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總結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學習總結最新篇一
這份調查是為了了解大學生的學習態度,為今后教育改革提供的一個參考,課題組在在大學生學習探索的基礎上,確定了一問卷調查為主,訪談為輔的研究方法。本次調查對象在男女平衡上比例,從自己喜歡的課程可以看出,大學生對自己所選的專業交滿意,說明大學生在對自己該選說明專業,合適說明專業所了解的。根據大學生學習狀況的課題問卷,本次調查除了考慮到男女比例外,還有被調查者的系別、專業問題。所以被在調查者在系別上也是較平衡的。本次調查發放問卷50份,回收問卷也是50份,經過邏輯檢驗,最終有效問卷50份。根據課題問卷需要,調查對象是在校大學生。
二、正文
1、方法:
(1)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2) 具體方法:采用隨機選取的方法;在不同時間段、不同地點分別進行調查。
(3) 資料收集方法: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收集資料,目的就是了解大學生喜歡在那個時間段上課,覺得的學習的態度、目的、如何?對學習有沒有計劃等等的學習情況的問題。調查問卷由本小組成員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務,調查者發放給在校學生與回收(只有一小部分是被調查者,填寫完當場回收的,其他度是隔天回收),實際調查樣本的構成要素情況如下表:
2、問卷分析
(1)88%的學生喜歡上上午三、四節課,很多人都不喜歡上早上一、二節和下午的課程;
(2)30%的學生感覺學習壓力大,據了解有很多學生報了專升本,55%的學生覺得學習壓力不會是很大,15%的學生覺得對學習沒有什么壓力;
(3)58%的學生沒有逃過課,20%的學生只逃過一次,12%的學生逃過二次,10%的響聲逃過三次以上,據總體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都遵守校規校紀,學習態度認真,只有極少數的學生經常逃課,學風比較良好;
(4)關于學習目的,30%的學生是為了更好地就業,40%的學生是為了自我更好地成長,10%的學生則為了更好地報答家人,20%目的不明確;
(5)22%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是自信的,48的學生處于迷茫的狀態, 10%的學生棄權回答,20%的學生屬于其他情況,據統計數據來看,還有大部分的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
(6)對周圍的學習氛圍只有10%的學生感覺良好,64%的學生感覺一般,18%的學生感覺差,8%的學生覺得很差,說明學習氛圍步夠好,還需要有待提高;
(7)58%的學生覺得在大學里最重要的是學習,還是有很多學生是想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8%的學生認為是戀愛最重要,8%的學生認為是社團工作,26%的學生認為是其他;
(8)對于學習問題,14%的學生表示不喜歡自己所選的專業,22%的學生認為學習負擔重,10%的學生是認為參加太多社團工或者是兼職,2%的人認為是戀愛問題,52%的學生是其他;
(9)14%的學生一直保持著奮發向上的心態,不受到別人的影響;22%的學生受到別人的影響較大,所以學習情緒波動較大;34%的學生覺得學習氛圍沒有高中那時候好,這也可能是老師沒有那么嚴格,自主學習能力降低了;18%的學生認為是自身的原因;14的學生有其他原因;
(10)22%的學生認為掛科很正常,58%的人認為是不正常,20%的學生是其他,還是有很多人努力不讓自己掛科的;
(11)在現在的社會競爭中,文憑、技術等的證書能在工作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是就業的前提,是跟別人相考證比之下的優勢,所以30%的人對 的欲望很強,20%的人較強,22%的認為一般,只有6%的人有沒有都無所謂;
(12)10%的學生很喜歡做作業,54%表示喜歡,36%表示不喜歡;
(13)對于是否有學生在考前臨時抱佛腳的現象:18%的學生平時注重知識的積累,到考試就不用抱佛腳了;68%的學生在平時沒有積累知識,在考試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很大功夫去復習;14%的學生平時都不學習,
考試前很吃力;由以上情況的情況可以看出:還有很多學生是考前臨時抱佛腳的;
