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寫總結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總結書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十三五工作總結和十四五發展規劃篇一
(一)完善糧食產購儲銷體系。大力發展我市糧食產業經濟,加快建設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大力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糧頭食尾”和“農頭工尾”,推動糧食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協同”,促進糧食產購儲加銷“五優聯動”,健全完善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長效體制機制,穩步提升糧食產業綜合素質、效益和競爭力。
(二)增強糧食供給能力。嚴守我市耕地紅線,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住耕地,數量不減,質量提升。政府出臺政策托底,調動各類主體種糧積極性,提升土地產出率。供給側全面發力,增產導向轉為提質導向,保障全鏈條安全。統籌好糧食生產、儲備、流通三個能力建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向綠色、優質轉型,確保任何時候都能產得出、供得上,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有力支撐。
(三)提升科技創新創新力。深入實施“科技興糧”。突出糧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加強糧食營養健康、質量安全、精深加工、綠色倉儲等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創新,推進形成政府有序引導、企業積極參與、產學研有機結合的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機制。加強與糧食科研機構、院校的有效對接,深化符合我市糧食資源特點的綠色儲藏、智能倉儲、精深加工技術攻關和特色糧油產品開發等領域的合作。支持糧食企業引進國內外糧食領域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扶持科技型糧食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四)完善糧食市場體系。創新完善糧食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市場以商流為主的交易方式,推進以物流為主的商物結合電子商務發展,培育市場主體,政策性糧食全部進場交易。建立有利于政府間接調控的宏觀調控的長效機制,提升糧食市場體系在整個糧食流通領域中的價格實現功能、信息中心功能和綜合服務功能,建立特色品種糧食交易市場,服務新型經營主體與大型加工用糧企業。
(五)提高糧食流通能力。建立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機制,更好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和地方政府引導作用的糧食流通體制機制,抓好政府地方儲備輪換和各項政策性糧食供應,對市場實行有效調控,提升糧食流通現代化信息化水平。積極實施“引糧入甘”政策,確保省外糧食有效調入,保障我市糧食供需總體平衡。
(六)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嚴格落實“優質糧食工程”實施方案,加強對“優質糧食工程”建設的統籌指導,加強糧食產后服務體系、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和“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三個子項的統籌融合。優化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功能布局,提高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機構運行水平,充分發揮“中國好糧油”示范引領作用,健全完善優糧優價市場運行機制,更好滿足城鄉居民對綠色優質糧油產品的消費需求。
(七)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大力培育糧食產業“產購儲加銷”聯合體,支持鼓勵大型骨干糧食企業和多元糧食市場主體組建產業聯盟,構建加工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戶融合發展格局,鼓勵參與“優質糧食工程”等項目建設,積極發展糧食電子商務,推廣“網上糧店”等新型糧食零售業態,促進線上線下融合。拓展主食廚房、直供直銷、會員農業、消費體驗、養生養老、休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打造糧油生產基地、加工流通和休閑旅游融合發展共同體。
