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新一屆河南省省委委員篇一
王曉峰:省委常務副秘書長
王富玉:1952.08 省委副書記
孔令中: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
龍超云:1952.08 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盧守祥:1953.10 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
申曉慶:安順市委副書記、市長
劉一民:1955.08 六盤水市委副書記、市長
劉遠坤:1957.10 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劉曉凱:1962.03 畢節地委書記
孫國強:1953.08 副省長
李 軍:1962.02 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李 岷: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
李飛躍:黔東南州委副書記、州長
李月成:1957.10 黔南州委副書記、州長
李光榮:1952.07 省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
楊 濤:省國家安全廳黨委書記、廳長
楊玉學:1951.07 銅仁地委書記
肖永安:1948.01 副省長
吳廷述:1953.05 黔南自治州黨委書記
吳坤鳳:省婦聯主席
吳嘉甫:1948.02 副省長
何文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何任叔:省人事廳黨組書記、廳長
辛維光:1954.07 六盤水市委書記
張少農:1954.07 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省委黨校校長
張生枝:武警貴州省總隊黨委書記、政委
張偉力:1959.09 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主任
張林春:1944.10 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張群山:1953.12 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
陳 敏:1955.06 黔西南自治州黨委書記
陳叔平:1950.09 貴州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陳昌旭:1970.01 共青團貴州省委書記、黨組書記
陳鳴明:1957.10 黔西南州委副書記、州長
陳俊平:1949.01 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
陳海峰:1956.02 安順市委書記
羅興武:省直機關工委常務副書記
趙鐵軍: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郝桂華:省民族事務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郝嘉伍:省政府秘書長
姚 遠: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貴州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
秦如培:畢節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
班程農:1953.07 省經濟貿易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袁 周:1957.07 貴陽市委副書記、市長
袁仁國:1956.10 貴州茅臺酒廠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徐 圻:1955.03 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
郭 猛:1953.03 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
黃家培:1957.01 省農業廳黨組書記、廳長
黃康生:1952.10 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龔賢永:1942.02 貴州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
崔亞東:1954.12 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省公安廳廳長、黨委書記
諶貽琴:1959.12 省委常委、銅仁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
彭伯元:1950.06 省交通廳黨組書記、廳長
蔣崇安:1948.09 貴州省軍區政委
韓衛東:1957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韓先平: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察廳廳長
傅傳耀:1955遵義市委書記
曾祥權: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祿智明:1952.02 副省長
蒙啟良:1957.05 副省長
慕德貴:1959.08 遵義市委副書記、市長
廖少華:1960.11 黔東南自治州黨委書記
黎光武: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省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
石 曉(57,云南大理)200902 貴州省委常委200902,省軍區政治委員(200901,第14集團軍政治部原主任)
栗戰書(5008,河北平山)(20100821,黑龍江省原省長)中央候補委員,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20100928十一屆四次)
趙克志(5312,山東萊西)(20100821,江蘇省原常務副省長)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20100830代,0928十一屆四次)
宋璇濤(6003,河南滑縣)貴州省委常委、紀委書記
*石宗源(回族,4607,河北保定)省委原書記(至20100821)
*林樹森(4612,廣東汕頭)原任省委副書記(至20100821)、省長(至20100830)*邱型柏(5312,河南信陽新縣)云南省軍區司令員(200902,原任貴州省委常委、省軍區司令員)
*黃 瑤(4804,開陽)原任貴州省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涉嫌嚴重違紀,200910接受組織調查)
候補委員名單(13名)
王潤華:黔東南自治洲雷山縣委副書記、縣長 劉 洪: 彭 紅:遵義市正安縣桴焉鄉黨委書記 林慶筑:1954.05 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工商聯黨組書記 李 建:1966.12 銅仁市委書記 鄭才友:1950.08 貴州赤天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李建國: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李報德: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蒲芝權:貴州師范大學黨委書記 王應政:1959
省移民開發辦公室主任 陳衛東:1961.08 省煙草專賣局(公司)黨組書記、省煙草專賣局局長、中國煙草總公司貴州省公司經理 黎平:1956 貴州省水利廳廳長、黨組書記 蘭義彤:貴陽市小河區委書記
