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風采》聽課心得體會篇一
一、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
在聽課中,我發現優秀的教師都有幾個共同特點:1、口語流利,發音準確。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保證孩子對課程的理解,才能保證孩子學到正確的知識,地道的語言;2、善于利用多種手段輔助教學,使孩子接觸到的知識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3、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在課堂上能輕松,活潑,瀟灑地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4、有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作為后盾,詞匯豐富,課堂充實。
二、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聽課我發現教師的教學理念都發生了轉變,都樹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把整個課堂還給了學生,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主體參與,教學中互動模式多樣,多采用小組競賽的模式或創造一個語境,讓學生展開聯想,激起了學生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營造了寬松,民主,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三、課前互動是一個很關鍵的環節
在這次聽課中我發現課前老師和學生互動的較好的,課堂都比較成功,老師們大多數從自身的生活著手活躍課堂氣氛,得學生們的喜歡。
四、課題的引入與各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是課程設計的重點
我認為大多數的老師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到位。課程開始后,從單詞的講解,到聽力練習,再到對話討論,一環扣一環可以說銜接得非常自然,學生們都能很好的理解,并且在每一環節和環節之間的過渡中都在反復應用本節課的語法重點,很多老師還打破常規,大膽創新,改變課本原有的思路,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通過這次聽課,我開闊了眼界,讓我深切的體會到了緊迫感,認識到了自己的局限。同時我對自己也提出了許多問題去思考,怎樣讓自己的語言更優美?怎樣讓學生喜歡上課?怎樣培養學生的能力?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一定能拉近距離,不斷進步。
《我的風采》聽課心得體會篇二
五月,初夏的日子,柳綠林翠,蟲鳴蟬叫,時而伴有大雨,這雨呀,不但下在暨南大學的校園里,還下在我的心田里,對我的教學觀進行了一次洗禮。三天的聽課觀課,三天的學習,讓我打開眼界,受益匪淺。
本次所聽的是表達類的課型,其中有11節作文指導課、9節口語交際課,還有2節綜合性學習課,這三類型課也是我們平時感到棘手的課型,聽完后,我醍醐灌頂。現將本次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一、教師“高”
1、本次上課教師的基本功扎實、過硬,特別是語言美。作為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語言的確非常重要,它猶如盲人的拐杖。優美的語言如同動聽的音樂,給人以享受,讓人陶醉其中,樂不思歸。本次上課的教師都有過硬的基本功,語言當然不在話下了,但是能脫穎而出的教師,他們的語言更是無以倫比的,聽他們講課簡直就是一種美的享受。如:東莞市的歐義賜老師,他本人就是省普通話測試員,語言就不用說了吧。他執教的是二年級下冊《敲門聲響起》,配合他上課的是一年級的學生,整堂課非常精彩,能不歸功于他那動聽的語言嗎?他的語言如磁石般,深深地吸引了一年級小朋友,也吸引了聽課的老師。
2、教師反應快,關注課堂生成。
課堂是靈動多變的,許多事情并沒有事先預設到,這就得看教師的臨場應變能力了。參賽的老師都是經過歷練的,都是見過大場面的,但是隨機應變的能力并不一樣。給我印象深刻的是河源市選手——佘玉紅老師,她執教的是語文社s版四年級上冊的《勸說》,當她想請后面兩位學生上去進行情境表演時,意外發生了,這兩位學生不知為什么就是不肯上臺表演,并且連連擺手。佘老師急中生智,對學生說:“同學們,今天我們剛好學了勸說的小妙招,現在現學現用,對這兩位同學進行有效地勸說吧。”這下可把學生的興趣給調動起來了,學生紛紛進行勸說,其中有位學生學生說:“_同學,你們一直很棒,很善于表達的,相信今天你們肯定也行,試試吧,我們給你們力量。”在同學們的勸說下,那兩位學生上臺表演了……看來課堂的精彩源于關注課堂的生成,這還得看教師應變能力了。教師站得高,就能輕松地駕馭整個課堂。
二、設計“高”
這里所說的設計“高”指的是教學設計的巧、新。作為比賽課,如果教學設計是平平淡淡,跟我們平時上課的設計沒多大的區別,沒有什么亮點的話,那肯定是一節乏味課,即使教師的基本功再過硬,也不能扭轉乾坤,可見教學設計是多么重要,一定要巧、新,才能給人不一樣的感受,才能脫穎而出。
本次賽課同課異構的很多,如:口語交際課《勸說》五節,作文課編寫童話故事三節等。高手過招,馬上見高低。所以你的教學設計得巧、新,才行呀。其中珠海市的選手——付雪蓮老師,她執教的《想上樹的烏龜》讓人難以忘懷,就是因為她地教學設計巧而新。這也是一篇編寫童話故事的作文課,但是她的教學設計就能別出心裁,她設計了一個新穎的題目《想上樹的烏龜》,由題目切入,讓學生說說看到題目想了解什么,學生紛紛提問,教師歸納起來,只有三個問題:烏龜為什么想上樹?怎樣做?結果如何?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因為這些問題是學生想了解的,所以學生會想方設法去解決,放飛了學生的想象。之后圍繞著“想童話——說童話——寫童話——評童話——改童話——串童話”的線索展開,由點及面,層層推進,特別是最后一個環節——串童話,讓學生在短短一節課內,體會到了篇的概念,了解童話的篇章結構,讓人不得不佩服:設計真巧呀!
