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高中風景作文字篇一
早晨,我決定獨自去公園散散步。我在公園門前,望著里面的一團團花草樹木,我真是像一個急性子,等不急游覽公園內的景色了。用神速沖了進去。
每一朵花都在朝我笑,看,菊花對我綻開了笑顏。每一棵樹在向我問好,我把這樣優美的景色銘記在腦子里,使它不忘記。人們多得要命,還不是要來欣賞景色的。他們也與萬物融為了一體。這樣的情景到處都有。
我感到有一點的疲勞,坐在樹樁上,進入了奇特的幻想,我靠在一棵樹上,聞到了一陣芳香撲鼻的香味。也不知道怎么地,就進入了夢鄉。夢中的風景絢麗多彩,顏色比彩虹還要耀眼,人們在和植物們合影呢!咦!什么時候狗也出來了。這只狗正在盯著蒲公英,充滿了疑惑。貓的眼睛正望著面前的龐然大物——樹投以好奇的目光,而在夢中的我呢?還在河邊散著步呢!蝴蝶飛在我的手上,仿佛正邀我去與它玩耍呢!
太陽熾烤著大地,蟬叫聲喚醒我。我得知此時時已是中午了。人也少了許多,使我多么希望能再次與景物相融在一起啊!
美在何方?我時常問自己。我曾經登上泰山的頂峰觀看日出,認為那是壯觀的美;曾經與九寨溝清澈的溪水嬉戲,認為那是活潑的美;曾經看過夏天滿天的繁星與銀河,認為那是憂郁的美……可是,我總以為美是短暫的,稍縱即逝,就像無比絢爛的煙花。
可是,現在我知道了——美在我身邊。 何以見得?當你走在大街上,看到正在為各種募捐箱里投擲自己的愛心的老人、孩子——這時你感覺到的,是不是美呢?當你坐在公共汽車上,看到小學生為老人讓座時,老人及周圍的乘客對他露出欣慰的笑容——這時你感覺到的,是不是美呢?當你看到風雨中被壓彎了腰的小樹苗被“紅領巾”一次次扶起時,你感覺到的,又是不是美呢……所以,美是高尚的品德,是每個人所擁有的愛心,美在我的身邊。
美有許多的表現形式,還有一種美,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體會——當你快樂時,與你一起分享快樂的人;當你難過時,在你身旁安慰你的人;當你成功時,眼角里有淚花的人;當你失敗時,眼神里有鼓勵的人……不管他(她)是你的朋友、老師、父母或其他,他(她)帶給你的,你所感覺到的——是的,就是美。
有人認為美是無限的風光,是畫家的風景畫,是音樂家譜寫的樂章。可是這樣的美是抽象的美,而實實在在的美——永遠在你的心中!
其實,美是畫家的畫筆,是音樂家的一個個小音符,是組成壯觀美景的每一個部分乃至一棵小草。有時美就是這樣微不足道,可是它帶給你的卻是無比的享受。所以——美在我們的身邊。
朋友,不要再長途跋涉的尋找美的真諦,也不要冥思苦想美的真正含義,美是很實在的東西,千萬不要把它抽象化。試著向募捐的人、讓座的人說聲謝謝吧——是他們給你以美的享受;試著向你的親人、朋友說聲謝謝吧——是他們給你以美的感覺!
高尚的品德、愛心、親情、友情……這些其實都是實實在在的美,正因為如此,美就在我身邊.