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名單(45名)
丁治學:省紀委副書記 王正福:1947.09 貴州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王學軍:省司法廳副廳長 王澤洪:省公安廳黨委副書記、副廳長 文 江:省紀委常委 馮國慶:省紀委機關黨委書記 馮躍軍:1958.04 省國防科工辦紀工委書記 朱繼明:1958.08 省國資委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劉 偉: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劉福成:1955省政府副秘書長 李在文: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 李彥芳:黔西南州委常委、州紀委書記 楊 云:1962.09 黔南州委常委、州紀委書記 楊小魯:省紀委常委、省監察廳副廳長 楊仁遠:省教育廳黨組成員、紀檢組長,省委高校工委委員、紀工委書記 楊麗華:省紀委宣教室主任 楊貴新:省紀委副書記 楊清源:1956省總工會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吳興榮:貴州開磷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何 剛: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貴州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 鄒 偉:省政府法制辦公室主任 張 力:安順市委副書記、市紀委書記 張如飛:1956.11 省審計廳黨組書記、廳長 陳仁貴:省物價局局長 陳再天:省紀委常委 陳華祥: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 陳國明: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林永菁:畢節地委委員、地區紀委書記 季 森:省紀委常委 金小麒:1957.03 省林業廳黨組書記、廳長 周忠良: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侯建英: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賈朝忠:省紀委副書記 徐 萍:遵義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董穗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 韓 卉:黔東南州委副書記、州紀委書記 韓力爭:1958.05 貴陽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韓先平: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察廳廳長 謝鳳蓮:1957省紀委常委、省監察廳副廳長 蒙秋明:1957.06 貴陽學院黨委書記 廖國勛:省委副秘書長 廖建宇:省紀委常委 黎
平:1964.01 六盤水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黎光素:省直機關紀工委書記 潘 健:省委副秘書長、省信訪局局長
新一屆河南省省委委員篇二
中共河南省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領導名錄(及時更新)
書 記
盧展工(5205,浙江慈溪)(200911,福建省委原書記)中央委員,副書記
郭庚茂(5012,河北冀州)200803 中央委員,省長(20080407代,20090117十一屆二次,河北省原省長)
葉冬松(5811,安徽無為)201007 中央候補委員,省政協主席(20110121,200407-201104省委組織部部長)
常務委員會委員
孔玉芳(女,5109,信陽)宣傳部部長、副省長 李新民(51)政法委書記
劉懷廉(51)統戰部部長
連維良(6212,禹州)鄭州市委書記(201007,洛陽市委原書記)顏紀雄(51)省軍區政委
毛萬春(6111,湯陰)201007 洛陽市委書記(201007,許昌市委原書記)
劉春良(5403,山東兗州)(201009,原任安徽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中紀委委員 尹晉華(5403,山西興縣)(201012,原任司法部政治部主任、黨組成員)紀委書記 鄧 凱(5912,遼寧蓋縣)(20110415,原任吉林省委常委、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委書記)組織部長20110415 中共河南省第八屆委員會委員(91名,按姓氏筆畫為序)馬萬杰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
馬正躍(58,信陽)駐馬店市委書記(20110527,原任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王平1951-02 河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事廳廳長
王 鐵 1957-10 信陽市委書記
王 群
河南省委副秘書長、省直屬機關工委書記 王子亮
安鋼集團總公司董事長
王文超(5006,河南臨潁)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20100130,201007不任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
王田海
河南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副書記(正廳級)
王仕堯 1951-10 河南省紀委副書記(正廳級)
王訓智 1949-07 鶴壁市委書記
王旭升
河南省國家安全廳廳長、一級警監 王保存(5709,新密)河南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20110405,商丘市委原書記)
王流章 1952-07 河南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察廳廳長
王菊梅(女)1949-河南省副省長
王照平
河南省林業廳廳長
毛萬春(6111,湯陰)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201007,許昌市委原書記)
毛鳳蘭(女,5206,鹿邑)河南省人大常委20110123、省人大常委會財政經濟工作委員會副主任(20101126,省地稅局原局長)毛超峰 1965-12 焦作市委書記
化有勛(5210,許昌)駐馬店市委原書記(至20110527)孔玉芳(女,5109,信陽)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省長
孔令晨
河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廳長 鄧永儉 1950-10平頂山市委書記
申振君 1955-03 河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國有資產監管會副主任、黨委書記
葉冬松(5811,安徽無為)河南省委常委200407、副書記201007,省政協主席(20110121,200407-201104省委組織部部長)
*葉青純(5204,黑龍江綏化)北京市委常委、紀委書記(201010,原任河南省委常委、紀委書記)
史濟春 1955-01 河南省副省長,省國有資產監管會主任
朱清孟
河南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劉長春(5307,山東煙臺)開封市委原書記(至20110527)劉生輝
