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滿分作文800篇一
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生疏。那最初的每一份心情,雖已被歲月模糊了,卻仍然不能遺忘。仿若所有的喧囂都漸漸退去,耳畔突然間安靜下來,世界似乎沉入寂靜的海洋。
記憶中的過去,好像呼嘯而過的時間列車突然不再前進,一點一點的倒退回來,我陷入了無盡思量......同學們一張張年輕時的笑臉,又出現在眼前:坐在同一教室,聆聽老師無倦無悔的教導,全神貫注、天真無邪的臉龐。那從低矮窗子透射進來的一絲暖陽,映紅我們幼稚的臉。那掛得低矮的班級門牌,迎風不停的搖晃。那第一次跨過校門口,充滿著欣喜和期待的腳步,清晰的浮現在眼旁,
承載著我們汗和淚的土操場,依舊浪漫寬廣。落了塵的試卷,有我們無窮的遐想。語文老師那一行行整齊的板書字跡,在我的腦海中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對我以后的工作以及字體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響。
我忍不住回想,那最初簡簡單單的時光,高聲大笑的同學們,陽光在每個人身上流轉,一如濃蔭間透過耀眼的光芒。想想曾經走過的路,想想自己的成長,想想從尷尬到從容的微笑,永保存在我的記憶中回蕩。思念起那段曾經的清澈時光,回頭看看,仿佛一切就在眼前,仿佛一切還在昨天,仿佛一切仍未走遠,還在回頭張望。中考過后,同學們嘴角上掛著自豪,轉身離開校園,遠去的背影,是那么悠揚。那個時候,世界觀即將形成的階段,種下夢的種子,激情四射,漫天飛揚。盡管它已被歲月的風吹得不成樣,但我們那時有過信念,有過堅持,有過追求,有過收獲。有過成長,
時間不會為誰停留,這些已經成了釋然地過往。每個人的坐標都有定位,繁華落盡,青春散場。你有你的浪跡天涯,我有我的四海漂泊,我們都有各自的方向。能再想一想曾經與你同行的伙伴,感謝他們曾帶給自己的溫暖、幫助或悲傷。經年之后,它早已成為珍藏。
將已逝去的美好歲月永記心里。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總有一天,夢想會面目全非,然后我們會開始懷念那段有夢的時光。會想起曾經無比企及未來的初中歲月,懷念那終究再也無法返回的過往。如果真的有時間機器,我不敢保證我會不會選擇回到從前,也許遺憾也是一種風景,不能改變的事也是一種經歷,過去的美好只能在心中閃爍光亮。
現在又是畢業季,又是一年端陽。百感交集,止不住對美好往事的種種遐想······
滿分作文800篇二
有朋友在我的文集里溜達了一圈后,老問我散文怎么寫,讓我指點迷津。(不敢!汗,真的汗顏。)不過,聽多了名家的論述,也看了不少名家的散文,漸漸悟出了一點“門道”。下面說說自己的一些感受。愿朋友們看過后,能有些收獲。但也不必太認真,一笑而過最好。因為,太認真了也會貽誤自己的!權當消遣了一下,開心了一回。
——題記
寫散文,其實我們不必有過多的顧慮,不必給自己設置要達到多高的目標,我們都是業余級新手。寫寫自己熟悉的事物或人物,寫寫自己對這些事物或人物的感受及看法,時常練練筆,熟能生巧。世上沒有那么多的完美,只要我們寫出自己內心世界的真實感受就可以了,因為散文講究真實性。
散文的“真實”是無容置疑的,但也常常被人誤解。這里的“真實”,可以是廣義上的真實,也可以是狹義上的真實。“真實”是散文的靈魂。“真實”,可以是對某事、某物、某人,所抒發的情感是否“真實”,而不是狹義上的要求作者必須是參與了某事、某物,而身在其中就是“真實”!你就是實際參與了某事、某物,而身在其中,但你寫不出對某事、某物、某人的真實情感,寫出來的文章還是有不“真實”的感覺,因而也會落入不“真實”的俗套!真實就是,某事、某物、某人的事實真實,真實就是,對某事、某物、某人的情感的“真實”!真實,不是參與了就叫“真實”!
