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我的家風故事篇一
我們家的家風是“勤”和“樂”,勤是勤快和勤勞的意思,因此,有時候我也會干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衣服,洗碗,曬衣服,帶妹妹玩等等我能做的事情。樂的意思是樂觀、陽光、開朗,不會動不動就生氣,可是我經常會生氣,所以我生氣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不理我,讓我知道生氣是沒用的,因此我生氣的次數少了,時間也短了。
我們家的勤做的最好的就是外婆了,因為外婆最勤快了,每天很早起床,幫我們全家洗好衣服,然后出門買菜,這時候,天還只有一點亮。媽媽經常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我覺得放在外婆身上特別合適。買完菜后又開始燒早飯。之后的空余時間,外婆會給植物喝點水而且植物們也因為外婆每天給它們喝水而變得精神飽滿,外婆還幫媽媽帶下妹妹,還經常打掃衛生,把那些灰都趕走。總之,外婆的一天不會有空閑的時候。
而我們家的樂做的最好的就是奶奶了,因為奶奶對人很和善,從不會說別人,或罵別人,只有一次次和善的提示和暖暖的安慰。那些話語會從你的心里甜甜的流過。記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就在房間里哭,奶奶進來了,對我溫和的說了句“下次注意了”,然后又給我說了好幾句安慰的話語,我才停止了哭,那時候奶奶正用溫暖的目光看著我,對我來說就像一股暖流從心中流過,似乎心情一下子好了許多。
我一定要傳承下去,我們家外婆和奶奶的好家風。
我的家風故事篇二
家風是什么?
對于這個問題,一千人可能有一千種回答,但我以為家風應該就是一個家庭的道德標準。
從古至今,但凡有家庭存在,一般都擁有屬于自己獨有的家風;有些家庭甚至還將自己優良家風歸結成代代相傳的家訓和家規,當然也有一些家庭雖然沒有成文的家訓、家規,但同樣也有著自己特有的不成文的家風。我家就屬于后者。
商賈之家的家風是“誠信經營”,軍人之家的家風是“保家衛國”,我家屬于知識分子家庭,從父母長輩的言傳身教以及我個人成長的經歷來看,我覺得“勤奮好學、嚴格自律”這八個字應該就是我家的家風濃縮與寫照了。
說到我家的家風,這還得從我們家的奶奶輩說起——“孩子,來——背首唐詩給奶奶聽聽……”記得祖奶奶還在的時候,每次和她在一起時,她常常慈祥的撫摸著我的頭,笑瞇瞇的對我說。然后,一臉享受的聽著我稚氣的背誦。后來爸爸告訴我,其實祖奶奶并沒有讀過書,但她卻能認識很多字。這一方面因為她上過一段時間的識字課,另一方面在爺爺和爸爸小的時候,祖奶奶就要求爺爺、爸爸每天將所學的課文都背給她聽,同時她自己還經常翻看課本,讓爺爺和爸爸教她識字。記得她在90多歲的高齡時,每天還要戴著老花眼鏡端坐在陽臺上看書。于是,那些年咱家的陽臺上,就經常出現老人獨自斜坐在懶懶陽光下的單人沙發上,人已經睡著,書和眼鏡也已經散落一地了……
如今祖奶奶雖已不在,回頭仔細想想,“勤奮好學,活到老學到老”在我家其實從祖奶奶那一輩乃至更上輩就已經在踐行的了。
“勤奮好學、嚴格自律”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有著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家庭中的每一個人,讓我們的家庭和和美美、健康快樂;它又有如一股和煦的春風,拂面而來,催人奮進,去書寫咱家更美好的新篇章。
我的家風故事篇三
我的爺爺是老師,無論是給爸爸還是給我說話,總是用教育學生的口吻教育我們要做一個誠實善良的人。誠實善良就是我們的家風。
在學校里,爸爸媽媽給我規定是允許犯一些小錯誤的,前提是犯了錯誤,回家后要誠實的講清事情的經過,還要勇于承認錯誤,最后,要積極的改正錯誤。這樣我就是犯了錯誤也可以有一次不受懲罰的機會。如果我不誠實,那就慘了,輕則罰站,重則挨頓揍。記得有一次,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了矛盾,把一個女同學惹哭了,放學時怕挨訓,沒敢給爸爸說。回家后老師在電話里給爸爸講了這件事,爸爸狠狠地懲罰了我,這次懲罰比以前都重,爸爸問我知道為什么嗎?我當然知道是因為自己不誠實,我承認了錯誤后。爸爸的態度也變得和氣多了,給我講了一個人誠實是多么重要。我覺得爸爸講得很有道理,以后我一定會做一個誠實善良的人。
孝敬長輩也是我們家家風的`一部分。今年3月份的一天,爺爺生病了,需要做手術,還需要人照顧,爸爸便放下手里的工作,不分晝夜的守在病房里,媽媽也忘記勞累般的照顧著爺爺,他怕爺爺吃外面的飯不好,就帶著弟弟給爺爺做飯,做好再給爺爺送到醫院去,我一有時間,就希望能去探望一下爺爺,陪爺爺聊聊天,讓爺爺心情好一些,忘記病痛。在我們一家的努力下,過了半個月,爺爺的病就康復啦!
