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 讀三國有感600字作文篇一
《紅樓夢》的惋惜痛心、癡情難尋,《西游記》的關關坎坷、人物描寫惟妙惟肖、各具特色,《水滸傳》的暴力、忠義,而《三國演義》,這本陪伴了我半學期的書籍,這本匯集了古典學問精華的書籍,吸引著正在閱讀名著的自己。
起初,只覺得復雜,那樣的文筆難以理解,白話文的書籍是挺少的,自己的閱力也不廣泛,所以我決定硬著頭皮讀下去。后來,漸漸發覺有趣,開始關注這些人物。如:曹操的詭詐性格,孔明的神機妙算、鎮定自若,周瑜的心胸狹窄,張飛的沖動莽撞。這一些人物都給予自己不同的感受。
這本智慧永存的書籍里,開頭劉關張三人丈義結義,一直到最后的三國歸一統治,劉備的三顧茅驢顯示了劉備的謙遜、禮賢下士;草船借箭的巧妙精確,不失為一道妙計,這樣的一個個片段在《三國演義》這本四大名著之一的文學結晶里普遍出現,怎能不挑起大家的興趣呢?
“大勇無謀,禍福占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這句話也說了許多人物的事跡。就像呂布如果聽從謀士的計策,就不必在被曹操吊死城門。
這就是我心中的《三國演義》,有多樣的情節、別樣性子的人物、成功與失敗的故事、精致的描寫。
讀《三國演義》有感 讀三國有感600字作文篇二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我對詞中的英雄一詞發生了疑問,書中講到的人物驍勇善戰,然而,群雄逐鹿于亂世之中,誰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有人說,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為他足智多謀,處事果斷,上通天文,下曉地理,是千年難見的一代賢相,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無不體現這一點。然而,我認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為。劉禪無能,根本扶不起來,孔明卻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綁在了蜀國這輛毫無希望的戰車上。
我倒覺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盡管書中說他大逆不道,奸詐多疑,還敢“挾天子以令諸侯?!钡苷呔由?,為何偏姓劉的能當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變的名正言順;他是軍事家,不計前嫌,招賢納士,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使敵我力量
發生了巨大變化;他是文學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己”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當然嘍,他太多疑,以至于剛愎自用。但功大于過,曹操無論在哪一方面都稱得上英雄。
那再看他人:孫權不過仰仗父兄基業,建功甚少;周瑜雖年少有為,但氣度狹小,意氣用事;關羽,太驕傲;張飛,勇有余而謀不足;呂布,一見利忘義之徒也……
總之,我以為,三國英雄,曹操一人而已。
讀《三國演義》有感 讀三國有感600字作文篇三
“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睎|漢末年,三足鼎立,戰火紛飛,英雄輩出。劉玄德寄人籬下,陰云,亭下,驚雷隱動,青梅煮酒論英雄。敢問曹劉,誰乃真英雄?
曹操有著“舍我其誰”的梟雄之氣,起初,曹孟德名微而眾寡。但卻能大敗袁紹,挾天子而令諸侯,一舉擁得半壁江山。劉備謙恭溫厚,與關、張桃園結義,以“隆中對”為核心方針,得荊州,收益州。廣納賢才,外結孫權,內修政理,成就霸業!
曹操重視人才,但也忌妒英才??迏雾f,惜郭嘉,卻怒殺楊修,導致陳宮離他而去。劉備則不然,三顧茅廬,屢挽趙云,送別徐庶時,還不惜砍掉擋在徐庶面前的竹林。他的誠心使得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使得諸葛孔明愿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曹操心胸狹窄,疑神疑鬼,借居呂伯奢家,其家人欲磨刀殺豬款待他。可曹孟德疑心病起,誤以為呂伯奢想要殺他,于是屠盡呂伯奢全家。對故友無情無義,還理所當然的丟下了一段喪心病狂的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比之其冷血,劉備就胸襟寬廣太多了。他可以不介意二弟投奔過曹操,他可以寬容地原諒利用來刺殺他的人。不愧于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只為會和他。
曹操,劉備,各有所長。但倘若問我:誰堪稱英雄,則非劉備莫屬。因為他有善心。
茫茫歷史長河,從未缺少過善。如果管仲沒有選擇和鮑叔牙和善相處,就很有可能在戰敗后被斬死。如果張良沒有選擇在橋上恭敬地幫助那位老人穿好鞋子,就不會獲得《天子兵法》而幫助劉邦成就大事。如果沒有那位登山者沒有選擇幫助那個凍僵的人,就不會使自己身心暖和,從而走出困境。這一切的一切,無不說明了選擇善良,將會帶來的巨大好處。
中國有句俗語:“予人方便,自己方便”。是啊,每次你幫助別人的時候,其實無異于幫助自己。正如劉備,擇善待人,才能創立蜀漢,掙輝吳、魏。正是因為他深知善的力量,才會臨終前告誡阿斗:“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只有選擇善良,才能塑造優秀的自我,才能使自己生命的銀行中飽藏財富,才能為自己的鋪平前進的道路。