高中風景作文字篇二
這個夏天,屋外早開的梔子馥郁了滿滿一屋的芬芳,收拾好書包以及自己零亂的心情,奔赴考場,像往常一樣上了公交車,靠窗坐下,看著窗外沿途的風景。
學校
有人說,母校就是隨便自己怎么埋怨卻不許別人說一句不是的地方。學校大門慢慢映入我眼簾時,眼眶就濕潤了。仿佛看到了那間我呆了三年的教室,依稀可見老師汗流浹背的身影;仿佛看到了那間恐懼了三年的辦公室,老師皺著眉頭、在昏黃的燈光下白了青絲;仿佛看到了離別那天,老師千叮呤萬囑咐的身影,還有那在明晃晃的陽光下刺眼的期盼的目光,揮手告別時,輕拂眼角的不舍……三年,將學校,將老師佇立成一片最美的風景。沿途,有了這道風景,所以,我們不彷徨。
書吧
公交車一路向前,載著我走進記憶的隧道里,重溫那些抹不去的溫存。小小的一間書吧,門里流轉的是亙古的書香和我那不散的友誼之芳香。
放肆的年齡,我們不羈,所以一起在韓寒的《憂傷毒》里憤世疾俗;憂傷的年齡,我們都懷揣一份藍色的夢,所以一起在《紅樓夢》里淺唱低吟;奮斗的年齡,我們從不放棄,所以一起在《我的青春誰做主》里放肆大笑……歲月,將那些朋友綻放成最不舍的風景。沿途,有了這道風景,所以,我們不孤單。
小店
四口之家,平平的收入,在這個城市的中等邊緣游離著。這一個小店擔負著一家人的一切,今天,媽媽沒送我,“你是成年人了,許多路該自己走”。我明明看到,她忙里忙外時那不斷張望的目光,那心不在焉的模樣,我知道,她只是不想給我壓力。記得那年爸媽下崗,沒讓我知道,開了這個小店,微笑對我說這是他們年輕時的夢想,他們從不讓我感覺到悲傷,這一路,他們給了我的,都是堅強……時光,將父母站立成最偉大的風景。沿途,有了這道風景,所以,我們很堅強。
車到站了,拭去眼角的淚花。這一路,謝謝有你們。我會帶著這沿途的風景,去裝飾十八歲最美的一場夢!
高中風景作文字篇三
坐于河岸之上,透過石柱護欄的間隙,望見渾黃的黃河水,悠悠東流。靜靜流淌的河水,被一個個石柱均勻的分割成一段一段的。
入秋之后,河水愈加的濁黃了。那抹黃色,是黃土高原的本色。黃的質樸而純粹、渾厚而凝重。你會自然聯想到黃土高原上,那些世代棲息于窯洞里的人們。他們遠離現代文明的喧囂,卻更多的保留了我們這個民族的秉性。
河岸距離水面約四五米高,我的沒有數字概念的大腦,總叫我像個幼稚的小學生,少不了去詢問,顧不了人家心里的嘲笑。河岸的斜坡上,兩棵年邁的老柳樹,傴僂著身子,向水而生。近岸的一棵,在距離地面約20公分的地方分叉,向上約30公分的地方又相交重合,繼而又各自分出兩個、三個枝杈來,再向上,分出的杈更多了。
近水的一棵,伸出三個枝椏。其中兩枝徑自向上,一枝則橫向水面。柳梢頭低低的垂向水面,最長的幾支,索性浸在水里。奔流的河水恰在這里形成了一個回水灣。河水從橫斜的樹身下,轉回西,流出不遠又折回東,匯入浩浩蕩蕩、奔流而下的巨大洪流中。這股河水,像是開小差的逃兵,勢單力孤,只能回歸了。
河面寬約兩百米,河對岸是個二手車市場。這是朋友目測后告訴我的。逢周末,人便多起來。遠遠的,望得見晃來蕩去的身影。河岸邊有一片沙地,酷熱的午后,曾看見有穿迷彩服的人在訓練。看不清人的臉,只能想象著大汗淋漓的模樣。
秋天了,河岸上長長高高的葡萄架下,綴滿了青的、紫的葡萄。看上去,很誘人。休閑的人,一桌一桌,就坐在藤架下。聽到客人召喚,主人雇的年輕人來了,一個提著梯子,另一個手里拎著剪刀、仿藤編的小果盤。淺淺的一小盤就賣二十元。夠貴的!可出來休閑的人,就是來花錢的,沒有人去計較。年輕人的態度一點也不好,一副愛要不要的樣兒。叫人覺得少了人情味兒。
懶得動腦筋,所以不愛打牌。要么帶本書,要么掏出紙筆涂鴉,要么隨心亂拍。越來越喜歡一個人安靜的呆著,無論是在家里、在戶外。可以說話的人,似乎越來越少了。
出門去的好處是接地氣,賞美景。望望天,看看遠方。看綠草你追我趕的瘋長,看爬山虎攻城略地一般、悄然覆蓋了整整一面墻。看花兒開了敗了,此起彼落的熱鬧著。
就靜靜的坐著,看一河流水,浩浩湯湯。
高中風景作文字篇四
輕輕的合上雙眼,回憶如雪片般蹁躚,湮沒了眼前。
——題記
夜。朦朧。月光如水。
悄悄踏上了青苔遍布的長廊,撫摸著被歲月打磨得斑駁的石板,突然覺得眼前的風景是那么的熟悉,熟悉中又夾著一絲陌生,只因為沒有你的出現——小松。
還記得嗎?