三、學生“高”
聽完課后,我不得不佩服配合上課的學生——廣州的學生,高,的確“高”呀!
所有的賽課,都必須由低于一個年級的學生來上,就是說,如果上的是二年級的內容,那么配合上課的就是一年級的學生。我們當教師的都知道,小學生相差一個年級就會相差很大,而且課堂的精彩與學生回答的精彩有一定的關系,特別是表達類的課型。但是學生的表現卻是非常出彩,讓聽課的教師嘆服,因為我們五六年級的學生的作文水平都沒有這里學生二年級的水平,知識更沒有他們豐富,能不人我們驚嘆嗎?
聽完課后,我就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廣州學生那么優秀,讓我們折服,難道與他們的老師、家長沒有關系嗎?是的,名師出高徒。雖然不一定完全在理,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也折射出教師對學生的作用。怪不得農村學生往城鎮上跑,城鎮學生往城市里跑,可見,學習環境、教學資源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容小視的,教師作為教學資源中的重要的一環,作用更是舉足輕重呀!
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只有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才能靈活輕松地駕馭課堂。一句話:學習、學習,在學習,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
覺民教育”依托傳統文化,以“明德、循道、正覺、悟民”為核心精神。以“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后知,使先覺覺后覺。”為“斯道覺民”的思想基礎,開展“覺師覺生教育”,使人敏感,喚醒潛能,啟迪智慧。秉教育良知,擔育人重任,持教育情懷,塑美好人生!
《我的風采》聽課心得體會篇三
3月26日——29日,我有幸參加了本市舉行的市初中數學優質課評選活動,傾聽了二十五節觀摩課和二十六節說課,歷時四天,本次學習使我對數學課堂教學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全面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大形勢下,只有向教改要效率,充分利用好課堂每一分鐘,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帶進課堂,嘗試著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到生活實踐中,使學生能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領悟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的樂趣,進而感受生活數學之美。現談談自己聽課后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是老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從基礎知識目標、思想教育目標到能力目標,都體現了依托教材以人為本的學生發展觀。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處理也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二、教學過程精致
從每一位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導入新課到布置作業課后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板書也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的結構體系。每位教師都能盡力做到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在知識深度、難度的把握上處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使教學向理論聯系實際方向傾斜
數學學科本來是與實際聯系緊密的學科,針對近年來題中出現大量聯系實際的試題,聯系實際日益成為考試題內容改革的一個明顯發展方向,教師已開始加強知識實際應用的教學,使教學恢復它的本來面貌。
在這些公開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心的對學生進行適時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評價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活動經驗,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學習,找出教育教學中找到各方面與別人的差距,積極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后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斗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為我們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