武警河南總隊政委、武警大校 劉懷廉 1951-07 河南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劉新民 1949-
河南省副省長
劉滿倉(551029,西峽)河南省副省長(20080123,商丘市委原書記)安 東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安惠元
河南省交通廳廳長
孫立坤
河南省供銷合作聯社理事會主任
李 亞(6309,永城)許昌市委書記(201007主持,201009,原市長)
*李 克(壯族,5612,廣西扶綏)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200902,河南省委原常務副省長)
李 敏(女)
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
李文慧 1957-07 三門峽市委副書記,市長 *李成玉(回族)1946-08 中央委員
李慶貴(5509,南召)新鄉市委書記(201105,原市長)李國英 1964-
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
李恩東(5808,沈丘)河南省工信廳副廳長(20100930,20080421平頂山市市長,200302省煤炭工業局局長,200311兼省國資委副主任)李培育 1963-02 鶴壁市委副書記,市長 李新民 1951-11 河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楊 云(女)
河南省婦女聯合會主席
楊國功
河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正廳級)楊盛道(5510,太康)
河南省政府信息化辦公室主任、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
連子恒 1951-07 三門峽市委書記
連維良(6211,禹州)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201007,洛陽市委原書記)吳天君(5702,濮陽)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候選人(20110528,新鄉市委原書記)吳靈臣(5011,嵩縣)河南省人大常委20110123、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作委副主任(20101126,濮陽市委原書記)
*宋璇濤(6003,滑縣)河南省原副省長,201009調貴州
張大衛
河南省副省長 張廣智 1957-01 河南省農業廳廳長
張啟生 1954-04 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廳長
張國臣
河南省政法委常務副書記(正廳級)
張程鋒
河南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長、辦公廳主任 *陳全國 1955-01 河南省委原副書記,2009年11月調河北
陳江河 1954-05 河南省委常務副秘書長(正廳級)陳硯秋(女)
河南省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
陳雪楓(58,河南杞縣)河南省副省長(20110123十一屆四次,永城煤電集團公司原董事長)
范立新 1956-10 河南省中小企業服務局(鄉鎮企業局)局長 岳文海
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周春艷(女)1960-01 河南省委副秘書長,省委、省政府信訪局局長 鄭永扣
鄭州大學黨委書記 趙 琛 1951-09 河南省科技廳廳長 趙頃霖 1954-
平頂山市委副書記,市長
趙建才(5608,山東臨沭)河南省副省長(20110331,鄭州市原市長)趙景春
河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
查 敏(女,5410,安徽青陽)河南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20101104,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原書記,原省建設廳廳長、黨組書記)段喜中(5505,長葛)濮陽市委書記(201009,濟源市委原書記)秦玉海 1953-
河南省副省長
袁家新
河南省軍區司令員、少將 耿開昌
河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正廳級)
鐵代生(回族)1951-10 焦作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徐光春 1944-11 中央委員,河南省委原書記,省人大常委會原主任
高德領(5011,平頂山)河南省人大常委20110123、省人大常委會農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20101126,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原局長)郭迎光 1958-05 河南省委副秘書長、政策研究室主任 郭俊民(5401,內黃)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
陶明倫(6305,泌陽)商丘市委書記(20110528,0405主持工作,原市長)桑金科
河南省總工會副主席、黨組書記 黃興維(5305,固始)南陽市委原書記(至20110528)
曹維新(5012,吉林蛟河)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20110123十一屆四次,200601省委常委,20610省委秘書長、辦公廳主任)
梁鐵虎(5012,浚縣)河南省人大常委20110123、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20090326,濮陽市原市長)
*董永安(5606,西安)20101224被“雙規”。河南省交通運輸廳原廳長 董光峰 1951-09 河南省公安廳廳長
蔣篤運(5409,永城)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20110123十一屆四次,省教育廳原廳長)
靳克文 1954-09 漯河市委書記
靳綏東 1954-01 河南省政協副主席 路國賢 1954-09 焦作市委副書記,市長
郭庚茂(5012,河北冀州)200803 中央委員,河南省委副書記,省長 盧展工(5205,浙江慈溪)(200911,福建省委原書記)河南省委書記,中央委員
劉春良(5403,山東兗州)(201009,原任安徽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中紀委委員,河南省委常委
尹晉華(5403,山西興縣)(201012,原任司法部政治部主任、黨組成員)河南省委常委、紀委書記
鄧 凱(5912,遼寧蓋縣)(20110415,原任吉林省委常委、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委書記)河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長20110415 候補委員(17名,按得票多少為序,得票相等的按姓氏筆畫為序)王紀年 1949-09 許繼集團公司董事長
孫耀志 1951-08 河南宛西制藥股份公司董事長
陳建生(5612,內黃)平頂山市委副書記、代市長(20101001,原任中國平煤神馬能源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李樹建 1962-04 河南省豫劇二團團長
程傳興 1956-12 河南省委黨校副校長(正廳級)
趙 鵬 1952-
河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
