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駱駝祥子》讀后感作文300字篇一
祥子一直都在想著二十七那一天,它有兩種辦法:一是聽虎妞的話去人和廠;二是不理虎妞,該做什么事情就做什么事情。但是祥子知道,不論自己去與不去,虎妞都不會饒了自己,自己只會在這個泥潭里面越陷越深。他不想要虎妞,他也不知道那個孩子是不是自己的,他害怕自己無臉再見死去的父母。
在虎妞找他的第三天上,曹先生同著朋友去看夜場電影,祥子在一個小茶館中,那里有很多同行,大家都在發(fā)著牢騷,以為拉車的大叔進來了,他又冷又餓,被凍昏了過去,經過大家的關心與照顧,終于緩過勁來了;他很是感動,他把門外看車的孫子小馬兒叫了進來,讓他吃包子。小馬兒很懂事,知道讓爺爺,讓他很欣慰;他們家有一輛車,雖然破,但是自己的,不用愁著交車錢。
他們要走了,祥子第一個出來,他見了小馬兒,心中也不太反抗和虎妞在一起了,畢竟以后的生活會好一點。電影散了,祥子飛跑了回去……
《駱駝祥子》讀后感作文300字篇二
“唉!”我懷著悲痛的心情讀完了老舍的《駱駝祥子》一書。這是老舍的第一部嚴肅的悲劇作品,全書充分表示出了上世紀20年代前后軍閥混亂,民不聊生的時代背景。
從祥子被迫來到北平,苦干三年才買來一輛自己的手拉車,卻被一群敗兵搶去了;從他辛苦拉車攢錢,卻被反動派詐走了積蓄;從他因為為了處理喪事而被迫買車都顯示出當時社會是如此的黑暗,如此的動亂。在一次次夢想破裂之后,祥子漸漸失去了希望,最后因為一點錢而出賣了革命者阮明,出賣了自己的靈魂。
從這種悲劇的命運都可以看出舊中國城市下層勞動者祥子的悲劇性格和他走上墮落型道路的必然性。這不只是祥子一個人的悲劇,這是那個時代全中國的悲劇。
但是說到頭,真正引發(fā)這些悲劇的就是一樣東西——錢。祥子三年的積蓄被逃兵搶走,不是逃兵貪財嗎?反動派詐走祥子的錢,不是他們貪財嗎?后來祥子為了錢出賣了阮明,那也不是他貪財嗎?
祥子從積極的拉車到后來的騙錢偷錢,甚至出賣革命者,這判若兩人的變化中最致命的因素也不是錢嗎?可見當時的中國社會是多么的腐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