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ppt篇一
1.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2.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發(fā)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課標分解】
1.通過閱讀并理解課文,能夠領會演講辭的特點,并指導以后的寫作實踐。
2.通過結合注釋,疏通字句,以及關鍵語句的分析;能夠把握文章宗旨,深刻體會作者對青年學子的殷切希望。
【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習步驟】
博雅塔下,未名湖畔,是讓莘莘學子怦然心動的北京大學。中國高府,世界名校,更是萬千師長心中冥冥的期盼。然而,在蔡元培先生擔任校長之前(1917年),北大還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習氣十分濃厚的學府。身為民國教育家的蔡元培先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于是,他把自己對青年學子的殷切希望都融在了這篇就職演講里。
說到“演講詞”,在我們學習和工作中很常見,也很常用。比如國旗下的演講,班干部競選演講,或是主題演講比賽等等。演講詞一般有四個特點:
下面,我們一同學習蔡元培先生的這篇演講詞,一邊體會演講詞的特點,一邊領會蔡老對我們青年學子的良苦用心,看看我們是否也會得到啟發(fā)。
1.朗讀課文。(ppt展示閱讀要求和重點字詞)
要求如下:
①半文言文,半白話文,單音節(jié)詞較多,注意朗讀的斷句和節(jié)奏。
②利用文言文積累的詞匯知識理解語句,不會讀的字詞請看屏幕。
③帶上兩個問題:a.蔡老指出了北大當時存在的哪些問題?
b.蔡老提出了哪幾點希望?
④此時你就是即將就任的校長,要讀出點兒“范兒”來!
干(gān)祿(lù) 提攜(xié) 肄(yì)業(yè) 造詣(yì)
冶(yě)游 敷衍(fū yǎn) 塞責(sè) 砥(dǐ)礪(lì)
相(xiāng)勖(xù) 訾(zǐ)詈(lì) 店肆(sì) 商榷(què)
2.學生齊讀或領讀課文,校對字音,加深印象,提升感悟。
瀏覽課文二三自然段,思考并總結,當時的北大及社會存在哪些問題?
①學習動機不純;②學習風氣不正;③社會道德淪喪;④師資匱乏。
因此,蔡老對學生提出“抱定宗旨”“砥礪德行”的希望。這能看出演講詞的哪些特點—— 。
蔡老提出三點希望“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請同學們思考,為什么要先講“抱定宗旨”?為什么將“敬愛師友”放在最后來談?討論后分享答案。
第一,“宗旨”就是做事情的初衷和目標。一個人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沒有動力何談發(fā)展?何談未來?然而這個目標有必須是正確的,充滿正能量的,既“正大之宗旨”,如此才能有大的修為,大的學養(yǎng)。宗旨跑偏,不是半途而廢,就是走火入魔。所以“宗旨”是行為的起點。
第二,學識高深的人不少,但如果不能走正路,務正業(yè),一定會惹大禍,造大孽。有的化學家研制毒品,有的銀行家騙老百姓錢,有的政治家出賣國家機密……所以品德修養(yǎng)很重要。“小贏靠智,大贏靠德。”“德行”是行為的保障。
第三,“敬愛師友”講的是一個人接人待物的涵養(yǎng),是情商。人智商高是好事,但情商低真的很麻煩。有些同學性格孤傲,或者脾氣火爆,同學關系沒處理好,很多目標就無法實現(xiàn),影響進步。“涵養(yǎng)”決定著人的行為的質(zhì)量。
如此,蔡老的三點希望是循序漸進,不能隨便倒換順序,這也體現(xiàn)了演講稿的另一個特點—— 。
有的同學會提出質(zhì)疑:演講詞是講給別人聽的,語言要淺顯通俗才會讓聽眾理解。然而本文是半文言文的,有些詞句不太好懂。所以本文不能算是優(yōu)秀的演講詞。請同學們幫幫忙,幫蔡老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①聽眾是北大的學生,有一定的文化基礎。
②1917年,白話文運動才剛剛開始,還沒有形成潮流。所以,人們的書面表達還有濃厚的文言色彩。
所以,這篇演講稿在當時聽眾看來應該是符合演講詞特點的—— 。
我們對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和他的卓越貢獻已有了認識回頭看看我們今天的社會,蔡元培在課文中提到的社會腐敗現(xiàn)象和不良風氣現(xiàn)在也一樣有,所以蔡元培當年提出的三點要求至今仍有現(xiàn)實意義。(學生自由談)
1.有的同學學習沒有目標;投機心理;不思進取,考試前抱佛腳;考試作弊。
2.很多同學崇尚拜金主義,敗德毀行;世界觀、價值觀扭曲;
3.鼓勵同學們發(fā)展正當?shù)膴蕵泛蜆I(yè)余愛好,不要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做一個健康陽光的中學生。
4.這一代人大都是獨生子女,養(yǎng)尊處優(yōu),惟我獨尊的優(yōu)越感很強。
5.自私自大,很多人不懂得尊重人,也不懂得與人相處;
6.時有打架斗毆、校園欺凌等問題。
蔡元培一百年前在北大的就職演說,不僅喚醒了當年的北大學子,在我們今天看來仍很有意義。真誠地希望同學們以后能——用辛勤丈量歲月,用汗水澆灌理想;用誠摯培育友誼,用毅力堅定信仰;用爭辯與反省提攜修養(yǎng);用肩膀挑起重擔,用身體彎成民族的嵴梁!