穆為民(6111,葉縣)南陽市委副書記20090307、市長(20090402四屆一次,0308代,鄭州市原常務副市長)
劉永奇 1952-11 河南省統計局局長
劉應堂 1952-02 河南省國防科技工業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書記
張軍邦
鄭州鐵路局黨委書記 李松武 1959-12 河南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
孫新雷 1958-11 河南省外事辦公室副主任、黨組書記
戚世鈞 1957-09 河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
趙海燕(女,6302,輝縣)三門峽市委副書記、市長候選人(201106,焦作市原常務副市長,200207-200810新鄉市副市長,200612-200810新鄉市委常委)
周學山 1959-12 河南省衛生廳副廳長
蔣美蘭(女)
夏邑縣委副書記,縣長
李連成 1951-08 濮陽縣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
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55名,按姓氏筆畫為序)于 海
河南省國有資產監管會副主任、紀委書記 萬里光
河南省紀委常委、秘書長
馬建中 1957-12 河南省衛生廳廳長 王 璋
鄭州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王長松 1950-
焦作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王仕堯 1951-10 河南省紀委副書記(正廳級)
王尚勝
新鄉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王國振 1954-04 河南省委副秘書長、省檔案館(局)館(局)長 王建勛
安陽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王炳奇
鶴壁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王流章 1952-07 河南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察廳廳長
申延平1962-04 南陽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葉青純(5204,黑龍江綏化)北京市委常委、紀委書記(201010,原任河南省委常委、紀委書記)
史寧安 1955-10 河南省審計廳廳長 劉衛華(女)
河南省紀委常委
劉文來
河南省紀委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室主任,省政府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副主任
劉應安
洛陽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齊新安 1955-11 河南省紀委副書記
關愛和 1956-09 河南大學校長
米劍峰
河南省紀委副書記
許廷敏
許昌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孫延喜 1956-11 河南省政府副秘書長(正廳級)李 陽
河南省財政廳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李九成 1956-08 河南省安全生產監管局局長 李功勛
信陽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李建社
河南省紀委常委
李承先
河南省公安廳副廳長 李晉華 1951-10 河南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李智民 1957-08 漯河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楊國文
河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
余興成 1951-10 河南省委副秘書長、法制辦公室主任 汪中山
河南省紀委常委、第一紀檢監察室主任
張 健 1953-11 河南省高校紀檢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張 瓊(女)
河南農業大學校長(200903,商丘市委原常委、紀委書記)
張 銳(女)1951-11 河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社會科學聯合會主席 張中林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張戰偉 1963-10 河南省交通廳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岳會明(滿族)1954-07 河南省政府副秘書長、接待辦公室主任
周樹群
周口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孟令峰 1955-07 河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
段玉良 侯玉林 賈英豪 徐洪波 高 委 高穎照
平頂山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河南省紀委研究室主任
駐馬店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河南省委黨校、行政學院紀委書記
河南省紀委常委
河南省紀委辦公廳主任
郭秀榮(女)1953-01 原三門峽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郭锝昌 1958-01 河南省監察廳副廳長 曹濮生 1952-10 河南省糧食局局長 盛國民 1956-01 開封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梁達貴 1952-04 濟源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彭世生
河南省直屬機關紀檢工委書記 蔣益民 1954-09 濮陽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程德民
河南省公安廳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督察長 詹玉榮(女)1953-
河南省新聞出版局局長
尹晉華(5403,山西興縣)(201012,原任司法部政治部主任、黨組成員)南省委常委、紀委書記
河
新一屆河南省省委委員篇三
第22期
中共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委員會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2009年4月20日
我院組織處級以上干部參觀焦裕祿紀念館
為了學習焦裕祿同志牢記黨的宗旨、艱苦創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促進我院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和“講黨性修養、樹良好作風、促科學發展”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學院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組織全院處級以上干部于4月18日參觀了蘭考焦裕祿烈士陵園。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組長楊健燕帶隊,黨委副書記楊澤主,副院長李文國、杜福磊、傅鵬、張寶鋒與全院處級以上干部一同前往參觀。