(14)10%的學生在平時學習和活動中做得很好,44%的學生能做到良好,38%的學生一般能按目標完成,8%的學生做得很差;
(15)60%的學生能較掌握選修課的知識,40%的表示不能,所以得出結論:大部分學生對選修課比較重視;
(16)28%的學生認為在大學中能學到很多知識,26%的學生認為學到也用不上,38%的學生認為很一般;4%認為沒有什么用和其他;
(17)“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情況”48%的學生表示很有興趣,14%的學生認為無趣,30%的人認為不得不做,8%的人討厭學習;由此看來:大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待提高;
(18)44%的學生有時候會制定學習計劃,24%的學生很少制定學習計劃,16%的學生根本沒有學習計劃,只有16的學生有制定學習計劃;因此:大部分大學生平時沒有學習計劃,浪費了很多該學習的時間;
(19)10%的學生學習很努力,高達66%的學生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14%的學生比較努力,10%的學生表示不努力;所以:在大學里的大學生學習自覺性需要很大地提高;
3、大學生對學習的認識:
總體來說,對于大學生的學習狀況可以分為以下二種情況:
(1) 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學習不是很重要的,但學習卻有是在大學中必不可少的存在,所以只有不掛科就行了。之所以喜歡在九點四十分去上課,是因為大學生的學習氛圍與積極性很一般,也就是說沒有了像在高中那樣,老師統一管理的情況;所以學生認為首先要有充足的睡眠,明明知道學習也不在一時半刻就能學習學到,也要靠平時的積累;一、自身惰性;
二、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自覺性不夠高; 三、是平時缺少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的習慣。而且老師講課講重點或者只提及一部分知識點,希望學生自己去自學和挖掘新知識為主的學習方法;因此有很多人不知道從哪里學起,從而感覺到迷茫了,故而也不喜歡做作業,不得不交作業的時候在找別人的抄,當完成任務就是了,對學習也沒有多大興趣了。其實在大學里除了注重培養學習外,還需要培養其他能力。
(2)另一部分學生則認為學習最重要的,制定學習計劃是必須的,平時要注重積累,不能光說不做。學習是很有用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選修課程也是可以掌握的。因為學習不單單是為了報答父母,也是為了自身成長和以后的就業,學習氛圍是好的,別人左右不了自己,那些都是外在條
件,所以從不逃課,考證欲望很強,對學習興趣大,較努力學習,不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
4、影響因素:
(1) 自身原因:自身惰性,但一部分人卻嚴格要求自己;
(2) 受學習氛圍的影響;
(3) 受興趣、愛好的主宰,追求的目標各有不同;
5、總結和分析:
從中學到大學,是人生重大的轉折點,大學生活的重要特點主要表現在: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學習上要求高度自覺,尤其是學習內容、方法和要求上想真正學到知識和本領,除了繼續發揚勤奮刻苦的教學規律,掌握大學的學習特點,選擇合適自自己的學習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大學教育除了要求掌握比較深厚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還要求重視各種能力的培養。所以,大學生的學習呈現出自主性的特點,由于也要重視其他能力的培養,故也呈現出專業性和綜合性全面發展的特點。該學習什么,如何學習都靠大學生自身,有沒有學習氛圍也在于個人自身的看法。所以,大學期間除要學習的專業知識,也應根據自身的特點,找到合適的選修或其他方面的途徑更好的發展自己。
大學生學習總結最新篇二
活動持續了5月4號5號兩天,期間得到了某年級同學的大力支持,還有我們各位戰友的大力支持與配合,這里真誠地代表我們學習部向大家道聲感謝。
那么,首先對活動存在的問題做一下自我檢討:
1.活動中不夠冷靜,比如第一天的宣傳板問題,第二天排插的問題....還有些發脾氣,這是工作過程中的一大忌,這里向大家做自我批評,也請大家以“我”為鑒吧,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同時大家也監督一下我吧!