(八)提高糧食產業競爭力。堅持創新驅動,在糧油加工領域培育糧食產業主力軍,支持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揮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制訂扶持糧油加工領域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具體政策,通過財政、信貸、科技支持,培育糧油加產業工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積極支持糧食企業參與國際糧食產業分工和產業鏈再造,提高糧食產業競爭力。
(九)建設糧食產業強國。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資源節約、綠色循環,全面把握并及時回應人民群眾在糧油消費領域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新需要,加快推動糧食產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充分調動農民種糧和地方政府重農抓糧“兩個積極性”,形成糧食興、產業旺、經濟強的良性循環,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十)加強糧食應急體系建設。完善糧食應急供應預案,加強糧食應急供應演練和糧食事故應急救援演練,增強應急保障實戰能力。及時調研糧油市場,加強市級財政投入,適時更新完善應急加工企業、應急儲運企業、應急配送企業、應急零售網點,“十四五”末,建成城鄉全覆蓋、布局合理、設施完備、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糧食市場應急供應保障體系。
(十一)健全糧食儲備體系。進一步優化省市兩級儲備區域布局及品種結構,修訂完善儲備糧管理制度,建立儲備糧輪換管理機制,確保數量真實、質量良好、調用高效。按照政策性職能與經營性職能分開原則,強化政府儲備行政監管,完善政府儲備執法督查制度,增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保障我市糧食安全。強化政府儲備企業內控管理,加強儲備企業信用監管,改革完善經營管理機制,保障儲備糧數量、質量、資金安全。
(十二)提升糧食安全保障水平。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切實承擔保障糧食安全主體責任,全面加強糧食生產、儲備和流通能力建設,積極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確保糧食產能,穩定糧食自給率。堅持“合作、共享、創新、發展”的原則,繼續加強與糧食主產區產銷協作,確保我市口糧絕對安全。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糧食安全意識,真正建立起“政府負總責、部門抓落實、生產保底線、儲備保應急、流通保平衡”的糧食安全責任體系。
(十三)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加強糧庫智能化信息建設,提高糧食儲備信息采集、處理、傳輸、共享、存儲、發布等技術水平。按照國家政策性糧食業務信息化與在線監管全覆蓋要求,鏈接全國糧食儲備布局地理信息和儲備庫動態監管應用系統,實行動態遠程監管、糧情在線監控、信息互通互享。
十三五工作總結和十四五發展規劃篇二
(一)糧食安全考核責任落實有力。一是20xx年,黨中央、國務院提出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制定出臺了《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若干意見》,實行糧食安全省長負責制,各地政府分級落實糧食安全責任,省政府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相繼出臺了《關于貫徹國務院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我市為加快構建全市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制定完成了《嘉峪關市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辦法》,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財政、發改、糧食和儲備、農業農村、水務、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統計、農發行等單位為成員的嘉峪關市糧食安全領導小組,進一步明確了我市維護糧食安全的責任,確保了糧食安全考核工作全面落實。二是根據《嘉峪關市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辦法》,我局認真履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牽頭單位的主要責任,每年根據省政府與市政府簽訂的《甘肅省糧食安全目標責任書》,及時將考核評價指標進行細化分解落實到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各成員單位,加強與涉糧、涉考部門的溝通協作,及時下發考核分解任務評分表,明確工作任務、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全面完成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任務。20xx年度我市取得95.98分,全省排名第六;20xx年度我市取得98.86分,全省排名第五;20xx年度全省排名第四,20xx年全省排名第六。