焦裕祿烈士陵園位于河南省蘭考縣城北關黃河故堤沙
1丘上,系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7年6月10日被中宣部命名為“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陵園由紀念碑、墓區和紀念館組成。上午10時,我院參觀人員列隊緩緩步入焦裕祿烈士陵園,楊健燕院長代表學院向焦裕祿烈士敬獻了花圈,全體人員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拜謁了焦裕祿陵墓,深切緬懷人民的好公仆、黨的好干部焦裕祿。
隨后,大家參觀了焦裕祿同志紀念館,深切緬懷焦裕祿生前事跡。館內收藏的焦裕祿89件遺物和200余幅圖片,向人們形象生動地展示了“青少年時代”、“在工業戰線上”、“縣委書記的榜樣”、“人民呼喚焦裕祿”、“今日蘭考”等5個部分的內容。短短幾十分鐘的參觀,人們的思路跨越了幾十年的風雨歷程,被焦裕祿的光榮事跡深深地吸引和感動著。焦裕祿同志在蘭考工作期間,為治理“三害”帶病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總結出“扎針貼膏藥”治理沙丘的辦法。他帶頭植樹造林,廣栽泡桐樹。蘭考人民為了懷念這位逝去的縣委書記,親切地把泡桐樹稱為“焦桐”。離開烈士陵園,大家驅車趕到“焦林”,參觀著名的“焦桐”。只見眼前這棵焦裕祿同志40多年前親手種植的泡桐苗,已長成參天大樹,參觀人員紛紛在樹下留影紀念。學院領導還在離“焦桐”不遠的麥田里植下了一顆泡桐樹苗,寄托對焦裕祿同志的無限敬仰和對蘭考人民的美好祝愿。
通過這次蘭考之行,同志們被焦裕祿同志牢記黨的宗
旨、艱苦創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所深深感動。民商法學系黨總支書記白常松激動地說:“通過這次活動,進一步凈化了我們的靈魂,增強了黨性觀念,堅定了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終身的信念。”大家紛紛表示,今后一定要自覺踐行科學發展觀,牢記黨的宗旨,艱苦創業,讓焦裕祿精神不斷發揚光大,為黨的教育事業和學院的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報:省管高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省管高
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第7指導檢查組 送:學院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成員
發:各黨總支、各支部
新一屆河南省省委委員篇四
中 共 蘇 州 大 學 委 員 會
蘇大委 [2001] 125號
關于印發《中共蘇州大學委員會關于貫徹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統一戰線工作的決定〉的意見》的通知
各黨委、總支:
《中共蘇州大學委員會關于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統一戰線工作的決定〉的意見》已經校黨委常委擴大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特此通知。
中共蘇州大學委員會
二00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主題詞:統戰工作 意見 通知
抄送:蘇州市委統戰部,各院系、部門、直屬單位
蘇州大學校長辦公室
2001年11月29日印發
校對:劉偉
附件:
中共蘇州大學委員會關于貫徹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統一戰線工作的決定》的意見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統一戰線工作的決定》(中發[2001]19號文件,以下簡稱《決定》)著眼于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深刻論述了統一戰線在新世紀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系統闡明了統一戰線一系列帶有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一步明確了當
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方針政策和主要任務,是指導新世紀統一戰線工作的綱領性文件。認真學習貫徹《決定》精神,是當前和今后我校統戰工作的主要任務。為此,提出以下意見:
一、進一步提高對新世紀高校統一戰線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統一戰線是黨的總路線和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的重要法寶,在實現民族振興和祖國統一大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等學校統戰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強的黨的政治工作和特殊的群眾工作,是高等學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等學校是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領域,是培養選拔統一戰線新一代黨外代表人物的重要“源頭”。高校是培養選拔黨外代表人物和輸送黨外干部的重要基地,高校黨外代表人物的物色培養、舉薦使用關系到黨的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關系到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基本政治制度的鞏固和發展。
加強高校的統一戰線工作,是高校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多年以來,我校統一戰線成員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為促進學校事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隨著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目前我校民主黨派人數已位居江蘇省屬高校第一,歸僑、僑眷、臺胞、臺屬人數也在江蘇高校中名列前茅。他們是我校辦學發展的重要力量。做好我校的統一戰線工作,將進一步促進這支隊伍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我校各項事業的發展。
二、加強統一戰線工作的制度建設
1、切實加強黨委對統一戰線工作的領導。校黨委把統一戰線工作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統一部署,并定期研究解決統一戰線工作中的重點問題。每學年聽取統戰部門的工作匯報,研究部署新學年的統戰工作。黨委的工作計劃中,要明確統戰工作的任務和要求。校黨委有一位副書記分管統一戰線工作。
2、明確和加強統一戰線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由學校黨委統一領導的,各有關部門、各院系、各附屬醫院等單位黨組織各司其職的“大統戰”工作機制。黨委統戰部作為黨委主管統一戰線工作的職能部門,在貫徹黨委關于統戰工作的決定和決策措施方面負有實施、協調、監督和檢查的重要職責。黨委組織部要做好培養、考察、推薦工作。黨委宣傳部要利用宣傳陣地努力宣傳黨的統一戰線的理論和方針政策;宣傳民主黨派組織及其成員加強自身建設的情況;宣傳黨外知識分子及其代表人物在學校教學、科研、管理工作中發揮作用、建功立業的情況;宣傳黨外代表人物在社會政治舞臺上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情況;宣傳歸僑、僑眷、臺胞、臺屬聯絡親友,促進學校事業發展和祖國統一的活動情況。學校人事處、教務處、科研處、后勤處、研究生處、國際合作交流處(港澳臺辦)等行政部門也要關心和支持統一戰線工作,為黨外代表人物搞好本職工作和參政議政做好有關管理服務工作。各院系、各附屬醫院等有關單位黨組織,也要建立本單位統一戰線工作的責任制度。要把統一戰線工作列入總支(黨委)的工作職責范圍和議事日程。總支(黨委)的統戰工作制度應當與學校的統戰工作制度對應起來,做到明確分工,上下配合。要及
