下難度,聽不懂的就跳過吧,等過了第八章“資產減值”再回過頭來看第二章,或者學到后面24章企業合并再回頭來看長期股權投資。
會計學還是重在理解業務,而不是背分錄的。特別還是cpa會計教材里面寫的分錄比較少,例子比較多,有時候在生活中也可以用會計思維來想象一下日常生活,比如中華的郭建華老師說過一個例子,現在很多移動公司沖話費送自行車,那么對于這種贈送自行車的行為,是按照捆綁銷售分攤收入計算,還是作為銷售費用作為費用列支呢?取決于什么呢?其實要看公司的營業執照,經營范圍,是否包含銷售自行車這一項,如果有的話,可以作為收入分攤計算,沒有的話就作為銷售費用列支。很日常的業務,我們可以以一種會計思維來思考,這筆業務怎么做賬,為什么這么做。其實背分錄,不如背準則來的好。
見識過各種業務以后,其實有一些核心的東西是不變的,都是以其為準繩的,就是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實質重于形式、謹慎性、重要性等等,這個需要在實際操作中理解啦。
第一遍基礎班,我選擇張志鳳老師的,全聽。第二遍強化班我聽的是郭建華的,聽一些重要章節,不過14年強化班沒有他了,強化班只要在上面的“第二階段”聽一些不太明白的重要章節就行了,再全聽的話恐怕時間不夠用。最后“第三階段”加上張志鳳串講班沖刺下。
還有兩處“高冷”的知識我要提一下,比較難但不太考。第二章金融資產“貸款和應收款項、金融資產轉移”,第二十一章租賃“融資租賃對出租人的會計處理”,不妨直接跳過。
注冊會計師備考經驗 注冊會計師考過的經驗篇二
2016注冊會計師考生須知
違反注冊會計師法處罰暫行辦法
2016年注冊會計師考試難不難
2016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復習記憶法則
2016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備考復習四個步驟
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你知道多少
關于2016注冊會計師考試防范高科技作弊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