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讀后感字篇一
這部童話的主人公匹諾曹是個調皮的木偶,他天真無邪、純潔樸實、正直勇敢,他任性、淘氣、搞亂、不守規矩,有時候還喜歡撒點慌。他既沒壞到無可救藥,也沒好到無可挑剔,而是和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孩子一樣,心地善良,聰明伶俐,但又缺點多多。另外,他又缺乏主見、沒有恒心、禁不住誘惑。正是因為這樣,他經歷了很多事情。
他為了看戲不惜買掉課本,在回家的路上受狐貍和貓的欺騙差點兒被它們吊死。被仙女救了之后,他又被傻瓜城的法官投進監獄。出獄后,他被迫當看家狗。夜里,他因幫助主人抓住黃鼠狼而重新獲得自由。他一心想成為一個用功讀書的好孩子,可是又禁不住起誘惑,在壞同學的慫恿下,逃學到海邊看鯊魚。后來,他又被賣到玩具國,變成一頭驢子。最后,他在鯊魚腹中意外與父親重逢,并設法逃了出來。從此,小木偶每天去做工,有空還要學習,終于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好孩子。
和匹諾曹在一起,我們會體驗一次冒險之旅,同時也與他一起逐漸學會勇敢、誠實、有責任心、愛學習、尊重他人......
匹諾曹的故事給我們以有益的教誨和藝術的感染。故事通過匹諾曹的種種曲折、離奇的經歷,表現出他熱愛正義、痛恨邪惡、天真純潔的品質,并借此教育我們每一個兒童要抵御種種誘惑,做一個誠實、聽話、愛學習、愛勞動的好孩子。
我太喜歡《木偶奇遇記》了,因為在《木偶奇遇記》里,我在看到那么多經常的故事的同時,還學到那么多的道理,多好啊。
讀后感字篇二
暑假 里,我讀了幾本書,其中有一本是《生命 的故事》。
這本書是維吉尼亞·李·伯頓創作的,她是美國作家、兒童書籍繪圖畫家,她在這本書上花費了八年心血。這本書的出版產生了很大的反響,被人們稱為“華彩麗章的生命詩篇”。
這本書以五幕劇的形式,講述了地球上生命進化發展的故事。打開書頁,一幅幅生動畫面的呈現,一段段優美文字的解說,幫我們穿越時空,走過了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全新世,走進了延續到今天的全新世,幫我們去感知在那些時代里的各種鮮活的生命。從一個個大時代的演變,到人類出現的幾代人的經歷,再到人們經歷的季節的轉換、月日的更替、時日的變化,使我們有一種身在其中的感覺,感受到“我”、“我們”的存在。“春天的.……草在變綠,溫柔的小雨催開早春的花朵。……羊兒們歡快地啃著新鮮的嫩草。……小溪邊,青蛙們在唱歌,唱著春天的歌。”生命的鮮活,美好的生命舞臺,無處不在、無時不存。
一路走來,給我感觸最深的是:生命不管是堅強 ,還是脆弱,世界萬物的生命都有存在的理由。只要是生命,都應該視為可貴,得到尊重!同時,我也理解了什么叫“適者生存”的道理。三葉蟲、恐龍等物種的滅絕,雖然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應該是環境的改變 、生物鏈的斷絕。
這使我聯想到我們人類。我們人類在現在看來好像是無比的強勢,對動物能大開殺戒,對植被能濫采濫伐,而這不就是在破壞生物鏈嗎?這不就是在蔑視生命嗎?這樣下去,到頭來也將毀滅我們人類自己!
“生命的故事像一出永不謝幕的戲劇,常變,常新,永遠令人欣悅和驚奇。”我想,我們應該適應不斷變化的自然 環境,注意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讓我們人類扮演主角,在常變中能夠常新,永不謝幕!