時部署統戰工作,研究統戰工作中的重要問題,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檢查、年終有總結。
各院系總支(黨委)設統戰委員。統戰委員一般由總支(黨委)書記或黨員行政主要負責同志兼任。黨政負責同志應率先垂范,帶頭做好統戰工作。
3、堅持和改善黨委對民主黨派組織的政治領導,堅持和完善支持幫助民主黨派組織加強自身建設的制度。要繼續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中發[1989]14號)和《決定》精神,進一步推進學校黨委對民主黨派組織領導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要切實研究和加強民主黨派工作,進一步堅持和加強政治領導,保證民主黨派基層組織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要尊重和支持民主黨派組織按照憲法和各自的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支持和幫助民主黨派組織按照《各民主黨派中央關于加強自身建設若干問題座談會紀要》的精神,搞好自身建設。要根據并校后各民主黨派組織主要還是按區分片活動的實際情況,妥善安排好他們的活動場所。民主黨派每年一次外出考察學習,學校給予用車經費等支持,在統戰部經費中列支。統戰部還應組織民主黨派負責人等外出考察學習或進行專題調研。黨委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和各院系總支(黨委)、附屬醫院黨委等有關單位共同擔負著對民主黨派成員和黨外代表人物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進行教育引導的任務。既有面上的宣傳教育工作,也有一人一事的思想教育引導工作。既要用一般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注意運用對待統一戰線成員特有的思想工作方法,特別要注意用真誠幫助、平等交談和交換意見的方式方法做好黨外代表人物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支持民主黨派搞好組織建設。民主黨派組織在發展成員時,統戰部和發展對象所在單位的中共黨組織要幫助考察,提出考察意見。
4、廣泛聽取黨外人士意見,堅持并完善“雙月座談會”制度。在工作中要廣泛聽取黨外人士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在學校重大決策問題上做到事先征求意見和建議,事后通報情況。堅持和完善民主協商的“雙月座談會”制度。學校黨政領導和各民主黨派校級組織以上負責人、校僑臺聯組織負責人、區以上民主黨派與無黨派人士的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一起民主協商,就學校重大問題和重要事情通報情況,聽取意見和建議。根據會議的議題內容,通知有關黨政部門負責人參加。對“雙月座談會”上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有關職能部門要進行反饋,統戰部要做好反饋情況的搜集整理工作。各院系和附屬醫院等有關部門單位也應建立相應的制度,就本單位的教學、科研、管理中的重大問題通報情況,聽取意見和建議。這樣的會議,每學年不少于兩次。
5、堅持和建立黨員領導干部與黨外代表人物的聯系交友制度。廣交深交黨外朋友,是統一戰線工作的優良傳統,是我們黨聯系黨外人士的基本方式。學校各級黨員領導干部都要考慮黨外人士的相應層次,確定各自重點聯系的黨外朋友名單。領導要帶頭,形成規范。
6、堅持節日慰問制度。學校和各院系、附屬醫院等有關部門、單位都要堅持對統一戰線成員的節日慰問制度。每年春節、寒假前夕,學校舉行迎新春聯歡會,學校黨政領導、各院系、各部門黨政負責人與全體統一戰線成員(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代表人物、歸僑、僑眷、臺胞、臺屬)共慶新春,互致祝賀。學校統一安排校領導、黨政有關部門負責人分組上門慰問校級主委以上民主黨派負責人和無黨派代表人物。各院系、附屬醫院等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根據自己單位的實
際情況,確定名單,進行走訪慰問。
繼續堅持節日慰問僑胞、僑眷、臺胞、臺屬。每年中秋、國慶前后還要堅持組織好一年一次的慰問游覽聯誼活動。新年到來之前,還要堅持通過僑聯向海外僑胞發信致賀。
7、堅持學校有關部門與學校各級黨組織共同物色、培養、考察推薦黨外代表人物的制度。組織部、統戰部在物色、考察推薦培養對象時,一定要聽取院系、附屬醫院等有關部門、單位黨組織的意見,這些單位的黨組織也要著眼于堅持和鞏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穩定與進步,切實處理好吸收優秀知識分子入黨與有意識地保留一批代表人物在黨外工作的關系。認真負責地推薦一部分有培養發展前途的無黨派知識分子和民主黨派成員作為黨外代表人物的培養對象。
8、堅持組織培訓黨外代表人物的制度。一要按照上級要求選送部分同志到高一級社會主義學院和專題培訓班學習;二要以本校社會主義學院為主開展對黨外代表人物的培訓。本校社會主義學院主要培訓民主黨派骨干和黨外代表人物。社會主義學院的培訓原則上每年組織一次。統戰部要協同社會主義學院合理安排時間,認真制定計劃,精心組織教學。各院系、附屬醫院等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給予支持,幫助參訓人員安排好工作并報銷必要的費用。
9、堅持執行為黨外代表人物做好民主黨派領導工作和參政議政提供必要條件的制度。視上級規定和需要,及時向黨外代表人物傳達上級有關文件。邀請他們參加學校的一些重要會議。要鼓勵黨外代表人物積極參加兼職的統一戰線的社會活動,根據上級規定,對校級組織主委以上的黨外代表人物每年由學校給予一定的補貼和獎勵。補貼標準相對穩定。若需調整補貼標準,由黨委統戰部提出意見,校務會議研究確定。按照規定和工作需要,給部分黨外代表人物一定的電話費補貼。
10、逐步建立和完善知識分子工作運行機制。黨外知識分子工作是統一戰線的基礎性工作,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的重點是做好有影響、有代表性的黨外知識分子的工作。要按照“培養人才,用好人才,吸收人才”的要求,切實加強與黨外知識分子代表人士的聯系,及時準確地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做好教育引導工作。學校把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納入知識分子工作的整體規劃。學校黨政各部門和院系、附屬醫院,都應根據本單位本部門的職能和具體情況,把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納入本部門本單位工作中。
11、健全統戰工作的信息制度。黨委統戰部具體負責下情上報、上情下達的信息搜集、匯總和處理,學校有關部門、各院系、附屬醫院要有專人負責統戰信息的采集、上報。建立一支懂政策、熟悉情況、認真負責的信息員隊伍,建立通暢的信息交流渠道。