不說了,有點繞口令的感覺。只要記住“真實”是散文的靈魂就行了,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就行了。至于思想性、藝術性,那是對學者、大師、藝術家們的要求,我們還需不斷的勵練才行。那是后話。
散文就像一棵生長在西湖邊的柳樹,它在岸邊翩翩起舞,被風吹得阿娜多姿,自然而然的融入周邊的景色中,顯得十分和諧迷人;它在水中的倒影變換無窮,深深淺淺層次分明,與星星月亮相映成趣,自然天成。岸上的柳枝我們可以用手摸得到,水中的“柳枝”我們也應用心“摸”得到。這樣就有了“柳”的不同表現形式。
散文也一樣,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及方法。雖然各種表現形式的不同,但,我們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才能更好的表達出自己心中的感受。不管是岸邊的“柳”,還是水中的“柳”,怎么表達,怎樣描述,要看自己的文風。是工筆細描?還是素描淡雅?還要看這“柳”適合于素描,還是適合于工筆。自己的文筆特長是善于描寫岸邊的“柳”呢?還是善于描畫水中的“柳”呢?只有不斷的摸索實踐才能證實。老話說,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以前也愛寫詩填詞,在一些網站也被推紅加精置頂過。終有一天,覺得詩詞的格律韻律太苛刻了,太古板了,那些對仗要求必須工整,只能名詞對名詞,量詞對量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稍有差池就走樣了。有些字古今的發音也不同,意義也不同,解釋法也不同。如果按照詩詞的條條框框去做,很難完整準確的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也就不敢問津了。
但對詩詞的喜歡,還是十分偏好的。經常讀,經常看,我發現散文與詩詞也有共通之處,那就是都適合于吟詠和朗誦。所以,我就特別注意文章的詞語修練,注重它們的節律和韻味,盡量把對詩詞的理解體會,經過細心的揉和,再把它傾灑在散文中。為了能更好的適應朗讀,常常在這方面多下功夫。這樣讓文章讀起來有一些詩詞的韻味,而又不受詩詞格律韻律的約束;這樣讀起來,詩不像詩,詞不像詞,卻也朗朗上口。這就是我追求為什么文章要有韻味為好,因為文章是拿來讓人讀的嘛。
文字與圖畫不同:圖畫直觀,容易理解,文字要經過大腦思維后,才能轉換為畫面。這就要求我們充分發揮文字的可讀性和想象力,力求讓讀者有興趣讀下去,讀了第一句,還想再讀下一句,讀了一遍還想再讀一遍。怎樣才能留住讀者的眼睛不離開你的文章呢?留下一些懸念,留下一些想象的空間,才能抓住讀者的眼球,才能讓讀者有信心有耐心讀下去。這就要在文章的結構和語言詞匯上,多下一番功夫才行了。不要單純的同意一切樸實的語言都是對的,我們應當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
文無定法,語無定律,什么時候該用華麗的語言,什么時候該用撲實的語言,皆因作品的題材而定,千萬不要披著蓑衣,穿著草鞋去赴宴會,那樣會讓別人笑話的。但華麗艷美的語言詞匯用多了(也有顯擺文字功夫之嫌),讀者雖愛看,也容易引起衛道士的不滿與批評。打你一棍子,“辭藻華麗、詞語凄切、堆砌雕琢”,心中也不好受,我也遇到過這樣留言的尷尬。但文章的點擊率、收藏率、留評率都很高,心也就釋然了。
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因此,我一個月費了天大的勁也只能寫出一篇文章,頂多也就是兩篇。但我的草稿箱里會有五六篇達到發表水準的文稿,(只沒有達到我滿意的效果)七八篇半成品。這能說明我還不是那么懶惰哈。
我習慣于把文章寫好后放三五天再來修改,因為沖動時寫下的文字難免漏洞百出,發表后再來修改困難重重。或者在一個網站發表之后,根據文友們的點評或建議,再修改一下,再往其他網站投稿,直到滿意后,才往自己的博客和空間轉存,這樣就比較完美了。但是,這樣做,還是有一些遺憾。因為我的文章在朋友圈內被戲稱為大家都喜歡的“大眾情人”,常常被人抄襲剽竊、順手牽羊回家,他們發表的時間都比我博客和空間的時間還早,因而引起了一些誤會。但是,只要我亮出了首發網站的文章鏈接地址,一切誤都消除了。呵呵,只有時間這個東西,剽竊抄襲者們耿耿于懷,無法更改!呵呵,這是后話。
散文的寫法有很多,看那種方法適合自己,這才是最重要的。不要給自己加碼,不要寫那些自己都不熟悉的事物;不要天真到一夜之間就可以寫出驚天動地的文章來,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不要給自己提過高的要求,妄想自己的文章會有多高多深的思想性及藝術性,那是文藝理論家、文藝批評家們追求的。
寫散文要注重真實情感的抒發,只有感染了自己,才能感染別人,才能引起讀者心中的共鳴。有時候你會覺得說了真話會讓人難以接受,特別尷尬,但,也比用假話來吹噓“高大全”而心安。我們不需要天天都去描寫汪洋大海,一滴水,足以反映出大海的風貌!相信以平凡之心對待文字,說不定也會創造出奇跡!