春風和煦,艷陽高照,我們騎著單車歡快地在涼涼的青石板上穿梭,來來回回,偌大的過廊里載入了我們多少歡聲笑語,那時的我們多少天真爛漫,永遠也不知疲倦,只是偶爾停下來喝口水,就趁著一會兒,我們斜倚在小石凳上,看風箏飛上湛藍的天穹,看天上的白云輕靈曼妙的舞姿,享受著淡淡的花香和清脆的鳥唱,我們背靠著背,感受著彼此的扶持和溫暖,我仿佛感到天地是多么地渺小,只容納我們兩人,只記載我們一起走過的悠然時光。
夏天到了,濃密的綠蔭撐起一角天空,綠蔭下的長廊里又別有一番風景,涼涼的風拂過,蟬聲聒躁不斷,我們卻捧著一盤象棋,光著腳丫,在青石板上展開一番搏斗廝殺,調兵遣將,運籌帷幄,何等愜意!輸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倆心底的那份久久的快樂。夏日短暫,我們的樂趣卻像一盤永遠下不完的棋,源源的充溢著。
落葉紛飛飄零,卷走了烈日炎炎。小廊一片凄清,溢滿了豐富的安靜,我們攜著手,一起走過和滿黃葉的小道,心中仍有快樂,不是春夏的激情,而是一種恬淡的愉悅,彎腰俯身,拾起一片落葉,夾在書頁間,也是一種懷念吧!
朔風起了,長廊里光禿禿的,雪花漫天飛舞,有簌簌飄落,捧起一團團雪,我們做出一個個精致的雪雕,奇形怪狀,趣味橫生。當我們滿頭大汗地觀賞著那一幅幅作品是,我真想對你說:“這些雪雕,正是我們友誼的象征啊!”然而我終究沒有說出口,一位友誼是藏在心間不需說出的美好情感,我始終相信我們的友誼可以像源頭活水般,源源不斷地流淌。
一年四季,長廊里的風景不停地切換,你我純真的友誼便在這風景中醞釀。美麗的風景自然令我愉快,然而這都不是我的最愛,小松,只有你才是我最鐘愛的風景!
