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讀后感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格列佛游記心得800字 《格列佛游記》的讀后感800字篇一
《格列佛游記》的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是一位偉大的戰士和超級諷刺大師。不置可否,《格列佛游記》這本書同樣是一部優秀的諷 刺小說。但隨著時代的變化,英國現在的政府與社會現狀早就有了很大改觀,也就是說作者原來的寫作意圖已經不再具有現實意義,但這并不妨礙《格列佛游記》在 今天贏得的廣泛關注,新時期的讀者們又賦予了它新的,“…..作品中那些幻想性描寫讓人著迷…..人們把它看作兒童文學作品,認為它包含鼓勵兒童了解 世界的外向化的價值取向……”,我想,格列佛游記的涵義還不止僅限于此,它其中也包含了更深刻的教育意義。
格列佛一生的航海旅行,屢遇驚險,小人國里,先被小人們俘虜,后來又差點被刺瞎雙眼;大人國中被巨人威脅賣命的演出,幾乎命喪黃泉……格列佛遇 到的危險不勝枚舉,然而,在每次開始新的航海時他都義無反顧,這就是他對航海的執著。我們不能說格列佛最后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但他的確獲得了豐富的人生 經歷,讓生命更有意義。這就使執著的結果,當你認定了自己的方向后,執著的追求吧,不要輕易放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冰心說過,成功之花,人們往往驚 羨它現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它的芽兒卻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灑滿了犧牲的血雨……
當然,無論任何事情僅僅有執著是不夠的。在這方面,我們就要承認格列佛是一個十分有頭腦的人,雖然青年時期的格列佛一直積極的尋找各種機會學習 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零零散散地、東拼西湊地、他掌握了各種航海知識和技能,為自己的航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厚積方能勃發,這些積累讓他日后受益 匪淺 ----有足夠的能力應對各種惡劣的條件。而對于我們哪?青年時期正是積累知識,提高能力的關鍵時刻,雖然說人應該活到老學到老,但人一生中畢竟只有一個 學習的最佳時機。“時過而后學,則勤苦而難成”。我讀過這樣一首詩:曾經想穿過那段最無暇的時光/去實現所有繽紛的夢想/當回首那深深淺淺的腳印/不禁頓 足扼腕/恨冬日太短/夏日不長/總想把那段沒走好的時光再走一遍/便知該如何珍惜每一抹霞光/每一縷黃昏/從此再也不管懵懂與疏狂。正當年少的我們,正處 在“最無暇的時光”,好好的珍惜時間,好好學習知識,不致回首時再“頓足扼腕”,悔不當初。
第四次航海,格列佛被聘為船長。中途水手叛變,他被放逐到“慧馬國”。在那里,他遇見了一種有智慧的馬,而且那里的馬兒通人性,善良、仁愛、品 格高尚。這是作者把自己對社會理想注入到了慧馬國,把最完美的人性灌注在慧馬身上。人無完人,我們每個人不可能像慧馬一樣完美無暇,但有的基本品格我們還 是應該具備的。比如慧馬們從來就不知道什么是“撒謊”,而我們這里哪?如今在不少商場假冒偽劣產品肆意橫行,雖然有消協出來主持公道,但這種現象還是屢禁 不止,我想只有那些生產者真正把誠實守信放在心上時,這種事情才不會再發生。我們這些青年更應該把誠實守信融進血液,銘刻于心。
格列佛游記心得800字 《格列佛游記》的讀后感800字篇二
格列佛第一個去的小人國,那個小人國就是一個縮小了的世界,那個迷你世界倒真是麻雀雖小但卻五臟俱全,他們貴族的腐敗,恩將仇報的憤慨,竟然一一呈現在這不足百平的國家中。格列佛用尿撲滅大火到底對不對,我無法評論。但如果將生命和一個沿用多年的腐朽規矩作比較,我想結果是很顯而易見的。
然而這種有好心得惡報的事情不管在哪個時代都出現過。就像這幾天我在新疆的烏魯木齊的所見所聞,因為前兩天才發生的暴動事件,好像這方面的防御就更加嚴厲了。
我們親眼所見一個維族的好市民聽我們在爭執到哪去買馬奶子葡萄,想告訴我們馬奶葡萄賣場的地點,可卻被警政廳的人認為是有意暴動被全身搜查。“寧可錯殺一百,也不放過一個”這個觀點是有道理的,但我并不認為我們就可以用我們自身的想法去侮辱一個民族的尊嚴,去玷污一個好心人善良的心。但是,對這一切,我們無能為力。因為,你是知道的,這個社會,不盡如人意。 格列佛在大人國的經歷或許就簡單了一些,用一個放大境去看世界,你會發現就算再美麗的貴婦也是丑態并處,所以我們有什么去嘲笑那些沒有良好容貌的人們呢?在這個放大的國家里,作者也借外表丑陋內心善良的賢人來批評這個不盡如人意的社會和他反對戰爭的心。為什么不直接說呢?原因我想你知道,就想這次新疆的暴動事件一樣,為什么會有這些暴動分子,我想,并不是因為他們一出生就產生的,我想可能是因為自己一直在好好提出意見而不被理睬而最終想到的唯一的這種雞蛋碰石頭的做法啊。我們中國是一個崇尚和平的國家,但是不見得就一定要用鎮壓方法來處理這個事件。如果少數民族人民把分裂當做一種很光榮的事情,那么我想統一也會變得十分困難了。 格列佛的的三站是到很多的列國,這卷就更貼近自己的生活,一些令人無語的科學家,不就像當今社會上昏庸卻自執己見的“頑固派”嗎,作者對這些人的諷刺通過令人發笑的語言悄悄的深入人們得骨髓。面對這些人,我們還是要一樣的奉承,帝王還是一樣的看好,就因為他們那令人咂舌的昏庸理論。我們無法反駁,因為這個社會就是這樣。 慧骃國是個令人神往的國家,那里的統治者是良馬。
格列佛在慧骃國的旅行告訴了我們,有時候,馬比人有人性。人只會以自己的私欲而束縛馬的自由,想到在新疆騎馬爬山時馬兒的艱辛,我都有些唾棄自己了。而馬兒呢,卻可以自由的奔跑,不帶任何欲念。你知道的,這個人類的社會,還不如馬群。
你知道的,這個社會,不盡如人意,我們無法改變他人的想法,但我們卻可以從自己做起,熱愛和平,尊重各民族的伙伴。雖然一己之力很渺小,但如果每個看了《格列佛游記》的人都能心生這種想法,那么這個社會,一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