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端午的作文三年級篇一
2008年的鐘聲已經敲響,奧運也已離我們不遠了。每一個中國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動,默默的祝福奧運,為奧運加油。
也就是在今年,08奧運年,國家首次把五月初五的端午節設為法定節假日,這一定會讓濃濃的粽情飄得更遠,更久。
奶奶經常賣粽子回家給我們吃。可是在古時候,粽子只有在端午節時才“現身”。相傳,人們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如賽龍舟、插艾草、帶香囊……每個習俗后面都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
從以前的白米飯團粽子,到現在的肉粽、紅豆粽、牛肉粽等多種口味的粽子,人們已把粽子變得更加美味,現在也不僅僅是為了紀念屈原,更多的是美食的享受。
端午節來了,也說明奧運離我們更近。我想,今年的端午節一定會與往年不同,一定會更加熱鬧,更加有意義,或許就連粽子里,都充滿著奧運的味道,空氣中都飄著奧運的氣息,在這一刻,奧運就在你身邊!
一股熟悉的粽味飄了過來,不知不覺,耳邊又響起了那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的作文三年級篇二
今天放學一到家,就聞到一股清香,我尋思著,什么味道呀?這么香。
只見奶奶從廚房出來了,說:“真是小孩子不管大人事,再過幾天就到端午節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你不記得了嗎?吃粽子的那天”。我好像想起來了。
我跟奶奶說:“我做完作業,一起包粽子吧!”奶奶說:“好的,我來準備,你寫作業。”
一個小時的功夫,我的作業做好了,就等媽媽回來檢查了,奶奶也準備好新鮮的糯米,餡料和一盆剛買回來的粽葉。我跟奶奶邊包邊聊,在包的過程中我知道了很多有關端午的知識:比如每家門頭要懸掛艾葉和長蒲,目的是為了避邪。小寶寶們都會穿上長輩新做的老虎服,另外有的地方還會準備隆重的賽龍舟,熱鬧非凡。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這個端午節的由來,說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人們都說屈原是投江自殺的,人們為了紀念他,都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包粽子來到江邊,把包好的粽子扔到江里給屈原吃,端午節就這樣在民間盛傳開了。
說著說著,一籃子的粽子包好了,有很多種口味,有香腸的,有紅豆的,有葡萄干的,不能再說了,再說你的可水就下來了!
有時間的話,在端午節還沒來之前,先到我家來嘗嘗粽子吧!
端午的作文三年級篇三
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是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師人屈原的節日。不過,也有人說端午節是龍神的節日,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聽媽媽說,端午節的習俗都有“五”字有關。用紅、黃、白、藍、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雄黃河,無論在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還要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本月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師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蚊蝦蟹吃飽了,不再咬食屈原的遺體。
打掃房屋,用端這天正午的陽光曬蒜頭,曬艾草恐怕是蘇北一帶眾所用知的習俗啦不錯哦 不錯哦,媽媽說,那是為了驅蟲防病,吃了被正午的太陽曬過的蒜頭不宗鬧肚子疼。
海,端午節的習俗真是說也說不盡,這首兒歌對它做了一個總結,“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的作文三年級篇四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
這天,我和媽媽到街上去買菜,我聞到一股粽子香。回到家,我突然想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又有哪些風
俗?我便想去問媽媽,而媽媽卻說:“你自己去查書就知道了。”我心里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干就干。
我找到了百科全書,翻開它,它說:“端午節這天,人們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
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學者聞一多
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
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
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我看見香噴噴的粽子,情不自禁的唱著關于端午節的兒歌: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的作文三年級篇五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的民間的傳統節日,又能稱端陽節、重五節。端五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有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河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國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學都聞一多先生認為,端午節是有龍舟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端午節流行于漢、壯、布依、侗、土家、吃佬等民族地區。
關于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的作文三年級篇六
父母都來自蘇北農村,那里是大家的家鄉,每年陰歷5月初五的這一天,村莊里到處都飄散著粽子的香味——清香、醇香、濃香,不時還會傳來賣粽子的吆喝聲,那樣的悠長,那樣的親切,傳統佳節—端午節到來了。
端午節又稱“解粽節”,聽說是古時候大家吃“五香粽”時,有孩子子比較自家包的粽葉的長短,粽葉最長者為勝,所以目前才有了“解粽節”之稱。
每逢端午節回姥姥家,姥姥總會給我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個小饞貓飽飽口福。姥姥包的粽子可美味啦,有豆沙餡、香腸餡、大棗餡、白粽……我最喜歡吃的就是豆沙餡和白粽了,入口特別的香、特別的甜。有時嘴饞了,到路邊買一個吃,但卻沒姥姥包的吃后那樣唇齒留香……
除去粽子,穿新衣也是一大樂趣,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淋浴,再換上新衣,看上去格外清爽。
聽母親說,小時候家鄉看不到龍舟,不過孩子卻有其它的樂趣,舉辦砸蛋大賽。吃過粽子后,挑上一個大大的、尖尖的蛋用小線兜裝好,呼朋喚友,相互撞蛋,看哪個的不壞哪個就是“蛋王”,有些小調皮比賽時偷偷用手指摳被發現,“賴皮、賴皮”一堆小伙伴喊著、追著……高興極了。
有一首兒歌唱得好:5月五,是端午,插艾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每聽到這首兒歌,就會讓我想起家鄉的端午節,不由自主回味那又濃又醇的`棕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