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全國高考的作文篇一
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曾論述道:“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會轉化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生而強者妄自尊大致弱的諷刺頗為耳熟能詳,生而弱者勤而至強的勵志故事更是并不罕見,但是,既然“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當生而弱者變而為強之后,又該當如何才能不出現“將欲弱之,必固強之”的局面?
欲未雨綢繆解此疑問,當先就“弱”與“強”作一番討論。何謂“生而弱者”?在材料的基本語境下,“生而弱者”是生理上表現目不明、耳不聰的體魄不健壯者,與之相對的強者則是目明耳聰的體魄健壯者。而立足現實語境,在這樣的論述的啟示之下,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當今社會中培養資源不足、物質財富匱乏的“生而弱者”及與之相對的“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天之驕子”,國際環境中經濟基礎薄弱、國際地位不高的“生而弱國”及與之相對的巍巍強國。
若圖解決由強變弱之問題,可從其逆過程——自弱變強著手分析。無論是何種生而弱者,其變而為強的途徑均包含勤自鍛煉實現“增益其所不能”這一條羅馬大道。既如此,疏于鍛煉,其所不能加深即是導致由強變弱的重要內因。
我將這一內因歸納為處境轉變后,未能及時審視更新帶來的自我認知的偏頗。因此,當生而弱者變而為強之后,欲避免“將欲弱之,必固強之”,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能與不能,著重于在不能之處精進,而不是“濫用其強”,被能所蒙蔽從而被拘囿于至強的自我認知困境當中,最后不進則退。具體到每一位社會上的寒門學子身上,當走入高等學府之后,應該正視學業成就之外的諸多方面才能的培養,而不是年年歲歲兩耳不聞窗外事。在羸弱小國走上興盛之路后,應當重視解決本國在發展之中存留的問題,而不是以抹黑他國來蒙蔽國民、或是“拿著狼牙棒滿世界跑”去干涉他國內政。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弱”與“強”是相對而不對立的動態關系,在生而弱者久之變而為強的過程中,仍然有強者愈強、弱者飛速變強的情況出現。因此,我們需要警惕因面對比較對象轉變帶來的虛假“將欲弱之,必固強之”而自怨自艾、自我否定。縱使至強終歸難以到達,自強不息則是止于至善。
古語有“攻城容易守城難”的說法,不過雖然強弱是變化的,但是自強是永恒的,“將欲弱之,必固強之”的惡性循環從不是我等及時審視自我之人的歸途。
全國高考的作文篇二
《阿甘自傳》中有一段頗為經典的對話,別人問阿甘:“你以后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阿甘回答:“我為什么要成為別人,我不是應該成為我自己嗎?”
不知道你是否也這么問過自己一句,在這個審美一致、只覺得“大眼腰瘦”才是美麗、個性被動統一、只知“書中”不知“書外”的時代里,問自己:“我不該成為自己嗎?”
不知從何時開始,從生活到學習乃至工作,所有的標準都格式化起來。成為“我”在這個時代愈發的珍貴!
如果說對性格和人格的塑造,好比一次公車的乘坐。那么如今標準的“格式化”帶來的大概是一次交通擁擠,你不知道前面那輛是不是你要坐的那班車,只知道人流瘋狂的向那唯一的一班涌去,你也渾渾噩噩被人群夾帶著,推搡著上了那輛不知能否把你帶到目的地的“人生成功線公交”。然而,那個被無數人稱贊,向往的“人生成功線路”能把你帶到你向往的地方嗎?其實你從來都不該被別人決定人生走向,塑造人格和性格,如果所有人都是一樣的特點,那便皆是沒有特點。你難道愿意成為萬千朵一模一樣花中平淡無奇的一朵?其實無須如此更不必如此,正所謂“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其實你嫩黃的花蕊和長而細的根莖才最為好看,那一朵才是你,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你們分之一”。
成為“我”吧,成為自己。你知道成為“我”也需要冷靜又努力從數不清的人中掙脫出來,但是那個你重新擁有了一張車票,你可以去體驗一次,嘗試一次駛向心中真正向往的地方的感覺,成為千萬人中奪目的一個,因為,你是那樣獨特!