2.過于感性,有些時候其實是想為大家著想,因人而異分配任務,但發現還是事與愿違了,一些人還是忙上加忙,一些能夠展身手的反而沒有用武之地。
3.缺乏總攬性。沒有能夠讓自己從活動中的一個工作人員跳出來站在一個組織者的角度來控制整個活動。歸結一下還是我沒有放開讓兩個部員讓其他戰友放手去做,對他們信任度不夠的原因。其實大家的潛力都很大,我們這些部長主席團的同志們應該更多地只是個引導與控制的輔佐角色,真正放開讓大家去做,才會讓他們更快的成長。而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受益匪淺,完成角色的突破。
然后再提幾點這一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建議吧。
1.活動第一天,我接到黃俊電話,說我們的宣傳板不見了,食堂中央已被人占場。趕到發現確實板子被搬走了。但是真是很氣憤,還好后面因為有認識的同學順利解決了問題。
這里想跟大家說:以后我們在舉辦活動需要動用其他院系或是社團的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先打好招呼,而自己院系的權利收到損害時也一定要挺身而出,不過要冷靜處理。
2.很多同志知曉我們此次簽名活動具體內容應該都是在周日例會的時候,也就是活動前一天。同時任務分配的時候也沒有具體到人。當時是考慮到大家課程的原因,但是其結果是耽誤了大家更多的時間同時活動當天也顯得紊亂。
想跟自己說也向大家提個醒兒:活動策劃一定要盡早上傳博客并通知大家,同時人員安排上要做到具體到人,不妥之處再商量單獨協商。一些活動也確實需要大家犧牲課業時間的,也請大家做好心理準備。
3.多向有經驗的戰友,同學請教。比如西西告訴我們準備貼圖片的時候用訂書機訂一下,這個我們就沒有想到,但卻是個非常好的建議,解決了我們的一個大難題。
目前,“青春的榜樣”進行到此,也只能算是近半,后期的宣傳與達人部分的任務會更加艱巨。真正想把這一系列活動做好,做大,成為品牌,僅僅靠我們學習部肯定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各位的共同努力,甚至需要動用大家的人際網。
真的希望我們的活動能夠給我們的普通同學帶去些什么,給以后的學生會留些能過傳承的東西!
大學生學習總結最新篇三
作為學生的我們一直在不停的忙著教材的學習,似乎沒有終止的時候。這樣的總結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認清自己的學習狀態。這些年來我遵循親人和老師的教導,努力的學習著,然而我似乎卻迷失在學海中。我在學習方面有哪些付出,有哪些收獲?我的學習方法得當否?我學習的目的究竟什么?在學校這么多年我到底學到了什么?我該歇會沉思下自己的學習了…
從進大學到大三,整整三年的時間,我僅僅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獲得不錯的成績而學習,為了學懂每門課程而努力的付出著。關于真正的學習目的,我沒多問自己,偶爾想想也沒結果。于是就維持這種狀態走了過來。目的不清晰,方向不明了,行動及結果自然不能令人滿意。
這三年來我學習還算努力吧。上課我會坐在中間的位子聽老師講課,課后作業一般會按時完成,期末那段時間,我會和同學們一起自習,把平時不懂得在看看,把重要的知識點熟悉下,再做下少量的題目。經過這樣的步驟,我的考試成績沒有慘不忍睹,在班級或專業的成績排名中,大一時中等,大二中等偏上,大三靠前,三年來的總成績也稍靠前。回頭看看這三年的總的期評成績,平均分八十多點,沒有太令人失望。這勉強算是我努力的一點成果吧。
然而問題是,這樣就夠了嗎?我到底真正學到了多少東西呢,我在學習方面有多大的進步呢?我學的知識對我未來的工作能有多大的幫助?我來挑下自己學習方面的弊病吧。很關鍵的一處弊病是,我學習時方法沒有一點點的及時改善,沒有總結方法的利弊,而是跟著感覺走。絕大數的課程的學習模式與方法是一致的。
以高數下為例,上課前,我不會去預習,不會去了解這門課程到底是關于什么的,也不會多想如何以最省時省力的方法學習它。于是就去上課了,聽了兩堂課,老師把規定的教學任務講完后,就離開了,我也終于可以下課了。上完課后,這門課也就放下不理會了。上了好幾節課后,通知說要交作業,于是急忙趕下作業,做完就行了,沒時間去思考更多的問題。就這樣一直到期末,等到考試安排出來后,我就準備著期末考試了,平時的一些小問題就沒時間管了。等到考試完了,這門課程終于可以放下了,心里卸下一個沉重的任務。
