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書的故事篇一
不禁讓我想起了小時候,那個時候我剛上幼兒園有了我的一本書,然而真正意義上來說,也不是我的書,那個時候班級里有成語故事的圖畫,看著很有意思,用圖畫的形式講述了成語的含義,我特別喜歡,就裝在了自己的書包里,爸媽發現以后,我剛開始說是撿來的,那是我第一次說謊,當場就被識破,我看了好多遍才放回去。
那個時候家里條件很差,一百元的學費也要向別人借。別提一本書了,那個時候對我來說,一本書真的是奢侈品。
那個時候還特別愿意看書,我通常都是向同學借書來看,海的女兒,拇指姑娘,豌豆公主,灰姑娘,這些故事都是我小時候的美好的記憶,為了能夠盡快把書還給別人,我都是兩天就看完,然后還要把喜歡的故事,喜歡的情節看了好多遍,有時候甚至想著自己就是故事里的公主。
表妹有很多不要的書,我都拿來與同學換著看,這樣我就可以有更多地時間來看書,甚至可以抄寫自己喜歡的故事,想看的時候就拿來看。
電視也會播放很多童話故事,我都會認真的看,之后憑著記憶記錄成小說。
而如今三本故事書只要十塊錢,如果我現在上小學的話我一定會買的,真羨慕現在的小孩子。
書的故事篇二
“書”是我們知識的源泉。大家都有喜歡的書,而我喜歡的書是《伊索寓言》。在大家看來這可能是一本小孩子看的書,六年級看這本書有點幼稚,但我比較喜歡童話故事,所以只要是童話故事我都喜歡看,其中我最喜歡看《伊索寓言》。
我的《伊索寓言》是“于桂雙”寫的。你們知道《伊索寓言》為什么能享譽古今嗎?“主要原因在于它本身的感人魅力。這一魅力主要來源于寓言的三個方面:其一是《伊索寓言》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其二是《伊索寓言》文字的表達特點;其三是這些故事包含的寓意內涵深刻,耐人尋味,富有教益。
我最喜歡其中的兩個故事:第一個是《擠牛奶的姑娘》,第二個是《赫拉克勒斯與雅典娜》
《擠牛奶的姑娘》這里面的那位姑娘只會空想,但做起來完全不一樣。她想象自己擠的牛奶換錢以后要給自己買裙子,買完裙子后去參加舞會,大家看到她很漂亮,就會向她求婚的,由此過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她做事不認真,讓她的夢都變成了白日夢。這件事告訴我們:做事要認真,不要在沒成功前就想象未來的事。
《赫拉克勒斯與雅典娜》里面的赫拉克勒斯想要踩碎在路上的一個小蘋果,不料蘋果不但沒碎還長大了許多,這讓赫拉克勒斯很生氣,于是他更用力去踩,直到雅典娜來告訴他是怎么回事,他才停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和平相處會使雙方都互惠互利,爭斗和對抗往往只會帶來更大的危害。
因此,我覺得故事書也是有知識。如果你們有好看的故事書可以告訴我哦!
書的故事篇三
小的時候,總能看見當老師的爸爸端著一本書在沙發上“苦讀”,也是受爸爸的影響,我成了書的忠實“鐵粉”,也與書發生了很多難忘的故事,下面我就跟你講一講吧——
我們家的書非常多,像餐桌、沙發、茶幾、電視柜,除了廚房和某些角落,大部分的地方都讓書給占領了。這還沒完,爸爸甚至還“得寸進尺”了呢,他把家里三分之二的生活費都用來買書,還訂了不少雜志和報紙,我們家現在已經是典型的書香門第了。也正是因為這些書,才鬧出這場特別的“親子活動”---
那天中午,所有人都在午睡,而我的瞌睡蟲卻不知跑哪去了,特別的精神不想睡。于是隨手拿起一本《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來讀,可剛翻了兩頁,就被媽媽拎回臥室,還給我蓋上被子。我只好閉上眼睛裝睡,以便混過去。
我眼睛半睜半閉的看著媽媽,看著她睡著了,我便悄悄起身下床,連拖鞋也不敢穿,像只貓一樣躡手躡腳地溜出臥室。又拿起那本《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來讀,這本書雖然是給大人看的,但是里面有些小故事很好看,十分吸引人,我還是深陷在其中不能自拔了。
每天中午,我都是用相同的伎倆來迷惑媽媽,等她睡著之后,我翻找不同的書來看。比如《中華上下五千年》讓我在各個朝代里穿越一回;《草房子》讓我和桑桑和禿鶴交上了朋友……
看了那么多書,也沒白看,讓我和同學討論各種問題時“滿腹經綸”的。哎呀,話說回來,我迷戀書的這個“毛病”,算是治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