你不必擔心自己的眼睛不是又大又閃亮,頭發不能飄逸的在風中飛起來,你同樣是一顆小行星,可以發光發亮的那一個。你可以站在身邊那個小圈子所搭建的舞臺上,也可以站在更大的舞臺。你獨特、唯一、獨一無二,你成為自己,相信自己;你存在于當下的小圈子,又展望著未來,你勇敢無畏地接受四面八方的打量以及四面八方的光芒。正如魏源所說:“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成為“我”,去“我”要去的地方,實現“我”要完成的夢想,散發“我”獨一無二的光芒!
全國高考的作文篇三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研究》一文,關于“體育時效”時指出: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從這以句話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作為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物體當中的一份子,我們每個個體,必須發揚來自于中國經典書籍《周易》當中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即便是身體素質很差,也要不斷地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爭取得到最圓滿的生命體驗,創造最大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為國家和社會進步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近日,我們看到中國有6億近視人群,其中有較大的比例存在失明的風險。結合前幾年新聞報道中國青少年身體素質測試相關數據,在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青少年身體素質測試相關數據相比較后發現,在爆發力、近視率、肥胖率等方面中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呈現出下降趨勢。這些數據一方面顯示出了中國經濟在進步,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國學生在教育方面應試教育壓力與日俱增,在體育教育、意志品質教育存在重大缺陷。中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并沒有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反而有所下降,這些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有人講身體就像銀行存款數字里面的1,財富、地位、理想、子女、幸福等等都是后面的0,一定程度上,如果沒有了這個1,后面的這些0都會變得沒有任何意義。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們應該重視起所有人的身體健康問題,尤其是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問題。100多年前,梁啟超先生大聲疾呼:少年強則國強,今天,我們中國的少年們強嗎?清華大學提出了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號,提出了長跑成績必須達到學校的及格線,甚至提出必須學會游泳,才能從學校畢業;復旦大學圖書館、自習室、乒乓球館、健身房、體育館、運動場等一些項目甚至做到了24小時開放,充分滿足了學生的學習和鍛煉要求。這些名校充分尊重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中華民族精神,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方面做出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贏得了世界知名的國際威望,歸根到底在于他們充分尊重并切實做到了自古以來就深深激勵中國人民前進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
毛澤東自小就特別重視體育鍛煉,重視吸收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化知識,所以他能夠經受住中國革命、建設的千難萬險和生死考驗。我們要正確理解和吸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能像改革開放初期只講自強不息,不講厚德載物,片面理解中華民族的寶貴知識和精神,認字認半邊,說話說半句,經常導致文朝丈廟兩相疑,當路爭論眾更奇;白字先生查字曲,最后問我蘇東皮的情況出現,最終有可能導致中華民族進入另一個物極必反,甚至萬劫不復的災難和深淵。
總之,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缺一不可,齊頭并進,中國就能夠取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偉大勝利!
全國高考的作文篇四
“逆鋒起筆,藏而不露”、“中鋒用筆,不偏不倚”、“停滯迂回,緩緩出頭”——這是書法藝術的精髓,王羲之、米芾、柳公權等大家,他們把畢生的精力用于黑白的世界里,揮毫出精彩的人生,為世人留下了珍貴的墨寶。在他們的書法技藝中,“藏而不露,不偏不倚,緩緩出頭”的思想精萃和生命哲學,除了運用于任何門類的藝術之外,還是我們每一個人待人處世,追求圓滿人生的真理。
前幾天,我接了一個電話,這是我以前的同事——保衛科科長梁明久。他告訴我,他在沙坪壩開了一家書法工作室,請我有空了去坐坐。我驚嘆萬分又深有疑惑,“一個管全院安保工作的人,從沒聽到他提過書法,他怎么開了個工作室,難道是班門弄斧?”