12、建立健全統戰工作交流評比制度。在各院系、各附屬醫院黨組織之間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的交流評比工作,每三年開展一次。在交流總結的基礎上,評選統戰工作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在各民主黨派中開展加強自身建設和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的交流評比活動。在交流總結的基礎上,評選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每三年一次。由統戰部具體組織,校黨委審核批準表彰。
13、堅持和完善支持僑臺聯工作以及開展海外聯誼工作的制度。要支持、指導、幫助僑聯組織和東吳校友會等前身學校校友會,廣泛聯系海外僑胞和校友,多做牽線搭橋的工作,促進學校對外交流和引進捐贈。要探求新形式、探索新途徑,努力做好海外新僑民的工作。支持幫助臺誼會組織和臺屬做好臺灣來大陸親友的接待工作,做好對臺宣傳工作,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和四化建設服務。
三、加強統戰干部隊伍的自身建設
1、加強統戰部門和統戰干部的思想作風建設,使統戰干部具有堅定的立場、民主的作風、廣博的知識和創新的精神,做到人格好、人緣好、形象好。
2、加強統戰干部的理論學習和研究。統戰干部要結合工作實踐,撰寫理論研究等方面的文章。要把黨的統一戰線理論、方針、政策的研究和學校統戰工作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促進學校統一戰線工作的不斷發展。
新一屆河南省省委委員篇五
中共廈門大學委員會
關于院黨委(黨總支)工作的暫行規定
一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保證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暫行規定。
第二條學院黨的委員會(以下簡稱院黨委)、院黨的總支部委員會(以下簡稱黨總支)是本單位的政治核心,在校黨委的領導下,與院行政共同負責本單位的工作。
第三條院黨委(黨總支)必須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黨的基本路線和教育方針,按照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黨的先進性建設的要求,切實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充分發揮院黨委(黨總支)的政治核心作用、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圍繞學校中心工作、服務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促進高等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的保證。
二院黨委(黨總支)的設置和組成第四條黨員100人以上的學院設立黨委;黨員不足100人的學院、研究院設立黨總支,經校黨委批準,也可設立黨委。設置或撤并院黨委、黨總支,由校黨委組織部提出意見,報校黨委批準。
規模比較大的院黨委,經校黨委批準,可設立院黨委所屬的教職工黨總支、研究生黨總支和本科生黨總支。
第五條院黨委(黨總支)委員會一般由5-9人組成,設書記1人,副書記1-2人,并設紀檢、組織、宣傳、統戰等委員若干人。設副書記2人的學院,副書記的分工按分管本科生工作和研究生工 1
作進行;院黨委副書記可兼院黨委所屬黨總支書記。院黨委設專職秘書1人。
第六條學院黨的委員會由黨員大會或黨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任期四年。黨的總支部委員會由黨員大會選舉產生,任期三年。如需延期或提前進行換屆選舉,應報校黨委批準,延長期一般不超過一年。
三院黨委(黨總支)的職責和任務
第七條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保證監督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及學校的各項決定在本單位的貫徹執行。
第八條參與討論和決定本單位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工作中的重要事項,支持行政負責人在其職責范圍內獨立負責地開展工作。
(一)建立健全黨政聯席會議(院務委員會)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與行政班子成員共同完善院務委員會的決策機制、議事規程和辦公會議制度。
(二)討論和決定本單位有關發展規劃、改革方案、工作計劃、學科建設、人才引進、師資培養、職務評聘、經費管理等重大事項。
(三)定期召開院黨委(黨總支)委員會或黨員大會,聽取擔任行政領導職務的黨員干部報告工作,并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九條加強黨組織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指導黨支部的工作。
(一)本著有利于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有利于加強黨員的教育、管理的原則,合理設置黨支部,教工黨支部的設置要與教學、科研實體相對應;退休教職工黨員一般應單獨設立黨支部;研究生黨支部要與專業方向、學科團隊等相對應;本科生高年級黨支部要建在班上。
(二)做好黨員經常性教育工作。緊緊圍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黨的先進性這一主題,組織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
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學習黨章和黨的基本知識;學習市場經濟知識、法律知識、科學文化知識和業務技能;進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形勢任務、國情教育;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教育;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進行黨員思想道德修養教育;進行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黨的紀律和反腐倡廉教育,不斷提高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黨員工作能力,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三)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和黨員管理。堅持和完善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黨員談心制度和黨員思想匯報制度,把經常性的黨內生活作為教育黨員的主要途徑。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工作。表揚和宣傳黨員中的先進事跡,對不履行黨員義務和違反黨紀的黨員進行批評、教育,應當受到黨紀處分的,必須給予相應的處分。
(四)發展黨內民主,健全黨內生活。根據《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完善黨員權利保障制度。推進黨務公開,拓寬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渠道,落實和保障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表決權、選舉權、被選舉權、監督權等權利;規范和完善黨員大會、黨員代表大會和黨內選舉制度。
(五)做好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虛心向群眾學習,拓展黨員聯系群眾的途徑,豐富黨員服務群眾的內容,尊重和維護師生員工的合法權益;聽取和反映師生員工的意見;幫助師生員工解決實際困難。
