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生作文寫作三要素篇一
我的假期安排是這樣度過的:起初奶奶會按時提醒我學習,后來我養成了主動學習的習慣,每天早上有班級里學習和書本內容一致的課件,其中包括語文,數學,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我始終認真去聽老師講的知識,反復一遍又一遍復習。通過學習網課,我每次都按時完成老師當天布置的所有作業并提交。
到了中午,我都會自覺地閱讀30分鐘的繪本故事,在閱讀過程中,我會把好詞和精彩的句子用熒光筆畫出來,然后自覺地抄寫到讀書記錄卡上。整整一個寒假,我一天都沒間斷。
這個假期最讓我難忘的事情就是疫情期間不能出門,在疫情期間,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你們是最偉大的。我也聽鐘南山爺爺的話,勤洗手,不出門,出門戴口罩。
每天晚飯后,都是我最開心的時候,都要發視頻給媽媽,和媽媽聊聊我每天都干了什么,做了什么。
這個寒假,我養成了很多好習慣,明白了堅持的力量和意義,也使我更熱愛生活,更熱愛學習!
小學生作文寫作三要素篇二
人是習慣性的動物。每天早晨六點你會準時睜開眼睛,然后穿上衣服,進行洗漱,吃早餐,出門前準備好帶的物品,就這樣,你美好而又普通的一天開始了。
習慣構成了我們大部分的生活。不論哪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習慣,它在塑造著我們的性格、品格和意志力,甚至能改變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不管是樂觀開朗還是郁郁寡歡,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這些都跟你的習慣密切相關。我們可以擁有好習慣,也可以染上壞習慣;我們可以保持習慣,也可以改變習慣。好習慣是學業成功的關鍵因素,壞習慣則有可能讓你的學習一落千丈。
從寒假開始,我不知怎么就染上了一個壞習慣,每天早晨賴在被窩里不想起床,在父母的百般催促下,才終于磨蹭著穿衣,等吃過早飯后就已經9點了。時間一長,這個壞習慣就變成了惡習。這可不得了,它進一步影響到了我的學習,使我對作業不再認真,不再積極。最后演變成了不能按時完成作業,上了老師的“黑名單”。
想起小學時,養成了每天堅持練字的好習慣,每天不練,就好像有什么事情沒有做完似的,最后我的字練得漂亮美觀,在書法比賽中獲了獎,也得到了許多人的贊美。到了現在,我還有想練字的欲望呢。
一個個習慣為人一生的行為打下一個個烙印。好習慣,益終生。好的習慣能夠為人生帶來正能量。
想象一下,如果養成了某種好習慣,會給你的學習帶來怎樣美好的變化?所以,不如從今天起,做習慣的主人吧!
小學生作文寫作三要素篇三
親愛的家長朋友:
你們好!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好習慣,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少成若天性,勤始贏未來。”好習慣成就好人生,好習慣要從小養成。
為此,我們學校將進行新教育的每月一事活動。每月一事,就是通過閱讀,實踐,評價,展示等活動,實現每月一個好習慣的培養。12個月12個好習慣,比如,1月學會吃飯,2月學會不闖紅燈,3月讓我們種下一棵樹,4月學會閱讀,5月學會掃地……每一個小事的背后,都蘊含著一個好習慣。關于節約,規則,公益,學習,勞動等。這些都是孩子一生有用的好習慣。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任何偉大的人,都是從會掃地這樣的小事做起的。
五月,讓我們學會勞動。學會勞動從小事做起,從學會整理開始。在校老師教給學生整理學習用具,書包,書桌,教室;在家家長監督孩子整理書包,書桌,物品,床鋪,屋子。
專家認為,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的堅持做,60天的鞏固完善。任何一個好習慣的培養,都要經歷從被動(要求做)到主動(愿意做)然后才能達到自動(習慣做)的三個過程。
學會整理,學會掃地,學會洗衣,學會做簡單的飯菜,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一般的家務勞動,有利于孩子智力的發展。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的智慧在手指間。手腦并用,才能心靈手巧。
通過勞動習慣的培養,讓孩子養成勞動習慣,學會簡單勞動。通過勞動,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尊重父母的勞動,是我們進行這次活動的目的。
活動要求,家長配合學校,做好監督和評價。及時記錄孩子成長的瞬間,可以用文字,可以用照片,通過班級微信圈,反饋給老師,讓老師、更多的家長分享孩子在家的表現,對孩子及時鼓勵,樹立班級榜樣,更好地促進良好習慣的培養。
“每天勞動10分鐘,養成勞動好習慣。”
誠懇地邀請您的參與,相信您的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教給孩子一生有用的.東西——良好的習慣。從小事做起,貴在堅持!”
木城一小德育處
20xx年5月
小學生作文寫作三要素篇四
我這個人沒有什么特別突出的優點,但我卻有一個令人羨慕的好習慣,那就是不挑食。說起養成這個好習慣的過程,就要從那件童年趣事說起。
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蔬菜。為這個,爸爸媽媽不知說過我多少遍了,可我總把他們的話當耳邊風,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因為肉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每次吃飯,菜碗里連一根肉絲都不剩。每每這時,爸爸媽媽總會說:“瞧你這狼吞虎咽的樣子,哎,這也難怪,你的筷子都長眼睛了。”
可這幾天,爸爸變了,他的筷子好像也長了眼睛似的,老是和我爭肉吃。那天,媽媽炒了我最愛吃的土豆肉絲兒放在我面前,我用左手抱住碗,筷子不停地翻著肉絲吃。真香呀!真是人間美味!
這時,爸爸也來到餐桌旁,用他那雙飽經風霜的手把我的小手掰開,將菜碗放在桌子中間,我也不甘示弱,急忙把菜碗拉到我的懷里。可爸爸偏不吃這套,又把菜碗拉到中間,顯然是一副“不拉到中間誓不休”的架式。
我們倆就這樣拉過來,扯過去。終于,我忍無可忍了,干脆放下筷子不吃了。眼看著一盤土豆肉絲兒快要被爸爸“報銷”了,我也顧不上賭氣,拿起筷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土豆、肉絲兒,統統都往嘴里塞,說真的,那土豆絲的味道還真不錯哩!
爸爸就是用這種“搶”菜吃的方法,“治”好了我那挑食的壞習慣。就這樣,我養成了不挑食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