通常我就這樣的學習了大部分課程。這樣的學習效果是,我記住了很多基本的東西,有一定的基礎了,這點是不錯的。但是我一般的知識點不會運用,也就是死學習,沒有去運用。后來發現,高中時代那種做題的學習方法有一定的實用性,適當的做些題目可以把一些基礎的知識點運用起來。所以需要適當的做些題目,有些課程在這點體現得更突出。例如機械設計基礎,一種零件的設計選用等知識點通過做個題目,可以更容易學好其基礎知識。再如c語言,如果只是多記一些編程規則和方法,而少去練習編程及測試,學習效果會令人失望的。所以我總結大學的很多課程學習后發現,去適當的做下題或用其它方式練習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是很重要的。
在大三的學習中,發現一些專業課或專業基礎課的學習與數學物理的學習方法不同。針對專業課的學習,以點帶面的去學習效果會好些。許多書并不需要從頭至尾的看一遍,而只需聽下老師講解的思路,看下關鍵的章節,把基本原理及重要的運用弄明白即可。想下以前我學習專業課或專業基礎課時,弄懂及熟悉課本的知識總感覺很費勁,因為我習慣從頭看到尾,沒有學習明確的目標,只是想把書本的知識多弄懂。現在看來我以前的這種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是費力不討好的。
總結下專業課的學習方法,學習目標應明確,主要把原理等弄懂,不必去死記,學習或看書時以點帶面的方法比較好。當然也要盡量去運用及聯系實際。 再來說下我做實驗的情況吧。實驗是我們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塊,不過我卻未重視,經常馬虎了事,這就是心態的問題了,以后應重視實驗。我做實驗時一般不會提前為實驗準備些什么,等到做實驗時就按老師說的步驟或實驗指導一步步做下去了。這樣的話會出現一些問題,遇到稍難一點的實驗時,很多東西不能明白,只能機械式的操作下。效果不好。而且實驗時間有限,偶爾糊里糊涂的做完了實驗,卻未明白其中的實質,有點浪費實驗機會。
簡單的總結下大學的學習方法吧,我覺得那種經典的學習方法還是不錯的,即上課前花少量時間預習下,要弄明白要學習的課程到底是關于什么的,學習時要注意什么,想想如何去學,以免一本書學完了還不明白該書的精華所在。其次上課聽講的是非常關鍵的一點,一般同學應該跟著老師的思路去學習,這樣很省力的。當然聽講也要有自己的方法,要認真聽關鍵的點,如果一節課都精神十足的停下來會很累的,而且效果也未必好。最后做作業,再去看下書也是很必要的。多練習多運用才能真正掌握,否則,不會運用學了等于白學。
關于對專業的認識問題
對于本專業,我和同專業的同學,很長一段時間不能理會其實質。雖然老師有時會講些專業的含義,但是就一直感覺這個含義模模糊糊。就我的感受,大家對專業的認識似乎差不多,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誰真正明白我們專業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一時我們認為是機械院的,專業就是純機械方面的。然后學了電子技術及控制技術等課程,我們動搖了之前的想法,但還是不明白專業是搞什么的。到大三上學期了,我還是不能準確回答我們專業的特點。當親人朋友問起我們專業以后從事哪方面的工作時,我有點犯難了。
直到大三下學期,我才明白專業的內涵。那時我們上了幾門專業課,流體機械課的曾老師給我們看了化工廠的一些東西,控制技術的閉老師給我們講了關于我們專業和控制的關系,過程裝備力學的彭老師介紹了壓力容器方面的東西。如此一來,再查查資料想想,才比較全面的準確的了解我們專業的意義。 也正是一直以來對于專業的不認識,很長一段時間學習起來總感覺沒有目標。總是聽各科老師介紹說各門課程很重要,但是具體為什么這些課程很重要,對于我們以后的學習和發展有怎樣的意義,就無從而知。大三下學期開始,我才開始慢慢明白以前的很多疑團,不過也沒有花時間去整理總結下。現在回過頭來,回答下以前的疑惑,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的涵義是什么?