咱們班要建立一個“圖書角”,需要一名圖書管理員,你將參加管理員的競選。請運用本節(jié)課學習到的知識,寫一篇競選演講詞,不少于500字。
【教學反思】略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ppt篇二
【積累整合】
關于演說
演說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語言的藝術,它的歷史與人類文明的歷史一樣,源遠而流長。兩千年前,古希臘哲學家、美學家亞里士多德寫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經(jīng)典著作《修辭學》一書,詳細地闡述了修辭的藝術,告訴我們?nèi)绾芜\用語言的魅力影響聽眾的思想,進而影響其行為。演說以其撼人的感召力,世代沿襲,風靡于世界,不僅成為文明的一種標志,也成為現(xiàn)代政治角逐、商業(yè)競爭甚至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二戰(zhàn)時期坐輪椅的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曾拖著殘疾的身體巡回演說,讓美國人民了解了他的思想。
演說是面對觀眾,這就使演說的內(nèi)容即演說詞受到些限制。首先,內(nèi)容上要有針對性,要注意聽眾的身分,研究聽眾的愿望,講大家最關心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做到有地放矢。其次,中心要突出,因為聽眾是聽,而不是看,演說詞要便于聽眾理清演說的思路,抓住演說的中心,理解演說的思想。再次,演說詞要富于感情,這是與聽眾直接交流的一種方式,感情應是真摯的,不能張口訓人,也不能眾取寵,要打動聽眾的心靈,引起聽眾的共鳴。演說詞還要在事例的選取、語言的加工上下一番功夫。
蔡元培先生一生著作等身,為海內(nèi)外學人所敬仰;演說無數(shù),演說詞也成為極具閱讀價值的文本。《蔡元培講演集(new)》(馬燕編)收集他的演講詞九十篇。作為一個革命家、思想家,他在演說中的教育思想正體現(xiàn)了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轉型期的時代特色,他的演說可謂高屋建瓴。通過閱讀,我們可以體會到他在教育、美學、文學、藝術、音樂等方面的廣博知識。教育方面的演說詞占很大比重,除了《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外,還為北大寫了《北大二十周年紀念會演說詞》、《北大校役夜班開學式演說詞》、《北大新聞學研究會成立演說詞等》。在演說錄集中我們看到,蔡元培先生對中國教育的貢獻并不僅僅停留在思想的層面上,更在于他提出并實施了許多具有深遠意義的主張和措施。從他的演說詞中,我們感受到一名學者和思想家的包容性的襟懷及坦蕩無私的崇高境界。
【感受鑒賞】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是一篇淺易的文言演說詞。它具有優(yōu)秀的演說詞的特點,同時又能體現(xiàn)出蔡元培先生先進的教學思想。
1.作為演說詞的特點
本文在行文結構上開門見山,接觸正題,以校長的身份,提出對學生約法三章,層層深入,說明了演說的意圖,都直接關系到學生以至于學校的前途,有針對性,能抓住聽眾的心理。每天段的開頭句都是該段的中心句,不旁逸斜出,便于聽眾把握演說的要領,并能引發(fā)聽眾的思考。演說的內(nèi)容做到了中心明確,主張什么.反對什么,講得清楚明白,有一定的感召力,能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強烈的反響。在語言上,沒有生僻詞語,雖是淺易文言文,但由于多用短句,并不覺得晦澀,相反對于北大學生這樣的聽眾來說,更是言簡意賅,令人回味;,有些口語富有表現(xiàn)力,能引起聽眾的興趣。嚴肅中還有體帖,可謂語重心長。
2.內(nèi)容上的特點
在行文過程中,作者不避矛盾,雖寥寥幾語,可對現(xiàn)實的分析卻精辟透徹。可見作者對北京及北京大學的了解程度,并在任職伊始,就指出了北京大學的發(fā)展方面。作者在接任校長的職位之前,就向湯爾和先生,了解了北京大學的情況,所以確定第一要改革的,是學生的觀念,要求學生學實際知識,放開學生的思想,讓其自由健康地成長。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在不到十天的日子里,就聘語積學而熱心的陳獨秀先生,解聘不稱職教師,讓學生乃至于社會看到了改革他改革的決心和力度。作者針對北京社會的“風俗日偷,道德淪喪”的現(xiàn)狀,對學生提出了德育的新要求,做到了有的放矢。希望學生在污濁的社會環(huán)境中能夠修心養(yǎng)性,能以天下為己任,經(jīng)身作責,擔當起撥亂反正的歷史使命。對敬愛師友的要求,可以看作是品德教育的另一側面。顯然只有這樣,才會在北京大學形成一個良好的求學環(huán)境,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風。
3.關于圖書一事。
蔡元培先生一貫對圖書和圖書館有著深厚的感情。他曾在中國科學社明復圖書館開幕及中國版本展覽會開幕典禮上致詞,強調(diào)科學家對于圖書的重視。在他的心目中,圖書館是學校之外的最重要的教育機構。在任職演說上,他就把充實圖書館做為一項重要的工作納入改革的日程中。且在書籍的內(nèi)容上也做了說明,這和他推行的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原則是分不開的。學生可以通過具有先進思想的新出的書籍更新舊的觀念,也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研究。在任職后,他曾親自為圖書館籌募資金,開源節(jié)流,以購圖書,還曾向社會倡導圖書館向社會開放。可見,蔡元培先生對圖書館的一往情深。