(二)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扎實有力。五年來,嘉峪關市高度重視全市糧食安全工作,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逐年增加市級儲備糧規模。一是20xx年,按照省局下達的省級儲備糧增儲計劃,在原儲存省級原糧儲備(小麥)5000噸的基礎上,新增省級原糧儲備2500噸,使省級原糧儲備達到7500噸。建立完成市級原糧儲備(小麥)16130噸,成品糧儲備1000噸(大米200、面粉800),成品油儲備603噸的儲備規模。二是根據20xx年3月嘉峪關市政府第52次常務會議研究增儲7500噸市級原糧儲備的決定,我局承儲企業于20xx年7月底完成了7500噸增儲任務,使我市市級原糧儲備達到23630噸。三是根據20xx年4月29日市政府市長辦公會議紀要(1)號決定:在目前我市市級儲備糧23630噸基礎上,再新增市級儲備糧3870噸(小麥),我局于20xx年7月全部完成了增儲任務,使我市原糧儲備達到27500噸,目前,我市原糧儲備按照全市30萬人口測算,已達到了 “每人每天一斤、滿足6個月口糧”的標準。四是根據20xx年4月29日市政府市長辦公會議紀要(1)號決定:我市要建立1300噸市級成品糧儲備(面粉1100噸,大米200噸),新增300噸市級成品糧儲備(面粉);建立650噸市級食用油儲備,新增47噸市級食用油儲備,我局于20xx年5月底儲備到位。目前,我市市級成品糧油儲備達到了30萬人口15天以上市場供應量。
(三)軍糧供應服務邁上新臺階。一是大力實施軍民融合發展道路,不斷加強軍供網點建設,完成食用油灌裝生產車間建設任務并投入使用,在文化路和文殊路共開設2家軍糧便民超市,為部隊官兵應急保障、副食品采購和市民購買生活用品提供了便利條件。二是按照《嘉峪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元旦春節期間市場供應和穩定價格工作措施的通知》要求,在全市組織實施“兩節”期間食用油、大米、面粉政府惠民直銷活動,確保了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實處。三是在20xx年疫情發生期間,為保障市場供應,累計投放大米447.5噸、面粉740噸、食用油185噸;累計保障駐嘉部隊供應大米117.5噸,面粉67噸,食用油57噸,為市政府平抑糧油市場價格,保障全市人民和駐嘉官兵糧油供應發揮了重要的職能作用。四是針對部隊訓練科目的復雜多變,地點隨時變換的情況,軍糧供應部門思想上高度重視,準備充分。五年來,多次分赴青海高原地區和寧夏賀蘭山訓練場進行實地伴隨保障供應,為部隊順利完成野外駐訓任務提供了強有力的后勤保障。
(四)糧食市場執法進一步規范。一是嚴格落實《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賦予的職責,以保障糧油市場供應為主線,以糧食質量安全監管為重點,加大對糧食加工、批發、零售等重點環節的專項監督檢查力度,對重點企業、大型糧油批發市場、超市和農貿市場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監督檢查,嚴厲查處以次充好、囤積居奇、操縱價格等違法違規行為,切實維護糧食市場正常秩序,全力做好全市糧油市場保供穩價工作,確保我市糧油市場穩定。二是加強糧油市場日常監管,以元旦、春節、端午等節日糧油市場供應為依托,以糧食加工企業和糧油經營戶為重點,以糧食儲存、加工、銷售和消費環節為主線,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工作機制,堅持依法、科學、公正的監管原則,采取隨機抽取執法人員和受檢對象的方式,對75戶糧食經營企業(戶)進行抽查執法檢查累計100余次,充分發揮事中監督檢查的檢視作用,促進誠信守法經營,維護糧食市場秩序。
(五)糧食質量安全檢測水平進一步提升。一是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站于20xx年5月由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復成立。五年來,我局積極爭取國家檢測設備配套資金500多萬元,完成對糧食質量安全檢測室建設和改造完善,配備相關儀器設備25臺(套)。20xx年8月,通過了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行政審批技術和現場審查,取得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目前已具備對45種產品782個參數的檢驗檢測能力。二是按照《嘉峪關市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站20xx年“優質糧食工程”糧油質檢體系建設項目實施方案》的建設內容和基礎設施改造方案,20xx年申報了我市糧油體系建設建設項目,總投資600萬元,年底前完成儀器設備安裝任務,進一步提升糧食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能力。三是嚴格落實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嚴防、嚴管、嚴控食品安全風險,認真完成對局屬企業所儲存的原糧和政策性用糧、加工企業的原糧質量檢驗,并按照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下達的省級儲備糧質量抽檢任務,按時完成對酒泉、礦區、東風等省級儲備糧油扦樣檢驗工作任務,確保了儲備糧油質量安全,防止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進入口糧市場,保證了廣大市民吃得放心、吃的安心。