擇善是火,點燃生命的燈;擇善是燈,照亮生命的路;擇善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因此心靈的選擇,一定要擇善而從。
讀《三國演義》有感 讀三國有感600字作文篇四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每當看到這首氣勢磅礴的詩句,詩中的千古風流人物,就會讓我想起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有勇有謀的曹操,少年大志的孫權,籠絡豪杰,深得人心的劉備,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他們都是何等的英雄豪杰啊!想起這些,我心靈的湖面就水波蕩漾,真想坐著時光機回到古
代,去感受著那段令人神往的歷史……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著作,他不亞于《史記》、《西游記》,因為他是一部詳盡而宏大的歷史。他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到公元280年約110多年的歷史。他是羅貫中大膽的藝術創作而完成的一門高深難懂、深奧的文學寶玉,他像古代寶玉玉如意一樣美麗,他像東方明珠塔一樣閃耀著燦爛的輝煌,像斷臂的維納斯、大衛像一樣被人們說崇拜,并為人們所喜愛、傳頌。
《三國演義》又是一部小說,一部內容豐富蘊含深刻的小說,作著獨具匠心,以妙筆生花的筆跡勾勒出了桃園三結義的豪爽,過五關斬六將的霸氣,火燒赤壁,借東風的神奇等一系列的故事,為婦孺皆知。有時候,我看他的時候,被他妙趣橫生的筆觸所打動了,以及馳騁于神出鬼沒的境界,他是我最欣賞的作品之一,有時候我真為羅貫中的神奇的腦袋所為之震驚,他一個人竟然能寫出這樣的著作,他記憶力可真好,竟把110多年的歷史寫得這么詳細,真印證了一句話“下筆如有神”啊!
《三國演義》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就像中國的四大發明一樣,而且它正好配得上這個榮譽。封面就是關羽,他手舞著大刀,像有一對無形的翅膀一樣騰空在奔騰的黃河之上。有時我對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豪氣所敬佩,又對華容道關羽放曹操而感到憤怒,如果當時關羽一刀殺了曹操,三國早已統一在劉備手中,這樣張飛、關羽、諸葛亮、劉備也不會紛紛死去,讓這江山落入曹操之手?。》谝豁?,就是“宴桃園豪杰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三個豪杰中,張飛算是一個最勇猛但無智謀的勇漢,說到這里就想到馬謖,他表面看來智勇雙全,為諸葛亮所重用,但實際上只善于紙上談兵,沒有實戰經歷,最后還是輸了。說說劉備,他是一個賢明的君主,在許多時候,他看見百姓沒飯吃,餓得不行,他都會幫助他們,我覺得這樣仁德的君主才是我敬佩的君主。再來談談諸葛亮吧,想當年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終于打動了諸葛亮出山,如果沒有諸葛亮,劉備連3分天下也沒有,說到諸葛亮又會想起龐統,有個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劉備得到了兩個,卻依然敗給了曹操,我真為諸葛亮和龐統感謝到可惜啊!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我心中永遠的經典。
讀《三國演義》有感 讀三國有感600字作文篇五
話說三國,各路英雄豪杰,不勝枚舉。要論其中翹楚,非諸葛孔明莫許。作為諸葛“半仙”的鐵桿粉絲,他的英雄事跡我可以說上三天三夜!可你若認為我今日是為了“吹捧”偶像的無雙智謀,那可就失算了。預知詳情如何,且聽我慢慢道來。
鏡頭回放——與亮同行
冬靄沉沉,四面大霧環繞,曹營諸將尚在酣睡之中。忽然,只聽擂鼓之聲猶如天雷滾滾,從江上傳來。曹操大驚,乃知蜀吳聯合來犯,忙召弓箭手速速趕來,萬箭齊發。不料諸葛先生早有準備,命草船一面受箭后立馬調轉方向,讓另一面船身也來受箭,待草船“借”滿箭后,喊過一聲“多謝曹丞相!”便欣然離去。望著滿載而歸的諸葛亮,望著眼前如期而至的十萬之箭,本想借機陷害諸葛亮的周瑜自嘆不如。
氣度不凡——可敬可嘆
初讀《草船借箭》,我只覺諸葛先生是位神機妙算、臨危不懼的謀士。可在反復咀嚼這篇課文后,我逐漸對諸葛亮這位英雄有了別樣的看法——氣度不凡。想那諸葛亮何等聰明,豈不知周瑜對他有謀害之心。但他并不揭穿周瑜,而是將計就計,把自己的實力展現給周瑜。而且在借箭成功之后也未曾驕傲,借機打壓周瑜,而是以大局為重,聯合周瑜合力抗曹,可見諸葛先生氣度之寬廣。
退而結網——身體力行
諸葛先生有此等氣度,我作為他的鐵桿粉絲若只知不學,那豈不失職?暑假如期而至,我與弟弟閑來無事各自隨性作畫,起初我二人有說有笑,但不知怎的,弟弟的眼中流出淚珠,口里也漸有嗚咽聲,我簡直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于是上前一看——原來弟弟作畫的本子乃我的暑期作業。估摸著因為上回表妹在我的字帖上作畫被我狠狠訓了一通,弟弟意識到自己也“闖禍”了。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認認真真完成的假期作業被弟弟弄得一團亂,氣不打一處來。剛要開始我的“河東獅吼”,一個念頭跑進了我的大腦:諸葛先生知曉周瑜要陷害他,他也不生氣、不計較,我的偶像有氣度我也得有,更何況弟弟用鉛筆作畫,擦掉也不是件難事。如此想著,我便抱起弟弟幫他擦干眼淚……
氣度,讓英雄更顯魅力,也讓我更具胸懷!