讀后感字篇三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文學家、作家。他寫過許許多多的童話:《丑小鴨》、《海的女兒》、《拇指姑娘》......但他的一生中寫的最好的童話就是《賣火柴的小女孩》。
《賣火柴的小女孩》主要寫了一個貧窮的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她爸爸逼出去賣蠟燭,但她一根也賣不出去。她在街上擦燃火柴想取暖,在火柴的亮光里看到幸福的景象后被凍死了的故事。
我非常同情賣火柴的小女孩,她饑寒交迫,在別人開心幸福地度過新年時,她只能一個孤零零地在又厚又冷的墻邊用火柴取暖。她點燃火柴,幻想著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與美麗的圣誕樹,幻想著溫暖、美食與幸福,可這些都與小女孩無緣,她生活艱苦,在這樣的生活折磨下,死反而是讓她幸福的事兒。
仔細一想,生活中不也有這樣的人嗎?他們也許在繁華的城市,或在寧靜的鄉村里。每天過著跟小女孩一樣痛苦、寒冷、饑餓的生活。他們跟小女孩一樣可憐,或許不是凍死的,或許沒有像小女孩一樣是被趕出來的,甚至沒有小女孩臨死前幸福。不被人注意,不被人關注,沒有人關心,在卑微的角落里死去。
比較他們,我們才知道今天的豐衣足食、幸福美滿的生活有多來之不易,有多珍貴。他們在痛苦里以淚洗面,我們在幸福中還怒氣沖沖。正像《南山南》里所說的:“你在南方的艷陽里大雪紛飛,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所以,以后不要在幸福里埋怨生活,而且在有“賣火柴的小女孩”向你乞求幫助時,請用你的力量來幫助他,助他一臂之力,不要讓更多“賣火柴的小女孩”出現吧!
讀后感字篇四
今天,我給爸爸媽媽讀了一篇課文,題目叫《呼風喚雨的世紀》,課文講的是20世紀科學飛速發展的過程與成果。讀完之后,我們一起感嘆科技給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我們現在的生活,事事處處、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科技,電腦、電視、空調、自動洗衣機、mp3、mp4、復讀機……各種各樣高科技產品充滿著我們的世界,方便了我們的生活。
媽媽說,她在像我那么大的時候,科技根本沒這樣發達。從學習用具最普通的鉛筆來說,她們班上如果有誰用轉筆刀,就會引起很多人的羨慕,大多數同學則都是用小刀一點一點地把鉛筆外皮削掉,然后在水泥地上磨尖之后再用。
而我們現在用削筆器削鉛筆“咔咔”幾下就好了,又省時又省力。也不需要再費力地在地板上磨尖,方便多了。
爸爸接著說:“那個年代,工作中誰要查點資料,就必須去圖書館,辦借書證借書,在浩如煙海的書本中尋找,費時又費力。有時候,辛苦了半天還可能查不全,非常麻煩。再看看現在,我們在電腦上、手機上,隨便輸入要的資料,就能查到好幾頁、幾十頁。方便的不能再方便了。”
“科技發展了,我最受益,”媽媽笑笑接著說“原來洗衣服,得用手搓、用搓板洗,最怕冬天洗衣服,凍得手發紅,風一吹手都裂了。現在有了全自動洗衣機,看著電視衣服就能洗出來,衣服要是一拿出來就是干的疊好的那就更好了”媽媽說著哈哈笑起來。
也許我們今天所幻想的,未來就能實現。在幾百年后,幾十年后,什么隱形衣服啊、水陸空汽車啊、多功能書包啊、外太空移民啊……可能都會變成現實。
我們談著笑著,屋子里充滿了笑聲,我們從人造衛星“東方紅”、快速列車動車組、磁懸浮列車,談到了載人火箭“神舟五號”、“神六”、“嫦娥二號”……
的確,現代科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少的好處。但是,為了比現在更方便的生活,更先進的科學技術,同學們努力學習吧,長大之后,也為科學技術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