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西游記三十七回讀后感50篇一
這本書主要講了師徒四人不畏艱辛,一路降妖除魔,跋涉十萬八千里,戰勝九九八十一難。雖然師徒四人有時也會鬧別扭,但是關鍵時刻他們齊心協力,無論多強大的敵人也會被他們打得落花流水。最終戰勝了艱難險阻,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
故事跌宕起伏,驚心動魄,讓我看過后不僅身心愉悅,而且學到了許多知識,懂得了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但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有對付困難的勇氣,不畏艱險,堅持不懈的精神,就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讀了這本書,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深感愧疚。我總是遇到困難就避開,喜歡依賴別人,做事經常半途而廢,認為難的事情就選擇放棄。尤其是在數學方面,我不善于思考,稍微有一點難的題就抓耳撓腮,憋得臉紅脖子粗,還氣憤地摔筆,一副抓狂的模樣,完全沒有了解題思路,干脆找媽媽幫忙,我則不動腦筋,等待答案。這樣下去的結果就是期末考試數學成績只有87分。這個成績給了我重重的打擊,想想《西游記》里師徒四人,即使路上有許多妖魔鬼怪擋路,但他們還是沒有因為懼怕而放棄取經,一直都是奔著目標努力。天下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又燃起勇氣和希望,俗話說的好:“挫折是人生的一筆財富”。我不懼怕失敗,我選擇堅強面對,于是暗暗下定決心,下學期的數學成績一定要讓自己滿意。
西游記三十七回讀后感50篇二
眾所周知,佛教中有如來佛祖、四大菩薩、十八羅漢等,道教中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巨靈神等。
道教佛教文化的交融
雖說宗教的信仰應該只有一種,不論信了哪門宗教,都有排他性,不會相信別的宗教所塑造的神,但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早在唐朝唐太宗時,中國便與許多國家有了經濟文化的往來,因此,佛教才會傳入中國,才會有唐僧西天取經一事。作者吳承恩本就生于中國,自然受到道教的影響,加上佛教的傳入,再加上中國人不對任何神報有不敬,一視同仁的態度,在《西游記》中佛教道教神仙同時出現就很正常了。
既然如上所說,吳承恩受到了道教、佛教思想的同時洗禮,九九八十一難幾乎都是道教安排的,而且孫悟空多次向道教神仙
求助和與道教神仙的交集,如:遇到鹿角大仙等時招風喚雨,讓風師、雨師和雷公幫忙等,也許是他刻意安排,營造一種讓讀者產生疑惑,又想繼續往下看的氛圍。
對神仙們的交集問題,也如最初所講,宗教的信仰應該是一種,不論信了哪門宗教,都有排他性,不會相信別的宗教所塑造的神,而且文化也不同,再加上道教神仙住在凌霄寶殿或三十六天,而佛教神仙則住在西天,既然如此,各方神仙自然不會有所交集。
《西游記》中神仙各有神通,佛教道教思想也在中國大為傳播,由此一想,一切便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