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高中生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600字左右篇一
今晚的閱讀最感興趣的是德謨克利特斯的原子理論,他認為“當一個物體———諸如一棵樹或一只動物——死亡并分解時,院子就分散各處并可用來組成新的物體。這些原子在空間中到處移動,但因為他們有‘鉤’與‘刺’,因此可以組成我們周遭所見的事物。”這樣說來,世間萬物應該是萬變不離其宗的,不同微小的原子在空中漂浮著,等到適宜的條件,結(jié)合成一定的形狀,就可以變成一種物體,這種構(gòu)思是不是很奇特?那人呢?也是如此構(gòu)成的嗎?
蘇格拉底最譽為“最聰明的人”,而他卻總是覺得自己很無知。他每日里在市中心的廣場不停地向身邊匆匆而過的人群提出自己的疑問,他從來不會說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卻可以讓眾人不得不在連番的辯論失敗后,承認他說的是正確的。書中拿他和耶穌相比較,認為兩人都為了自己的理想甘愿失去生命。不由想起昨晚看《建黨偉業(yè)》中的一句話“革命就要流血犧牲”。看來沒有一部分人的勇敢犧牲,就沒有后面人的勇往直前。甚至可以說,他們的犧牲贏得了后人的關(guān)注,推動了歷史的進程。
蘇格拉底說:“知善者必能行善”。他認為人如果違反自己的理性就會不快樂,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樂的人就會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明白是非者必然不會為惡。世間哪有人想要成為一個不快樂的人?
我們常說的摸摸心口,找找自己的良心應該就是讓自己做一個善良的人。不管一個人有多大的成就,如果連心都壞了,目標都不對,還能走多遠?
我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讀著,沒有如以往一般先翻到后面看結(jié)尾,再回過頭來看中間的情節(jié),我就想這樣跟隨著蘇菲,跟隨著神秘人寫給蘇菲的一封封信,看一下他想告訴蘇菲的究竟是什么。說實在的,他已經(jīng)跳起了我的好奇心。也難怪蘇菲會對這樣的信充滿期待,他讓一個女孩找到了生活的童話。他在女孩的面前砌起了一道愛的墻。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高中生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600字左右篇二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光聽名字的話,會覺得像小時候閱讀的童話故事書一樣,不過,如果你開始閱讀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這本書,神秘莫測。
初讀·伊甸園
剛開始看的時候,我很奇怪,為什么作者要用伊甸園來做標題?在之后,我看完了伊甸園這一章之后,我發(fā)現(xiàn),伊甸園這個詞,在整章里面,只出現(xiàn)了一兩次……
伊甸園這一章,是整一個故事的開頭。我覺得,主人公蘇菲,是一個非常愛探索問題,很有主見的一個小姑娘,她收到了兩封神秘的信,沒有寄信人的名字,也沒有貼郵票,而且,這兩封信里面也只有一句話,分別是: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
第二章·魔術(shù)師的禮帽
魔術(shù)師的禮帽,這一章連接著上一章,蘇菲在自己在探索這個問題,卻找不到問題的答案,而第二章開始,就有一封神秘的來信,循循善誘的帶領(lǐng)著蘇菲去探索這個問題,這個神秘人,用魔術(shù)師的禮帽和兔子開始教導蘇菲,打比方去告訴她這兩個問題。
第三章·神話
神話這一章,我算是比較感興趣的,因為,我對神話故事是比較好奇的,因為,我們大多都是了解本國的神話故事,而課本里教的也大多都是本國的神話故事,所以,我對國外的神話故事都不是很了解,所以,我還是比較想了解一下外國的神話故事。
而這個神話故事,也是由那個神秘人告訴蘇菲的,因為,神秘人想用這些神話故事,繼續(xù)幫助蘇菲解開這兩個問題。
第四章·自然派哲學家
自然派哲學家,比起神話,我剛開始讀這個名字的時候,沒有什么概念,因為,在我的理解里,哲學家就是哲學家,為什么要加上自然派呢?