風景也可以是由人或事組成的獨特的風景,如留在心底的風景。
高中風景作文字篇五
——讀《呼蘭河傳》有感
魯迅曾說蕭紅,把北方人對生的堅強,對死的掙扎的描述,是力透紙背的。蕭紅能夠在單單環境描寫里,把生動僅僅作為承載多重意蘊的工具,直率甚至有些越軌的筆觸,將文壇十年來身體受之折磨干凈利落的寫出來。她站在感情之外寫感情,不動聲色的愛與恨,鰥寡孤獨。
在《呼蘭河傳》中,蕭紅采用了童年視點敘事方式。這既昭示了蕭紅以童年視角體驗生活和再現生活的藝術用心,又使作品具備了鮮明的文體特征和獨特的文體功能。作為一個四、五歲的女童,“我”既是作品中的一個人物,也是所有故事的敘述者。這個人物的出現,是《呼蘭河傳》所取童年視角的最顯在的標志。作品通過“我”這樣的“有限視野”,描述出了生動而又深刻的畫面,具體展示了人們的生存方式和生活困境:在第三、四兩章中,敘述者敘述了荒涼的“我家”以及在其中麻木地生存著的“粗人”們的生活境況;從第五章開始直到第七章,“我”的眼睛開始聚焦于其中“小團圓媳婦”、有二伯、磨官馮歪嘴子等幾個主要人物不堪的生活。這種童年視角一方面傳達作者“難以忘卻”的幼年記憶;另一方面,則使作品在取得真實感的同時,加強了文章的意蘊厚度。由于作品設定了這一狹義上的童年視角,她所敘述的只是她的所見所聞所感,這就使讀者對她產生了一種信任感:她的敘述都是真實的,因為她敘述的只是她所知道和感受到的。而讀者往往在“我”的描述表達中悟到更多的東西。
《呼蘭河傳》的情節十分零碎,人物單一分散,沒有貫串全書的線索。在女性形象塑造上,主要有小團圓媳婦與王大姐兩個悲劇形象,刻畫了兩個少女由鮮活到死亡的命運,12歲的小團圓媳婦到婆家之后被活活折騰而死;漂亮的王大姐因私自與磨倌結合,最終在寂寞冷眼中死去。蕭紅通過對小團圓媳婦生命毀滅的描寫,揭示出威脅女性生存的一大禍首便是封建禮教。傳統的倫理道德對女性身份和行為的界定,在頑固的愚眾心理中形成了一整套對女性的規范,它們像強加在女性身上的柔軟的鎖鏈,給女性造成巨大的束縛與壓制,并扼殺她們鮮活的生命。蕭紅看似冷靜的筆觸后,呈現的也是呼蘭河這片土地上女人的悲劇。這片土地上的女性地位如此卑微,活得如此不堪,作為最普通的勞動婦女,麻木地生活在這里,生活在以男權為中心的家庭里,無所謂生死。而呼蘭河土地上女人的悲劇映照的.往往是整個民族土地上千千萬萬女性的悲劇。
蕭紅對于呼蘭河這片土地有著一種有機渾圓的感受輪廓,一方面而言呼蘭河這片土地荒涼蕭條,帶著盲目而又無意義的生命輪回,無論用怎樣的色彩勾勒都無法掩飾內心的凄涼。另一方面,呼蘭河又是蕭紅無法精神背離的家。她嘗盡人生苦難,失去自己人生所要追求的所有理想和憧憬,在顛沛流離的漂泊中獨自寂寞。這種深刻的寂寞和孤獨正是觸發她對故鄉回憶的觸發點。當她呈現故鄉的風景時,正是從另一個角度寫出沉湎于回憶之中的蕭紅對于家的眷戀。所謂歸家,不過是回到記憶里家的一個時空片斷,,回到自己心里的心靈深處的歸屬而已,她完美的雜糅了自己故鄉的丑陋與美麗。
沒有希望的未來和茍延殘喘的當下,一雙絕望的眼睛帶著無人理解的孤獨,去端詳他人佯裝無知的自私,從而迫使自己去相信這就是真是的世界,這便是《呼蘭河傳》真正要傳達的意蘊。
高中風景作文字篇六
我不是一位詩人,不會拈花成詩。但我的詩心早已根植在一個美麗的季節,期待長出一朵蓮來,馨香會閃亮登場,氤氳成醉人的風景。