讀《三國演義》有感 讀三國有感600字作文篇六
羅貫中在刻畫人物形象時,真實惟妙惟肖。就拿一個片段作例子。
本是袁紹的謀士許攸來降曹操時,曹操愛他是個能人,卻也懼他來者不善,是為內應。
許攸來時,他剛解衣欲睡,聽了,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這個場景已經完全表現出了曹操對人才的“饑渴”。
但面對人才時,許攸問還有多少糧食,曹操回答“可支一年”,許回“恐未必”,操就改口答“有半年耳”,許聽了,拂袖而出,言自己以誠相投,操又何必相欺。曹操就攔下了許,改口自己只是兵不厭詐,實際糧只夠支三個月了。可許攸又笑,說曹操果真世之謂之奸雄。操也笑,聲音低著說,其實只夠此月的了。后許攸一句“糧已盡”才結束了這一場你來我往的刺探。
行軍打仗,糧食是最重要的物資基礎,也是勝仗的保證。所以盡管面對的是來降的敵軍人馬時,曹操也多放了一個心眼。雖然他很喜歡許攸的才,并且這人還曾與自己有交情,但如果此才不能為他所用,也強求不得,那當然只能放棄。
這小片段雖然只是幾句來往的語言對答,但曹操的狡猾、多心已經顯露了出來。
讀《三國演義》有感 讀三國有感600字作文篇七
也許大家都聽過在中國歷史上有一段三家分漢的故事,這段故事不僅此后各朝各代的文人都知道,就連現在的人們也不忘那分漢的壯觀場面——這就是《三國》。
說起《三國演義》,大家便會很自然的想起了胸懷大志、仁義之至的劉皇叔;想到智謀超群、神機妙算,為蜀漢大業鞠躬盡瘁的諸葛孔明先生;想到英武非凡、忠心耿耿、義重如山的漢壽亭侯關羽;想起藝高勇猛、正氣凌然、堅不可摧的莽張飛;想起老奸巨猾、假仁假義、居心不良的曹孟德;忘恩負義、陰奉陽違的孫權……
《三國演義》共一百二十回,回回引人入勝,無論是“桃園三結義”、“過五關斬六將”,還是“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無不叫讀者拍手稱快,就連我也被書中人物那料事如神的英雄氣概所打動,所吸引。
其中諸葛亮的形象深深地打動了我。他未出茅廬先知“魏蜀吳三分天下”;“博望坡”設計燒曹營;“新野”留空再敗曹營,又以“三寸不爛之舌”舌戰群儒,使東吳百官無言以對;智激周公瑾;連吳蜀之力共謀興漢大業;又以“苦肉計”火燒赤壁而使曹操望而生畏……
在讀到“諸葛亮三氣周公瑾”時,我再一次佩服諸葛亮的計謀,而為周瑜的才智出眾,但終因心胸狹窄而氣絕身亡感到惋惜,從中我悟出了一個道理:我們做人不能嫉賢妒能、心胸狹窄,更不能瞧不起別人,如果想方設法去陷害別人,自己終會嘗到苦果的。
“為將者,而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以庸才也……”古人在沒有任何先進儀器的情況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再瞧瞧我們呢?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浩瀚的圖書,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刻苦學習呢?
孔明的一生是短暫的,但他耗盡心血,鞠躬盡瘁,效犬馬之勞,為蜀漢大業奉獻了多少力量??蛇€沒來得及享受一下榮華富貴便“大漢丞相歸天了”。想到這,我的心便隱隱作痛。哎!諸葛孔明先生一生坎坷,不顧身體虛弱,為蜀漢日夜操勞,正可謂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啊!我們不也應該向他學習嗎?我們雖然沒有諸葛先生那樣聰明的頭腦,但也應該效仿古人,好好學習!
我愿立諸葛武侯之志,為國為民盡我全部力量,振興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