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年級寫傳統文化小作文題目篇一
今年,我來到家鄉過年。我以為我只是在家看電視吃零食。沒想到今年村里組織了一系列的燈會活動。
燈籠?我們城市的孩子甚至成年人可能都不太了解。它是蕪湖民間春節期間以戲劇形式進行的一種表演活動,也被列為安徽省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燈籠里的人物都是三國演義和楊家將劇中的英雄。我演岳飛的兒子,——岳云。走燈的方式也很特別,是根據《孫子兵法》演變而來的。我們孩子要提前一周被師傅領著,每天訓練幾個小時!否則你一個人出了問題,會影響整個團隊。
正月初一,我們凌晨三點起床,開始準備。要穿京劇的妝容,一頂華麗的戲曲帽,一匹假馬,一套戲服,褲子上有兩個鈴鐺。忙到9點,我們就用鞭炮開始了“表演之旅”。
我們要去一個關系很好的鄰村演出。無論走到哪里,我們都會選擇一個開闊的地方表演。我們會隨著鑼鼓變換位置,包括:八卦圖,四馬親親,蓮花水,龍蝦戲水。
中午,村里會給我們準備好吃的。這里也有很多門道:進門不能踩門檻;安排你坐在面向門口的長椅上,坐著不能走動;不能自己夾菜,進門不能說話,不要揮手;吃完飯,你要圍著他們的餐桌和床轉圈,兩邊互相繞圈才能走路。
就這樣,我們一直忙到晚上八點才到家,每天還要走四五十英里。雖然很辛苦,但是我嘗到了燈籠的樂趣。
在串燈里,我感受到了久違的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鄰居之間的熱情問候,村莊之間的濃濃鄉愁。同時也體驗了民間燈籠3354的魅力和文化內涵。
今年,我的中國年,很有味道!
二年級寫傳統文化小作文題目篇二
世上人不論男女老幼,大都恐蛇懼蛇和怕蛇,但在中國西部重慶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土家族人,卻與蛇有著不解之緣。千百年來,蛇深刻地影響著土家族人的宗教信仰,民族風情和精神文化,形成獨特的蛇文化民族意識流。
土家族最早崇拜的圖騰是蛇
土家族最早崇拜的圖騰是蛇,人們把蛇當作神供奉超過崇拜如來佛,觀世音。世代相傳,至今還有"屋基蛇打不得"的傳說。當看到室內或房屋四周有蛇,他們就認為是已逝的先人托形回家,于是,擺上香紙蠟燭,三牲供品,誠心供奉,口中叨念著贊美或許愿的話語,誠惶誠恐,引蛇出宅。
土家族神話中蛇是神的化身
在土家族神話中,沒有"懼蛇、恐蛇、蛇毒、蛇壞"的說法。說蛇美好善良倒是十分普遍。
人們把蛇當作神仙供奉,蛇是神的化身,也是吉徉物。女人相信夢見蛇會生“龍子”;男人相信夢見蛇會發財升官、遇難呈祥“人死蛇脫皮,蛇永遠不死”的說法,在這一地區廣為流傳。
土家人對蛇尊稱“錢串子、金串子”
蛇是神的化身,土家人對蛇不直呼其名,就如不直呼父母名一樣,而是尊稱“錢串子、金串子”。他們忌食蛇肉,特別忌諱看見蛇交疊、蛇吞蛇,生怕不慎引來災禍。
在土家族神話中,沒有懼蛇、恐蛇、蛇毒、蛇壞的說法,說蛇美好善良倒是很普遍。
土家人認為“蛇咬三世冤、虎咬對頭人”,蛇不咬與它無仇無冤的人。
秀山發現二千年前古代巴人“蟒蛾天書”
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境內的石堤崖棺中,曾發現二千年前古代巴人遺留的蛇形文字和圖案,人稱“蟒蛾天書”……
在民間,還流傳土家族的《龍郎和秋娥》和苗族的《蛇郎和阿宜》文化。
濃郁質樸的蛇文化,滲透于土家族人的民風民俗。盡管現代文明為古老的民族注入幾多新的活力,但崇拜蛇仍在這個民族中占有相當的地位,同時,也給后人留下幾多關于人與蛇的難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