那女子,溫婉如蓮,一念一清凈,一生一悠然。
那女子,明媚如蓮,一枝一娉婷,一笑一嫣然。
那女子,端莊如蓮,一筆一禪心,一字一云煙。
一個女子,在紅塵里行走,輾輾轉轉,穿透滄桑歲月,一番詩情畫意,被季節裝訂成冊,置放在夜未央,每一頁刻畫著一個無法遺忘的風景。烙印在心頭,如一朵蓮,在云水之湄,守著一川煙雨,懷揣一份詩意,臨水照影,娉婷裊裊,不染俗塵,看云卷云舒,引得清風自來。
這是怎樣令人向往、心動的風景。如你的名字,溫婉如君,泛起滿懷的柔情。溫涼了誰的如水月色,溢滿誰的相思湖泊,醉了誰的一江秋水。那一瓣瓣花開,在風中是如何的輕啟,那一瓣瓣花落,在雨中是怎樣的顫栗,有一滴清露為證,掬一池清波,研一抹月色,蘸一筆煙柳,一筆一畫淺勾淡描著江南的煙雨時節。那女子婉約含蓄,好美,好柔,以至需要銘刻,生怕時光流逝逼我交出她的倩影。
如蓮的女子,靜默繁華三千,冷眼流光飛舞,無語笙歌婉轉。卻為一個人固執地堅守細水長流,直到地老天荒,滄海桑田。在寂寞的風中,沏了一壺月色,填好一闕長相憶,等一個人涉水而來,與她同飲共讀。她的柔情不為傾城傾國,只為傾心,在反復的回憶中增增刪刪,不覺間成就我的完美清棲之地。
好想與你作一枝并蒂蓮,這樣擇水而居,不問花為誰開,水為誰流。就在水之湄,參禪打坐,柳邊的流螢,半夜的蛙鳴,葉下的魚動,潺潺的流水,是你的經卷,也是我的云煙,在風中輕翻細讀,在月下冥思苦參,享受一脈幽思,任霧濕了你的裙袂,任月朗照了我的青衫。這無關風月,只染心情。
你早已養出從容素靜的心性,不戀世俗的繁華,用一川煙雨輕鎖綺夢。與我隔著一首詩的距離,帶著十二分的警惕與矜持與我對視,不入我的煙花巷陌,不上我的紅杏墻頭,也不染我的游絲飛絮,用琉璃般的心境,靜守一方水域,撐起一方清涼。這是何等靈慧高雅的女子,漫溢著盈盈的誘惑。她的血脈里一定賁張關于愛情的睿智。
你每一個細節賦予了靜美清馨,只容一絲清風吹過,不染半點塵埃。寂靜的湖面多了一絲漣漪,有風來,帶來一絲熟悉的味道。溫潤我的詩意,我得鋪開歲月的畫卷,用深情的筆觸描摹,為你寫下來,“荷裙搖曳,素面流香,安得翠浪不用妝。冰清玉潔原有味,柳眉平添月下霜。誰家笛管,吹散夜涼,錦心鶯舌賦詩章。”畫像。你不嗔不惱我的輕狂。白了我一眼,“我隱藏的冰霜更白皙。”
一朝得見,甚為殊顏。讓我看到一場雪的玉潔,一朵蓮的清白,如天使般飄浮而來,不為閑夢清愁所絆,不為紅塵執念所礙。從一首詩里出發,清清爽爽,自然而行。以水為柵欄,結寨扎營,固守自己的城池。你在水央,我在水岸,我們純潔的目光,落在彼此的身上。我與你交談著,翻來覆去的文字,喋喋不休,解釋黎明的晨色,釋懷夕陽的沉溺。偶爾,葉下魚動,濺起環環的波紋,擾亂了我的思緒。
我忘了要與你保持的距離,總想靠近再靠近,以至忘了有溺水的危險,若是作一次沉溺的夕陽,潛入你的水域,心中便有小竊喜。聞著你的幽香,是我春天的暖,夏日的微涼。有點醇,有點純,也醉人。這樣,直到有一天我們老去,回憶的詩箋,會找不出悲傷的文字。
今宵月下有簫聲如訴,仿佛要洞穿我的靈魂。每個音符在解密你花開的情節,朝露下的嫣然,夜闌下的寂寞。每一節沉吟,又在碎了誰的一世憂傷,許了誰的一簾幽夢。每一段的悠揚,又在追問誰的蘭舟催發。有人看見么,風來云去皆有意,我是你的歸客,你是我的守人,我們就共著這湖風清月白,相信那些美好的存在,如同相信一定會春暖花開。