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我國糧食安全的形勢和現狀論文篇一
世界節水日,也稱世界水日。是人類在20世紀末確定的又一個重要的節日。為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商業和農業對水資源的需求,聯合國長期以來致力于解決因水資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機。1977年召開的“聯合國水事會議”,向全世界發出嚴正警告:水不久將成為一個深刻的社會危機,繼石油危機之后的下一個危機便是水。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作出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
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水旱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受季風氣候和地形條件的影響,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全國大部分地區最大四個月的降雨量約占全年降雨總量的70%,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災。中國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長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積占全國國土總面積的64%,水資源量卻只占全國的19%,干旱缺水成為中國北方地區發展經濟的突出問題。自然災害,尤其是干旱,對中國的糧食生產造成較大影響。今年剛入春,云南就遭受了特大干旱,農作物受災面積達1251萬畝,水資源再次向我們敲響了警鐘。
小時候,看過中央電視臺的一則公益廣告,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廣告的大致內容就是:電視畫面上出現一個水龍頭,它正在艱難的往外滴著水,滴水的速度越來越慢,最后水枯竭了。最后在畫面上出現了一雙眼睛,從眼中流出一滴淚水。隨之出現的是這樣一句話:如果人類不珍惜水,那我們能看的的最后一滴水將是我們自己的眼淚!
我們更應該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珍貴的水資源。其實做法并不難,注重生產生活細節,從小事做起,真正把水當作掌上明珠。
對于個人而言,要做到控制水龍頭的流量,及時關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一水多用;不向河道、湖泊里扔垃圾,不亂扔廢舊電池,防止對自然水資源造成污染;外出時,自帶水杯或容量小的瓶裝水,減少對剩余瓶裝水的浪費等等。
對于企業而言,應該做到提高工業生產用水系統的利用效率,通過實行清潔生產戰略,改變生產工藝或采用節水以至不用水生產工藝,以及合理進行工業或生產布局,以減少工業生產對水的需求,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等等。
對于政府而言,大力支持節水型產業的發展,適當提高水價,呼吁廣大群眾節約用水,對污染水資源的行為嚴厲制裁,興修水利,發展節水農業等等已經越來越緊迫。
看似我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然而若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那么就會積少成多了。把這些節約出來的水用到農業生產上,那么糧食安全危機就會大大改善。
有朝一日,也許你會發現,其實天藍藍,水悠悠,微風蕩漾蝶雙舞,莊稼漢們站在地頭,望著這片黃澄澄像狗尾巴似的農田,心里就像釀了蜜一樣的甜。
最后,為大家推薦一句節約用水的名言警句:擁有時不知珍惜,失去時方覺可惜。——請珍惜每一滴水!
祝天天好心情!
我國糧食安全的形勢和現狀論文篇二
去年夏天的一個中午,奶奶燒好一桌飯菜,可我卻不想吃。我的心里眼里只想著美味的披薩,眼前的白米飯簡直就像一味苦藥,難以下咽。
“我不吃,我要吃披薩!”我任性地把米飯倒在桌子上。
“啪——”一記耳光把我打得眼冒金星。
“臭小子,竟敢浪費糧食。”爸爸瞪著眼睛對我說,然后拽著我出門,騎上摩托車,來到十幾里外的田里。
“余大哥,我家臭小子不懂得珍惜糧食,我帶他來體驗一下割稻子,看他以后還敢不敢浪費糧食!”爸爸對田里忙碌著的大伯說。
“他還小,干不了這個活兒。”大伯看著我說。
“我們和他這么大時,啥都會干了。來,割稻子。”爸爸遞給我一把鐮刀,彎腰割起了稻子,讓我也跟著學。
我接過鐮刀,學著爸爸的樣子,弓著身子,割著稻子。
頭頂著炎炎烈日,呼吸著從地里的升騰出的熱浪,不一會兒,我就暈倒在地上了。
醒來時,我已躺在稻田邊的一棵樟樹下,爸爸端著一杯水讓我喝。
“還沒干一會兒就倒下了,體質這么差,還不好好吃飯。”爸爸搖搖頭說。
“你知道,我們碗里吃的米飯是怎么來的嗎?”爸爸問。
“就是這些稻子變來的。”我看著大伯們割稻子的背影說。
“每年春天布谷鳥唱歌的時候,農民伯伯就開始播種插秧。那時天氣還很冷,秧苗得在水里才能生長,農民伯伯不得不赤腳站在涼涼的水田里,把秧苗一茬一茬插進土里。不僅如此,水里還有一種叫水蛭的吸血蟲,經常爬到人的腿上,鉆進皮膚。”爸爸用手比劃著水蛭的大小。
“咦——”我露出驚恐的表情。
“到了夏季,天氣炎熱,早稻熟了。農民伯伯忙著收割,汗如雨下,衣服濕透,粘在身上又酸又臭,人曬得烏黑,曬脫了一層又一層皮。割稻子,挑擔子,曬稻子,沒有十天半個月,干不完。”爸爸看著稻田,眼里飽含著深情,“農民種點糧食不容易哦!”
