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社會,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報告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報告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社區志愿服務報告表篇一
為了切實把志愿服務站工作落到實處,把志愿服務意識和回報社會理念深入居民,我社區成立了志愿服務領導小組及多支志愿者服務隊伍,先后開展了為老服務、科普宣傳、法律援助、禁毒志愿者等一系列志愿服務活動,得到了社區志愿者的積極響應,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1、清潔社區,愛護家園。社區志愿者定期開展打掃社區衛生、為居民宣傳政策法規安全知識等服務活動,平日里打掃小區的衛生死角,維護社區環境衛生,還居民一個整潔、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在當前全民創建文明城市的號召下,志愿者積極組織開展各類宣傳及實干活動,為社區清潔全力出擊。
2、便民利民。社區志愿站定期開展大型便民利民服務活動,各志愿者隊伍為居民提供心理咨詢、計劃生育、修傘、修鞋、修自行車、理發等各種便民服務。
3、維護社區治安。對社區進行全天治安巡邏,有效維護了社區治安,將在巡邏過程中發現的不安全因素或存在的各種隱患及時傳達給社區,極大地消除了安全隱患,同時在巡邏過程中,志愿者還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有力維護了小區的文明、安全、穩定。
4、幫困服務。社區組織各志愿者隊成員于節日、不定期對社區低保人員、獨居老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進行慰問關懷,平日里經常上門詢問生活情況,發現困難,及時給予幫助。在春節期間,社區組織幫困志愿者一起上門走訪了困難群眾,給他們送去了生活必須品。不定期上門為居民修理電器、照料困難人員、解決生活困難。
5、科普宣傳。社區法律服務志愿者、科普宣傳志愿者不定期上門為居民傳播科學、法律,為其提供法律援助。不定期對居民以講座、座談等形式進行各類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與傳播。青少年寒暑假期間,文體志愿隊還特地組織學生學跳健身操、舞蹈、唱歌等,豐富學生假期生活,給他們創造良好的校外文化教育氛圍。
6、在社區計生服務方面,志愿者努力為社區育齡婦女提供滿意服務,為她們和她們的家庭更多的了解計劃生育政策和婚育新風的有關知識,介紹各種避孕節育方法“計生小信使”服務,向她們介紹緊急避孕方法,并為她們提供避孕藥具及對孕情監測的服務,使她們的家庭生活更加文明、幸福、美滿。
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站將一如繼往做好志愿服務工作,進一步擴大志愿者隊伍,增強志愿者服務意識,提高志愿者服務技能,實實在在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志愿服務。
社區志愿服務報告表篇二
專業性亟待增強今年6月以來,全市廣泛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并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發揮了強化黨員責任擔當、密切聯系群眾、服務社區建設的作用。但基層在工作中發現,存在資源整合不充分。服務內容欠精準、機制建設未健全等問題,亟需引起重視。
一是資源整合不充分,黨員作用發揮受限。面對組織部門要求和眾多新來報到的眾多在職黨員,社區黨組織主動承擔活動策劃實施的全部保障工作,工作壓力較大,容易忽略駐社區單位、在職黨員所擁有的社會資源和專業技能,未進行統籌整合,打造出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矛盾調解、扶貧幫困等方面專業過硬的志愿隊伍和志愿服務陣地,使原本“稀缺”的資源出現“過剩”怪象,造成在職黨員心理落差,影響其參與的積極性,也使社區居民錯失專業人士的優質服務。
二是服務內容欠精準,居民獲得感不強。社區黨組織將在職黨員進社區志愿活動等同于日常組織的居民活動,服務項目和內容局限于“指定動作”和“一套標準”面向全體居民,通常采取入戶宣傳、清理衛生、安全巡邏等簡易的活動形式。據海珠區鳳陽街道數據統計,該街超九成社區黨組織首次志愿服務活動都不約而同地集中在上述3類活動中,雖達收獲一定效果,但無法提供“量體裁衣”式服務。以海珠區為例,西部城中村街道市政基礎相對薄弱、人口倒掛明顯,應根據社區特點,為來穗務工人員、來穗人員兒童等群體提供就業入學、技能培訓、作業輔導等志愿服務。老城區社區舊樓林立,60歲以上“老廣”占比高,關愛長者出行、助力舊樓加裝電梯等則是其不應缺失的服務項目。
三是機制建設未健全,服務成效難以保障。目前在職黨員進社區志愿活動,缺乏建立起規范的項目發布、活動預約、服務時記錄、服務質量考核流程。社區黨組織對在職黨員的日常管理權限十分有限,只能依靠在職黨員自主選擇參與,在職黨員參加志愿進入社區是否發揮作用、表現好壞等情況,既無法向黨員所在黨支部反饋,也無法在志愿者服務管理等系統反饋,沒有有效的對接機制。
一是整合社區資源,創新活動形式。加強社區黨組織干部的培訓,組織學習志愿服務專業技能和到先進社區成功經驗,提高社區黨組織統籌資源、策劃活動的綜合能力。改變社區黨組織“大包大攬”傳統做法,摸查掌握駐社區單位、社工組織、文體單位、在職黨員等各方主體擁有的專業技能優勢和陣地、資金、項目資源,通過陣地共用、活動聯辦提供充裕資源支持,提倡以黨員提議、投票表決、結果公示等方式增強黨員參與興趣,鼓勵用輪流承辦、項目外包等方面豐富活動形式減輕社區黨組織壓力,實現黨員有興趣,活動有生機,服務更專業。
二是摸清居民需求,提供“訂單式”服務。建立黨員志愿服務微信群和“面對面”服務站,搭建起在職黨員和社區居民的“線上+線下”互動平臺,及時發布更新黨員可服務時間和居民個人需求,為居民提供“指尖”咨詢、預約服務等便利,使黨員通過在線答疑、自主“接單”、輪流值班等方式自主開展集體組織以外的志愿服務。摸清社區特點,關注社區主要人群、獨居老人、留守兒童、單親子女、困難家庭等特殊群體,在職黨員上門走訪了解需求,通過自愿捐助、結對幫扶、發動熱心企業捐增等方式,真正為社區困難群體排憂解難。
三是實施信息反饋,健全考核監管機制。在社區廣泛公示黨員身份和特長技能,促進在職黨員在社區“亮身份、顯作用”,通過“鄰里”加強對黨員服務質量、社區公德的監督。統一制定《在職黨員社區表現反饋卡》,由社區黨組織如實填寫黨員服務次數、服務質量和居民評價,向在職黨員所在黨組織反饋、向志愿服務主管部門反饋,形成黨員志愿服務檔案。黨員干部提拔使用前聽社區黨組織意見,考察結果接受社區黨組織和居民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