梁明久在電話里笑出了聲,“從小我就喜歡書法,我只是沒有說,我自己在家里練習。”原來,他因書法特長,從基層干部調入機關工作。在三甲醫院忙碌的工作中,每天像驢一樣連軸轉,自己的空余時間很少,他就每天回家,睡前再累都要把筆墨鋪開,練習寫字一兩個小時。
寫了四十多年的書法,到了退休的時候,梁明久終于有時間一心撲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梁明久提到了自己的愛好,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這是不斷求索的路,我要寫到八十歲。我終其一生,都無法達到書法家的高度,但書法能安頓我的內心。”一向不外露的梁明久,提到書法,整個魂都跑到黑白的藝術上去了。
接完梁明久的電話,再看了他的書法作品視頻,我不懂書法藝術,但從他勁道的筆鋒,如行云流水般的運筆,我知道,這是時間浸泡的結果,也是他嘔心瀝血的結果。我為此深思很久。
為何他能在工作之余,把業余愛好發展成了退休后的“主業”?他完全可以“躺平”,在自己的“舒適窩”里,過上“歲月靜好”的生活。為何我和他在科教樓九樓共事六年,我對他的興趣愛好全然不知?我想不光是我,在同一個樓面工作的同事們,很少有人知道梁明久的書法特長。他的藏而不露,他的低調行事,他的持之以恒,讓我自嘆不如。
我想到了我最近正在看的一本書,書名是《約翰.克利斯朵夫》。這是一個人的心靈成長的故事,它像貝多芬的交響曲,呈現出生命的疼痛、掙扎、彷徨、困惑和孤獨,也有個人追求藝術高度的執著、堅韌和張力,但是最終都會合一——藝術是孤獨的事,對藝術的追求是獨立的,它與喧囂無關,只與內心的安寧有關。藝術不是通過互相吹捧和點贊獲取的,而是需要日復一日,枯燈下孤坐,不斷地在自己的領域里超越自我,最終形成心靈和精神的海拔。
民國大家傅雷在翻譯《約翰.克利斯朵夫》時寫道“它不止是一部小說,而是人類一部偉大的史詩。它是千萬生靈的一面鏡子。”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一氣呵成,把主人公從出生,到對世界的認知,到經歷了親情、友情和愛情,到經歷了磨難、欲望和孤獨后,所養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闡述得淋漓盡致。主人公在自己無數次的心靈往返和精神煉獄的路上,幾經浮沉,最后成為了他自己。身體跟上靈魂的腳步,不是說說而已。身體與靈魂合二為一,更需要傾其一生的心力。
“真正的光明決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偉大的心靈,高貴之處在于心的修煉。書法藝術的運筆,藏而不露的心境、不偏不倚的火候,適用于所有的藝術修為,也適用于我們每一個平凡的人的一生。你會發現,當你努力后,暮然回首時,“緩緩出頭”的光,會從四面八方向你涌來,讓你光芒萬丈。
今天,我的妹妹靜思在長壽區北城中學的考場上應考,我一點也不擔心。我曾在家書中寫到“去年寒假,你在我的書房看書,你找來《紅與黑》《黃金時代》《簡·愛》《百年孤獨》等書來看。你回老家的時候,你帶走了王小波和馬爾克斯的書。你的舉動讓我感到震驚和欣慰,我低估了你自覺學習知識,延展思維的能力。你能在高中時代學習、領悟、吸收頂尖的,一流的作家的作品,你的自我喚醒意識比我提前了二十年,我為此非常高興”。當我回老家看到妹妹在深夜里苦讀,在休息的時候,她放下手機,走進大自然,去觀察四季草木和月升日落,我看到了新時代的青年,獨立自主的樣子。
在高考前,我沒有送鮮花,我只送給靜思妹妹兩句話,“從容應對,功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