“爸爸,我錯了,我今后再也不浪費糧食了。”我依偎在爸爸寬闊的胸膛里說。
“是啊,要珍惜一粒米哦!來,爸爸教你背一首詩——”
憫農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爸爸在田邊教我背誦這首詩的情境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天天空中飄蕩著稻谷的芳香,還有農民伯伯身上濃濃的汗水味……
我國糧食安全的形勢和現狀論文篇三
“存糧如金,有糧不擔心,一粥一飯,當思事處不地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只要有糧,愛糧,半絲半縷都不用擔心。在那一個個烈日下,幾個身影在田野中若隱若現的回蕩,一個個汗流浹背。那些農民伯伯的辛勤勞作為了誰?頂著烈日干活是為了養家嗎?
那一粒粒米飯是珍貴的,當我們吃飯時不小心把飯粒撒在桌上時,爺爺總是心疼地一顆一顆往嘴里送,當我們浪費糧食時,媽媽語重心長地為我們娓娓道來。那一個個在馬路邊無助的人沒有糧食。雖說一粒米對祖國建設不大,可每人節約一粒米呢?國家的人千千萬。
關于珍惜糧食,我有過親身經歷:記得一天,是同學的生日,我們陸繼趕往指定的酒店。才剛到不久,就上菜了。我們嘻嘻哈哈談論著往日的歡愉和樂趣,一個個興高采烈。卻不知已撒了一地的飯。這時,一個服務員走過來拿著一張圖片問我:“小朋友,你知道這是什么嗎?”“米飯!”我毫不猶豫地說出。“更準確一點呢?”看著阿姨有些狡猾的眼神,我真是有些的和尚——摸不著頭腦“糧食?”我再一次說出想法。阿姨指指地上,我悄然大悟,臉紅了,連忙拿了餐廳的
次性碗把飯一粒一粒裝進碗里,時不時有一個人過,都會說:
“這小孩真可愛。”我不知道是自豪還是恥辱,臉更紅了。
一個個同學都彎下了腰撿起了飯粒,可撿完了放哪呢?有幾個同學直接一股腦倒進垃圾筒真像汽車壞了方向盤——橫沖直撞。我四處尋找著安居糧食的地方,可還是沒有找到,我就像斗敗的公雞——垂頭喪氣,又有些像熱鍋的螞蟻——急得團團轉。我鼓起勇氣問了問服務員,服務員指了指飼養處,我急忙奔過去把米給了小雞們,這一切都要感謝那服務員阿姨,是她教我們如何珍惜糧食。
還有一次,在老家一天早晨我吃早餐時發現昨天的飯有些變質,便拿去扔掉,奶奶見急忙叫住我,把飯拿了過去,加熱一下又放入冰箱上一層。等下午時,飯有些軟軟地又些硬硬的,奶奶又泡上水端給小雞們。看著小雞“嘰嘰”啄個不停,我又慚愧地低下頭思索著……
住事中的點點滴滴,匯成了我記憶的海洋。心中泛起幾朵銀白的浪花,讓我回味,讓我珍藏,讓我體會人生的真諦和樂趣。珍惜糧食,永不腐朽,傳流不息,讓我們一起攜手共進,一起珍惜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