(六)糧食倉儲設施建設卓有成效。一是20xx年,因原西大橋綠化糧庫處于“嘉峪關絲綢之路文化博覽園”項目建設區域內,經嘉峪關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決定,組織實施嘉峪關市糧食儲備庫搬遷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將原綠化糧庫整體拆遷至市區東面“五大市場”內(金港南路1636號),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占地面積10萬平米,新建3座淺圓倉、4座高大平房倉、2座彩鋼儲糧棚及器材庫、業務用房、地坪、圍墻、辦公樓等配套設施,于20xx年全部完成項目投資和建設任務,正式投入使用。二是20xx年組織實施的“糧安工程”維修改造項目,為糧食儲備庫功能提升和軍糧站應急供應維修改造,總投資497.8萬元,于20xx年完成項目投資和建設任務,正式投入使用。三是20xx年8月,省糧食局下達嘉峪關市糧庫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資金計劃,項目總投資255.6萬元,中央及省級財政資金227萬元,于20xx年完成全省聯網測試并投入使用。四是積極推進軍民融合發展軍糧供應工程建設項目,該項目總投資3150萬元,中央補助資金945萬元、省級財政補助資金472萬元已到位。目前,已施工建設,計劃20xx年建成投入使用。五是全力抓好糧食儲備庫建設項目(五期),該項目總投資892萬元,目前已開工建設,計劃20xx年建成投入使用。
(七)應急救災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一是按照市委 “三定方案”賦予的職責,我局于20xx年底完成了與商務、民政部門蔬菜、大肉、應急儲備物資及倉儲設施的移交工作。市商務局移交我局蔬菜、大肉儲備職責,市民政局移交我局應急物資有儲備庫三棟2897平方米,物資儲備種類包括帳篷、棉被、棉褥子、棉大衣、折疊床、防潮墊等,價值350萬元。二是職能移交后,我局及時研究制定了《嘉峪關市市級儲備肉類管理辦法》、《嘉峪關市冬儲蔬菜管理辦法》,并按時完成200噸大肉儲備,1050噸蔬菜儲備任務(儲備期:每年的11月15日至次年的3月15日,共計4個月)。三是疫情期間,完成我市冬春蔬菜儲備投放工作,合計投放1243.7噸,累計投放市級儲備凍豬肉118噸。四是疫情發生期間,按照應急局指令,累計從我局應急物資儲備庫調撥帳篷313頂,折疊床87張,棉被53床,棉褥子50床,棉大衣341件,手套322雙,應急燈27個,防毒口罩30個,其它物資15件。
(八)糧油應急供應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20xx年,我局對全市建立的糧食應急加工企業、應急儲運企業、應急配送企業、應急供應網點進行摸排調研,重新調整我市應急保供體系,建立1戶應急加工企業、3戶應急儲運企業、3戶應急配送企業、15戶應急供應網點,基本做到了城鄉全覆蓋,建成了全市布局合理、設施基本完備、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糧食應急供應保障體系。
(九)糧食機構和國有企業改革有序推進。一是20xx年,經全市機構改革重組,于20xx年1月28日由原嘉峪關市糧食局掛牌成立了嘉峪關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為市政府工作部門。主要負責省、市兩級儲備糧管理、軍糧供應、糧食宏觀調控、糧食市場監管和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等工作;負責全市糧食、食糖、肉菜等重要消費品及應急救災物資的收儲、輪換和日常管理工作。二是20xx年以來,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嘉峪關市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實施方案》和《嘉峪關市關于企業“一企一策”改革工作方案》,結合我局糧食企業的實際情況,全面開展我市糧食企業改革任務。目前,鑒于國有糧食企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政策性企業,具有承擔公益性社會職能和業務工作的特殊性,經市委市政府研究,國資委下發通知,糧食企業暫不參加全市國有企業改革,延續以前的管理模式,由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管理,待國家和省糧食局糧食企業改革指導性意見出臺后,全面開展我市糧食企業改革任務。三是20xx年,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加強糧食儲備安全管理實施意見》的通知,明確了國有糧食企業仍由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管理,明確了國有糧食企業公益類定位。我局根據文件精神,經局黨組班子討論研究,制定《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關于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實施方案》,繼續深化我局國有糧食企業改革,計劃將我局物業管理站并入市軍隊糧油供應站有限責任公司,注銷市糧食局物業管理站,人員整體劃轉,企業性質保持原國有獨資性質不變,進一步完成國有企業改革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