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曾說過:“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強調美育對于人格培養的重要性。下面是美德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作文立意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作文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作文 孔子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作文1
蔡元培說:“美育之目的在于陶冶活潑敏銳之性靈,養成高尚純潔之人格。”然而,網絡“污文化”在網絡媒體的推動下,可謂“甚囂塵上”,大有代替主流媒體的趨勢。這樣粗糙怪異的文化不斷刷新著國人對美的認知,沖擊著青少年尚不成熟的三觀,使得中華文化的美好高潔被侵染,讓人們不知“何為美”。故此,唯有加大美育的培養灌溉,才能成就個人之福,國家之幸。
加強美育培養是個人之福。人民日報發表時評,大聲疾呼:“美育是一種剛需,為美而獻身,比為面包而活著更加幸福。”擁有審美能力,就擁有了發現美的眼睛,就能夠善于在苦難的生活中找到美,從而制造美,然后讓自己即使在地獄中也能笑出聲來,在苦難中也能開出花來。正如上海市某兒童畫展,一個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個洞,引來了評審們的好奇,“這是不是一幅破損的作品?”小朋友說“這是進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同樣的破損,不同的角度得出不一樣的答案,哪種答案更讓人有幸福感?結果應該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見,倘若一個人的心靈和境界沒有受到美的熏陶和啟示,沒有保留住一片審美的心靈的凈土,任何美的種子播下,也不會生根發芽,也就不可能具備成就大學問和大事業的胸襟和氣象。因此,個人的成績系于美育培養之上。
加強美育培養是國家之福。中華傳統文化中,高山流水是伯牙子期的陽春白雪的音律之美;《蘭亭集序》是王羲之的精妙絕倫的書法之美;秦腔梆子是黃土地人民的下里巴人的獨特之美。美是一種享受,一種修行,雖說美的種類有千千萬萬,然美絕不能墮于低俗、下流,美決然不能成為惡俗文化的代名詞。“污”文化的流行,折射出的恰恰就是現如今美育培養的缺位,這些低俗的審美觀大行其道時,影響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品德修養,更會在向國外展示形象的時候,拉低國人的素質,抹黑大國形象。馮驥才的感嘆:“中華民族的審美,現在是低谷,充滿了亂象。”因此,對于美育的培養和灌溉,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唯有加強美育培養,才能使國家形象高大偉岸。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要加強美育培養,必須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做下去。美是一片沃土,只有勤加耕耘、施肥、澆水,才能使這片土壤更加肥沃,才能讓美育出更加高尚的品德修養,才能成就個人之福,才能撐起國家之幸。
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作文 孔子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作文2
教育本質與教育最高價值的美的教育具有教育的思想性、整體性與創造性。教育的核心問題就是培養人的主體能動性的問題,也就是培養人的自主性、能動性與創造性的問題。人類嘗試失敗與嘗試成功的教育經驗表明;只有以審美教育為中心的教育結構,才能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最大程度開發人的自主性、能動性與創造性。
美的教育是塑造人的靈魂的教育,美對人格結構的建構與智能結構的建構起定向、調節與整合作用,一個人的審美層次決定他的人格結構與智能結構及其創造性才能的發展水平。
美的教育是一種立足于培養人的審美鑒賞力的教育:美教會人們對待自己的民族文化,該發揚什么,該遺棄什么;教會人們對待世界文化,該拿來什么、該回避什么;教會人們在這個豐富多彩的價值世界里,如何學會選擇、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關心、學會生存、進而學會藝術化的生活。
美的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與價值觀的教育。情感是需求以及需求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主觀心理體驗,是人心理活動與行為實踐的動力系統,情感是一個有層次的動態結構,可分為本能情感、審美情感與理智情感。人的情感的發生與成長的過程是一個由本能情感到審美情感再到理智情感的建構過程。
審美情感是由人的審美需要通過心靈對客體的審美共鳴而產生的情感。
審美需要得到滿足而產生積極的審美情感體驗,如愉快感、優美感、崇高感等。
審美需要得到滿足而產生消極的情感體驗,如痛苦感、悲哀感、憤怒感等。
理智情感是人的認識與追求美、真、善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情感。
認識與追求美、真、善的需要得到滿足而產生積極的審美情感體驗,進而內化為積極的理智情感。如:認同感、求知欲、認識興趣、追求真理的情感、道德情感、利他主義的情感、愛的情感、創造情感、光榮感、責任感、自信感、積極的理想、希望、信念等。
認識與追求美、真、善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消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內化為消極的理智情感。如厭惡感、厭學感、冷漠感、缺德情感、逃避感、恨的情感、自卑感、消極的理想、希望、信念等。
本能情感是人與動物都共同擁有的低級情感,審美情感與理智情感是人所獨有的高級情感,而積極的審美情感則是走向積極的理智情感與積極的理智行動的動力基礎,總之,只有通過審美才能走向理智。
有了對情感結構的全面分析,升華了我們對情感的認識與把握,從而使我們能夠高瞻遠矚、堅定不移地更主動、更有效地利用情感教育來為提高教育質量與教育效益服務,以實現教育過程與教育效果的最優化。
情感是主體認識與行動的動力,主體的任何活動都伴隨著一定的情感,情感活動主導認識活動與實踐活動,情感活動的強弱,決定認識活動的深淺程度,決定實踐活動的方向與大小,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以美育為中心的教育結構,以審美情感教育入手,以美育美(美育)、以美助德(德育)、以美啟智(智育)、以美健體(體育)、以美促勞(勞育)來充滿美的活力最高層次地促進人格結構的建構與智能結構的建構及其創造性才能的開發,從而取得教育最大的育人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這就是通過審美價值來形成認識價值的教育原理。
美育、德育與宗教的最高價值就在于建立人類超越個人功利的崇高信仰。信仰就是在人們心靈深處產生的恒定不變的內心信念,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一種審美的價值判斷,是人生擺脫精神空虛、走向幸福生活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具有無限自我意識的有限自我對人生與宇宙的一種把握方式。共同的信仰則是民族、階級與社會群體相互聯系的紐帶和凝聚力。信仰是人類自我意識的產物,是伴隨意識覺醒和認識發展而出現的觀念形態,體現了人類對自我和環境的理解與直覺體驗,并影響和制約著人類的感情、意志和生活方式。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作文立意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作文范文】相關推薦文章:
體育興則國家興作文600字 體育興則國家興感悟作文【2篇】
詩和遠方高三作文800字 關于詩和遠方作文精選三篇
詩和遠方高三作文800字 詩和遠方高三作文優秀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