【思考探究】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的社會意義和哲學意義
蔡元培先生在就北大校長任職演說中,對學生約法三章,對他以后在北大的改革,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所創(chuàng)造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迄今尚有很高現(xiàn)實意義的教學理念,具有長久不衰的生命力。直到現(xiàn)在,把這篇演說詞選到高中課本,仍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有種于高中生遠離世俗的侵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在現(xiàn)代文明高度發(fā)展的今天,人們對物質(zhì)種益的追求越來越強烈。“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名往。”在一部分高中生的眼中,考大學還是擺脫現(xiàn)實的困窘升官發(fā)財?shù)囊粭l捷徑,花苦功夫只為考個好大學,使自己有個好前程。不僅在學生中,即使教師在對學生教育中,也會隱約流露出這樣的思想傾向。而部分大學不再把追求高深學問作為它的目標,學校里人文課程被功利主義者嗤之以鼻,不予重視。學校沒有一個好的導向,勢必會對學生誤導,使他們通過學校對社會有了一鱗半爪的了解。
自實施素質(zhì)教育以來,全國各學校似乎都把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一時之間,德育教育像是成了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但事實上,很多學校對學生還是側重于知識的傳受,把升學率看做是最重要的問題,而對學生的德行教育還是流于形式,背離了使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由于學校疏于管理,很多學生貪圖享樂,寬松了對自己要求。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在學校附近開網(wǎng)吧等娛樂場所,使學生沉溺于其中,荒費了學業(yè),甚至造成了嚴重的后果。
現(xiàn)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多是家中的小皇帝,很多學生很自私,有唯我獨尊的性格特點。在家眼里沒有父母,把父母看成是自己的奴仆。在校眼里沒有師長,在老師批評時以怒目相對,對同學,合得來的講哥們義氣,合不來的動輒以打罵解決問題。在近些天,常有校園或與學生有關的家庭惡性事件發(fā)生,造成極壞的影響。
由此看來,蔡元培先生的這篇演說詞還在為中國教育敲著警鐘。
【拓展延伸】
1998年戊戌變法失敗,蔡元培先生看清了中國的現(xiàn)狀,清醒得認識到,要想變革必須先行培養(yǎng)人才,于是他走上了倡導教育救國的道路。他先后在多所大學從事教育工作,推行先進的教育方針政策,力圖打破封建主義堅固的落后教育堡壘,培養(yǎng)對社會發(fā)展有利的人才。在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為北大校長之前,北大已換過五任校長,并未能改變北大的局面,許多人勸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于聲名有礙,但他毅然赴任,于1916-192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實際1923年離北大)。在任職演說中,對學生約法三章,銳意改革。他首先整頓了教師隊伍,就職不到十天,就聘請陳獨秀為文科學長,之后又積極聘請學識淵博且思想進步的劉半農(nóng)、魯迅等加入北大行列。對不稱職的教師堅決辭退,不予任用。其次蔡元培先生樹立了良好校風,要求學生“以研究學術為天職”鼓勵學生多方學習,形成自己富于個性的獨特思想,形成了獨立進行專業(yè)研究的能力。再次,他還實行了開放性辦學的方式,打破“男女授受不親的古訓,接收女學生,這是男女同校的開始。
就在作者任職兩年半之后的1919看,他曾寫宣言〈〈我絕對不再做那政府任命的校長〉〉,一度要求辭職。辭職理由有三點:第一,校長的身分為半官僚性質(zhì),于是生出許多官僚的關系,有著無數(shù)的繁文縟節(jié),受管制太多,令人痛苦;第二,無法達到思想的自由,北京大學,向來受舊思想的約束,令人窒息,對新思想如同對待“洪水猛獸”,強行干涉;第三,北京正是風俗日偷,道德淪喪的社會,將人沾染上污濁。蔡元培先生雖然態(tài)度堅決,但并未能辭去北京大學校長的職務,因為北京大學離不開他。在幾年的時間里,蔡元培先生以他先進的教學思想、廣博的學識以及個性的人格魅力,打下了北大百年的基業(yè),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教育方針的指導下,北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一種新局面。毛澤東尊稱他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