過程裝備包括單元過程設備(如塔、換熱器、反應器、儲罐等)與單元過程機械(如壓縮機、泵、分離機等)。社會經濟過程中的全部產品通常分為四類,即硬件產品、軟件產品、流程性材料產品、服務型產品。過程裝備是過程工業的基礎設施,而過程工業是加工制造流程性產品的支柱產業之一。認識了這點后就不難理解我們專業的曾用名化工機械了。于是我清楚了過孔專業不是純粹的機械專業,過程裝備是機械領域的一個特殊方向,它和化工、石油、制藥、能源、材料等僅僅的聯系著,而不再是普通的機械。
過控專業是一個交叉學科,其特點是:i、過程裝備與生產工藝即加工流程性材料緊密結合,有其獨特的過程單位設備和工程技術,如混合工程、反應工程、分離工程及其設備等,與一般的機械設備完全不同,有其獨特之處。ii、控制工程對過程設備和工況進行監控,確保生產工藝有序穩定運行,提高過程設備的可靠度和可利用度。iii、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是指機、電、儀一體化連續復雜的系統,需要長周期穩定運行,并且系統中各組成部分(機泵、過程單元設備、管道、閥、檢測儀表、計算機系統等)均相關聯、互相作用及制約,系統的安全性十分重要。概括的講,過控專業是單元過程設備、單元過程機械、控制技術的統一。
大學中的收獲
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我的眼界開闊許多了,對今后工作有很大的幫助。雖然平時感覺沒學到多少實在的知識,但是經過四年的積累,發現在學校學到的東西還是比較多的。大學的學習,讓我對現代許多領域的技術有初步的認識,對化工領域的設備制造及工藝有了一點現場工程實際的經歷,對現代控制系統有了初步的認識,具備了一定的機械基礎知識及計算機知識,初步學懂了幾款工程應用軟件,學會了如何學習理論知識和工程軟件的方法。盡管我的學習成績不是非常優秀,不過我很努力,認真的學習了工科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這讓我有了比較好的學科理論知識,為今后的實際應用和再學習奠定了基礎。如果沒有大學的四年學習,而是社會上四年的工作經驗,一般情況下我就很難有機會學到這么多的工科知識,即使有多年的經驗,也沒有系統的理論知識的支撐,更見識不到多門學科的精華。所以我很慶幸,我能在大學學習四年。
大學的生活經歷,也讓我受益不少。最讓我感動的是我生活在一個充滿溫暖的班級,有那么相互幫助的同學一起學習和生活。在我每次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都是同學們給我幫助和支持,我很感恩。也嘗試去做一些可以幫助同學朋友的小事情,在學習和生活上相互激勵。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親人同學好友,也是我的責任,因為我曾經就是在他們的幫助下才解決了一些困難。
我在大學經歷過許多小挫折,許多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一些事在當時會讓我感覺手足失措,讓人很失落。也正是生活中這些事讓我有了長進,若下次再遇到類似一些突發事情或麻煩事,我不會退縮。或許到中年之后,再回頭審視年輕時的那些經歷,那些挫折都不叫事,但是我從中增加了閱歷。
大學中的不足
大學種的可以學習利用的資源很多,我發現自己卻不會使用。老師是最好的學習對象,我卻極少去主動請教老師,很少和老師交流。老師的淵博知識和廣泛的閱歷也就和我沒關了。圖書館的.資源也很多,我除了用的課堂需要的資料,很少利用圖書館龐大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