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的理想和追求應該是使天下歸仁,這種理想信念體現了儒家文化里的天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對于現代人讀書的利己想象,你如何看待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儒家利他精神與“精致利己主義”現象議論文,供大家參考。
士當以天下為己任
我國歷史上“士”的精神內涵一直在隨時代變化著。但每一個時代,讀書之“士”心系天下的擔當從未改變。
從曾子對“任重道遠”的深入闡釋,到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胸懷,再到魯迅“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堅定決心,無不給予了當代青年學生深刻的啟發。
如今,“士”早已從“讀書人”的含義中跳脫而出,被賦予了更多的內容,“國士”也猶指才能優秀、勇于擔當的功勛者。
觀照現實,正要求我們胸懷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闡發青年人從容而堅定的聲音。
以天下為己任,是歷代知識分子對“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一崇高精神的堅守。
早在年少之時,譚嗣同身臨恢弘壯麗的潼關時,就堅定了自己擺脫束縛、有所作為的凌云壯志。后來,他成為一名青年學者,宣傳變法維新,致力于改造社會,那份責任感直至從容就義的最后一刻都不曾動搖。
這種精神值得被一代又一代人延續。如今,千萬名年輕的奮斗者又在不同領域奮發圖強,希望能學以致用,繼續捍衛讀書之“士”的尊嚴。
曾經,巴金先生站在籠罩四周的陰云之下奮筆疾書,無愧于中國文學的良心,無愧于中國當代知識分子的風骨,讓所有人肅然起敬;
如今,鐘南山院士在時代的風口處堅守,引領著一批批年輕人奮不顧身地投身生死場向病毒宣戰。正是他們,憑一身不凡的本領,憑一顆鞠躬盡瘁的仁心,守護著一個時代的安穩。
以天下為己任,便是當代有識之“士”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時代挑戰的回應。
如果只是在自己的小閣樓里吟詩作畫,成為“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縱使有“很高的智商和學識”,哪怕有“騰云駕霧之勢”,也只能在這樣一個蓬勃發展的社會中自慚形穢。
時勢總是呼吁能在洪流中奮勇前進的開拓者,發展總是需要義不容辭的付出。
這是一個包容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是光榮的奮斗者,我們都可以像個戰士一樣勇敢無畏地奔赴向往的生活;
這是一個嶄新的時代,個人理想與民族之夢的交融,正在成就著更多幸福感,我們都應該像個勇士一樣,肩負起屬于我們的歷史使命,以“五育并舉”的新標準嚴格要求自我,在變幻莫測的時局中勇往直前。
身為當代的有識之“士”,我們只要記著來時的路,記著臂膀上那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就能有心無旁騖繼續前行的底氣,就能不卑不亢地闡發當代青年擲地有聲的宣言,向天下昭告:我們堪當時代大任。
這從容而清澈的聲音,將回蕩過去,飄向未來,直至在遠方塵埃落定。
揚 “利他”精神,拒做“利己主義者”
春秋時期,曾子承夫子之思想,對讀書人提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要求,千百年來,原生態儒家的天下觀與使命觀一直啟迪著中國人努力追尋人生價值與意義,無論是孟子“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的壯志,還是杜甫身處困頓之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疾呼,都讓我們感受到儒家所提倡的承擔意識薪火相傳。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應傳承儒家這種“利他”精神,有一分熱就發一分光。
上世紀50年代,為戰勝福建東山縣的災荒和貧困,谷文昌帶領群眾植樹造林,苦干多年,試種的幾十萬株苗木,均未成活。但谷文昌并沒被挫折壓垮,他以“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的膽魄,堅忍不拔、百折不回,最終以漫山木麻黃治服了“神仙都難治”的風沙,為國家生態實踐與扶貧攻堅涂抹上亮麗的一筆。令谷文昌志篤意堅的,正是儒家“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使命意識與責任擔當。
不可置否,人民幸福、國家富強的密碼就蘊藏在一代代人踐行使命中。“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為目睹了困難時期人民飽受饑餓折磨,遂畢生為中國人吃飽飯而奮斗;物理學家錢偉長,感憤于舊中國“積貧積弱”,作出“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的人生選擇。對他們來說,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于多大程度和時代聯系在一起,和人民聯系在一起。這是我們青年學子應該要學習且弘揚的一種“利他”精神。
“利他”對立面往往是“利己”。前些年,北大錢理群教授對當代大學生的現狀憂心忡忡。他說,我們的知識青年們正越來越多地成為“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這讓我不禁想到利用“佛媛”形象營造人設的網紅,看似飽讀詩書、“洗盡鉛華”的背后,謀的是一己私利的“流量生意”。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這一代青年并非都懷有這樣的想法:報考“冷門專業”的北大“考古女孩”鐘芳蓉;放棄大城市高薪工作,主動請纓扶貧一線的黃文秀,還有放棄了美國“綠卡”,回國從事石墨烯超導研究的“天才少年”曹原……他們用榜樣的力量訴說屬于這代讀書人的夢想沃野。
“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采,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希望!”
是的,追求遠大理想的進程,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戰場”。發揚“利他”精神,拒做“精致利己主義者”,在時代云圖中定位個人的人生坐標,我們這代讀書人定能在“共業”成就自己的事業,才能“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儒家利他精神與“精致利己主義”現象議論文800字【2篇】】相關推薦文章:
關于濾鏡現象高中議論文800字 濾鏡現象作文精選2篇
網絡圍觀現象作文議論文 關于網絡圍觀現象的作文800字
人的本質是利他還是利己作文議論文800字【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