俺自認為不善于與他人交流,總是躲在自己的窩邊張望這個世界,總認為躺在愛人的懷里才是最舒服的,總認為躺在窩里才是最安全的。所以我的散文題材都不高雅,在卿卿我我的吟嘆中,難登大雅之堂。雖然朋友們愛看,也不敢有絲毫的奢望。最喜歡的就是標題旁的那一串亙古不變的時間數字,唯有這樣,才能證明此文由我原創。以前也很反感甚至驚訝自己的文章被他人抄襲剽竊轉載分享,現在看看我的文章每篇都被抄襲剽竊轉載了,有些文章,單是題目在網上搜索就有五六頁之多,反倒覺得平淡了,因為被人喜歡也是一種幸福。
縱觀那些散文名家的優秀作品,仔細看看,慢慢思量,突然發現,其實,他們寫的都是自己的經歷及心路歷程!所以,只要你有一支生花的妙筆,從那些熟悉的事物中,細心觀察,仔細發掘,找到它們的閃光之處,寫出自己最真實的感受,讀者都會認可的!
我在一篇日記中講述過工匠與藝術家的關系:同樣是藝術品,工匠是模仿出來的,作品中沒有一點自己的靈感;藝術家是創新出來的,作品飽含了自己的辛酸與靈魂。因此,只有堅持原創,才是通往藝術家的道路。
我們都是業余級新手,在文學的道路上可能先天不足,營養不良。但,文學就是生活中的“生活”,藝術就是在生活中誕生和成長的。只要堅持努力,勤耕細作,書寫我們的美好“生活”,詠嘆我們的“真實”情感,你會在生活中藝術地成長,收獲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大師也應該是從新手開始的吧!?勤能補拙,道理一樣!
走過萬水千山,經過重重磨難,在不經意間悄然回頭:嘿嘿,說不定,你會發現,已有一些成績早已擺在那里了。
作為對朋友的回復,也許本文羅嗦了一點。因此,這篇文字,也只適合類似自己一樣的業余級新手看。各位行家高手,讓您見笑了!俺先在此抱拳問安了。
滿分作文800篇三
我很喜歡那樣一 個比喻:"人是能思考的葦草。"也許思考就是那個讓人可以凌駕于萬物之上的臺階。但也正是這思考的能力賦予了人類以思想,從而把人類置于了很多旭旭的境地,比如親情與真理。
我清楚地記得康德曾經說過:"有兩樣東西我越是思考就越感到無上敬畏之情: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這句鎊刻在人類思想史上的話語,也許很精當地為人類擺脫尷尬境地,提供了柳暗花明的一招堅持自然真理與思想的道德法則。也許這樣,人類才可以真正做一棵生長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葦草。
我相信人類在判斷認知事物的時候一定都會烙上思想感情的印跡,更何況是那樣一種與生俱來揮之不去的神圣感情。中國歷史長河中清風明月般的人物當然有,但是完全割裂親情毫無私念的例子又實在不算多。而我也許真的'不太主張做一個冷血無情的人,否則世界沒有了感情,也沒有了色彩。
我很喜歡魯迅,喜歡他那橫眉下的犀利思想。先生一定可以算是一個深刻的人。而先生客觀冷靜的觀點絕不是眾叛親離而來的,"無情末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這是先生的詩,而先生也是這樣做的。所以先生的面孔永遠是鮮活的,泛著血的殷紅。
世界失去了親情的牽絆將會變得多么蒼白,多么令人窒息。當然我們也很難接受一個親情泛濫的、失真與扭曲的世界。我相信人們可以找到一個折中的契合點,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極端。
去過草原的人一定會驚異于牧草的柔順和堅韌,人這棵可以思考的葦草也許也應該這樣遵循著自然與思想的雙重法則在風中生存。
柔情也許是一把雙刃劍,正負的功能淬于一身,但也許它更可以算是一把刻刀,在尊重真理的前提下刻出生活的特質與生命的特質:讓生命美麗而不輕佻,繁華而不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