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做青團作文400字篇一
清明時節,吃青團是江南一帶的傳統習俗。這種用艾草汁做成的綠色糕團,里面塞入甜甜的豆沙,下面是關于清明做青團
作文
的內容,歡迎閱讀!清明做青團作文
“包青團嘍!”一陣充滿喜悅的吶喊沖出了我的喉嚨。
只聽,從廚房間里面傳出嘩啦啦的響聲。原來,我正和媽媽在里頭包青團,忙得不可開交。
從小到大,每逢清明節前夕,媽媽都會給我買香噴噴的青團吃。吃,必然是簡單的,不用教我也會,可是,要說包的話,那對于我來說,也許比登天還難上加難。不過,凡是都得善于嘗試嘛,不嘗試怎么知道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呢?
說干就干!
首先,我們把綠油油的青葉浸在水中清洗。在拿出米粉倒入盆中,摻一點兒水,一邊用手攪拌。哎呀,不好了,我這細皮嫩肉的小手被米粉黏住了,無法自拔。我用力地把手往上抬,使出吃奶的勁掙扎,但每次抬起手來都是連米粉一同上來的。不知道為什么,是這米粉太喜歡我的手呢,還是怎么的,我怎么也甩不掉它。終于,經過我的一番努力,我的手輕輕地從黏黏的“白色海洋”中掙脫了出來。啊,又可以繼續正常“工作“了。接著,我又把剛才洗凈的那些青葉也放入盆子中,和米粉混合在一起,再一直慢慢地揉,直到青葉和米粉完全融為一體后就大致可以包了。
我和媽媽把大面團分成一個個小面團。我先拿起一個小面團,把它揉得圓圓的。然后,掏一個小東。哎呦,又不好了,洞掏得太深,皮破了。于是,我又揉圓,又掏了個洞。哦!這下總算沒破,我掏成功了。我不禁為我這小小的一點兒成就感到自豪。我把豆沙餡放入里頭,再把洞一點點捏攏,封住,繼而,又把它揉圓。這會兒,豆沙又從面團的四面八方露了出來,好像一個個淘氣的孩子,好奇外面的事物和景象,禁不住探出了腦袋張望。我見此情形,心急如焚,不知所措。我隨便從大面團中撈了一小塊面團,像不破衣服上的洞似的,在餡漏的一塌糊涂的青團上東貼一塊,西貼一塊。總算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青團包完了。
之后,我吸取這一個青團的教訓與經驗,又包了許多青團,一個比一個有進步。遠遠望去,好像一個個可愛的綠色小精靈,我看著它們會心地笑了……
經過這次自己親手包青團,我才從中領悟到:世界上沒有完不成的是,只要你敢于去嘗試,付出自己的努力,全心全力地去做。即使是比登天還難的事情,你也會做到最完美!
清明做青團作文
幾年前的四月,又值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在嶺南地區,我們通常都會去掃墓,吃乳豬,而在我的老家——江南地區,人們不僅會去掃墓,還會弄一種“美味”——青團,嶺南地區也叫“艾糍”。每逢過節,我們都會去到奶奶家,而那年清明節,又正趕上姑媽準備做青團,我這個吃貨自然也加入了這個行列。
首先,把制作青團的原料:糯米粉、粘米粉、豆沙餡還有最重要的艾草準備好。第一步,把艾草洗干凈,然后把艾草放入鍋內焯,加水,用攪拌機把艾草打成艾草汁,聞著這散發出來的清香,我們開始進行最關鍵的一步。
終于開始包青團了,首先把粉和艾草汁活成碧綠的面團,每次截取適量大小,攤開,放入豆沙餡,再包成拳頭大小,這樣,一個碧綠誘人的青團就大功告成啦~姑媽心靈手巧,飛速地包著青團,成品一個個大小均勻;而我包的青團則“一瘦一胖”,東倒西歪,心中默嘆姑媽的手藝,心里倏忽燃起了勝負欲,更加仔細認真地包青團,起初還是不大好看,但我越包越上手,很快掌握了門道,不知不覺包的越來越快,青團也越包越好看,不一會兒,一盤子的青團都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把青團拿去蒸,青團散發出的艾草清香,惹得一屋子的人都“口水直流”。
經過不長時間的蒸制,青團終于蒸好了,我等不到青團完全涼透,八成涼時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自己包的青團,一口下去,滿嘴都散發著“春天的味道”,青團不甜不膩,不黏牙,艾草的清香仿佛融入了豆沙餡中,散發出清淡悠長的味道,看著大家吃著我包的青團贊不絕口,我不僅享受著美味,更有一股幸福與自豪感。
長大后,我每年清明節都會吃青團,但無論是買的,還是別人送的,我再也沒有吃到過像那年那樣好吃的青團了。
清明做青團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清明時節,臨海的人民都要吃青團。雖然青團在江南地區很普遍,但是,
我的家鄉
——臨海的青團卻有它的獨到之處。每年清明節快到時,外婆都會拿著籃子去田埂里找一種野菜,那種野菜叫做“青”。它們在田埂里很多見,葉子圓圓的,略帶一些毛,很矮小。不一會兒,籃子里就裝滿了“青”。回到家后,外婆會把這些“青”放在灶頭上煮熟,然后再搗成汁,接著把這些汁與糯米粉和在一起。漸漸地,糯米粉從純白色變成了翠綠色,很可愛。然后再把一團糯米粉做成一個個碗的性狀,像玩橡皮泥一樣,這就是我家鄉的青團雛形了。如果你喜歡吃甜食,那么可以在青團里塞入豆沙;如果你愛吃咸味的,那么就可以放入豆腐干丁、筍丁、肉丁、咸菜等。無論什么味的,味道都很鮮美。包好的青團再用鮮楮樹葉墊上。這樣,一個完整的青團子就做好了。什么時候想吃,就把它放到蒸籠上,不一會兒,就可以嘗到它的美味了。
清明時節,當然要上墳。這時,在我的家鄉青團便是必不可少的東西。人們把對先祖濃濃的思念寄存在這供給先祖青團里了。
上完墳,多余的青團可以寄給遠在他鄉的親人們,讓他們即使在他鄉,也能感受到像在自己家鄉氣息;小孩子們還可以把它用于作野餐的佳肴,在春天的田野上,看著四周美景,吃著美味青團,真是個不錯的選擇;還可以在玩累了的時候當做點心,一邊休息,一邊慰勞自己的胃哦!
每次一想起家鄉的青團,我便似乎看到了它圓圓的、可愛的模樣,又似乎聞到了它的香味,嘗到了它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