(六)制定發展黨員規劃和計劃,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的培養、教育和考察工作。切實加大在學生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黨員工作力度;加強在青年教師和學術骨干中發展黨員工作。根據授權做好新黨員的審批和預備黨員的轉正審批工作。
(七)加強黨支部建設工作,改進和創新黨支部的工作內容和活動方式,及時處理黨支部反映的意見、要求和問題。根據本科生、研究生、教職工、退休教職工等黨支部的不同特點,分類指導他們開展工作。
第十條領導本單位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堅持把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師生員工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務,廣泛進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的教育,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幫助廣大師生員工堅定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堅持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本單位的教學、科研、管理及學生工作中,發動黨員帶頭做好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工作,為學校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三)堅持從師生員工的思想實際出發,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把先進性要求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區分不同對象、層次,有的放矢,注重實效。
要重視青年教師和青年干部在政治上和業務上的成長,對他們既熱情關心,又嚴格要求。要關心離退休教職工,做好離退休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把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育人的各個環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四)堅持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經常了解和關心師生員工的思想、工作、學習和生活情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政策,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工作,及時向上級黨組織和有關部門反映師生員工的意見和要求,積極引導他們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的關系。
第十一條做好本單位干部的推薦選拔和管理工作。
(一)在認真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對學院行政領導班子的配備和領導干部的選拔向校黨委提出建議,并協助校黨委組織部
門進行考核。
(二)根據學校黨委的授權,與行政領導一起做好本院系主任(所長)、副系主任(副所長)的推薦、考核和選拔工作。
(三)與行政領導一起,做好學生政治輔導員、班主任的配備和管理工作。
(四)根據校黨委的決定,做好后備干部的推薦、選拔、培養、考核工作。
(五)做好本單位人員出國(境)的政治審查工作。
第十二條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領導本單位的反腐倡廉工作,協助行政領導做好院務公開工作,加強本單位的黨風廉政建設。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每年在規定范圍內述職述廉。定期檢查本單位的黨風廉政建設情況,并向校黨委和紀委匯報。
第十三條領導本單位工會、共青團、婦委會、學生會、研究生會等群眾組織,支持他們按各自的章程獨立開展工作。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本單位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定期召開教代會,充分發揮教代會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職能。
第十四條認真貫徹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方針和政策,做好民主黨派和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發揮民主黨派和黨外知識分子的作用,加強黨外干部培養,向上級黨組織推薦黨外干部。
四院黨委(黨總支)工作的基本制度
第十五條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凡屬重大問題都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由院黨委(黨總支)集體討論,作出決定;委員會成員要根據集體的決定和分工,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
書記與院長要經常溝通思想,互通情況,團結協作;在重大問題上發生意見分歧時,應及時協商解決,必要時可向校黨委請示。
第十六條建立健全院黨委(黨總支)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堅持分類指
導、整體推進,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第十七條健全工作會議制度。院黨委(黨總支)委員會要定期研究討論院黨委(黨總支)的各項工作。
第十八條 堅持黨員領導干部雙重民主生活會制度。黨員領導干部既要參加所在支部、小組的組織生活會,又要參加黨員領導干部的民主生活會。黨員領導干部的民主生活會每年召開一次,會前要做好準備工作,明確議題,會上要積極交流思想,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及時解決班子內部存在的問題,增強班子的團結與活力,把班子建設成為堅強的領導集體。
第十九條建立向校黨委報告工作的制度和情況反映制度。院黨委(黨總支)負責人每學期至少向校黨委領導同志匯報思想與工作情況一次。遇有重要情況應及時向校黨委匯報。
第二十條建立向下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通報情況制度、重大決策征求意見制度。院黨委(黨總支)定期召開黨支部書記會議、黨員大會,及時向下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傳達上級黨組織的文件、決定,通報本單位的工作情況,征求對本單位重大決策的意見。
第二十一條認真執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履行黨內監督職責,完善黨內監督制度,主動接受黨組織和黨員的監督。
五附則
第二十二條本辦法由校黨委組織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三條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施行。《中國共產黨廈門大學委員會關于黨的總支部工作的暫行規定》(廈大委組?2001?3號)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