我們的家風還有樂于助人。記得有一天,弟弟還小,我和媽媽推著嬰兒車帶弟弟去玩,路上遇到一位阿姨,她想把電動車停到地下室里,阿姨的電動車比較大,可是門太窄了,她進不去,看著阿姨左右為難,這時媽媽讓我看好弟弟,她去幫阿姨把車子推進門里。阿姨連連道謝,媽媽微笑著說:“不用謝!”看,對于我們來說只是舉手之勞,卻能給別人幫一個大忙。
熱情有禮貌,也是我們的家風之一。爸爸媽媽總是教育我要懂禮貌,每次我出門碰到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我都會熱情主動的向他們問好。大家都夸我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這些就是我的家風故事,我愛我的家!
我的家風故事篇四
家是人們最溫馨的港灣,給予人們溫暖。
今天老師布置了一篇家風的作文,一回到家,我就苦思冥想。什么是家風呢?“盈盈,發什么呆呢?怎么不寫作業呢?”正在忙著為我們一家人做飯的媽媽喊道。聽,多熟悉。趕快寫作業……對,這不就是我們的家風嗎--今日事,今日畢!
我認認真真地寫起了作業。可寫到一半,我那不爭氣的肚子咕咕叫起來,趁媽媽不注意,我偷偷地跑到餐桌前拿起筷子準備吃。耳邊又響起媽媽的聲音:“爸爸還沒有回來,你怎么可以先吃呢?媽媽經常講的餐桌禮儀呢?”
如果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那么爸爸媽媽對我是絕對的深情,只要他們不出差,每天都會有半個小時以上的親子閱讀時間。這是幼兒園養成的習慣,以前是他們讀,我聽。現在是我讀,他們聽,并各自發表對書本內容的見解。在閱讀時爸爸媽媽絕對是全身心的投入,關閉一切電子產品。這讓我進一步理解了專注這樣一個詞語。
我們不是杭州人,為了有更好的生活,來到了杭州。為了讓我接受更好的教育爸爸媽媽接到了這里。雖然他們知道帶上我,在工作或經濟上會有很大的壓力,他們婉拒了爺爺奶奶的提議--將我留在老家,毅然決然地這么做了。爸爸媽媽為了我,選擇的工作都是壓力較大并相對自由的工作。
爸爸媽媽還經常帶我去各地游玩,帶我去領悟大自然的美。媽媽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爸爸媽媽和我在他鄉。他們自然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疏于照顧,我經常聽到爸爸媽媽責怪自己不孝順。每到雙休,就一定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打一通電話,報一聲平安。每次去逛街,看到一些衣服或其他物品就聽到媽媽念叨,這個適合爺爺,這個適合姥姥……似乎沒有什么是適合自己的。其實我心里清楚。媽媽有多久沒自己給自己添過新衣裳媽媽是多么愛美的一個人,媽媽就是這么一個人,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就是我的家風,伴隨著我慢慢成長。
我的家風故事篇五
我的父母一向教子有方,對六個兒子管教甚嚴。父親在高級法院供職,母親既做家務,又充當家庭教師,這也許會令人難以置信,不過這是真的。我從沒聽他們拌過嘴。在孩子們面前,他們并不流露彼此的愛慕之情,可家庭卻時刻充溢著真誠的信任與和悅的氣氛。這對我們幾個孩子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上學那天起,父母就鼓勵我們不斷深造,考取大學。他們還總對我們說:“只要誰愛讀書,誰就能升學。”父親因為沒有按照祖父的意愿去經營農場,所以在我們未來的專業選擇上,他從不橫加干涉。
父母從不斤斤計較、鼠目寸光,而提倡闔家團結,真誠相愛,共勉共進。說真的,我去西點軍校前,竟不知道有人委身在破裂的家庭、陌生的家庭和孤獨的家庭中。責任感是一個人成熟的重要標志。在我家里,關心別人是理所當然的事。父母從小就向我們灌輸,一個人既要有雄心壯志,又不能自高自大目中無人,自立自強是生活的基本原則。一旦我們兄弟當中:哪個人渴望得到力不能及的東西時,母親便說:“莫要不自量力,也莫要自暴自棄,去腳踏實地地追求吧!”
母親曾對我說:“不要記人之過,更不要對長輩的管教耿耿于懷,你大發雷霆結果受罰的還是你自己。”
我一直記著母親的教誨,把它當作做人的重要準則。我時常告誡自己不要記恨別人,即使有人行為卑劣,特別是對我有所冒犯,我也盡量一笑了之。
母親的諄諄教導使我逐漸養成了一種胸懷,對那些言行荒謬可笑的人,我也不在大庭廣眾之下言辭激憤地指名攻擊。當然,我在私下場合,面對其人還是直言不諱、堅持真理的。用這種待人方式,即便我有時態度生硬,可我的部下也能欣然從命。可見不記前嫌光明磊落,是做人必不可少的品德和修養。我想,母親也一定會同意我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