而這個自然派哲學家,仍然還是那個神秘人告訴蘇菲的,而在神秘人介紹的這幾個自然派哲學家里面我比較赫拉克里特斯的說法,他認為:在事物的秩序中,好與壞、善與惡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好壞善惡兩極之間沒有不停的交互作用,則世界將不再存在。
但是,我不太認同他的觀點,他認為: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就如兒戲一般。我覺得,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意見,就像是,有的人喜歡巧克力蛋糕,而有的人則覺得巧克力蛋糕太甜、太膩了不好吃。所以,我覺得他這句話不太對。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高中生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600字左右篇三
哲學,使我們從困惑走向覺悟。所以我建議大家來看《蘇菲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講述是從女孩蘇菲一天放學回家接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拉開序幕。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蘇菲傳授哲學知識,蘇菲了解了西方哲學發(fā)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這些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并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令人回味無窮。在此同時,書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為了讓他的寶貝女兒開始接觸哲學,編出了蘇菲的世界的故事。這整本書由這兩個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使我看得饒有興趣。雖說是哲學書,但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和鮮活的人物形象又使人感受到了這本哲學書獨有的魅力。雖然我對這類書籍還十分陌生,但在讀《蘇菲的世界》的時候,我卻覺得讀起來毫不費力,并沒有我想象的哲學書那樣深奧干澀、枯燥乏味。
“我是誰?”“世界從哪里來?”看上去雖然普通,甚至提問的人會被別人笑稱為“呆子”但是這兩個問題是蘊涵著很多的哲學意義的。我剛看到這兩個問題,先是覺得簡單,但后來細細一想,就覺得這兩個問題很有意思,我是誰?萬一我換了一個名字,我還會是自己嗎?那我是誰呢?世界從何而來?什么是世界?它是怎么形成的呢?世界中包含著什么呢?這似乎有些令人頭疼,但也很有意思,因為沒有一種文化不關(guān)心“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樣的問題。這就是哲學,比較饒舌但也很有意思的一門課程。似乎在哲學課上,提出問題要比解答這些問題簡單得多。當然,哲學家不光要提出問題,還要去解答這些問題。
蘇菲的哲學導師艾伯特把宇宙比作魔術(shù)師突然從一頂原本空空如也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們?nèi)祟悇t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而哲學家則是想看清楚整場魔術(shù)表演的奧秘而冒險死命攀到兔毛尖兒上的人。由此看來,哲學家就是一些好奇心很重的、為了探詢奧秘不怕生命危險的、與常人不同而被常人稱作“搗蛋鬼的”。哲學家對一切都感到驚訝,就像剛出生的嬰兒對所有事物感到好奇一樣。但是我,并沒有哲學家的精神,我是一個習慣了周圍環(huán)境的人。哲學是包涵科學在內(nèi)的一門課程,因為哲學家在解答一些他們所提出的哲學問題的時候,往往要用到科學來加以解釋,其答案看起來便更為可靠。但哲學又不同于科學,在研究哲學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用豐富的想象力去回答,就像在對大自然一無所知的時候,用神話來將它加以解說。這看上去一點兒也“不科學”。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風靡全世界的哲學啟蒙書,可以說,《蘇菲的世界》是一本令我對文學有了不同見解的書,文學,往往是感性的,而《蘇菲的世界》則是理性的。關(guān)于類似的問題在書本中舉到很多,是作者對人的本質(zhì)人生終極意義的探索與思考的一本書。我知道我沒有完全把這本書的深層含義與精華完全讀透,讀明白。但是我知道了,哲學,是一個人活在世上,必須要思考的。它甚至比我的高分還要重要。我要把《蘇菲的世界》好好保存起來,等我再長大了一些的時候,我要再把這本書從頭到尾細細咀嚼,與生活相結(jié)合地再去看一遍,再來品味一下這本書的內(nèi)涵精髓。因為這本書不同于別的書——它是一本哲學書,而且是一本通俗的哲學書,簡單易讀,但又含義深刻它是值得我們?nèi)ヂ肺丁⒓毤毦捉赖囊槐緯C恳粋€歲月過去,我對《蘇菲的世界》又會有不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